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月
(南安市南侨医院公共卫生科,福建 泉州 362311)
肺结核属于肺部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会给患者的生命健康、日常生活均带来负面影响[1-2]。因为老年肺结核患者大多体质较弱,且拥有比较严重的手术禁忌症,因此不能够开展手术治疗,一般使用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效果十分显著。但也会产生额外的痛苦和多种不良反应,影响预后质量[3-4]。因此,针对这些现象需要采取高效的个性化防治措施,缓解患者疼痛感,降低不良反应出现概率,提升预后质量。为此,本文展开相关探究,详情如下。
于2018年7月—2020年12月期间内,从本镇管理的老年肺结核患者中,随机抽取共计100例。并根据管理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60~80岁,平均(72.72±6.32)岁。根据合并疾病种类分为合并糖尿病30例、合并高血压17例、合并心脏病3例。观察组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60~80岁,平均(72.80±6.68)岁。根据合并疾病种类分为合并糖尿病31例、合并高血压16例、合并心脏病3例。组间资料差异均衡(P>0.05)。
纳入条件:①均满足肺结核的临床诊断条件;②均未产生其它肺部疾病;③均了解本研究所涉内容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条件:①排除对本研究所用药物有过敏史者;②排除产生严重意识、精神、沟通等障碍者。
两组均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对照组开展常规防治干预,具体为单一的服用有关药物进行防治干预。观察组开展个性化防治干预:具体为针对不同的不良反应采纳不同的防治措施:①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等。医护人员应该选择对应奥美拉唑、西咪替丁等抑酸药指导患者服用,如伴有严重胃肠道反应时可暂时静脉滴注使用利福平。同时及时有效的调节患者对于抗结核药物的用药时间、频率等等。例如改变为分次用药、餐后用药等等形式。②肝部受损。因为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体质一般较弱,长时期服用药物会导致其肝部受损,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转氨酶提升、总胆红素值过高等等。医护人员应该在治疗全程中频繁检查患者的肝脏,若发现出现相关不良反应症状,及时指导患者使用保肝降酶药物治疗。若发现出现黄疸的患者,则应该立即指导患者停止使用抗结核药物,并按照其具体症状服用有关治疗药品。一般停药 7 d 左右肝功能基本可恢复正常,此时可逐步增加抗结核药物,对于疗效基本不会产生影响。对于需停药 15~30 d 才可恢复的患者,应当进行治疗方案的相应调整。③中枢神经系统。抗结核药物中含有异烟肼针,会对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一定程度的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头疼、失眠等等。医护人员在治疗全程中要严格观察患者,一旦发现出现以上不良反应,及时开展治疗、处理。按照医嘱调节用药形式、频率,从而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受损程度。④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瘙痒、皮疹等等。对于易过敏体质的患者,在服药期间大概率会产生过敏反应,若表现为阳性,医护人员则应该合理调节其用药情况。若表现为皮疹现象,医护人员则应该指导其使用对应的抗过敏药品,同时保持患者的皮肤干燥、清洁。此外,还要指导患者多补充水分、维生素,尽量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品。⑤其它不良反应。在使用抗结核药物期间,老年肺结核患者还可能会出现四肢麻木、关节疼痛等等不良反应。医护人员应该指导其使用维生素、降尿酸药物等等,并加强对其血尿酸检测工作,缓解其不适感。此外,医护人员还应该指导患者开展适度锻炼,并保持正确作息,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1)不良反应出现情况:具体为消化系统(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等),肝部受损(转氨酶提升、总胆红素值过高等等),中枢神经系统(头疼、失眠等等),过敏反应(瘙痒、皮疹等等),其它(四肢麻木、关节疼痛等等)。其中排名前三的依次为肝部受损、肾脏受损、消化系统。
(2)不良反应产生相关因素:将发生不良反应的所有患者统计起来,比较他们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合并疾病种类等等。
研究两组的不良反应出现情况(表1),于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转氨酶提升、总胆红素值过高、头疼、失眠、瘙痒、皮疹、四肢麻木、关节疼痛等等不良反应出现概率上,均为观察组更低(P<0.05)。
表1 不良反应出现情况[n(%)]
在100例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者共有40例。研究不良反应产生相关因素(表2),于年龄上,年龄越大出现概率越高(χ2=9.722,P=0.002),于性别上则无统计学差异(χ2=1.515,P=0.218),于合并疾病种类上,合并心脏病的患者比合并糖尿病的出现概率更高(χ2=5.967,P=0.015)。
表2 不良反应产生相关因素[n(%)]
肺结核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且具有较高的危险性,不仅会危害患者生命健康,而且还影响其日常生活,为其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生活压力、心理压力等等[5-6]。因此,老年肺结核患者必须接受有效治疗措施。针对年轻的肺结核患者一般会采用手术治疗,但是老年肺结核患者由于自身年龄较大、体质较弱,且大多拥有手术禁忌症,无法开展手术治疗。所以常常使用服用抗结核药物的方法进行治疗,虽然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但是因为老年肺结核患者机体功能较弱,长期服用药物容易引发大量不良反应出现[7-8]。不仅影响其预后质量,而且还会让患者承受额外的痛苦和压力。因此,对于这些不良反应,需要医护人员采取针对性的个性化防治措施进行有效干预,才能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与预后质量。老年肺结核患者在使用抗结核药物后,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肝部受损、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过敏反应等等。针对这些不良反应,医护人员需要提升对患者的观察密切程度,及时进行处理,调节患者的用药情况,对患者开展饮食、运动、心理等多方面的干预措施,才能起到防治作用[9-10]。
基于以上,本文于2018年7月—2020年12月期间内,从本镇管理的老年肺结核患者中,随机抽取共计100例。并根据管理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对照组开展常规防治干预,观察组开展个性化防治干预。以两组的不良反应出现情况,不良反应产生相关因素为研究指标行以探析。最终结果为:研究两组的不良反应出现情况,于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转氨酶提升、总胆红素值过高、头疼、失眠、瘙痒、皮疹、四肢麻木、关节疼痛等等不良反应出现概率上,均为观察组更低(P<0.05)。在100例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者共有40例。研究不良反应产生相关因素,于年龄上,年龄越大出现概率越高(P<0.05),于性别上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于合并疾病种类上,合并心脏病的患者比合并糖尿病的出现概率更高(P<0.05)。提示,老年肺结核患者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会产生多种不良反应,使用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效果显著,能够起到有效预防作用。且年龄越大、合并心脏病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越高。
有研究[11]对112例老年肺结核患者分别开展了常规防治、个性化防治,最后得出了个性化防治能够降低老年肺结核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提升其预后效果的结论,与本文基本保持一致。
综上所述,老年肺结核患者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会产生多种不良反应,对其应用个性化防治干预,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出现概率,提升预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