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陕西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探究

2023-06-11 07:48:48冯海芬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冯海芬

摘    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的研究和优化是促进我国乡村教育政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以陕西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文本作为研究对象,发现陕西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聚焦于细化“下得去”、优化“留得住”、强化“教得好”等方面。新时代,陕西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目标指向质量提升、政策理念突出补偿倾向、政策执行注重统筹推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体系已逐渐形成,但仍有缺失。从乡村教师政策理想状态的有用和实用特点出发,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还应不断强化政策规划的协同性、注重政策制定的前瞻性和推进政策激励的灵活性。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教师队伍;乡村教师政策

中图分类号:G5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5128(2023)04-0087-08

收稿日期:2023-01-23

基金项目: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青年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陕西乡村教师补充政策优化研究(2023QN0258);延安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点课题:延安城乡融合发展研究(22ASG21)

作者简介:冯海芬,女,陕西横山人,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以乡村教育振兴为基础,乡村教育振兴离不开高素质的乡村教师队伍。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实施,陕西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体系已逐渐形成,政策效应亦已显现。但距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目标仍有差距,影响和制约着乡村振兴的人才根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实施贯彻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目标结构的政策,需要重新审视和探讨。

一、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焦点

乡村振兴首先在于教育振兴,教育振兴的关键在于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要解决补充难的问题,然后解决稳定难和质量低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陕西省依据国家政策和实际省情出台一系列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主要涉及“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等方面,为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和经验借鉴。

(一)细化“下得去”政策

1.推进“特岗计划”,补充空缺岗位

为解决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教學质量偏低的问题,2006年,教育部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简称“特岗计划”)。经多年对政策的贯彻落实,陕西省“特岗计划”取得良好的政策效果。据统计2006—2015年,陕西省共为贫困县区补充特岗教师1.4万余人,其中具备本科学历者近1.17万人,占特岗教师总数的82%,各地三年服务期满转正留用率也达到96%以上。[1]同年,陕西将贫困地区招聘教师全部纳入特岗计划。2020—2022年3年的特岗教师招聘岗位分别为5 730,5 335,4 278个[2–4],陕西省推进“特岗计划”取得巨大成效,为乡村学校补充了大批合格教师。

2.增加支教渠道,缓解师资压力

为了缓解乡村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2006年,原国家人事部等实施“三支一扶”项目。同年,陕西省启动“十一五”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与该项目合并执行。振兴计划提出:“为陕南、陕北五市各县及关中五市10个艰苦地区试点县选派3 920名大学生到农村基层从医从教和从事农技服务工作,其中为高中和农村初中招录师范专业本科生1 320名。”[5]为进一步拓宽乡村教师补充渠道,发挥优秀退休教师的优势,2018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银龄讲学计划[6],同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优秀退休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讲学。从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银龄讲学计划,“在各设区市部分贫困地区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募一批优秀退休校长、教研员、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讲学”[7]。据统计,陕西省2019—2022年分别招募200名银龄讲学教师,补充到贫困县区义务教育段师资薄弱学校任教。[8]该计划将城市优秀师资补充到乡村,有效缓解了乡村教师数量不足和分布不合理问题,充分利用退休教师优势资源带动乡村教师业务水平的有效提升,成为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生动实践。特别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银龄讲学计划”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政策创新,对其他领域政策制定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3.实施公费师范生培养,增强职业吸引力

为提高乡村教师队伍的吸引力和教师培养质量,2007年教育部等部门启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9]陕西省结合实际情况,发布《关于贯彻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意见》,从招生录取、资格调整、就业工作、任教管理等10个方面进行细化。经多年政策执行后,公费师范生培养政策不断补充和完善。2020年,陕西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印发《陕西省实施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细则》,履约任教细化为“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应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至少1年”,符合条件的应届公费师范生可以申请跨省任教和免试攻读非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并且强调对乡村教师实施优惠政策。[10]2022年,印发《陕西省实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农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工作方案》,加强引领公费师范生的培养。[11]陕西师范大学作为教育部在陕西的直属师范大学,自2007年招收第一届公费师范生以来,共培养了25 967名公费师范毕业生,其中90%以上的公费师范生在中西部就业从教,70%以上的公费师范生在西部就业从教;在西部县级及以下地区和地级市城区就业从教人数达11 819人,占在西部从教公费师范生总数的64.13%。[12]一系列的政策切实针对性地指向乡村教师队伍的补充,吸引了更多优秀人才加入乡村教师队伍。

4.招聘优秀高校毕业生,稳定补充途径

乡村教师的专业化程度高低,事关乡村教育质量的源头。建设一支专业素质高、结构合理的乡村教师队伍是推进乡村教育发展的前提条件。为吸纳优秀人才进入乡村教师队伍,2015年,陕西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精神启动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提出:鼓励优秀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学校任教,扎实落实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学校任教一定期限享受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13]2018年、2022年继续出台相关政策,提出:“通过招收优师计划国家专项、地方专项师范生,向脱贫县培养本科层次师范生。”[11]不断拓宽优秀高校毕业生进入乡村教师队伍的渠道,是从源头上改善脱贫县中小学教师队伍质量的举措,是对乡村教师补充机制的创新,有助于化解乡村教师队伍在数量和结构上的问题。自此,从高校招聘毕业生和培养定向生成为乡村教师补充的稳定途径。

(二)优化“留得住”政策

稳定优秀人才在乡村学校安心任教,源于相关“留得住”政策的保障和优化。新时代,陕西省乡村教师工资待遇、医疗保险、编制标准和职称评聘政策不断细化,成为加强乡村教师队伍稳定发展的根本保障。

1.统一城乡编制,减轻乡村教师负担

乡村教师享有编制是其教育、医疗等保障实现的前提,是稳定乡村教师队伍的关键因素。2014年,国家统一部署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以生师比作为编制确定的标准,各地方遵照推行。2016年,《陕西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提出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乡村中小學教职工编制按照城市标准统一核定”,“确保乡村学校教师编制落到实处”[13],但仍不能满足众多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教师的编制需求。2018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全面落实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统一编制标准”,确保乡村学校教师足额配置,“对村小学和教学点采取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教职工编制”和“县域内教师编制实行动态管理,确保乡村学校教师足额配置”[7]。政策中对乡村教师编制从“统一城乡”到“足额配置”,从“生师比”到“生师比与班师比相结合”的变化中,乡村教师的编制数量得到有效补充。统一城乡教师编制,为解决乡村学校“超编缺人”问题和减轻在岗乡村教师的超负荷工作状况有积极作用,在不增加过多编制和更大财政负担下,对缓解乡村教师数量不足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是充分发挥教师编制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中调节作用的关键政策。

2.倾斜职称评聘,增加乡村教师晋升机会

职称评聘关系着乡村教师的稳定和专业发展,但乡村教师职称评聘一直存在难度大的问题,为有效破除这一难题,2015年,我国推进全面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在职称评聘方面向乡村教师倾斜。2016年,《陕西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提出:“改进乡村教师职称(职务)评审标准,注重乡村教师的师德素养、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教育教学方法和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等。”[13]并对乡村教师职称评审不作外语、计算机、论文等要求,不断增加乡村教师的高级职称数量。2019年,《陕西省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对乡村教师职称评审做出说明:“优化乡村教师岗位设置结构,进一步提高中高级教师岗位比例。评定高级教师职称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向乡村教师倾斜。”[14]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使更多的乡村教师有机会晋升到更高职称。

3.提高教师待遇,调动乡村教师的积极性

为切实提高乡村教师待遇,2017年,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落实好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的实施意见》提出:“进一步提高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平均标准每人每月400元,1年12个月;鼓励各地根据实际逐步提高人均补助水平。”[15]为进一步发挥提高待遇对乡村教师的激励作用,2019年,《陕西省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扩大生活补助政策实施范围、提高补助标准。支持各地对乡村教师实行有差别的地方津补贴机制。”[14]并对乡村教师住房等保障做出规定。2021年,陕西省进一步完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在56个脱贫县(区)继续实施生活补助政策基础上,将其余县(市、区)全部纳入义务教育阶段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实施范围。[16]相关政策的推行,使得乡村教师的待遇保障不断得到落实和提高,增强了乡村教师的吸引力和稳定性。同时,陕西省积极推进乡村教师社会保障的落实和强化,确保乡村教师队伍的稳定发展。

(三)强化“教得好”政策

1.启动培训项目,注重业务能力提升

2010年我国正式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是新时期国家为提高中西部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而采取的重大举措。陕西省2010年发布《关于组织实施2010年“国培计划——陕西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通知》,国培计划包括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集中研修项目、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3个类别,培训对象主要包括县镇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骨干教师,当年约9万名农村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17]相关的培训项目,不仅提高了乡村教师队伍的素质,还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有效提高了乡村教师业务能力水平。

2.推行交流轮岗制度,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交流轮岗制度是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有力措施。2014年,国家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政策,支持城镇学校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进入乡村学校,并划定了交流轮岗的方式和比例。2018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对交流轮岗制度作出详细说明。[7]但这些政策规定中的教师流动是单向的,不利于乡村教师的流动。为此,2019年,国家提出了“加大县域内城镇与乡村教师双向交流、定期轮岗力度”[18],打破了城乡教师单向流动的壁垒,为乡村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提升机会。交流轮岗制度通过安排教师在不同学校间交流、互换,促进师资流动和素质提升,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其价值逻辑在于共享更公平、更优质的教育,实践逻辑在于缩小和均衡城乡教育差距,成为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关键措施。

3.开展在职培养计划,关注教师成长发展

为进一步激励优秀青年教师投身乡村教育事业,积极发挥榜样示范和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乡村教师素质整体提升,2018年教育部启动实施《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提出:“5年内每年遴选300名乡村优秀青年教师为乡村培养骨干教师。”[19]陕西省从2019年到2022年每年遴选100名左右乡村优秀青年教师进行培养奖励,有效促进了乡村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2019年,陕西省作为“中西部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岗位计划”的试点省份之一,提出:“在延安、榆林、汉中、安康、商洛等五个市的乡村学校设立一批中小学首席教师岗位,鼓励他们成长为当地基础教育领军人才。”[20]工作的推进带动了乡村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二、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理路

乡村教师作为乡村教育振兴的第一资源,事关新时代义务教育质量的提升和教育现代化的顺利推进。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陕西省教育厅等六部门于2022年4月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通知》(简称《通知》)提出:“大力推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用3到5年时间,造就一支热爱乡村、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乡村教师队伍。”[21]政策指向促进乡村教育振兴的任务,其核心是“推动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乡村教育”。为实现这一任务,《通知》从16个方面作了规定,并配套出台42条工作清单(简称”清单“)内容。通过对《通知》及配套清单的分析,发现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目标指向质量提升、政策理念突出多种补偿、政策执行注重统筹推进。

(一)政策目标指向质量提升

要达到怎样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目标,是政策设计的首要问题,因农村教育的不同发展阶段而异。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目标主要经历了第一阶段的数量达标、第二阶段的队伍稳定和进入新时代的质量提升阶段,三个阶段的目标层层递进,共同推进,在保证数量和稳定的基础上,加强推进质量建设。首先,严把乡村教师的入口关。《通知》明确提出“各地要与师范院校加强协作,以乡村教育需求为导向,深化师范教育课程改革,优化人工智能应用等课程,促进师范生职业素养提升和乡村教育情怀养成”,要求师范院校加强课程改革和乡村情感培养,从源头严控乡村教师培养质量。其次,注重师德师风建设。《通知》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并将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作为乡村教师考评的第一条准则。加强入职前和入职后师德规章制度的学习教育,增进教育情怀,实现师德师风的全过程评价。最后,抓好乡村教师培训。“清单”将加强乡村教师培训列为长期坚持的工作,“统筹国、省、市、县、校五级教师培训服务管理,构建省、市、县(区)、校分工合作,分类、分层、分岗教师培训体系”,并注重加强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训,促进乡村教师队伍的现代化。

(二)政策理念突出补偿倾向

因乡村自然环境差、发展机会少、育人环境艰苦等因素,制约着乡村教师队伍的吸引力和稳定性,为此,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和地方政府的探索下,逐渐形成了对乡村教师补偿的政策理念,分析相关文本发现,乡村教师补偿方式主要有经济补偿、机会补偿和荣誉补偿三大类。[22]

第一,提高经济补偿。陕西省为增强乡村教师职业认同感,激发乡村教师安心从教、服务乡村建设的信心,一是不断提升乡村教师保障待遇和工资绩效水平。“清单”列出“健全完善乡村教师工资待遇保障‘年年清机制、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全覆盖、统筹考虑参照公务员奖励性补贴”,“加大课时量和教学实绩在考核评价和绩效工资分配中的权重”;同时,不断加强对乡村教师的社保、医保、住房等制度建设。二是不断优化乡村从教环境。一方面注重对乡村教育环境硬件设施的改善,加强校园建设和设备配备;另一方面注重对乡村教育软件环境的改善,表现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教师专业成长环境的打造。“清单”列出“开展义务教育‘大班额专项治理工作、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打造‘乡村温馨校园”等工作任务,有助于进一步改善乡村校园文化环境。同时列出乡村教师培训、职称评聘、奖励、婚恋和家庭等方面的工作内容,落实落细对乡村教师的人文关怀,增强乡村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第二,增加机会补偿。与教师待遇、名誉、地位密切相关的职称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群体的现实利益与价值诉求。[23]在岗位比固定的情况下,乡村教师的发展空间较小,職称评聘难度大。“清单”列出“落实好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向乡村小规模学校、寄宿制学校和幼儿园等适当倾斜,优先满足体音美等薄弱紧缺学科教师补充配备的编制需求”,提高培训频次和范围,将乡村教师职业成长路径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并通过教师培训、专项计划、乡村首席教师计划、交流轮岗等举措促进乡村教师专业成长,不断增多乡村教师的发展机会。

第三,加强荣誉补偿。荣誉具有激励教师热爱并积极从事教育事业的重要作用。继2015年国家颁布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提出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之后,陕西省建立了对在乡村工作满10年、20年、30年教师的荣誉制度[13];在职称评聘、评优选先、媒体宣传等方面向乡村教师倾斜。2022年继续加强荣誉补偿,如“清单”列出:“长期在乡村从教的中小学教师,申报职称时可放宽学历要求;在省三级三类骨干体系项目组织实施中向乡村教师予以适当倾斜;加大对乡村教师育人先进事迹和教学典型经验的宣传推广。”相关的荣誉性补偿促进了乡村教师社会声望和地位的提升。

(三)政策执行注重统筹推进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是一项长期的、多方推进的工作,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需要城乡统筹和党政统筹。第一,党政统筹,加强领导监督。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是最可靠的领导力量。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离不开党的核心领导,关涉组织部、教育厅、发改委、编办等多个部门。陕西省“清单”明确列出42项工作内容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形成工作合力,将具体工作任务分解到不同单位,夯实主体责任。同时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专项督导,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成效、问题解决纳入各级单位考核指标体系,强化督导评估和定期检查。在形成协同推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上,还必须加强经费保障,以省财政厅为牵头单位,各市财政局为责任单位,及时下拨各级各类补助资金;健全多种经费投入机制,优先保障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第二,城乡统筹,促进资源流动。在城市化浪潮的影响下,乡村学校学生和教师流失严重,众多乡村学校日趋“空心化”,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先后发布众多政策以期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不断促进城乡教育资源流动。陕西省从城乡统筹视角认识和推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2022年出台的《通知》明确提出,“畅通城乡一体配置渠道,重点引导优秀人才向乡村学校流动”,并细化为健全县域交流轮岗机制,加强城乡流动和多种形式配备乡村教师3项分任务和5条细则,以打破长期存在的教师城乡身份区隔,不断培育乡村教育的内在动力。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师

队伍建设的政策建议

陕西省乡村教师队伍政策体系逐渐完善,政策效果明显,但仍存在问题。从乡村教师政策理想状态的有用和实用特点出发,需要解决的不仅是现状已然存在的问题,而且是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24]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有用和实用为参照系选择,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应与乡村振兴战略协同推进,注重政策制定的前瞻性、政策执行的有序性和政策激励的灵活性。

(一)强化政策规划的协同性,提高乡村教师社会地位

当前我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目标正从以数量充足为主的阶段趋向造就一支热爱乡村、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等的多目标阶段,这意味着政策越来越多元化,不仅有教育部门制定实施的乡村教师培养政策、保障政策等,还包括财政、人社等部门出台的非教师建设类政策和社会政策,对乡村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政策规划要加强协同性。一方面,加强教育系统内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规划的协同性。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涉及多少人、什么人、以哪种方式进入教师队伍,需要统筹做好顶层设计,系统发挥政策要素、环境要素和价值要素的互动作用。[25]另一方面,要跳出教育统筹政策规划。目前“我国乡村教师补充政策相对而言较为封闭和局限,主要是教育部门和人社部门的工作,并未融入地方整个乡村社会经济发展之中”。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战略下,乡村教育发展要紧抓战略机遇,树立大教育观,将乡村教师政策融入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各类政策举措中,充分发挥乡村教师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不断提高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

(二)注重政策制定的前瞻性,实现乡村教师补充精准化

政策制定的前瞻性是建立在对未来乡村教育有一个预判的前提下,提前对乡村教育进行引导和干预,以制定适应将来乡村教育的政策。首先,对未来乡村教师补充数量、结构和影响因素的预判要实现精准化。根据当前教师配置标准和乡村学龄人口变动趋势进行预测,是科学制定未来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前提。未来乡村教师语数外等学科将可能出现富余,而音体美以及其他学科将出现不同程度的缺口,乡村小学阶段体育、品德和科学年均师资缺口分别达到6.57%,4.19%,3.72%,美术、音乐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达2.58%,2.38%,0.94%。[26]有研究表明,影响乡村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关键因素有职称评审的合理性、民主渠道的畅通性、社会经济地位和安全责任的适度性[27],这些领域将成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的精准施策方向。其次,乡村教师的培养目标应具前瞻性。各师范院校依托定向培养等项目,科学确定培养规模、培养周期;依据乡村振兴对人口素质的需求,及时调整培养方案,实现乡村教师供给与需求的平衡。最后,相关财政保障政策配套化。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离不开精准的财政政策支撑,各级教育部门、财政部门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同配合,联合推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的优化设计,资金分配适当倾斜,提高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推进政策激励的灵活性,增强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

适当的激励政策能充分调动乡村教师的积极性,提升乡村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增强乡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针对乡村教师的激励政策应有一定的灵活性。首先,工资绩效政策灵活化。经济激励是最基本的激励方法,当前主要体现为乡村教师的工资收入和生活补助两部分。工资收入一般依据当地公务员工资水平,生活补助主要依据省级相关政策文件,工资绩效政策相对僵化。为提高政策的灵活度,各地在对乡村教师工资待遇保底的基础上,探索更多元的工资绩效政策,如设立政府奖励绩效、引入社会基金等。其次,乡村教师流动政策灵活化。当前,部分高校毕业生犹豫报考乡村教师的重要原因就是担心流动问题,一旦進入乡村学校就很难再流动,部分已入职的特岗教师也有同样的担忧。有学者对农村教师调研后发现,农村教师对工作的不满意度均在80%以上,工作不满意度从县城到乡村依次升高。[28]

如何留住乡村教师,需要探索灵活的教师流动政策。可以着手增加特岗教师的编制数量、提供聘期内外出参加专业培训和交流的机会,对继续聘任的乡村教师在子女入学、考公务员、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平衡和补偿因城乡差异造成的乡村教师机会差异。同时审视国外乡村教师补充政策的做法和经验,可为我国乡村教师补充政策的完善和优化提供一定借鉴。

参考文献:

[1]  韩润社.陕西面向74个贫困县区开展农村教师特岗计划需求调研[EB/OL].(2016-03-02)[2023-01-09].http://jyt.shaanxi.gov.cn/jynews/rdjj/201603/02/56503.html.

[2]  陕西省2020年中央特岗计划教师招聘岗位设置标准发布[EB/OL].(2020-06-22)[2022-04-16].http://jyt.shaanxi.gov.cn/news/gsgg/202006/22/17224.html.

[3]  陕西省启动2021年特岗计划5月25日起发布招聘信息[EB/OL].(2021-05-17)[2022-04-16].http://jyt.shaanxi.gov.cn/jynews/rdjj/202105/17/113535.html.

[4]  陕西发布2022年特岗教师招聘岗位设置标准[EB/OL].(2022-06-24)[2022-12-16].http://jyt.shaanxi.gov.cn/news/gsgg/202206/24/20736.html.

[5]  陕西省启动“十一五”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EB/OL].(2006-07-20)[2023-01-11].http://www.gov.cn/gzdt/2006-07/20/content_340996.htm.

[6]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银龄讲学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8-07-13)[2023-01-11].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151/201807/t20180719_343448.html.

[7]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EB/OL].(2018-02-03)[2022-04-26].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jyzt_2017nztzl/ztzl_xyncs/ztzl_xy_dfjz/201802/t20180224_327673.html.

[8]  关于做好2019年银龄讲学计划工资的通知[EB/OL].(2019-06-03)[2023-01-07].http://jyt.shaanxi.gov.cn/news/jiaoyutingwenjian/201906/03/15673.html.

[9]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EB/OL].(2008-03-28)[2023-01-07].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08-03/28/content_5515.htm.

[10]  陕西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印发《陕西省实施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细则》的通知[EB/OL].(2020-03-12)[2023-01-09].http://www.shaanxi.gov.cn/zfxxgk/fdzdgknr/zcwj/gfxwj/202209/t20220908_2251065.html.

[11]  郭妍.陕西实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农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EB/OL].(2022-07-08)[2023-01-12].http://www.shaanxi.gov.cn/xw/sxyw/202207/t20220708_2228044_wap.html.

[12]  张哲浩,李洁.“四有”好老师点亮西部基础教育[N].光明日报,2022-12-02(10).

[13]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陕西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的通知[EB/OL].(2016-03-03)[2023-01-09].http://www.shaanxi.gov.cn/zfxxgk/zfgb/2016_4016/d4q_4020/201603/t2016           0303_1639786.html.

[14]  关于印发《陕西省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EB/OL].(2019-04-26)[2022-10-09].http://www.shaanxi.gov.cn/zfxxgk/fdzdgknr/zcwj/gfxwj/202210/t20221025_2256 908.html.

[15]  关于进一步落实好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的实施意见[EB/OL].(2017-11-29)[2022-12-09].http://jyt.shaanxi.gov.cn/news/jiaoyutingwenjian/201711/29/13128.html.

[16]  陕西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进一步完善[EB/OL].(2021-11-03)[2022-10-11].http://sn.people.com.cn/GB/n2/2021/1103/c186331-34987403.html?ivk_sa=1023197a.

[17]  关于组织实施2010年“国培计划:陕西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通知[EB/OL].(2010-07-28)[2022-12-11].http://jyt.shaanxi.gov.cn/news/gsgg/201007/28/379.html.

[18]  高慧斌.短板下的聚焦:乡村教师政策演变分析:基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十年的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2):72-79.

[19]  刘博智.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启动[EB/OL].(2018-08-17)[2022-12-11].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1808/t20180817_345496.html.

[20]  关于开展中西部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岗位计划试点工作的通知[EB/OL].(2019-04-26)[2022-12-16].http://jyt.shaanxi.gov.cn/news/jiaoyutingwenjian/201904/26/15522.html.

[21]  陕西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通知[EB/OL].(2022-04-13)[2022-09-08].http://jyt.shaanxi.gov.cn/news/jiaoyutingwenjian/202204/13/20385.html.

[22]  朱秀红,刘善槐,王爽.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理路、执行陷阱與改革逻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6):16-30.

[23]  陳玉义,万明钢.公共视域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的实践困境与对策:基于甘肃、山东等6省区的调查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9 (4):28-33.

[24]  蒋亦华.新世纪我国乡村教师政策文本的多维审视[J].教育发展研究,2019(20):53-60.

[25]  张学敏,尹春杰.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22 (10):146-153.

[26]  王爽,刘善槐,房婷婷.面向2035的乡村教师队伍需求结构预测与建设规划[J].中国教育学刊,2021(10):1-7.

[27]  武向荣.哪些关键因素影响了乡村教师工作满意度[J].教育与经济,2022(2):62-69.

[28]  李金奇.农村教师的身份认同状况及其思考[J].教育研究,2011(11):34-38.

【责任编辑    马小侠】

Abstract:Rural teachers are the first resource for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educati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teachers is a key tas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China at this stage. Based on the research on the policy text of rural 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 in Shaanxi Province, it is found that Shaanxi Province continuously refines policies such as “being able to go down”, optimizes policies such as “being able to stay”, and strengthens policies such as “being able to teach well”, and the policy effect of rural 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 is significant. In the new era, the policy objectives of rural 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 in Shaanxi Province are to improve quality, highlight the compensation tendency in policy concepts, and focus on overall promotion in policy implement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teachers in Shaanxi Province should also continuously strengthen the coordination of policy planning, focus on forward-looking policy formulation, and promote the flexibility of policy incentives.

Key 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 rural teacher team; rural teacher policy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科学与财富(2018年1期)2018-03-03 01:52:47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素质提升研究
成人教育(2018年2期)2018-02-08 21:09:28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经济与管理(2018年1期)2018-02-05 16:21:39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决策与信息(2018年2期)2018-02-02 22:09:10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新一代(2017年17期)2018-01-31 20:00:2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人民论坛(2017年33期)2017-12-21 17:55:53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当代党员(2017年23期)2017-12-20 21:42:47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