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峰
【摘 要】学生在学习上存在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都是不一样的,为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是否可行”这一点成了当前教育教学探讨的重点内容。文章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为例,简要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的必要性,以及探讨具体的教学模式应该如何开展,掌握好开展课堂分层教学的方向,能够应对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借此提升课堂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的可行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探讨
在初中数学中开展分层教学,就必须考虑到分层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教学关键,教师要充分利用当下的有利条件和课程资源,规划出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案,在实际教学中彻底落实分层教学的开展。
一、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必要性探讨
(一)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
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因素非常多,在学习层次上出现差异是难以避免的。对不同的学生来说,他们当前需要掌握的内容和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不同的,就比如处于中低学习层次的学生,他们需要的是尽快掌握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并且尽可能熟知各种数学题型,巩固好学习基础才是这个层次的学生最需要的。然而对处于较高学习层次的学生,让他们重复学习这些基础知识,或者是解答一些对他们来说完全没有难度的题目,带给他们的提升非常小,但是出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统一要求,他们又不可能拒绝这些基础学习任务。因此,如果能够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就能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内容中得到提升,又能够提升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
体验。
(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偏科这种情况是非常常见的,偏科的原因就是学生在某一科目的学习上找到了成就感,而在另一个科目的学习上失去了自信心。教师让学生挑战难度适中的知识,可以起到锻炼的效果,但是如果让他们掌握一些远超出自己当前学习水平的知识,只会让他们钻牛角尖,而且会极大程度上浪费他们宝贵的学习时间,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很多时候在课堂上能够主动回答教师所提出问题的学生都只有那几个人,中低层次的学生很少参与到这个过程中。然而如果在初中数学课堂当中实施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进行挑战和提升,能够适当地让他们回答一些他们能够回答的问题,就可以让他们不断发现自己可以在数学学习道路上得到提升,从而提升该层次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三)对课程资源进行合理分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初中数学课堂对课程资源的分配其实是不合理的,以课后作业和考试制度为例,设定教师所布置的课后作业以及初中数学考试内容都属于中等层次,对处于低学习层次的学生来说,有很多学习内容他们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解答,而对处于高学习层次的学生来说,能够对他们提到知识巩固和思维拓展的题目很少,教师布置的作业及考试内容有很多的题目对他们来说都是没有任何提升效果的。因此,当前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层次对课程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找准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及得到教师相应的教学支持。
二、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开展模式探讨
(一)深入了解学生,进行层次分组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的首要问题,就是要确定分层的依据,或是如何获取到能够确切划分学生学习层次的数据,然后将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这样就有利于教学管理,教师在制订教学规划时,也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控教学方向。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教师以中层次的学习难度编写一套摸底试题,在开展分层教学之前,依据这一套摸底试题的解答情况,简要地让学生进行学习层次的分组,以一个学习周为观察周,在这一观察周之内,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课后作业和课堂发言的情况,再进行分组人员的调整,多环节相叠加的学习层次划分能够让这一步骤更加合理。
除此之外,在初期进行学习层次划分时,必然会有学生对分组的情况表达不满,而且要同时满足所有人的要求是不具操作性的。因此,为了能够激励学生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數学知识水平,教师要以每个自然月的月考情况作为人员调配的依据,对月考表现优异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进行层次升级,既能够运用实际的考试情况说服学生接受教师的教学安排,又能够利用这一淘汰机制增加良性竞争的学习氛围,让处于中低层次的学生能够不安于现状,让属于高阶层次的学生能够精益求精。
(二)根据学习层次的不同,给每个小组安排课堂任务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就是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不足,可以发现,很多教师对班上处于高学习层次的学生有着依赖性,就是因为这些学生往往能够轻松地解答出教师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可以与教师进行默契的配合。而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处于中低层次的学生又不能参与这个过程,长此以往,低层次的学生就会失去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和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教师也会默认回答这些问题的人必然是那些高学习层次的学生。为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实施分层教学模式时可以采取有效策略,便是要限定每个学习层次小组的具体任务,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机会,即能够让中低层次的学生感觉到自己被教师所看重,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以“勾股定理”这部分的教学为例,为了能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的不同,将教学任务分配给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首先是低层次的学习小组,他们要先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构建对勾股定理基本认知的知识框架,他们负责的主要内容就是整理教材上关于勾股定理的基础介绍,并且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将这部分的基础知识解释得通俗易懂,能够简单地利用勾股定理证明一些直角三角形。其次是中层次的学习小组。处于这一学习层次的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已经相当牢固,欠缺的就是如何打开自己的思路,要灵活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在这部分的教学中,这一学习小组的学生需要负责的就是主动解答教师设置的常规数学题,锻炼自己对勾股定理的多层次运用。为了能够让这部分的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方向,教师在进行教学规划时,对需要学生主动解答的数学题要进行分析,由一星到三星,三星左右的题目让高学习层次的学生作答,1~2星的数学题则由中低层次的学习小组负责解答。
这种教学设计的思路就是能够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同步参与课堂教学,要将课堂教学内容按照不同层次进行划分,将初中数学课堂上的权能分配给不同层次的小组,学生有了参与感,如果能获得教师的鼓励和赞扬,他们就会更有学习动力,能够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三)制订多层次的课后作业和考试内容
课后作业和考试制度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及检验他们当前的学习水平,将这一部分与分层教学结合在一起制订出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课后作业和考试题目,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实施这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按照不同学习层次分别出题,造成教师较大的工作压力,这就意味着教师在同一部分的教学当中要准备三套不同的习题,这对教师来说是不现实的。
最理想的解决方案就是教师可以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多元化的内容的课后作业,中低层次的学生以熟悉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公式定理的运用为主,而高学习层次的学生则多布置一些自主探究作业,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但对考试内容则需要灵活变通,教师可以依据高学习层次学生的标准出题,然后在这一基础上依次进行难度的递减,如中层次学生要降低数学大题的难度,低层次学生则需要在中层次考题基础之上再增加一些基础性选择、填空之类的客观题,教师只需要依据一套数学题进行优化调整,就能同步满足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而且增加了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可
行性。
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提升分层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建立学习交流群,并且在社交群体的后台上传一些学习资料,如往年的高考习题、一些优秀的教学案例、用作教学补充的微课视频等,利用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建立起一个资源库,支持不同层次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去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探究。
(四)做好学生的心理建设
在开展分层教学时,大部分教师都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建设。学生群体同样也是存在着很多默认的社交规则的,从客观上来看,开展分层教学虽然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环境,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但是从社交环境上来看,对学生进行学习层次的划分会给他们带来较多的社交问题,如学习上的攀比心理,很有可能催生出高层次学生对中低层次学生的鄙视心理,滋生他们的骄傲性格,中低层次的学生也会由此感到自卑。学生的心理状态也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交流,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开展分層教学时,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心理建设。建议教师以分层教学研讨会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让全体学生能够在分层教学实施这一问题上达成共识。在研讨会上,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尽可能地获得更多学生的认同,让他们理解教师采取分层教学的真正目的,也要向学生传达自己希望他们能够端正学习态度的意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宜过于侧重高层次学生,要尽可能地让中低层次的学生多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能够明确知道教师之所以划分学习层次,是希望他们能够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并非只是单纯地进行学习待遇的分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是可行且有必要的,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完全能够应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从教学内容、学习目标及考试测验的题目等方面划分不同的层次,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的可控范围之内,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掌握初中数学知识,既能够让中低学习层次的学生保持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能够巩固好学习基础,又能够让高学习层次的学生,不会将太多的时间浪费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上,而是不断挑战和提升自我。分层教学能够对课程资源进行合理分配,综合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吴孝兵.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励分层教学方法的运用探究探索构架[J].文理导航(中旬),2021(5):20-21.
[2]吴忠安.在高职数学课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模式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2021(3):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