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在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2023-06-09 07:11:54王斐
新教育·综合 2023年6期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

王斐

【摘要】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运用情境支架导读,结构支架寻主线,内容支架凝主题,语言支架促思维,评价支架促习得,通过教师导读、学生自主阅读、同伴共读和小组阅读展示等英语整本书阅读活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整本书阅读;同伴共读

初中英语学科2022年版新课标倡导主题引领下的广泛阅读、深入阅读和整本书阅读,促进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的提升,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适应未来阅读教学发展方向的需要。英语整本书阅读篇幅长、难度大,一线教师应深入思考如何采用不同的教学支架来帮助学生降低阅读难度,引导学生学会阅读、乐于阅读、善于阅读。

一、在不同的阅读阶段搭建不同的支架

整本书阅读指导教学的支架主要包括情境支架、结构支架、内容支架、语言支架和评价支架等。这些教学支架的合理使用,在阅读各个阶段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大致可以概括为:搭建情境支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搭建结构支架,帮助学生知晓书本结构;搭建内容支架,指导学生提炼整本书主题;搭建语言支架,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赏析书中语言;搭建评价支架,鼓励学生尝试运用习得语言。

学生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整本书阅读方法和策略的指导,分为读前导读框架、读中赏析语言和读后展示收获三部分。读前重在“引导”搭建情境和结构支架,引导学生关注书的封面、目录、插图,分析小说各个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导出整本书大的框架结构,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读中重在“赏析”搭建内容和语言支架,带着学生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处事风格,同时关注事件发生前后的变化,主人公的成长蜕变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进而归纳整本书的主题,分析的过程中带着学生赏析语言;读后重在“输出”搭建评价支架,可以设计一些与主题相关的写作活动,小组合作,以读促写,并让小组进行展示,展出对主题和主要人物的理解,升华主题。整本书阅读主要分三块:导读推荐、激发兴趣—深度阅读、对话文本—分享交流、感悟提升。

二、“支架式教学”用于整本书阅读的课例

以下笔者将结合最近我市一节评优课黑布林阅读“The Little Woman”,具体阐述支架式教学在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各个阅读阶段的具体运用。

1.情境支架促导读

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关注整本书的封面、图片、标题、作者和导读来预测整本书的内容,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思维能力。

【教学片段1】以黑布林阅读“The Little Woman”为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关注书的封面(见下文),进行师生问答:

T:What’s the title of the book?

S:The Little Women.

T:Who are they?

S:They are Meg,Jo, Beth and Amy.

从标题了解书中四个主人公,教师接着问:“Who is the writer? Do you know something about him?Do you know th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the book?”指导学生关注作者,通过作者的人生经历了解创作背景从而为顺利阅读整本书做好铺垫。接下来就带着学生关注书中插图(图1见下文),通过插图理清人物关系,教师可以指着图片让学生认一认图片中的人物并问一问你是如何辨认的?(Who is Meg/Amy/Jo/Beth? How do you know?)这样一问,学生就会关注四姐妹在年龄、性格、个性等方面的差异,同时关注到他们的家人、朋友和邻居。教师进一步提问:

T:What’s the story mainly about?

S:It’s the story between the March Sisters and their family and their friends.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很快就能归纳出这本书的主要内容。由此可见,教师巧妙、有效地导读可以帮助学生快速了解书本主旨,从而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让阅读真正发生。

图1

2.结构支架寻主线

目录是故事情节的概要,研究整本书的目录,搭建结构支架帮助学生发现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找整本书的主线,从宏观上把握整本书。

【教学片段2】教师在读前导读环节呈现书的目录(图3),并提问“Is it important to read the contents and why?”讨论得出:有助于“Find out the mainline of the sto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lot”。以黑布林阅读“The Little Woman”为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研究整本书的目录(如图2)来找到各个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思考。

T:What did the story start with?

S:The story started with “A merry Christmas”.

T:What did the story end with ?

S:The story ended with “A Special Christmas Present”.

T:What changed their peaceful life?

S:“A Telegram changed their peaceful life”.

圖2

通过师生问答目录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之间的联系,教师总结如下:So the story started with“A merry Christmas”and ended with“A Special Christmas Present”,“A Telegram changed their peaceful life”。教师进一步提问“How did the family feel during the first Christmas?”“How about their second Christmas.”“What happened between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Christmas?”此时引导学生关注The March Sister一家家庭情感氛围的变化,从第一个圣诞节的“a little sad(father was far away in the army)”到一封电报发来后的“cold and sad (mother had to take care of the father in the army)”再到收到特殊圣诞礼物后,回归到“warm and happy (family members got together)”。对整本书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接下来围绕主线推测故事发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根据学生阅读能力的不同,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工,分组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落实阅读任务,帮助学生增强“读者意识”,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深入阅读。进行阅读任务的布置:(1)Analyze the main characters: the March family, neighbours,relatives and friends;(2)Tell the settings:the time and place of the story;(3)Tell the main plot:tell briefly what mainly happens,小组合作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拓展阅读思路,降低阅读难度并为后续阅读展示做好准备。

3.内容支架凝主题

理解整本书主要内容,弄清楚作品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帮助学生提炼整本书的主题。同时设计与书本主题相关的思维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核心素养。

【教学片段3】读中赏析,引导学生关注目录中不同章节之间的联系。“The Little woman”教学中,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关注两个Christmas期间March一家家庭氛围的变化,巧妙引导学生快速找到故事主线。教师可以提问“What’s important for the March sisters?”学生通过字里行间的内容可以总结出“Family and friends are important to them.”教师进一步问“How do you know? Can you find some related information in the book?”追根究底地提问旨在让学生关注语言,品味细节描写,引导学生关注本书主题:家人的重要性(the importance of family)。教师列出四姐妹前后变化的表格提问:“What were they like before? What are they like now? Can you find out and fill in the blanks?”通过对比四姐妹之前和现在的变化,得出书本的主题(图3):成长(growth)。教师指导学生阅读Mr. March的信,并和学生进行问答:

T:What did Mr. March ask the sisters to do in the letter?

S:To be a better person.

T:in which aspects?

S:to be good to their mother, to be good to their friends, to be good to their sisters.

图3

从中看出父亲的教育观(图4):让四姐妹成为更好的自我,对母亲孝顺,对朋友友善,对姐妹友好。教师继而提问“Do Mr. And Mrs.March succeed in educating their daughters?”指导学生从人物性格和成长过程中的蜕变来审视父母的教育观。学生小组讨论后更深刻地领会到这本书的主题—父母成功的教育观:教育孩子成为更优秀的自己,培养孩子不趋附金钱权势和助人为乐的优良品德。

图4

4.语言支架促思维

搭建语言支架帮助学生理解整本书,同时注重学生高阶思维训练。

【教学片段4】在深刻分析小说主题后,教师提问 “What makes the story special and attractive?”这是一个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小说冲突,关注主人公的成长,指出“The conflicts enable us to understand the growth of the main characters”。

T:How do the conflicts affect the main plots?

S:To make the plots more reasonable.

这些环环相扣的高阶思维问题帮助学生理清了故事各个章节间的联系,使学生对故事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增强文化理解。接下来教师设计复述本书主题的活动,内化语言。教师搭建语言支架,给出与主题相关的关键词,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增强逻辑性,让学生小组合作用精炼的语言复述主题,以此帮助学生内化整本书的内容,培养学生整合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语言能力。

【教学片段5】以读促写。在分析了小说主题,初步内化相关优美的语言后,教师布置写作任务“Please write an article about the theme that impress you most”进行主题写作,让学生进一步运用所学输出写作。这个阶段组织学生探讨并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引导学生运用文中优美的语言表达,例如:渲染氛围时的环境描写,塑造人物形象时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运用文本中学到的好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为接下来的小组展示做充分准备。

5.评价支架促习得

通过搭建评价支架帮助学生反思阅读,发现一段时间内在整本书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下一阶段作出相应的调整,实现高效阅读。

【教学片段6】读后展示。把全班分成背景介绍组、角色扮演组和情节再现组,根据相关要求进行读后展示如下:背景组:“introduce the writer,the book and the background information”;角色组:“Role-play the main characters of this book. Pay attention to personality and the growth of them”;情节组:“Make a performance about the story, choose your favourite chapter”。这个环节升华了学生对故事的理解,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检测了整本书阅读的效果。在各个小组完成展示后,开展组内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活动。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指出“The plot falls but the character grows(故事落幕了,但是故事中的主角成長了)”。

简言之,将支架式教学用于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旨在指导教师全面解构文本,指导学生运用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和策略,降低学生阅读英语整本书的难度,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促进学生语言能力、阅读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的提升,更好地培育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吕秋萍.核心素养培养视域下的文本解读和阅读活动设计—以一节一课三构为例[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10).

猜你喜欢
支架式教学
幼儿教育中支架式教学理论的作用
“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挑战性学习课程的提出与实践
大学英语听力中支架式教学模式探索
青春岁月(2016年22期)2016-12-23 23:05:15
“支架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69期)2016-09-21 14:34:32
单手肩上投篮支架式教学与传统教学对比
考试周刊(2016年55期)2016-07-18 23:32:10
基于支架式教学理论的讨论型课堂模式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16期)2016-07-11 08:39:01
“图谱支架”在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中的运用
考试周刊(2016年31期)2016-05-30 20:04:33
基于概念图的语文支架式教学策略
支架式教学模式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考试周刊(2016年13期)2016-03-18 05: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