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棋”对话乐在“棋”中

2023-06-11 04:41于雪萍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小星棋类骰子

于雪萍

在很多教师眼中,棋类游戏更适合中大班幼儿玩,因为它需要规则意识,需要两个以上幼儿的合作,需要小肌肉动作的精准性,需要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小班幼儿在这些方面的发展相对较弱,对棋类游戏中的输赢概念认知也比较模糊。因此,在小班区域游戏中几乎看不到棋类游戏的材料,更别谈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棋类游戏活动了。那么,小班幼儿会玩棋吗?他们又是怎样玩棋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在小班尝试开展了棋类游戏活动。本文分享几个小班棋类游戏案例,来向读者展示真实的棋类游戏情境中幼儿发生了哪些学习,有哪些知识概念或技能的学习建构,教师又是如何指导和支持幼儿玩棋类游戏的。

一、玩骰子,让幼儿在与材料的充分互动中体验玩棋乐趣

棋类游戏一般由棋谱、棋子、骰子、玩法和规则构成,骰子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幼兒掷、抛、扔等获得某个结果,为接下来的走棋提供依据。根据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教师结合骰子玩法投放了用方形纸盒制作的骰子,让幼儿用自己的方法玩骰子,感知骰子的外形特征,探索骰子的多样玩法。

1.自由探索发现学习

【案例1】小雪把骰子放在脚前的地上,抬起右脚将骰子踢向前方不远处,小江跑过去将骰子拿起也放在脚前的地上,后退了一步,抬起左脚踢向对面的小雪,小雪高兴地拍手鼓掌。就这样,他俩把骰子当成小足球玩得不亦乐乎。

小刚先拿到一个骰子,没有拿到骰子的小强追在后面,想抢小刚手中的骰子。小刚发现后抱着骰子在前面跑,小强在后面追,两人边跑边发出“嘻嘻”的笑声,小刚还不时回头看看小强。跑了一会儿,小刚停了下来,回过身把骰子递给了小强,小强跑在前面,小刚又在后面追他,两人玩起了追跑游戏。

【教师的思考】小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接触过骰子,对骰子有了一定的认知经验。他们拿到用方形纸盒制作的骰子,有的不由自主地向上、向前抛着玩,有的放在地上当足球踢,有的用作玩追跑游戏的道具。骰子刺激着小班幼儿大肌肉动作的发展和骨骼的发育,符合他们好动和用动作来思考的特点。

2.体验分享交流学习

【案例2】教师在游戏分享环节问:“你是怎么玩骰子的?”幼儿纷纷说出自己的玩法。小雅说:“我和小星一起玩,我们把骰子放在地上,用手使劲拍,骰子就往前了,我们继续拍骰子,骰子就一直往前走。”游戏结束时,教师提议幼儿画出自己是怎么玩骰子的。豆豆有些为难地说:“老师,我不会画。”教师请豆豆说一说他是怎么玩的,豆豆说:“我把骰子扔到上面了,可是又掉下来了,我总是看到一个点点。”“你说得很清楚,可以先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么画的。”教师肯定了豆豆,并建议他向同伴学习。豆豆看到小雅把小手按在画纸上,将手的模样印画出来,便开始模仿。教师赞许地说:“豆豆,用拓印的方法画小手,是个好办法。”豆豆接着在手的上方画出骰子的模样,并画上一个点。接下来,豆豆又遇到了怎么画人的问题。教师引导他对比观察自己和同伴的相貌特征,于是豆豆尝试用单线条画出了两个小人,还在头的上方画出两个骰子的模样。豆豆边画边说:“我和睿睿一起玩的,我把骰子抛给他,他再扔给我。”

【教师的思考】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生活经验、社会经验等的支持,教师应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并引导他们清楚地表达。幼儿在玩骰子中积累了丰富的语言表达素材,因此教师通过话题“你是怎么玩骰子的”,让幼儿自由讲述自己及同伴在游戏中的趣闻乐事。这不仅有助于教师了解幼儿的游戏情况,而且为幼儿提供了语言表达与交往的机会,增强了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另外,教师提供纸张、勾线笔等材料引导幼儿用绘画表征自己是怎么玩骰子的。案例中豆豆特别不自信,教师引导他向同伴学习,他学会了用拓印的方法画小手。接下来,教师引导豆豆采用对比观察法了解自己和同伴的相貌特征,使他能以自己为主体画出两个小人,表征出自己与同伴游戏时的状态,同时还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绘画的内容。

3.经验拓展提升学习

【案例3】在幼儿玩了一会骰子后,教师问:“骰子是什么形状的?”幼儿有的说是方形的,有的说是长方形的,还有的说不知道什么形状。教师又问:“方形是什么样子的呢?”幼儿不能清楚地描述。于是,教师组织了“认识骰子”外形特征的活动。教师让幼儿把手指当作小蚂蚁,沿着骰子的边缘慢慢描画,感受图形的特征,并描述:“有直直的边、尖尖的角。”然后,让幼儿通过目测的方法看看每条边是不是一样长,最后让幼儿在班级中寻找相似的形状。瑞瑞在美术区找到了一个盒子(上下两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星星在柜子最下层找到了一块椭圆形的橡皮,小雪在感官区找到了蓝色的正方体模型……幼儿把自己在各个地方发现的形状一一向教师展示。

【教师的思考】从与幼儿的交流中,教师发现他们对骰子的“形”感知模糊且不完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教师要“引导幼儿注意事物的形状特征,尝试用表示形状的词来描述事物,体会描述的生动形象性和趣味性”。教师在幼儿对骰子有了初步认知经验的基础上,让他们认识和描述骰子的形状,是对幼儿提出的新挑战。这不仅会激发幼儿的活动热情和兴趣,更能拓展幼儿的经验。他们在班级中到处寻找与骰子形状相似的物体,关注和感受着生活环境中各种物品的形状特征。

二、铺棋路,让幼儿在认知冲突中习得有益经验

幼儿对棋盘中的路径的认知能力影响着其在棋类游戏中对规则的理解和遵守。教师提供多种可以拼铺路径的材料,让幼儿在铺玩中感受棋路是由一个一个的量组成的,一条长长的棋路就是由许多个“1”连接而成。

1.自由铺玩中学习

【案例4】教师提供了方形的泡沫垫、圈、纸板等,让幼儿自由拼铺棋路。小江在小星和小刚拼铺的垫子小路上爬行,小星蹲在小路旁用手拦住小江说:“这里在修路,不能过。”小江不听,执意向前爬。小星和小刚一前一后横跨在垫子小路中间,张开双臂试图阻止小江,小江从他们胯下钻过继续爬行,还把小星撞倒在地上,刚拼铺好的小路也被撕裂开。小星向老师告状:“我的垫子全被小江弄坏了。”小江委屈地辩解说:“老师,是他们不让我过。”教师刚处理完小江与小星的纠纷,就有幼儿跑过来告小军的状,说小军抢了他们铺在路上的垫子,并对想夺过来垫子的小新挥舞手中的垫子。整个游戏中,幼儿的告状声此起彼伏,教师则奔波于不同的纠纷现场。

【教师的思考】小班幼儿由于认知水平、交往策略和技能还处于较低发展水平,因此游戏时经常会发生因争抢材料、空间场地拥挤、交通不畅等而引發的矛盾。攻击同伴或向教师打小报告、求助等行为也随之出现,这正是幼儿社会性学习与发展的良好时机。“能与同伴友好相处”是《指南》在社会领域提出的人际交往的培养目标,并对3~4岁幼儿提出了“想加入同伴的游戏时,能友好地提出请求;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听从成人的劝解”等的发展要求。对幼儿之间的冲突,教师可先请双方说一说冲突发生的经过,然后请幼儿一起讨论解决冲突的办法。幼儿有的说:“你想玩就要好好说,不能抢别人的。”有的说:“等铺好了再来玩。”有的说:“和他们一起修路,把路修好了就可以玩了。”……幼儿在讨论中习得了解决问题和同伴交往的技能,在后续的游戏中,幼儿争抢材料或打扰同伴游戏的行为逐渐减少。

2.模式复制中学习

【案例5】教师提供了模式图纸,让幼儿根据模式图纸铺玩棋路。小雪走到小沁的位置,蹲下来看小沁手中的模式图纸。小沁看一眼自己拼的垫子,然后指着图纸相应的位置,用手指在设计图上的色块间点来点去,接着又看了一眼垫子,在设计图上点了一下黄色的色块。小雪起身跑到垫子堆放处,拿回一张黄色的垫子,将它拼放在蓝色垫子的左面。

【教师的思考】幼儿早期的数学能力和概念发展往往不够稳定,它通常是与具体的情境相连的。幼儿年龄越小,就越需要通过移动自己的身体或周围的物体来探索感知环境中的数学。数学模式的识别和复制是小班幼儿需要习得的数学核心经验。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模式图纸的排列规律(案例中的蓝、黄色块间隔排列的规律),并根据排列规律找到相应的材料铺设有规律的棋路。这不仅增强了棋类游戏的新鲜度,还让幼儿学会了有规律地铺玩棋路,初步感受模式。

3.扩展模式中学习

【案例6】在益智区里教师投放了扩展规律的棋路图(如ABABAB、AABBAABB),让幼儿根据棋路前面的规律进行扩展涂色。教师说:“小兔回家的路修了一段,可是还有好长一段没有修完,请大家根据前面一段路的两种颜色交替排序规律,帮助小兔子把回家的路修完。”幼儿纷纷拿起材料行动起来。

【教师的思考】在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中用不同的方式表征一个新概念,学习者接触的表征形式越多,学习就越深刻。幼儿借助前面习得的模式复制经验,逐步完成了扩展涂色的操作内容,再次感受和体验了模式规律。

三、下棋,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中获得成就感

我们把幼儿玩棋看作一种自主、自愿的游戏活动,提供情境化的棋盘和规则,让幼儿在玩棋中体验骰子、棋子,理解、掌握游戏规则,逐步学会控制自我、内化经验和获得成就感。教师在活动区的投放了与班级主题课程内容相关的“果蔬宝宝”的棋盘图纸、骰子和棋子,让幼儿初步感知棋盘图纸、骰子和棋子的操作方法,并在下棋过程对果蔬认知经验得到进一步加深和丰富。

1.自己下棋或在结伴下棋中学习

【案例7】教师投放了与班级主题课程内容相关的“果蔬宝宝”棋盘图纸、骰子和棋子。靖熙选择和皮皮一起玩棋,靖熙拿起骰子掷到6,目测了一下说:“6,走6步。”皮皮拿起骰子掷到4,刚准备拿起骰子数数,靖熙说:“4,你走4步。”说完拿起棋子帮皮皮走了4步。

【案例8】慧慧掷到5,她拿起棋子往前走,当看到棋盘图纸上的“?”时,慧慧从“?”那格跳过去,然后继续往前走,后面遇到“?”时,她同样是跳过去往前走。

师:慧慧,你刚才在下棋的时候,为什么要跳过“?”呢?

慧慧:我害怕,“?”里藏着大灰狼。

师:大家觉得“?”里会藏着什么呢?

小雅:藏着兔妈妈吧。

嘟嘟:藏着好吃的东西。

【教师的思考】幼儿前期有了玩骰子和铺棋路的经验,了解了棋盘图纸、棋子、骰子三者之间的关联性,能基本理解图纸中的内容。案例7中的靖熙和皮皮能按照棋的玩法正确地下棋,案例8中的慧慧能根据已有经验按照图纸中呈现的规则下棋。教师观察自由状态下幼儿的下棋行为,并科学地进行解读,能为后期介入指导幼儿下棋游戏提供良好的依据。

2.在教师的陪同或指导学习

【案例9】小星玩棋时一会儿拿着放棋子的盒子在棋盘上来回滑动,一会儿拿着棋子在格子上无序地跳着走。见小星一直都掌握不了正确的下棋方法,教师就提示道:“要带着小棋子一格一格地走,要看着小骰子的点数走。”教师边说边掷骰子,并引导小星走棋,一个投一个走,教师和小星配合着下起了棋。

【案例10】小轩看着掷出的骰子点数,一格一格地走相应的步数。教师发现他行棋时都会在棋子停留的地方数1,然后继续往前数。教师提醒说:“1就是可以往前走1步,看看我怎么走的。”教师边说边做示范,小轩点了点头,明白了老师的意思。

【教师的思考】在下棋过程中,小班幼儿对下棋的流程、行棋中点数的对应、棋盘中的规则要求等都会遇到问题。这就需要成人运用语言提示、讲解示范、带着一起玩等方法引导幼儿一一解决。成人陪着幼儿一起玩是一种重要的介入指导游戏的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幼儿从中了解下棋的基本方法和一些规则要求,还能让幼儿学会用规则约束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案例9中小星在教师陪玩的过程中慢慢掌握了“掷骰子→走棋子→再掷骰子→再走棋子”的下棋流程,并学会用这个规则来调控自己的游戏行为。当玩完一次后小星兴奋地对教师说“我还想再玩一次”。显然,小星在玩棋中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这也正是我们需要看到的幼儿最佳学习状态。

总而言之,小班幼儿玩棋的游戏方式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玩棋”,教师应该用更适合小班幼儿学习特点的组织方式,做好幼儿棋类游戏的观察者、环境材料的支持者、学习经验的引导者等,让他们在与同伴、骰子、棋子、棋盘等的充分互动中获得动作技能、艺术表现、数学核心经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发展。

猜你喜欢
小星棋类骰子
小星是只狗
胜似亲人
18岁和28岁谈恋爱有什么区别
大星和小星
骰子不见了
巧猜骰子
测测你的空间智力
点子的排列方向
棋类游戏
棋类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