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佩
摘 要:本文将作为数字化手段的二维码和幼儿的活动相结合,探寻二维码在幼儿活动中有效运用的方式及其价值。教师在幼儿角色游戏中引入二维码,再到利用二维码在区域和户外活动中共享资源,最后在领域活动中对二维码进行制作、想象和创造,层层深入地挖掘二维码的价值:深化幼儿的游戏情节,拓宽表征途径;拓展学习方式,引发同伴学习;启发幼儿思维,激发幼儿创造,促进幼儿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此外,教师还需要注重二维码在运用中的一些适宜性问题,应依据不同的活动内容灵活运用二维码,构建专门针对幼儿的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并且控制幼儿使用二维码的时间,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关键词:二维码 幼儿活动 有效运用
二维码技术作为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产物,与人类生活紧密相关,如超市、医院、停车场等场合随处可见二维码,它有着便捷支付、信息储存、搜索功能等功能,给生活带来了多重便捷,这样的“便捷”在幼儿的角色游戏中被广泛运用。幼儿对二维码有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那么如何有效运用二维码,让二维码充分地促进幼儿多元能力的发展?本文将探讨二维码在幼儿的各种活动中,包括角色游戏活动、主题环创活动、区域活动、户外活动和领域活动中,有效运用的方式及其不同的价值。
一、二维码作为表征方式——深化游戏情节,拓宽表征途径
(一)二维码可以深化游戏情节
二维码在角色游戏中的引入可以激发幼儿在游戏中创造性地再现现实生活,促进幼儿的认知能力的提升,使得幼儿的游戏情节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与信息化的社会生活接轨。
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再现,幼儿在具备某些经验时能在游戏中将它表现出来。信息化时代下的生活,出门只需要带一部手机“扫一扫”就可以搞定大部分生活所需,有了这些生活中扫二维码的丰富经验,幼儿自然而然地就会在自主游戏中融入相关经验。
晓晓和婷婷一起在美工区用卡纸制作钱币,他们做完后去“超市”购物,这时“收银员”问:“你们有二维码吗?”晓晓说:“二维码是什么?”婷婷说:“就是那个方形的、黑黑的,在手机上。”“收银员”说:“下次你们可以用二维码支付的,这样很方便哦。”
教师发现幼儿新的关注点,在团体讨论时提出关于二维码的问题:
问题1:“你在哪里见过二维码?”
问题2:“二维码长得都一样吗?”
问题3:“二维码是怎么来的?”
问题4:“二维码还可以做什么事情?”
教师在师幼互动中不断地追随幼儿的兴趣、需求、经验,与幼儿共同探索二维码的秘密。最后,幼儿提出自己制作“手机”,并自己设计“二维码付款码”作为付款方式。
之后的游戏活动中,幼儿的游戏情节开始进一步丰富。
婷婷大步走到美工区拿出一张卡纸在上面画了一部“手机”,接着又拿出蓝色和绿色卡纸画了一个类似正方形东西。然后她回到了小超市收银台对着“收银员”说:“你好,我用支付宝。”“收银员”说:“好的,请你扫一扫。好的,已完成付款,欢迎下次光临。”婷婷高兴地拿着东西走了。
在团体讨论时,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运用二维码付钱的情况。
幼1:“刚刚婷婷用手机付钱的,扫一扫。”
幼2:“是用支付宝二维码付钱的。”
幼3:“我妈每次带我去超市就是支付宝,每次付完钱我还听见已到账10元。”
除了支付宝付款,教师还引导幼儿思考:“还可以用什么来扫二维码付钱呢?”幼儿如数家珍,提到可以用微信支付,还可以用信用卡支付等。教师引发幼儿了解更多的交易方式,再次深化游戏情节。
(二)二维码可以拓宽表征途径
二维码作为表征方式,除了在游戏中深化幼儿的游戏情节,还可以进一步拓宽幼儿的表征途径。例如,在《我是中国娃》的主题活动中,幼儿难以画出较为复杂的祖国风景,则通过家长的帮助将幼儿拍摄好的“暑期见闻”视频转换成二维码,教师将二维码布置在环境中,协助幼儿表征和表达。此类主题活动用表演的形式,以二维码为载体,丰富幼儿表征的途径。同时该方式能够关注到不同能力或兴趣幼儿的需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简称“《指南》”)中提出,要增强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可以支持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或提供必要的条件帮助,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想法。[1]利用二维码来辅助幼儿的表征,能够让更多的幼儿主动参与到班级环境的创设中,从而进一步提升幼儿的自信心和主人翁意识。
二、二维码作为资源形式——拓展学习方式,引发同伴学习
二维码可作为幼儿园的资源,供幼儿或者教师利用,达到园内资源共享以及同伴学习的目的。与此同时,还能够激发幼儿表达自我,启发其资源建构的意识,引导其适应新的信息化学习方式。
(一)二维码让班级区域环境更丰富有趣
二维码作为资源还可运用在阅读区,提供更有效和有趣的信息化学习方式,启发幼儿主动建构资源的意识,增强班级同伴间的模仿和学习。
在大班幼儿的阅读区里,幼儿之间经常会相互讨论:
幼1:“这本书说的是什么?”
幼2:“这是什么字?”
幼3:“这个字我认识。”
《指南》中提到大班幼儿能够说出所阅读的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大班幼儿开始对图书中的文字感兴趣。[2]在区域活动团体讨论中,教师引导幼儿将前期游戏中有关二维码的经验迁移到阅读区。如,事先请熟读绘本的幼儿录制绘本中相对应的文字,教师将录制的音频转换成二维码,贴在相应的绘本旁。幼儿在阅读区阅读绘本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多种选择,获取相应的绘本音频内容。幼儿可一边阅读绘本画面,一边听绘本内容,多种渠道感知绘本。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快速地理解,也能方便其認识常见的汉字。另外,教师还可录制幼儿表演讲故事的视频,将视频同样转换成二维码贴在班级群内,供其他家长和幼儿模仿和学习。
此外,每个区域内的规则也可用幼儿自己录制的音频转换为二维码的形式,张贴于规则标志旁,辅助幼儿理解规则,让没有参与表征规则的幼儿也能表达自己对于规则的理解,形成主动接纳和遵守区域规则的意识。如此能够进一步激发幼儿的主人翁意识,提升幼儿对环境的认可度和归属感,从而发展集体意识和社会性。班级的区域环境在二维码的辅助下也会更加鲜活有趣,充满科技感。
(二)二维码让幼儿园户外环境“活起来”
二维码作为资源同样可以运用到幼儿园户外环境中,能够让幼儿园的户外环境“活起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环境也是幼儿教育的一部分,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隐性的教育,可以起到暗示作用,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那如何让环境“活起来”“真说话”呢?
例如,幼儿散步时欣赏感受幼儿园种类多样的大树,对大树产生了兴趣,并提出各种各样的疑问:
幼1:“它是什么树?”
幼2:“它会开什么样的花?”
幼3:“它的树叶会变颜色吗?”
幼4:“它多大了?”
由于幼儿前期有在游戏中使用“二维码”的相关经验,他们提出可以将大树的相关知识录制音频或视频并转换成二维码。教师基于拓展幼儿眼界的需要,开发利用同伴资源群体,引导幼儿向全园提出倡议——“认领一棵树”的活动。“收集有关于大树的相关知识,幼儿自行选择介绍方式,用音频或视频的方式录制后转换成二维码,打印出来并悬挂于相对应的大树上。”经过宣传倡议,全园幼儿非常感兴趣,积极踊跃参与到活动中,收集各类信息并大胆地用舞蹈、歌曲、儿歌等方式表达对大树的认识。二维码的信息技术使得全园共享,后期在散步时,教师可扫二维码让幼儿更为直观地了解有关大树的知识。幼儿在同伴学习中获得有益的经验。因此,二维码作为资源的形式可以引发跨越班级、混龄同伴间的多样化学习,拓展新型的信息化学习方式。
三、二维码作为活动内容——启发幼儿思维,激发幼儿创造
二维码作为幼儿感兴趣的一种信息化技术,可作为领域活动的选择内容,让幼儿感受和了解当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养成适应信息化环境的能力,发展其在信息化领域中的创造能力,进一步提升幼儿科学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
(一)探究二维码,启发科学思维
二维码在科学领域活动中可以启发幼儿发展科学观察、科学探究的思维和能力,同时引发其对信息技术的思考。
科学活动《二维码里的秘密》中,幼儿和教师从“二维码长什么样”开始探究,再到“二维码为什么长这样”,再深究“它为什么能用手机一扫就出来很多东西”,最后“哪里会用到二维码”。
《指南》中提出,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培养观察与分类能力。[3]幼儿发现二维码有规律可循,大部分都是方形的,由条纹、格子组成的,颜色基本上是黑白两种颜色。《指南》中提出,教师需要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者解决问题。[4]在家长的帮助下,幼儿通过网络搜索和查询书籍、询问相关专业人士等方式来收集信息,他们惊叹地发现二维码是一个强大的信息存储工具,是一种“超强大脑”,它可以存储大量且多样的信息。《指南》中认为,要引导幼儿关注科技产品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幼1:“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吃饭,爸爸点餐的时候就可以直接扫桌子上的二维码,里面就有菜单,很方便。”
幼2:“我想和楼下的小姐姐一起出去玩,妈妈帮我申请了微信号,我扫一扫小姐姐的二维码就可以加上好友了,还可以直接在微信上跟她聊天。”
幼儿发现二维码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既发现了扫二维码的方法,还发现二维码有各种不同的样式,里面包含的信息也不一样。有的可以用来扫码付钱,有的可以加好友,有的可以显示一件商品的名字、重量等信息,甚至还可以用来作为参加活动的凭证。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二维码”对于成人而言可能只是让生活更便捷,但是对于正处于求知欲、好奇心强烈时期的幼儿来说却充满吸引力。幼儿对二维码心生好奇,通过细心的观察,对比每次见到的各种不同的二维码,在这些不尽相同的二维码中寻找到某些规律,从而产生无限联想,同时也激发幼儿对科技兴趣的探索,并将该兴趣延伸到生活中,例如,参观科技馆时发现二维码的相关内容,关注到新的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技术的相关活动等,从而进一步引发对科技的好奇和兴趣。
随着幼儿对于二维码的兴趣进一步加深,教师还可以组织生成“制作真正的二维码”的活动,让幼儿在其中可以亲身体验信息科技的有趣和神奇。例如,教师和幼儿发现各种形式或内容的二维码都可以通过手机小程序“二维码生成器”来生成,比如,文字、照片、音频、视频等都可以通过小程序转换为一个二维码,手机扫一扫就能出现内容,体验制作真“二维码”成功的乐趣。幼儿能够在该活动中感受到和科技的深入鏈接,真正地体验到科技的神奇。
(二)设计二维码,激发幼儿创造
除了科学领域、社会领域,在美术领域活动中,教师可引发幼儿对二维码进行创意设计,激发其创造力和想象力。
开展初步的科学探究活动后,幼儿对二维码已有认知经验,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设计自己专属于自己的二维码。《指南》中提出要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模仿与创作,成人不做过多要求。[5]例如,幼儿想设计一个咖啡店的二维码,他希望这个二维码中可以出现咖啡馆的名字、图片和位置,他以咖啡杯的造型作为二维码的形状,用咖色和米色相互搭配进行创意设计。还有幼儿想要设计班级的二维码,他们大胆创造,不再是单一的方形,而是用彩虹形状和二维码相结合,中间小颗粒的条状也变得五颜六色。此次设计的二维码造型有了新的想象和创意。教师在其中提供多种材料,允许幼儿用剪贴、绘画或者油泥等综合性的材料去表达自己的创意,允许幼儿自由想象与创造。在如此的启发和激励下,教师潜移默化地在幼儿心中种下了发明创造的种子,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变为现实。
领域活动后,幼儿在二维码的理解、使用和设计上的经验进一步地提升;游戏当中,他们也能够自然而然地将获得的经验再现到游戏情节中来,进一步丰富和深化游戏中的故事;在游戏中用各种不同的方式使用二维码,在不同场景中使用二维码,也能够大胆设计自己喜欢的二维码,从而玩转二维码。
四、厘清利弊,合理利用二维码
伴随着各类信息设备、电子产品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和运用,信息素养逐渐成为这个时代背景下幼儿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独有的特色及必要能力。经研究发现,信息技术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结果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幼儿的好奇心与兴趣、创造力与逻辑推理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6]
二维码作为信息技术的一种,在幼儿活动中的运用对幼儿的发展有独特的价值,能够促进幼儿多元能力的发展。从引入二维码,再到运用二维码共享信息,然后创造和创意二维码,最后二维码又能够回到初始的游戏活动中,如此可以递进式地、循环地挖掘二维码的运用方式及其价值。首先在幼儿角色游戏或环创活动中作为一种表征形式,可以丰富幼儿的认知,深化游戏的情节,增强幼儿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其次在区域和户外活动中作为一种信息化的资源形式,可以拓展幼儿的学习方式,让幼儿的学习更加多元、有效,同时也增加了同伴间相互学习的机会。最后二维码作为一种教育内容或主题,可以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让幼儿在观察、探索和实践中获得有益的经验,同时也能感受和体验科技的魅力,积累信息化技术的经验和素养,为适应信息化时代打下良好的基础。教育的使命是替一个未知的世界培养未知的儿童,环境的压力要求教育工作者们刻苦思考,并在这种思考中构成一幅未来的蓝图。[7]
但在二维码运用于幼儿活动时,教师也应区分利弊,尽量减少对幼儿发展的不利影响,应依据不同的活动内容灵活运用二维码,构建专门针对幼儿的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2] [3] [4] [5]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10,304,317,317,329.
[6] 张文兰,马小芳,胡姣.信息技术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影响——基于50篇实验或准实验研究的元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20(7):24-38.
[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