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锦儿 杜红根 陈韶 刘晨 李秋爽 袁欣瑶 朱博文*
脊柱侧弯是一种脊柱三维结构的畸形,青少年阶段较为高发,以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最多见,国内发病率约0.11%~5.14%[1-2]。但目前早期筛查仍缺乏便捷有效、低成本、无危害的筛查方法,这延缓了脊柱侧弯的筛查的全面开展。由于脊柱侧弯早期多无明显症状,若无干预治疗,则会引起脊柱畸形并影响肺脏和胸廓的发育,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3]。脊柱侧弯的筛查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早发现、早治疗是防止脊柱侧弯进展的重要方法,早期筛查可有效识别隐匿的脊柱侧弯患者,通过加强对脊柱侧弯重视及早期干预,可避免或控制侧弯的进展,降低手术治疗率。本文探讨杭州市西湖区中小学生脊柱侧弯的流行病学特征。
1.1 临床资料 于2021 年9 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杭州市西湖区79 所学校三、六、八年级的中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三年级学生年龄约为8~9 岁,这是脊柱侧弯发生的伊始,除筛查作用外还具有提示学生纠正不良体态的早期预防作用;六年级年龄约为11~12 岁,是脊柱侧弯发生的早期阶段,因而筛查可对侧弯的早期发现意义重大,八年级学生年龄约为13~14 岁,这是脊柱侧弯的快速进展期,也是筛查和治疗的关键时期。本研究经浙江省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调查对象及其家长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1)抽样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按照学号随机从每校抽取三、六年级各25 名学生,八年级50 名学生进行调查。(2)调查方法:采用相同性别相筛查的方式,由经过统一培训的6 名调查人员(男女各3 名)组成男生筛查小组和女生筛查小组,每组各3 人,对中小学生进行面对面量表评估,并收集姓名、性别、年龄、年级等资料。(3)脊柱侧弯筛查方法:采用简易青少年脊柱侧弯风险评估量表对调查对象进行筛查,包括7 项评定项目,满分为10 分,得分越高表明患有脊柱侧弯的确诊可能性越大。(4)脊柱全长X 线片检查:分别从筛查结果为体态异常、脊柱侧弯可疑、脊柱侧弯的3 组调查对象中随机抽取≥10%进行X 线检查。被检查者由专业放射医师拍直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X 线片,最后由脊柱侧弯普查小组集体阅片,测量Cobb 角≥l0°者诊断为脊柱侧弯。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6.0 统计软件。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用χ2检验;评定项目与检查结果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arman 分析,P<0.05 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1 中小学生基本情况 本次有效调查数据共4,684人,年龄最小者7 岁,最大者15 岁,年龄(10.99±1.93)岁;男生2,376 人(50.8%),女生2,305 人(49.2%);三年级1,778 人(38.0%),六年级1,818 人(36.7%),八年级1,188 人(25.4%)。
2.2 脊柱侧弯调查结果 未见异常1,856 人(39.6%),体态异常2,453 人(52.4%),脊柱侧弯可疑348 人(7.4%),脊柱侧弯27 人(0.6%)。三年级学生未见异常779 人(43.8%),体态异常912 人(51.3%),脊柱侧弯可疑85 人(4.8%),脊柱侧弯2 人(0.1%)。六年级学生未见异常711 人(41.4%),体态异常862 人(50.2%),脊柱侧弯可疑140 人(8.1%),脊柱侧弯5 人(0.3%)。八年级学生未见异常366 人(30.8%),体态异常679 人(57.2%),脊柱侧弯可疑123 人(10.4%),脊柱侧弯20人(1.7%)。表1~4。
表1 一般人口学信息
表2 三年级学生信息和脊柱侧弯筛查项目
表3 六年级学生信息和脊柱侧弯筛查项目
表4 八年级学生信息和脊柱侧弯筛查项目
2.3 脊柱全长X 线片检查结果 随机抽取B 组250 人经脊柱正侧位X 线检查确诊脊柱侧弯61 人(24.4%),C 组40 人中确诊37 人(92.5%),D 组27 人中确诊26人(96.3%)。
2.4 评定项目与检查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整体躯干背面左右不对称情况、背部棘突连线不居中、两侧腰凹不对称、两侧髂前上棘不对称与诊断脊柱侧弯低度相关,(P<0.01);双侧肩胛骨下角不等齐、Adams 试验与诊断脊柱侧弯中度相关(P<0.01);双肩不等高与诊断脊柱侧弯高度相关(P<0.01)。见表5~6。
表5 比较不同评定项目与诊断脊柱侧弯的相关性分析(%)
表6 比较不同评定项目与诊断情况[n(%)]
目前脊柱侧弯的主要筛查方法包括目测法、前屈试验(Adams)、躯干旋转角度(angle of trunk rotation,ATR)测量、三检筛查法和Morie 云纹图等,但目测法、Adams 和ATR 测量具有主观性且存在专科医师采用的筛查方法评判标准不一、差异性大、漏诊率高等缺陷;三检筛查法[4]是目前常用的筛查方法,但存在筛查间隔,到检率低等问题;Moire 云纹图需要专业医疗设备,场要求高,无法满足大规模筛查的需要[5]。而脊柱侧弯筛查的量表(如SAQ、SRS-22、FRI、EOSQ、SF-36等)体量较大不适宜大规模筛查且对青少年使用缺乏针对性。《中国青少年脊柱侧弯筛查临床实践指南及路径指引》指出[6]:对于脊柱侧弯的筛查,建议联合使用三种或以上的筛查方法作为脊柱侧弯的筛查方法,如目测法、Adams 前屈试验、躯干旋转角测量等。由此,笔者团队遵循指南并结合既往筛查及临床治疗经验,将目测法、Adams 前屈试验、躯干旋转角测量三者相结合并对应赋分,制定了《简易青少年脊柱侧弯风险评估量表》拟作为对于青少年脊柱侧弯发生率初筛的调查使用。
本调查结果显示,《简易青少年脊柱侧弯风险评估量表》对脊柱侧弯的筛出率较高,提示该表可用于脊柱侧弯的初筛。杭州市西湖区中小学生初筛脊柱侧弯的发生率为0.6%,女性脊柱侧弯发生率高于男性,且各年级段均表现为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同时,三年级发病率为0.1%,六年级发病率为0.3%,八年级发病率为1.7%,表明高年级学生脊柱侧弯发生率高于低年级。且高年级脊柱侧弯可疑比例高于低年级、各年龄段女性脊柱侧弯可疑率均大于男生,表明高年级女性更可能发生脊柱侧弯。在三年级调查对象中,双肩不等高与诊断脊柱侧弯高度相关,双侧肩胛骨下角不等齐与诊断脊柱侧弯中度相关(P<0.01);六年级学生中,双肩不等高与诊断脊柱侧弯高度相关,Adams 实验、双侧肩胛骨下角不等齐与诊断脊柱侧弯中度相关(P<0.01);八年级学生中,整体躯干背面左右不对称情况、双肩不等高、双侧肩胛骨下角不等齐、背部棘突连线不居中、Adams试验与诊断脊柱侧弯中度相关(P<0.01),这些结果对于在中小学生脊柱侧弯调查过程中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7~18 岁是青少年的快速发育期,也是脊柱侧弯的快速进展期,对于存在脊柱侧弯风险的对象,即Cobb角度介于0°~10°或出现体态异常的青少年,应做到未病先防,提前对疾病预警或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故本量表在结果中增加了体态异常、脊柱侧弯可疑两个调查结果,并对于评定结果为脊柱侧弯可疑或脊柱侧弯的学生进行提示,建议其进一步就诊,并进行电话随访,目的是引起调查对象及家属的注意。本量表的优势在于:①适用于大规模脊柱侧弯的筛查,可快速高效便捷的初步筛选出脊柱侧弯可疑及确诊患者。②提高调查对象及家长对于该病的重视。③将结果数据量化,为大规模筛查提供临床证据,便于作为年度随访的证据资料保存。④作为辅助评价方法,观测阶段性病情变化。⑤规范脊柱侧弯的初步筛查。
本研究调查对象为杭州市西湖区的中小学生,调查年龄为7~15 岁,样本量存在地域的局限性和年龄的阶段性且人工筛查也存在主观性,这会导致本次筛查的结果存在偏倚,对此,下一步团队将能结合人工智能,组建脊柱侧弯的临床多源信息数据库,搭建基于深度相机的脊柱侧弯检测设备,通过医学量表化和背部图像智能实现脊柱侧弯高危人群的精准识别,研发融合医学先验、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等多种智能方法的多源脊柱侧弯检测系统,提供一致性更高的客观早期筛查预警结论,形成更加准确,高效的方法予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