长夏养生有妙招

2023-06-13 00:24
祝您健康·养生堂 2023年6期
关键词:绿豆衣物紫外线

受访专家

姜泉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主任医师。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主任委员,国家区域诊疗中心、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等。擅长诊治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白塞病、皮肌炎等疑难病症。

门诊时间:周一、周三上午,周四下午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潮湿闷热,暑气最盛的日子。“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六邪”中的暑邪。从中医理论来说,夏天是生长的季节,此时是人体阳气最盛、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同时营养消耗量也很大,须好好补养才符合夏季养阳之道。今天,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免疫科姜泉主任为我们解答夏季养生的问题。

夏季防暑避误区

误区一:穿得越少越凉快

夏季酷热,人稍一活动就容易浑身大汗,汗液黏腻着全身,许多人都会在夏天穿着无袖上衣、吊带、短裤短裙等布料较少的衣物,觉得衣服穿得越少越凉快。但这种“穿得越少越凉快”的直观感受并不科学。

一般来说,衣服覆盖面积越小,身体散热也越快,因而越觉得凉爽。但研究表明,赤膊只能在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才能通过增加皮肤的辐射、传导散热起到降温的作用。而盛夏酷暑之日,最高气温一般都接近或超过37℃,皮肤不但不能散热,还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因而夏季赤膊会感觉更热,还容易晒伤。

姜主任建议越是暑热难熬之时,越不应赤膊,女性也不要穿过短的裤子或裙子。

误区二:白色的衣服最防晒

大多数人都知道,黑色衣服吸收所有颜色的光,而白色衣服却能反射所有光,因此人们普遍认为白色衣服是最防晒、最清凉的,但事实真的如此吗?让我们先来做两个防晒颜色小实验。

实验一: 在中午 12 点将白色、黑色、红色三件衣服放在太阳下暴晒 5 分钟后,结果显示,红色 39.7℃,黑色 48.9℃,白色 37.7℃。

实验二:将白色、黑色、红色三件衣服放在太阳下暴晒 30 分钟,结果发生了大逆转,白色从 37.7℃变成了 35.2℃,黑色从 48.9℃变成了 38.4℃,红色从 39.7℃变成了 34.2℃,红色成为最防晒的颜色。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是因为人体内的热量会通过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等方式向外界散发,诚然黑色的衣物比白色衣物吸热更多,但是吸收的热量可以在衣服内提供动力,形成空气对流,将皮肤表面的汗液和部分熱量带走,人体自然就会觉得更加清凉。长时间穿白色衣物,会将紫外线反射到脸上或裸露的手臂上,让皮肤受伤。

市面上一些白色衣物还可能添加荧光剂,对皮肤的损伤概率也更大。所以,白色虽然反射紫外线能力强,但也伴随危险。而红色衣服因为红色光波最长,可以大量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如果您长时间在户外,推荐选择面料透气吸水、款式宽松的深红色衣服。

姜主任提醒,如果穿白色衣服在阳光下暴晒时间过长,容易引起皮肤过敏、皮疹等皮肤疾病,日光浴或者晒太阳过度甚至还会增加罹患皮肤癌的风险。

误区三:雨后凉爽去锻炼

不少人认为,夏天下过雨后凉爽,适合锻炼,雨后出门跑步健身,呼吸着雨后的空气,感觉心情舒畅。但夏季多雨水,雨水之后,热气往往蒸发上行,易使人感到水汽弥漫、湿度加重。湿为阴邪,性重浊黏滞,易阻气机,损伤阳气,因此,雨后出去散步的人有时会感觉胸闷,甚至觉得头晕、恶心,这和雨水过后过于湿热有一定的关系。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脾喜燥恶湿,雨后锻炼,一方面雨后加重的湿气以及运动后出汗会导致的大量体液流失,使湿邪侵袭身体;另一方面体内加重的湿气会损伤脾气,从而影响脾脏运化水湿的功能。同时,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失调时,就会形成或加重体内的痰湿,湿气困脾,不仅会让人更不愿意运动,还会诱发血脂异常、肥胖、失眠头晕甚至心血管斑块等症。

夏季对症治暑病

在中医温病学派中,将湿与热的关系分成了三类,是湿重于热、湿热并重、热重于湿。它们其实又叫作暑病,都会出现中暑的情况。暑病所表现出的症状各不相同,可通过症状和舌象来判断暑病种类,对症治疗。

1.湿重于热 

【症状表现】渴多不饮、四肢烦疼、昏沉困倦、发热缠绵。一般以湿邪为主,身热不阳,这种热或者有温度的升高,或者没有,主要是四肢沉重,人倦怠疲乏。

【舌象】 舌体胖大,舌质颜色偏淡,舌苔白腻。

【调理方法】针对湿重于热的人,姜主任推荐三仁汤,此汤最适合早晨起床老感觉咽部黏滞,想咯痰而每次都能咯出一些痰的痰湿和寒湿的中老年人群调理食用。

【注意事项】此汤偏于阴虚的人食用,一点湿邪都没有的人不宜食用。

● 三仁汤 

【材料】生冬瓜仁、炒杏仁、炒薏苡仁。

【做法】将冬瓜仁掏出、洗净晒干,与炒杏仁、炒薏苡仁煮水食用。

【方义】冬瓜仁有益气、健脾、利湿的功效;炒杏仁可降气、止咳、平喘;炒薏苡仁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的功效。

2.湿热并重 

【症状表现】发热汗出、口渴、脘痞呕恶、心中烦闷、便溏色黄、小便短赤,可能没有明显的不舒服的症状,多发于中年人群。

【舌象】舌质偏于淡红色,舌苔偏于黄色,舌根白,舌尖偏红。

【调理方法】用荷梗炒菜或煮水喝。将荷梗削皮切段,加肉或其他食材炒菜吃,或者直接煮水喝。干荷梗一般用10—15 克,鲜荷梗削皮之后量比较少可以多用几根。荷梗比荷叶消暑功效更强,具有解暑清热、理气化湿、通气宽胸的功效,对治疗夏季胸闷、心脏不舒服、憋闷等有很好的效果。

3.热重于湿 

【症状表现】身热稽留、汗出不退、胸闷泛恶、四肢倦怠。发热是持续的,一般是高热为主,即使出了汗,高热也不易退。

【舌象】舌质厚腻,特别红,舌苔偏黄。

【调理方法】绿豆最适合热重于湿的患者,湿热并重的患者也可以食用。但真正能有效防暑的其实是绿豆衣,将绿豆煮水(煮大约半个多小时,绿豆水煮沸后放凉饮用)或去药店买绿豆衣泡水喝,具有清热解毒、消暑的功效。

【注意】①体质虚寒、湿重于热、寒湿的人群不宜食用绿豆衣;②热重于湿的人群不适宜用藿香正气水。

夏季防暑是首要

中医讲究治未病,未病先防比既病再治要好上许多。因此,与其想着中暑后如何治疗和消暑,不如在身体受暑湿之邪侵袭之前做好防暑工作。

1. 注意物理+化学防晒

防晒最首要的是做好基础的物理防晒,即穿戴所謂的“紫外线保护衣”,例如带有防晒系数(SPF)高的防晒外套、防晒面罩等,烈日当头时更应该打一把带有防晒系数的遮阳伞,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身体免受紫外线辐射的伤害。

在物理防晒的基础上涂抹防晒霜,才是完成了“物理+化学”双防晒,才能事半功倍。防晒霜是防止晒伤和患皮肤癌的有效方法,建议至少使用SPF 30的防晒霜,并确保对脸、耳朵、颈部和手臂等区域进行正确覆盖以保证防晒效果。另外,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皮肤伤害,防晒霜需要每隔3—4小时更新一次。

2. 避开高峰时段出行

夏季应在午后,或太阳最强烈的时候避免进行大量户外活动。太阳最强烈的时间通常在早上10点到下午4点之间。减少这段时间的户外活动有助于减少皮肤暴露于有害的紫外线之下。如果必须在这段时间外出活动,应确保穿戴足够的防晒衣物。

3. 注意减少体液流失

暴露在阳光下很容易让皮肤变干,因此保湿很关键。建议可以使用含有保湿成分的皮肤护理产品,例如润肤露或保湿喷雾,来保持皮肤的水分和舒适度,也可以在晒后用稍低于体温的温水冲澡或沐浴。

4. 多吃瓜果

瓜果汁多味甜,不仅生津止渴,还能清热解暑。西瓜味甜多汁性凉,是清暑解渴的瓜类首选。另外,香瓜、黄瓜洗净之后生食,或榨汁之后饮用,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猕猴桃含有大量维生素C,是高温和野外作业人员经常选用的清热解暑果品。

(编辑    王    幸)

猜你喜欢
绿豆衣物紫外线
紫外线指数,提醒你保护皮肤
看不见的光——红外线与紫外线
小绿豆变身记
让人又爱又恨的紫外线
跟踪导练(五)6
清热解毒绿豆香
绿豆
保暖的衣物
动脑筋,仔细看
女人衣物寄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