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 要:社会支持和生命意义感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均有影响,本文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生命意义感量表(MLQ)、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339名高职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SSRS与MLQ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SCL-90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MLQ评分与SCL-90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研究结论为: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生命意义感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生命意义感在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高职学生 社会支持 生命意义感 心理健康
社会支持对于生命意义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水平呈现正相关,而生命意义感也对心理健康水平呈现正相关,所以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否通过生命意义感发挥了中介作用呢?目前针对这方面领域的研究较少,如果社会支持通过生命意义感的中介作用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那么可以针对社会支持和生命意义感两方面开展工作,提高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高职学生社会支持、生命意义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生命意义感在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两者间是否存在中介作用,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一、研究内容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于2022年9月至10月以三所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为被试开展问卷调查,被试筛选标准:① 智力正常且熟悉手机操作的高职大学生;② 知情后同意完成问卷作答。通过网络发放问卷,共收取问卷2863份,数据剔除标准:① 基本信息提供不真实;② 未按选项规定要求作答,最终保留有效问卷2339份。
(二)研究工具
1.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采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e Scale,SSRS),该量表共10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三个维度。总分为各项分值之和,分值越高,表示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66。
2. 生命意义感量表
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the Meaning in Life Questionnaire,MLQ)。[1]该量表共有10个条目,包含生命拥有和生命追求两个维度,每个条目由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共7个选项,采用7级评分。总分越高,代表生命意义感越强。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62。
3. 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該量表共90个条目,包含9个分量表,分别测量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9个方面的心理症状。[2]每个条目选项从无、轻度、中度、重度、极重采用1—5分计分。各项因子分超过2分代表阳性,表示在此维度上心理问题症状明显。总分越高,代表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7。
(三)统计学分析
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法进行方法偏差检验,结果显示第一个因子的方差解释率为37.45%,小于40%,表明当前研究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2.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使用SPSS22.0和AMOS软件进行描述统计分析、方差分析、t检验、相关分析、中介效应检验等处理。
二、研究结果
(一)社会支持、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的描述统计分析
本研究对问卷数据进行了描述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数据显示,高职大学生的主观支持分数最高,其次是客观支持和社会支持利用度。高职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处于中上水平,其中生命拥有分数高于生命追求。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处于中上水平,各因子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强迫症状、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其他、焦虑、恐怖、敌对、偏执、躯体化、精神病性。
(二)社会支持、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的人口学差异情况
为探索高职大学生社会支持、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在人口变量上的差异,收集被试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专业类别、年级、是否独生、家庭所在地、家庭结构、是否贫困,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
在性别方面,男生与女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差异不显著,但社会支持、生命意义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女生的社会支持总均分高于男生,男生的生命意义感总均分高于女生。在专业类别方面,文科、工科、理科在生命意义感和心理健康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社会支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理科专业的社会支持最高,其次是文科,最后是工科。在是否独生方面,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生命意义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独生子女的生命意义感总均分高于非独生子女。在家庭结构方面,在生命意义感和心理健康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社会支持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双亲家庭社会支持总均分最高,其次是离异家庭、单亲家庭、重组家庭,最低的是无双亲家庭。在家庭经济方面,是否贫困在生命意义感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社会支持、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非贫困家庭的社会支持总均分高于贫困家庭,贫困家庭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贫困家庭。
在年级、家庭所在地两个方面,社会支持、生命意义感、心理健康水平三者的差异均不显著。
(三)社会支持、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进一步分析高职大学生社会支持、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如表3所示,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得分呈显著负相关,生命意义感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得分呈显著负相关。
(四)生命意义感在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为进一步验证生命意义感的中介作用,本研究假设社会支持通过生命意义感影响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按温忠麟等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采用三步分析法,结果显示存在部分中介效应。自变量“社会支持”对因变量“心理健康”的中介效应不完全通过中介变量“生命意义感”的中介来达到其影响,“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有部分直接效应,其中c=-0.379,a=0.402,c'=-0.311,b=-0.169,中介效应对总效应的贡献率为17.93%,中介效应解释了因变量的方差变异为19.24%,见表4。
由相关分析结果可见,生命意義感、社会支持、心理健康三者间显著相关。为进一步探讨社会支持和生命意义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社会支持为自变量、生命意义感为中介变量、心理健康为因变量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检验生命意义感在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
利用AMOS建构模型,结果显示模型指标拟合较好,x2/df<5,RMSEA<0.08,GFI、NFI、CFI、IFI、TLI等拟合指标大于0.9[3],该模型进一步验证了生命意义感在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间的部分中介作用,见图1。
三、讨论与分析
(一)高职学生社会支持、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高职大学生在社会支持方面存在性别、专业类别、家庭结构和家庭经济方面的显著差异。女生的社会支持总分高于男生,原因是女生比男生更善于社交,乐于分享、交流,更容易获取社会支持,而男生做事比较独立,追求自主感,往往忽视他人的帮助,对社会支持也没有充分加以利用。理科专业的高职大学生社会支持总分最高,理科生逻辑思维强,更加理性和客观,与工科生、文科生相比对社会支持的主观感受与利用情况更为理想。家庭结构是否完整也会影响高职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感,社会支持总分从高到低依次排名是双亲家庭、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组合家庭和无双亲家庭,家庭是个体获得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家庭结构越完整,从父母双方获得社会支持的可能性越大,个体遇到实际困难时获得的安稳和关心也会越多。家庭经济贫困学生的社会支持总分远远低于非贫困生。经济贫困家庭提供给学生的成长支持的能力有限,个体会更加感觉到生活的困难、无助,因此心理上的支持感也会越低。
高职大学生在生命意义感方面存在性别、是否独生两方面的显著差异。高职男生的生命意义感显著高于女生。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很可能是社会因素的影响,在长期压力下男生更能展现出坚韧、乐观的心态,而女生更容易陷入悲观思维和情绪中,性别差异导致了生命意义感的不同。本研究还体现出独生子女的生命意义感高于非独生子女,这与以往学者的研究结论不一致,很可能是由于本次研究中女生群体偏多的原因,女生中独生子女会感受到更多的家庭关爱,自我价值感更高,更加追求个性化,因此体验到的生命意义感更多。
高职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单项因子得分上最高的前三项是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原因是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断乳期”,高中紧张的学业压力导致其神经依然紧张,容易出现冲动的思想和行为。加上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内外环境的变化使得人际交往具有挑战性。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变化等,使得高职大学生抑郁情绪多发,这也符合目前抑郁疾病增加的社会趋势。[4]本研究中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分在性别、专业、年级、是否独生、家庭结构等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之前学者的研究结论不一致,考虑到可能是受到社会因素背景的影响,使得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存在普遍性并趋向一致,社会因素导致心理健康的个性差异化缩小。
(二)高职学生社会支持、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
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与心理健康总分呈现显著的负相关,面对挫折时来自社会他人的客观支持越多,个体主观体验到的支持越多,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越高,个体越能改变消极认知,调节负性情绪,因此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也越高。
社会支持与生命意义感呈现显著正相关,良好的社会支持是生命意义感的重要来源,社会支持高的个体更能从家庭、朋友等渠道获取足够的支持、关心、关爱,自身价值感更强,更加追求自我实现,因此个体生命意义感更加积极。
生命意义感和心理健康总分呈现显著的负相关,与心理健康水平呈现显著的正相关。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程度密切相关,生命意义感低的个体,患上心理疾病的可能性越大;生命意义感高的个体会保持更积极的生命态度,心理韧性水平更高,不断克服消极情绪[5],拥有更加健康的心理状态。
(三)生命意义感在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本研究结果显示,生命意义感在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间呈现出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为17.93%。说明社会支持既可以直接影响心理健康,也可以通过生命意义感这一中间变量,间接增强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高职大学生在社会支持水平更高的情况下,体验到更多的价值感和生命意义感,更加积极地应对消极状态,更少产生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从而心理健康水平也越高。[6]
四、结语
高职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生命意义感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生命意义感在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提升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和生命意义感来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社会支持方面,要重视家庭教育和人际关系。学校可以倡导家长多重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提供应给予的照顾和支持,提高学生的社会支持感。学校还需要重视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辅导,帮助大学生掌握人际关系交往技巧,善于利用人际关系获取帮助,通过人际关系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在生命意义感方面,学校可以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也可以通过积极心理学、正念冥想、心理辅导活动等形式,帮助大学生了解自身潜能和优势,使大学生加强自我认知,学会赋予生命价值与意义,增强心理韧性,最终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韩小琼,吴静珊,郑雪. 大学生社会支持希望与生命意义的关系研究[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2(6):518-520.
[2] 江洋,朱丽,唐新龙,等. 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社会支持在中学教师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的中介作用[J]. 安徽医学,2022(4):468-472.
[3] 滑树红,何爽,思延丽. 重大任务下军人压力感知在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间的中介效应[J]. 军事医学,2021(6):409-413.
[4] 陆林. 精神医学的进展、趋势和发展之道[R]. 北京: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2022.
[5] 魏琳诺,耿希峰. 提升生命意义感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J]. 教书育人,2022(12):35-37.
基金项目: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研项目(FY22C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