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多元化教育理念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和研究道德养成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决定了其未来的发展程度,也决定着他的价值高度。幼儿时期是教师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的黄金时期,幼儿德育不但是幼儿教育的要求,也是为幼儿的成长提供助力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幼儿;德育;教育
作者简介:洪爱婷(1993—),女,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小海幼儿园。
目前,部分幼儿教师对德育工作的认识还存在误区,没有真正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来制订具有针对性的德育方案,导致德育在幼儿教育中缺失严重,这必须要引起广大幼儿教师的重视和思考。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幼儿德育进行简单分析,以供参考。
一、让幼儿德育工作更有吸引力
幼儿能力有限,还不擅长去学习一些抽象性很强的概念知识,也难以长时间维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很容易被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吸引。因此,幼儿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应从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入手,让幼儿对德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取得理想的德育效果。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德育吸引力
幼儿的认知能力有限,难以进行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活动,因此,幼儿教师在开展德育的过程中,要格外注意体现德育的趣味性、灵活性、生动性,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呈现图片,播放音频、视频乃至创设实景等,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有效刺激幼儿的感官,让德育课堂变得既有趣又高效。
例如,在向幼儿讲述爱国人物的故事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可直接下载现有的视频资料,或剪辑现有的网络教学视频,利用动画的形式将爱国人物的光辉事迹活灵活地表现出来,生动展示爱国人物的形象,并借助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和极具感染力的画面场景、背景音乐来强化动画视频对幼儿的影响,使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幼儿的心中生根发芽。
(二)利用游戏活动增强德育吸引力
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深受幼儿喜爱。幼儿教师要正确认识游戏,打破对游戏的偏见,将之视作一种可辅助德育工作有效开展的教学方式,结合当前的德育内容和幼儿的兴趣特征、能力水平,设计一些具有较强参与感和趣味性的游戏,让幼儿能够在玩耍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教育。
比如,为了培养幼儿团结互助的精神,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一起跳一跳竹竿舞。首先教师需要准备两根长竹竿(可用木棍代替),要求四个幼儿分别握住两根竹竿的两头,其他幼儿以4—5人为一组,站在两根竹竿之间。然后,教师用拍手的方式打出节拍,让握竹竿的幼儿每听到一声拍手声就快速并拢竹竿,而其他幼儿则要迅速跳起,以免双脚被竹竿夹到。随着游戏的开展,教师拍手的节奏可越来越快且越来越随机,直到倒计时结束或幼儿被竹竿夹住脚为止。最后,教师进行评定,将游戏时间最长的一组,定为获胜方。通过开展这个游戏,幼儿就能认识到,只有同一组的所有人都同心协力、保持动作一致才能获得游戏的胜利,进而明白团结合作的重要意义。
(三)利用亲子活动增强德育吸引力
成功的教育是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幼儿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务必要充分调动家长的力量,一方面要为家长提供更多德育方面的建议,另一方面要认真听取家长的德育意见和心得,此外,还要积极组织一些亲子活动,让幼儿有机会在父母的陪同和帮助下获得道德成长[1]。
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幼儿一人准备一句想对父母说的话,并在回到家后找一个机会说给父母听,并请爸爸妈妈用手机将自己表白的过程拍摄下来发送给教师。教师则要在不告知幼儿的前提下,请幼儿的家长也录制一段视频,说一说自己对孩子的祝福,或简单地讲述一件发生在自己和孩子之间的温馨往事,并将视频发给教师。第二天,幼儿来到幼儿园后,教师可先对幼儿上交的作业做一番点评,再将家长发来的视频播放给幼儿看,让幼儿真切感受到父母的爱,以这种方式来培养幼儿尊亲、孝亲的美好品质。
二、让幼儿德育工作更具有现实气息
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来源。幼儿虽然还没有充足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于身边的一切都非常好奇。据此,幼儿教师在进行德育时,要将德育与幼儿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选择一些幼儿熟悉的生活元素作为载体,使道德教育变得更加形象,让幼儿德育充满生活气息,提升其现实性。
(一)在生活环境中进行德育渗透
从本质上讲,道德是规范人们日常生活行为的一种准则,其以多种形式广泛存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幼儿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思维习惯,一步一步引导幼儿,使其发现生活场景中让自己感到温暖、快乐的内容,并鼓勵幼儿想一想,这些温馨画面的背后蕴含着什么样的情感。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引导,幼儿就能明白,自己每一天都在各种各样的呵护中度过,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对给予呵护的人进行回馈,由此,教师可完成对幼儿道德体系的初步构建。
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幼儿唱《生日歌》的课堂上,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都有哪些难忘的生日经历,或者上一次过生日时自己都收到了什么样的礼物。有的幼儿会说自己每次过生日,所有的亲人都会来给自己庆祝,礼物多到数不过来;有的幼儿则说上一次过生日,自己最好的伙伴画了一幅很漂亮的画给自己,自己特别喜欢;还有的幼儿会说,每年生日时,爸爸妈妈都会准备一些惊喜,每次都让自己意外。基于幼儿描述的过生日场景,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深入思考,使他们认识到这些难忘经历的背后是亲人、朋友对自己的真情流露,以此在幼儿的心中种下一颗真情的种子。
(二)借助生活事物进行德育渗透
德育元素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幼儿教师可以利用幼儿在园期间的日常活动开展德育,使幼儿在参加各类活动的过程中,明白一些道理,认识到自己应该遵守一些行为标准,并鼓励幼儿在以后的活动中,都积极规范自己的行为,让幼儿不仅知道道德是什么,还要让幼儿明白自己应当怎么做。
例如,在幼儿中午去食堂吃饭时,教师可以一边组织幼儿排队一边问:“大家想一想,既然是排队,那么就应该有先后顺序,可是,谁站在队伍前面,谁站在队伍后面呢?”有些幼儿因为想早些吃饭,可能会说出对自己比较有利的排队方法。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有的班级在排队时是按个子高矮来排的,让个子矮的小朋友在前,这是为什么?”这个问题难度不大,幼儿能快速回答:“因为个子矮的小朋友力气小。”此时,教师可继续问:“还有的班级会让女生排在前,这又是为什么?”幼儿基于生活经验,会快速回答:“因为女生比男生力气小!”这时,教师就可以总结道:“无论怎样排队,我们都有一个标准,那就是要照顾弱者,这就是一种美德,大家要遵守这样的美德。”
(三)从身边的人身上挖掘德育资源
幼儿教师要有意识地从幼儿身边的人入手,引导幼儿发现身边的人身上的道德闪光点,让幼儿能够认识到,身边的人同样有值得自己学习和欣赏的地方[2]。
比如,在幼儿上下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注意站在马路上指挥交通的交警;在幼儿吃饭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在厨房中做菜、打饭的后勤阿姨;在结束了一堂课的活动后,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来到教师办公室,看一看教师们认真备课的场景……这样一来,教师便可以引导幼儿发现,原来自己每一天的快乐和平安是来自这么多人的共同付出,而这些人对自己却没有一丝一毫的索取,只是在默默奉献。这样,幼儿便可对真实的道德行为产生具体而深刻的认识,并以此为基础,产生感恩之情。
三、让幼儿德育工作更有雕琢感
雕琢细节往往才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基于这一基本认识,幼儿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应当做到从细节入手,从小处实现对幼儿道德认知的浸润式培养,并在日复一日的积累、优化过程中实现德育工作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一)注重对环境的雕琢,营造德育氛围
人的性格和精神认知程度是由很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周围的环境。幼儿并不像成人那样能够仔细分辨周围环境中各类元素的性质和含义,但他们却更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重视这一点。基于这一事实,幼儿教师在进行德育时,应有意识地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环境,将更多符合幼儿理解能力和认知趣味的道德元素融入他们的生活环境中,使幼儿时时刻刻都能受到良好的道德熏陶。
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室的墙壁上画上美丽的花草、可爱的动物以及清新的自然环境等画面,并写上一些简单的宣传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标语,以此来培养幼儿欣赏自然、呵护自然的情感;还可以在走廊两侧悬挂一些讲述“囊萤映雪”“闻鸡起舞”“凿壁偷光”等传统美德故事的连环画或挂图,以培养幼儿胸怀大志、勤于进取的可贵品质;或者在幼儿园的院落中设置一块展牌,并在展牌上贴上每个幼儿微笑的照片,以鼓励他们时时刻刻都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等等。
(二)注重对日常活动的雕琢,提升德育效果
幼儿教师要从细节处规范幼儿的日常行为,对幼儿的一言一行都提出明确且契合实际的要求,同时,还要不厌其烦地帮助幼儿改掉不良习惯。如此一来,幼儿就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获得道德认知程度的提升[3]。
比如,在午休结束后,教师要指导幼儿将自己的被褥叠放整齐,引导其将自己的个人物品摆放好,以此来培养幼儿的纪律意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活动课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幼儿将自己的玩具放回原来的地方并摆放好,带走自己留在地面上的垃圾,以此培养幼儿的自理意识和公德心;在每天上下学时,教师可以在幼儿园门口主动向幼儿问好、道别,并要求幼儿及时回应,以此培养幼儿的日常礼仪和尊师敬长的美德;等等。
(三)为幼儿提供更多道德实践的机会
幼儿教师不但要在课堂上、生活中向幼儿讲述道德的含义和作用,还要开展一些符合幼儿行为能力和趣味取向的实践活动,为幼儿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让幼儿能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白道德的内涵,体会道德的价值,认清道德的意义。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课间或者活动课的时间,带领幼儿到幼儿园的操场或绿化带附近,给他们发一些秕谷,让他们喂一喂在这里栖息的鸟雀;或者建议家长利用周末时间,带领子女到当地的广场上,体验喂鸽子。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在教室或者幼儿园内专门开辟一个地方,饲养一些小兔子、小鸡等小动物,而后组织幼儿观察小动物的成长过程,并每天安排值日生负责照料、喂养它们,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幼儿对生命产生热爱之情与呵护之心[4]。
对幼儿进行道德培养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不可能止步于一两项措施的落实。幼儿教师在开展德育时,必须从自身做起,使自己成为幼儿的道德榜样,以自身良好的言行影响幼儿,给幼儿带来正能量,为幼儿树立一根看得见、摸得着的标杆,从而提升德育的实效。
结语
道德是支撑起人生大厦的基石,是指引人生之舟航向的罗盘,更是为人生画卷添彩的妙笔。幼儿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重视对幼儿正确價值观念的培养,增强幼儿德育工作的吸引力,提升幼儿德育工作的现实性、雕琢感,加强开展实践活动等,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理念和行为习惯,使幼儿能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孙小红.幼儿德育的意义及实施策略[J].教师博览,2022(18):82-83.
丁亚琼.浅析幼儿德育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4(47):33-34.
董建茹.幼儿园教师如何进行幼儿德育教育[J].中外交流,2021,28(4):390-391.
陈丽娟.谈幼儿德育的重要性[J].甘肃教育,2019(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