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持续深入与贯彻落实,美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各个教育阶段的各科教学中,教师均要积极渗透美育,全力提升学生的美育品质,推动他们各项能力的发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有效渗透美育,让学生深受美的熏陶,提高他们的美育素养。文章主要对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进行深入探讨,并指出部分具有可行性的路径。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美育;渗透路径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06-0087-03
引 言
美育就是审美教学和美感教学的有机结合,通过教育提升学生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这是新时代下培养人才的重要着力点,在立德树人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是美育最集中、最典型的形态。初中音乐是一门以研究声乐艺术为主的艺术类学科,是渗透美育的重要科目。教师应以美育为基本导向,优化音乐教学内容与形式,带领学生学习音乐知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美育品质,改善他们的人文素养。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美育的重要意义
(一)美育是塑造学生人格的需要
从本质上来讲,音乐教学是一项发展与塑造人类灵魂的重要工程,能够促使学生各项能力均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美育属于人文教育的关键构成部分,通过情感共鸣能够对人格塑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初中音乐教育以追求人的和谐、自由与快乐为主要目的,渗透美育是本学科教学的基本方向之一,有助于学生人格的不断完善。
(二)美育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
初中生正处于各项能力与思维意识形成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进行音乐教育符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而且音乐教育在这一阶段具有与众不同且极为强大的艺术魅力,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审美需求,还能够对他们的爱好、兴趣、思想情感等起到一定的培养作用。从另一方面来说,音乐之美可以让学生内心世界与音乐艺术实现完美的融合和升华,使其性情受到很好的陶冶,促进他们更好地成长。
(三)美育是音乐趣味教育的需求
在音乐课堂上渗透美育,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有趣。以往的音乐课堂通常以歌曲讲述、歌曲学习以及歌曲演唱为主要内容,让学生参与音乐学习活动。教师只有加强审美教育活动,在原有音乐课堂基础上,拓展音乐教学范围,才能增强音乐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长此以往,学生能在寓教于乐的音乐欣赏和体验中,形成艺术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四)初中音乐教学渗透美育符合教育改革要求
鉴赏与领悟艺术的关键前提就是要具备一定的审美技能,拥有审美能力的支持,因为音乐教学较为独特,审美成为音乐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师会带领学生学习一些专业的音乐知识,使其切实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让他们结合个人体会表述对音乐美的理解。这既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又可以让他们拥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与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符合新一轮教育改革的要求[1]。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现状分析
(一)美育重视程度不足
在如今的初中音乐教学中,广泛存在着对美育渗透不够重视的情况,主要体现在学校、教师与学生三个方面,其中学校每周安排的音乐课时较少,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以讲授乐理知识与指导学生学唱歌曲为主,主要目的是完成基本教学任务,没有过多的时间与精力用来渗透美育。学校与教师的态度会对学生学习音乐的态度产生直接影响,学生自然也不够注重美育对自己的熏陶,只是简单地了解音乐知识与学唱歌曲。
(二)教师专业素养不足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美育,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掌握相应的学科知识外,教师还要对美育有所了解,会用一些基本的美育渗透方法,将音乐教育同美育巧妙地结合起来,无形之中感染学生,让他们不知不觉地接受美育。但是,不少初中音乐教师对美育缺乏认知,存在着自身专业素养不足的问题,一般以精讲、领唱和学生自主练习等教学模式为主,这明显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以致美育效果深受影响。
(三)学生学习态度被动
从初中音乐教学现状来看,大部分学生对待音乐学习的态度较为被动,主要原因在于音乐不属于中考范畴,也没有成绩要求,他们学习音乐知识与学唱歌曲时,通常来自教师的压力,当遇到问题或者障碍时往往置之不理,几乎不会独立思考与解决。这种类型的学生通常不会尝试去深刻认识音乐艺术的意义,这对他们审美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来说影响显然是巨大的[2]。
三、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恰当路径
(一)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主动渗透美育
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要想更好地渗透美育,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及时更新与转变教学观念,将美育放在重要地位,引领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善于发现美、感悟美、理解美与创造美,使其掌握审美技巧,不断提升审美素养,满足自身深层次的发展需求,這也是音乐教育的重点所在。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提升对美育的重视程度,一边带领学生学习乐理知识与学唱歌曲,一边渗透美育,助推他们审美能力的持续提高[3]。
例如,在进行《动物世界》片头曲的教学时,教师要求学生利用课前时间自主倾听与自行欣赏这个片头曲,使其初步感知作品中的美感,并尝试将不同的乐曲同描绘的动物相对应,做好充足的预习准备。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倾听这个片头曲的优美旋律,结合旋律探讨曲子中描述的情景,指出所出现的动物,使其用心去感受和领悟,发现音乐作品中的美感。接着,教师再次播放这个片头曲,搭配相应的《动物世界》画面,呈现各种各样的动物,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带给学生强烈的冲击,使其在小组内一起分析与讨论作品内容,欣赏该曲目的艺术特色,引导他们从中发现美和感知美,以此达到良好的美育渗透效果,促进美育目标的实现。
(二)认真研究教材内容,深入发掘美育元素
教材是制订一切教学方案与规划的基本依据,任何一项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以教材内容为主要切入点。其中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各式各样的音乐作品中都蕴涵着一定的美学元素,教师可把固有的教材内容当作基础支撑,认真分析与研究教材,深入发掘音乐作品中的美育元素,且适当放大该部分内容,带领学生使用更为锐利与敏捷的眼光去体验和感受音乐艺术的美,训练他们洞察美与欣赏美的能力,使其充分领略音乐内容,感悟音乐作品的美[4]。
以《万马奔腾》为例,这是一首由马头琴演奏的蒙古族歌曲,在教学时,教师可引领学生深层次发掘歌曲中的美,使他们感悟蒙古族音乐的美好,从而对音乐美获得更为深刻的认知。课堂上,教师先播放这首乐曲,然后询问:“大家仿佛看到了什么场景?从哪些方面感受到的?哪些地方能够表现出这样的场面?”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歌曲旋律速度非常快的特点,谈论个人感受,使其发现节奏紧凑的音乐是模拟马蹄声、马铃声、马嘶鸣声,让他们意识到这是赛马中的场面,增强其审美认知能力。接着,教师再次播放乐曲,引领学生继续感悟赛马活动中壮观、宏大的万马奔腾场面,使其体会作者结合马头琴所表现出的音乐美,更加喜欢与热爱蒙古族的音乐文化。
(三)创设良好课堂情境,有效渗透美育
针对初中音乐教学来说,渗透美育的侧重点在于教师对作品想要表达的审美情趣与思想品质进行渗透。为进一步增强美育的渗透效果,教师可以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与审美鉴赏活动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对此,初中音乐教师可以利用语言描述、信息技术等手段创设情境,驱使学生同音乐融为一体,使其深度体会音乐的美感,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与审美思想[5]。
以《黄河船夫曲》教学为例,教师先播放歌曲,要求学生认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速度与力度,尝试想象音乐所表现的场景,由此揭示课题。之后,教师设疑:“你们知道黄河船夫们浪口波尖奋力苦争的情景吗?”然后播放有关黄河船夫的视频,由此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黄河的壮观景象和船夫们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对照歌词内容找出表现船夫形象的句子,帮助他们掌握欣赏音乐的方法与能力。接着,教师再次播放歌曲,设置问题:“歌曲的唱词有什么特点?歌词中反复出现‘九十九的词句,是什么意思?”教师组织学生交流与讨论,最终学生得出“九十九”表达的是“很多”的意思。学生结合刚才观看的视频,体会到这首歌唱的是黄河上船夫们艰辛的生活,体现出船夫们吃苦耐劳的品质,感受到了歌曲中蕴含的人文美,从而加深了对作品内涵的理解与认识。
(四)领悟音乐文字意义,促进审美能力发展
音乐属于作者表达自身思想情感的一种方式,曲调可以是悠扬平缓的,也可以是跌宕起伏的,而文字则是更加容易被人们所理解的一种表现形式,有着更强的直观效果。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先指导学生学唱歌曲,认识乐谱,以及学习有关音乐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再带领学生领会与领悟音乐作品中文字的意义,重点是发现其中的美,使其从歌词中研究、感知和理解音乐的美,借此有效深化对音乐作品的整体认知,同时促进审美能力的发展[6]。
例如,在《火把节》的教学中,教师要简单介绍火把节,让学生明白这首歌曲所表现的是我国云南地区彝族的重要节日。然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火把节的传说”动画,展示歌曲中文字描述的相应习俗和景色,并向学生讲解:“从每年的农历6月24日起,连续三天三夜,彝族人民会在宽广的草地上纵情歌舞、赛马、斗牛、射箭、摔跤。晚上,青年男子点燃火把穿行于田野山村之间,以驱除妖魔,保佑平安。密密的火把犹如一条长龙在山道、田间缓缓游动,场面十分壮观。与此同时,处处点燃篝火,男女老少围着篝火欢乐歌舞,直至深夜。”然后,教师要求学生同歌词内容相对照,使其发现民歌中的风景不仅有树木、田野、山水等静态景色,还包括庆祝火把节的风俗,让他们从中体会和感悟歌曲的动静之美。
(五)深度融合情感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音乐是对思想情感的一种表达与总结,对于初中音乐教学而言,为达到渗透美育的良好效果,教师应深度融合情感教学,引发学生的情感活力,使其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更好地体会作品中蕴含的美,培养与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这就要求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从思想情感视角切入,介绍一些作者信息与作品创作背景,通过情感讲解、情感传递和情感培养的方式开展美育工作,实现同学生情感的深度融合,让他们学会审美[7]。
例如,在《二泉映月》的教学中,教师先指出民族器乐曲属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构成部分,让学生罗列一些中国的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古筝、笛子、丝竹、唢呐等,然后明确本节课要学习有关二胡的重要民族乐曲——《二泉映月》,简单介绍作者阿炳以及他的创作风格、主要作品。接着,教师播放《二泉映月》,而学生则要用心聆听,初步感受乐曲中的凄凉、哀婉情绪,听完后交流各自的感受。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介绍《二泉映乐》背后的故事,使他们了解本首曲子的创作背景,根据所掌握的知识推测作者饱尝人间的辛酸苦辣,用他心爱的乐器倾诉心中坎坷、痛苦、不平。随后,教师带领学生再次倾听乐曲,体会作者融入的思想情感,培养他们鉴赏美的能力。
结 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全面性,既要关注乐理知识的讲授与歌唱技巧的传授,又要注重美育的渗透。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美育的重要性与价值,从多个方面与不同途径渗透美育,确保音乐课堂教学的开展更为有序与高效,加深学生对音乐之美的认识、理解与感知,使其善于发现美,创造美,继而不断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王兰.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美育教育的实践探讨[J].学周刊,2022(13):164-166.
周娜,张彦福.农村初中音樂教学中美育与德育相融合分析[J].新课程,2022(15):230-231.
郑颖.浅析美育视域下初中音乐素养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22(12):147-150.
王兰.运用情感教学实施初中音乐美育教育的创改[J].学周刊,2022(10):155-157.
赵汝娟.试论美育视域下初中音乐素养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9):265-266.
路萧菡.音乐课程标准视域下美育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发展与实施建议[J].中国文艺家,2021(08):129-130.
高洋,丁湲旖.初中音乐教学中美育的重要意义[J].当代音乐,2020(02):59-60.
作者简介:陈媛(1985.9-),女,福建福州人,任教于福建省福州市金山中学,艺术教研组长,一级教师,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