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关于美的探讨

2023-06-12 08:14吴梦萍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阿斯苏格拉底柏拉图

吴梦萍

内容摘要: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论美的源头,对于“美是什么”和“什么是美”,柏拉图以对话的形式向世人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参考,虽然最终得出的结论是“美是难的”,但是其篇章中所提及的关于美的探讨对后世美学具有深远的影响。同时,关于美的探讨发展到现代更是产生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也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柏拉图 美 《大希庇阿斯篇》

《大希庇阿斯篇》源于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是一篇专门论美的对话式篇章。在该篇中,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与希庇阿斯对话,引出“美本身”和“美的事物”概念的区分,提出“美是什么”,并对此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假设和探讨。

一.《大希庇阿斯篇》的主要内容

本文讲述的主要是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探讨关于“什么是美”“美是什么”的问题,同时对后一个问题进行了多轮辩论。关于“美是什么”这一问题,希庇阿斯给出了几种不同的回答,例如“美就是一位漂亮小姐”“美是黄金”“美是恰当”等。对于这些观点,苏格拉底一一驳回。例如在希庇阿斯谈到“美是一位漂亮小姐”这一观点时,苏格拉底却认为最美的猴子与人比起来是丑的,而最美的汤罐与年青小姐比起来也还是丑的。同样,年青小姐比起神仙就也如同汤罐比起年青小姐,那么最美的年青小姐与神相比也是丑的,因此“美就是漂亮小姐”这一说法并不成立。

随后苏格拉底以论敌的身份开始引导希庇阿斯回答“美是什么”,并且提出了多个观点以供探讨。例如“美是有用的”“美是有益的”“美是由视觉和听觉产生的快感”等等。但是苏格拉底提出的这些观点最后都在探讨中一一瓦解。例如其中苏格拉底以论敌身份谈到“美是有用的”这一观点时,其认为一件东西有用就是它能发生效果,不能发生效果就是无用,因此效能是美的,而无效能是丑的。同时做一件事需要有能力,但是人类幼年所做的坏事总是多于好事的,因为他们想做好而做不到。这属于一种做坏事的能力,这种能力也有用,但却用于坏目的的事情,我们认为这是丑的。因此有能力和有用就不能是美本身。因此“美是有用的”这一说法不成立。

美是什么?《大希庇阿斯篇》根据这一富有争议的问题展开,最后虽然苏格拉底并没有找到实质性而有益于解答这一问题的答案,但是却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条探讨“美”的路径。

二.“什么是美”与“美是什么”

在《大希庇阿斯篇》中有两个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

第一,“什么是美”与“什么东西是美”的区分。这一区分其实是对具体事物与抽象概念的区分。当人们谈到什么东西是美时,我们可以提及某个物很美、某个人很美、某个事件很美。但是在评判其为美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本质的问题,那就是认为其之所以为美的标准是什么?这就涉及了美的概念。正如柏拉图的先见,他认为“美是什么”是很难回答的,并发出“美是难的”的感慨。虽然美很难去用具体的语言定义,但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篇》中仍然为我们提供关于“美是什么”的多种可能。他推崇理念论,对“什么是美”与“什么东西是美”的区分其实就是对抽象与具体的割裂。美之所以为美,是因为其美本身,这就是本体论的观点。

第二,是关于“美是什么”的探讨。该问题在第一个问题中其实已有所涉及,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篇》给出了多种解答的可能。具体来说其对美的多种阐释有这样一种逻辑可循。这也展示出我们人类早期思考问题的全过程。首先苏格拉底问希庇阿斯“什么是美”,而希庇阿斯一开始就陷入了问题之中。他开始尝试理解“什么是美”是不是意味着“什么东西是美”。这就直接从抽象问题一跃而到具体问题的回答。此时的希庇阿斯就如同是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他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是具体的,尽管苏格拉底已经再三强调其问题“不是:什么东西是美的?而是:什么是美!”①希庇阿斯听完后表示自己明白了苏格拉底的问题,同时在回答该问题时,仍然还是陷入了以具象思维看问题的状态中,自信满满地认为“美就是一位漂亮小姐”②。苏格拉底对其进行一系列的反驳之后得出结论“最美的年青小姐比起女神也还是丑”③。随后苏格拉底又进一步表明自己问的是“美本身”问题,“美本身把它的特质传给一件东西,才使那件东西成其为美。”④而美本身并不是一个年青小姐,一匹母马,或一个竖琴等等。希庇阿斯抓住美本身的特质使东西美,从而认为“美是黄金”——任何东西,只要用黄金加以点缀那就是美的。“美是黄金”这一观点已经初步展露出希庇阿斯的思想变化,其回答已经不再那么具体,事物美是因为有黄金点缀。点缀或者装饰确实能够使某物变美,但点缀物可以是黄金也可以是其他。因此这一回答仍然不够,苏格拉底也对此进行了反驳。再往后希庇阿斯开始远离具象的回答,他认为我们人所能有的最高的美就是家里钱多、身体好、受人尊敬、长命百岁、自己能够葬祖先,子孙能够葬自己。此时关于美是什么的回答已经从某物变成了某事。但苏格拉底还是反驳了他的观点,认为这因人而异,因此希庇阿斯阐述的美是有时美有时丑的。

随后希庇阿斯对于“美是什么”这一问题再难找到更为合适的阐释。于是苏格拉底开始尝试提出自己的观点——“美是恰当”。此时苏格拉底已经开始把希庇阿斯对于“美是什么”的问题的思考方向引至了抽象面。虽然“美是恰当”的观点因为实际美和外表美的关系问题而被否定,但是我们离美的定义却更进了一步。此后苏格拉底再提“美是有用”,什么东西對我们来说有用,我们就说它是美的。但是在谈论过程中他们发现“有用”也分对好事有用还是对坏事有用,很显然若是对坏事有用那就不美。进而引申出“美是有益”,但也是在谈论过程中发现有益就是产生好结果,那么有益就成了好(善)的原因,也即美是好(善)的原因,但我们都知道原因与结果不是同一回事儿,也就是说美不是善,这个结论也显然不成立。最后苏格拉底提出了一种“快感说”,他认为“美就是由视觉和听觉产生的快感”⑤,但是对于这一阐述涉及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问题,美是一种快感,一种由视听所产生的快感,那么单凭视觉或听觉产生的就不是快感吗?其他快感就不能产生美吗?关于美的阐释,很显然美是一种由视听所产生的快感并不成立。此时关于美本身问题的回答其实已经走向了抽象感觉方面,美到底是什么还是应该从人自身出发来找答案。但是对于美的定义,什么是美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美是难的。

在《大希庇阿斯篇》中关于美的探讨向我们揭示出人类对于问题思考的一种方法,人们要想弄清楚某事物的真相,首先总会从具体事物入手,而后转向抽象层面,开始进行抽象的思考,逻辑的演绎。我们把这称之为理性,柏拉图正是西方理性主义美学的代表之一。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在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中,希庇阿斯其实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一员,因其在诗歌、历史、政治等方面享有盛誉,而被称为是博学多才之人。因此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篇》中借苏格拉底之口与希庇阿斯论美,而这其中的苏格拉底又假托有人与之辩论,而请求希庇阿斯为其辩论助力。这样一来,苏格拉底就可毫无顾忌地与希庇阿斯展开辩论,为后面顺利辩论奠定基础。同时,也显得该辩论结果更加的权威有说服力。两人辩论,必有一输,正如在《理想国》中,苏格拉底与色拉叙马霍斯谈论正义,骄傲的色拉叙马霍斯在辩论中败下阵来,随后关于正义的观点闭口不谈,阻碍了辩论中双方思想内容的输出,使得辩论质量降低。而希庇阿斯自以为一直站在苏格拉底的一方与“某人”辩论,因而不会产生挫败感,使得辩论得以顺利展开,这也是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的魅力所在,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美。

三.关于美的探讨

“美”的概念自古以来就有无数哲学家、美学家探讨,而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似乎是公开谈论美的源头。柏拉图的美学思想与其哲学思想一脉相承。柏拉图推崇理念论,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一般与个别。他认为理念是与个别相对立的一般、与殊相(特殊性)相对立的共相(普遍性),也就是一般“存在”。⑥因此他割裂了一般存在与特殊事物感性存在的关系。柏拉图认为世界上应该先有一个美本身(理念),然后根据美本身(理念)推出具体美的事物是因为有了美本身而成为美的。因此美的理念是美的具体事物所以美的唯一和根本原因。⑦这种哲学思想与《大希庇阿斯篇》的观点如出一辙,在《大希庇阿斯篇》中苏格拉底在反驳希庇阿斯提出的“美就是漂亮小姐”时抛出一个问题:“如果你说凡是美的那些东西真正是美,是否有一个美本身存在,才叫那些东西美呢?”“一个漂亮的年青小姐的美,就是使一切东西成其为美的”。其实在《大希庇阿斯篇》中,苏格拉底反驳希庇阿斯关于“美就是漂亮小姐”的观点时,一直是以美本身(理念)作为支撑的,他认为既然美是漂亮的年青小姐,那么这个年青小姐就应该是美本身(理念),并且这个美本身(理念)能够使一切东西成其为美的。但显然经过后面的一番辩论,该观点并不成立。从这里也就可以看出,柏拉图所推崇的理念论,其理念或者说美本身并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而是一种抽象的存在物。

此后,亚里士多德批判地继承了柏拉图的美学思想,认为美是种“由己之事物”而不依赖于它物而存在,存在的本体与怎是(怎样存在)是统一的,具有普遍性。往后还有普洛丁、圣奥古斯丁、笛卡尔、霍布斯等等也开始了对美的探讨。根据朱立元先生对西方美学发展脉络的划分,他将美学的发展分为本体论、认识论、语言学三个阶段,也即人类的哲学思考从关注世界总体的存在转向关注人本身对世界的认识再到充当工具的语言逐渐取代理性地位而上升到哲学中心这三个阶段。这不仅揭示出美学在历史上意义的转变,更体现出人类对于美的探求的永不止步。而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为这历史转变奠定了基础。

而到了近代,关于美的探讨更是层出不穷。但是更多的仍然是关于“美是什么”的探讨。当西方的美学思想传入中国时,便引起了众多学者的研究和批判。对于西方美学家提出的关于“美是什么”的问题,中国学者结合本国的文化也提出了众多新颖的观点。尤其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的一场美学大讨论,其中有的学者认为美是主观的,有的学者认为美是客观的,有的学者认为美是主客观的统一,还有的学者认为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这也就是美学界所说的关于“美是什么”的四大派别之争。在众说纷纭之下,其实细细想来,众多学者的观点都有一定可取之处。同时,观点的产生与当时的文化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于是,在争执不下之中形成派别,认同此派观点的便继续朝着该方向去深入研究,以至于在中国关于“美是什么”的探讨也繁荣发展起来。

到了现代,学者们虽然也讨论美,但是其关注点已经由“什么是美”逐渐转变为“美是什么”了。因为早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篇》中谈美时就已经得出结论——美是难的,所以在往后的探讨中,美学家们试图寻求关于美的终极定义,但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对美作出准确的阐述。于是,越来越多的美学家对柏拉图提出的观点深表认同,并转向了关于“什么是美”的探讨。

关于美的探讨,其实在各个历史时期都不曾断过。到了今天,更是让关于美的探讨“泛滥成灾”。众所周知,美是一个抽象的定义。于是,我们可以认为,具备良好品质是美的,一件陈列在展览馆的艺术品是美的,一位年轻女子匀称的身体是美的等等。然而,在当今社会人们似乎对于美的追求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疯狂,对于美的艺术品,人们可以利用资源将其占为己有,因此《蒙娜丽莎》《向日葵》等经典画作可以在任何一个追求品味、乐于彰显自己身份地位或者喜爱艺术的人的房间出现,于是美便开始泛滥。

在机械复制时代,人们日复一日的受到来自艺术品的视觉冲击,从而失去了对美的判断力。当人们偶然间在某家商店门前看见梵高的《星空》,一定不会再在此画面前驻足欣赏,因为他们感受不到美。然而这大街小巷所张贴的绘画虽然大多都是艺术品,但却都是艺术品的复制品,没有人会惊叹于一件复制品的美。因此他们判断一件艺术品是否美的关键变成了其是否是真迹,而完全忽略了艺术品本身所呈现出来的美,其“原作的含义不在于它表达的独特内容,而在于它那独特的存在”⑧。再如,人们对于身体美的追求,这种追求尤其体现在女性身上,她們有的迫于外界压力,有的为了追求所谓极致之美,不惜伤害自己的身体,以达到公众认同的美。就如同欧洲油画中的裸体人像一样,一些画家在绘画时遵从个人身体独一无二的特征将其如实地描绘。然而,有些画家如丢勒却认为理想的裸体人像“应该选取甲的脸、乙的胸部、丙的双腿、丁的双肩、戍的双手等”⑨。也就是说,现代女性为了追求身体美不惜利用现代科技去整形,而画家为了追求画作形体的美不惜对人的身体各个部位进行拼接,这种做法虽然能够达到人们所追求的美,但是却违背了人道主义精神,漠视了人的真实身份。因而,以此手段所达到的美,仿佛又没那么美了。

所以,美是难的。

总之,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谈论美的篇章。尽管距今已隔千年,但其中的思想在当下仍有迹可循。朱立元先生曾指出西方美学发展有两条主线,一是理性主义,一是经验主义。而柏拉图就是理性主义的最大代表。往后是亚里士多德,他批判地继承了柏拉图的观点,把“审美同人的感性经验或感官接受联系起来”⑩,这个观点与柏拉图“美是由视觉和听觉产生的快感”有很大的关联性。因此亚里士多德是西方美学经验主义的代表。往后沿着这两条线出现了许多关于“美是什么”的探讨,而《大希庇阿斯篇》就是一粒种子,关于“美”的探讨就此生根发芽。

参考文献

[1]柏拉图.柏拉图文艺对话集[M].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2]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3]朱立元.论西方美学发展的两条主线[J].文艺理论研究,1999(03):2-9.

[4]朱立元.试论西方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J].中州学刊,2000(01):74-81.

[5]约翰·伯格.观看之道[M].戴行钺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8.

注 释

①②③④⑤柏拉图.柏拉图文艺对话集[M].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180,180,180,184,199.

⑥⑦朱立元.试论西方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J].中州学刊,2000(01):74-81.

⑧⑨约翰·伯格.观看之道[M].戴行钺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8,117.

⑩朱立元.论西方美学发展的两条主线[J].文艺理论研究,1999(03):2-9.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阿斯苏格拉底柏拉图
中芯国际与阿斯麦集团签订购买单
苏格拉底的信仰
苏格拉底
柏拉图之灵魂观
参展品牌索引
该换时钟了
为什么柏拉图强调“几何”
国内近二十年来柏拉图研究综述
柏拉图的民主思想及对现当代民主的反思
像苏格拉底一样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