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教育也处于不断变革中,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教育教学需求。因此,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为学生营造新奇、有趣、内容丰富的课堂环境,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十分必要。同时,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部更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及全面发展。而深度学习这一教学理念更加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探索,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意义重大,与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相契合。因此,文章将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策略进行探究,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04-0064-03
引 言
深度学习即教师通过一系列手段,为学生创设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环境,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主深入挖掘数学知识内涵的学习模式。深度学习这一教学理念的提出和落实,可以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再创造过程,也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更有深度,同时还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意义
(一)有助于学生探索数学知识本质
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唯有形成积极探索和学习的意识,才能够促进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1]。而深度学习是学生主动探索学科知识本质的过程,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主动投入数学学习中,这对学生探索数学知识本质,提升数学课堂学习效率,都有极大的助益。
(二)有助于完善学生数学认知结构
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逻辑性的学科,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都是非常密切的,所以,小学阶段的学生应该以整体的眼光去探索、理解及学习数学知识。但就目前的小学数学学习来说,学生每天都要面临巨大的学习压力,特别是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由于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等还不够完整,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都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在各种困难的长期消磨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会越来越低。而随着深度学习这一理念的贯彻落实,学生可以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展开学习,同时还可以关注数学知识的整体性、结构性及关联性,在数学理论知识与应用方法之间建立联系,以此来推动自身结构化思维的发展,促进自身认知结构的完善和学习能力的提高[2]。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由于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严重缺乏主动思考的意识,往往是教师让学生做什么,学生就着手去做什么,如此一来 ,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就会像一架需要启动的机器,在教师发出指令后,才会按照指令开始学习,导致不具备学以致用的能力[3]。而随着深度学习这一理念的逐步深化,学生开始意识到,学习是给自己学的,是自身需要的一部分。在这一意识的推动下,学生会主动探索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展开思考,从中发现新的数学问题,以此提高创新能力,建立属于自己的数学思想。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策略
(一)创设有意义的情境,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數学知识的活力和美感,只有在融入具体的情境中才能发现。因此,教师在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具有一定意义的教学情境,建立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4]。以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课“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这部分内容是希望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同时掌握分数的形成以及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因此,在学生学习分数的初始时期,教师就可以在分数知识和生活之间建立联系。教师可以借助“分蛋糕”这一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熟悉的生活问题,了解分数知识,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构建情境:“同学们,大家在过生日的时候都会吃蛋糕,现在有一个蛋糕,要你和同桌两个人一起分,如何分两个人拿到的才能一样多呢?”此时,一些比较有生活经验的学生就会给出答案,即从中间平分,一人一半,这时教师就可以趁机引入二分之一这一概念。如此,教师无需再多说什么,学生就能初步理解分数是什么。同时,教师可以在这一情境下继续引导学生:“当你把蛋糕分成两份之后,又来了两个朋友,你应该怎么办?”通过这样有意义的情境教学,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分数的含义,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数学课堂教学的枯燥感,带给学生轻松有趣的课堂体验,使学生的认知动机得以强化,进而深入思考。
(二)巧设启发性的问题,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近年来,在核心素养和深度学习理念的日益渗透下,不少教师会下意识地认为,深度学习就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任由学生去发现并探索新知识。但是,我们都知道,数学知识是极为抽象的,很多学生即便在教师的带领下都学得相当困难,如果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更是天方夜谭[5]。因此,在学生展开深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依然需要指导和启发学生。而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引导手段。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去设计问题,以此引导和启发学生。但是就目前的课堂教学情况而言,很多教师的课堂提问只是为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所以设计的问题往往也缺乏延伸性,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效果并不理想。以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课“多边形的面积”为例,本节课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讲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第二部分讲三角形的面积。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手中的纸张,剪出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然后再提出以下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同学们来拼一拼,将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在一起,可以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呢?”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而学生又刚学习完平行四边形的知识,所以很容易通过观察发现,原有锐角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这时,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同学们,大家有发现什么吗?如果想知道三角形的面积要怎么计算呢?我们刚学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S=ah,那么根据这个公式,同学们是否可以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通过这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学生不仅讨论积极性会越来越高,还会更主动地投入实践中,不断去验证自己的结论。经过这样反复的思考探索,学生的智力也会得到启发,从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掌握新的数学知识,进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内化和吸收。
(三)合理构建数学模型,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核心素养下,教师与其给学生讲解数学知识,不如将学习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教给学生,这样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数学这门学科离不开理论建模,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最后大多都会凝练成一条定理、一个公式、一个概念或者一种方法[6]。而学生通过深度学习,可以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从而掌握数学规律,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以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为例,其中第四课时“乘法运算定律”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运算定律,能够使用不同的方式表示乘法运算定律,可以正确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为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建立“初步感悟—做出猜想—举例验证—概括应用”这一思维模型。以乘法分配律为例,教师可以先给出两个算式,即“(2+6)×15”和“2×15+6×15”,让学生计算这两个算式的答案。通过计算,学生发现这两个算式的答案是相同的,都等于120,由此可以获得初步感知。然后,教师让学生对这两个算式进行观察分析,并做出猜想“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两个数分别乘以一个数的和”。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不断的举例验证去证实这一猜想,如“(12+4)×5和12×5+4×5”“(3+5)×16和3×16+5×16”等。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规律,并用字母将其表述出来,即(a+b)×c=a×c+b×c。通过一系列的感知、猜想、分析、验证及概括等活动,学生对乘法分配定律的认识将更深入,同时在数学模型的帮助下,再去解决相似问题时也会更容易。
(四)注重新旧知识关联,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在核心素养下,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深度学习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而数学知识的掌握是螺旋上升的过程,同时数学知识本身又存在连贯性与逻辑性,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遵循数学知识本身的特性,着重关注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关联,层层递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的数学基础越来越夯实[7]。以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课“百分数(一)”为例,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初步认识百分数的含义,同时会读、会写百分数,初步感知分数。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将本节课要学习的百分数与之前学过的分数知识进行关联,用小数来引出百分数这一新知识。首先,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小数来表示如下内容,即将整数1平分成4份、10份、100份后,取其中1份可以得到多少,学生经过计算很快就能得出,分别是0.25、0.1、0.01。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这几个小数改成分母是一百的分数,再让学生观察比较,从而引出百分数的意义。这样一来,当学生在面对像0.30=( )、0.45=( )等将小数改为百分数这样的题目时,就会更加得心应手,从而有效提升课堂学习效率。教师通过这种用旧知识引入新知识的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温故知新,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再学习、再创造,还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确保学生深度学习的成效。
(五)借助反思性的评价,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在核心素养下,带有反思性质的评价对开展深度学习也非常有帮助。反思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应用能力等的主要渠道。但从以往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来看,教师过分重视成绩,忽视对学生学习态度等的评价,导致学生深度学习的成效相对较低[8]。为此,在核心素养下,教师可以借助反思性評价,实时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教学指导。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课“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展开评价时,可以从学习成效、思维习惯等多个方面去进行。这样的反思性评价可以更加全面、及时地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状态,促使深度学习水到渠成。从学习成效来说,学生需要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相关定义有一定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面积的推导方法,如割补法等,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从思维习惯来说,学生要有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的习惯,并且能够从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应用中进行反省与总结,达到培养空间观念的效果。从学习能力来说,倾听、表达、合作和质疑等能力是反思性评价应该重点关注的内容。从情感态度来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等也是反思性评价的一项评价标准。另外,教师还应多给予学生肯定,避免过多的批评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
结 语
总而言之,贯彻落实深度学习理念,是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深度学习是学生建构数学知识体系的方式,也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依然以知识点讲解为主要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往往会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停留在表面,不利于学生后续的灵活运用。对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主动改变自己的教育思想,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并在数学教学中积极探索可以促进学生开展深度学习的方式,更好地完成数学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柯达余.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有效策略研究[J].读与写,2021(10):72.
江白落珠.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策略研究[J].读与写,2021(15):61-62.
蔡赛林.基于核心素养视角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策略的研究[J].家庭·育儿,2020(10):95.
刘伟.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策略[J].数学大世界(小学五六年级版),2020,(003):68.
冯进双.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探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A),2020(07):96-97.
张华露.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策略研究[J].读与写,2021(11):146.
邓时君.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学苑教育,2021(31):43-44.
张九英.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策略[J].考试周刊,2020(28):94-95.
作者简介:龚晓琼(1982.3-),女,福建泉州人,
任教于福建省安溪县第八小学,一级教师,大专学历,泉州市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