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磊 黄颖利 许崇亮 何阳生 秦会艳
摘要:東北虎豹国家公园是国务院设立的第1批国家公园之一,科学合理评价国家公园及周边区域的综合效益,可为进一步优化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提供依据。文中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及周边区域为例,构建包含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层次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与TOSIS法相结合的方式,测算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建立前后公园及周边区域的综合效益及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3类效益的协调程度。结果表明:1)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及周边区域综合效益2021年较2012年有所上升。其中,生态效益呈现增长趋势,而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有所下降。三者耦合协调度虽有增长,但整体水平依旧较差。2)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建立对于生态效益有明显提高作用,而对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则有明显的挤出效应。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在保护中谋求发展,协调三大效益发展水平,但优化生态补偿制度仍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建议进一步完善国家公园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优化调整公园治理保护模式、探索在地化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方式、确保生态补偿政策的精准性、开展适宜当地的特许经营。
关键词:国家公园周边区域;综合效益;耦合协调度;熵权法TOPSIS;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中图分类号:F326.27; S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9546(2023)04-0054-08
DOI: 10.12344/lczcyj.2023.10.12.0001
刘佳磊,黄颖利,许崇亮,等.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及周边区域综合效益评估[J].林草政策研究,2023,3(4):54-61.
Evaluation of Comprehensive Benefits of Northeast Tiger and Leopard
National Park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
Liu Jialei1Huang Yingli1Xu Chongliang2He Yangsheng1Qing Huiyan1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150040, Heilongjiang, China;
2.Forestry and Grassland Bureau,Dongning 157200, Heilongjiang, China)
Abstract: The Northeast Tiger and Leopard National Park is one of 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parks approved to set up by the State Council. Conducting the science-based and reasonable evalu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s of national park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could provide the basis for further optimize the 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park. Taking the Northeast Tiger and Leopard National Park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 as a case, the paper constructs a multi-level indicator system covering ecological benefits, economic benefits, and social benefits, and combines the entropy weight method and TOSIS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s and its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ational Park. Based on this, a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 is used to analyze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among the three types of benefits. The results show: 1) 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s of the National Park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 have increased from 2012 to 2021, and its ecological benefits present an increasing trend, while its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have decreased. Although with slight increase, the coupling degree of the three is overall poor; and 2)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ational Park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improving ecological benefits, while a significant crowding-out effect on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The Northeast Tiger and Leopard National Park is greatly challenged during its seeking for development through protection, its coordin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 benefits and its optimizing ecosystem. It is proposed that more effort should be made to improve the legislation on national park, optimize the governance and protection of national park, explore the ways to realize eco-product value, ensure the precision of ecosystem compensation policy and appropriately promote the franchise management of national park.
Keywords: surrounding area of national park; comprehensive benefit; coupling degree; entropy weight TOPSIS method; Northeast Tiger and Leopard National Park
国家公园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关乎国家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全局。为了大力推动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建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2021年10月,我国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正式宣布设立包括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第1批5个国家公园。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以下简称虎豹公园)的设立是保护东北虎、东北豹等濒危物种及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的重大举措[1]。自2017年虎豹公园试点成功设立之后,其生态系统得到整体保护与修复。监测数据显示,公园内的东北虎、东北豹已经由2017年的27只、42只增加至50只、60只[2]。虎豹公园的建立在我国东北虎、东北豹物种保护以及北半球温带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虎豹公园生态保护相关政策的实施,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受到了约束,从而带来了一系列社会与经济问题[3]。虽然栖息地恢复以及保护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等是建立虎豹公园的初衷,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也同样是国家公园直接的利益相关集合,只有处理好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才能确保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持续发展。
自虎豹公园试点以来,我国学者对公园不同方面进行了研究,多集中于生态恢复、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公园与社区居民的关系等方面。针对虎豹公园生态恢复的研究,马云飞等[4]重构RSEI指数体系对虎豹公园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动态评价,发现2015年后虎豹公园的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微弱的上升趋势。王凤昆等[5]对东北虎栖息地历史分布、种群数量进行了研究。石淞等[6]探究了虎豹公园植被NDVI时空变化及原因探究。针对于国家公园的体制建设方面,陈雅如等[7]对虎豹公园体制建设进行了研究并且提出了“低成本化”的发展路径。朱洪革等[8]通过分析国内外国家公园的优势与劣势,以虎豹公园为落脚点,具体阐述引入特许经营策略的必要性以及面对的挑战。王宏新等[9]基于再野化理论,分析《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总体规划》中的再野化思想,建议将荒野保护地纳入自然保护地体系中,以建立政府、社区等多主体参与的再野化网络,为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指明方向。针对公园与社区居民关系的研究,相关学者分别从生计结构[10]、满意度[11]、收入[12]、人獸冲突[13]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张晓宇等[14]构建了人类足迹指标体系,发现公园内人口密度与景观破碎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综上所述,有些学者注重虎豹公园生态恢复的研究,侧重于国家公园生态效益的研究;也有很多学者注意到虎豹公园建设中社区的重要性,认为国家公园体制的建设需要综合考虑社区和国家公园生态恢复的协调性,国家公园社区的发展不仅包含经济效益维度还包含与社区居民息息相关的社会效益维度。为此,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方面对国家公园建立后的综合效益的变化以及3方面效益的协调性研究对进一步优化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参考相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15-21],结合虎豹公园相关政策实施情况,利用TOPSIS和熵权法相结合的方式,构建生态、经济和社会3个维度的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从测度虎豹公园及周边区域综合效益着手,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来衡量3个维度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程度,为优化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提供新思路。
1 研究方法
1.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目前,国家公园建立综合效益的评价尚未形成统一的范式,为此结合虎豹公园及周边区域的实际情况,综合效益评价指标选取依据代表性、科学性和可获取性等原则,借鉴彭玉婷、杜林远、杨阳等[22-24]研究,初步构建包含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层次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由3大效益的13个指标构成,其中正向指标共有11个、负向指标共有2个(表1)。
1)生态效益指标。生态效益主要是指虎豹公园建立后对生态环境修复治理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建设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公园建立以来,
许多园区内高污染高排放企业被关停,虎豹种群数量得以增加,故生态效益指标主要包括生态资源、生态环境治理和污染排放。其中,生态资源用森林覆盖率、东北虎豹种群数量、造林面积3个指标表征,生态环境治理用环境保护支出衡量,污染物排放用SO2年均浓度值表征(SO2浓度与园区内高污染排放企业密切相关)。其中,SO2年均浓度值为负向指标,其他4个指标均为正向指标。
2)经济效益指标。经济效益指的是虎豹公园建立为周边地区带来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利益[25],主要包含经济发展水平(总量)和经济结构调整(质量)2方面。本文选取地方政府财政收入、GDP增长率、实际人均GDP、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4个指标用以衡量经济效益,4个指标均为正向指标。
3)社会效益指标。本文中社会效益指的是虎豹公园对社会发展与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以居民生活水平、教育发展水平来表征,本文选取了直观反映社会状况的4个指标,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除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负向指标外,其他3个指标均为正向指标。
1.2 确定指标权重
相对于层次分析法赋权而言,熵权法本身是基于客观数据来确定各个指标所占的权重,因此其降低了赋权过程中的主观性。具体计算步骤为:
第1步以m个对象n个指标构建原始矩阵。由于评价体系中各个指标的单位不统一,对各个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
第2步计算指标权重。首先计算第j个指标下第i个年份指标的概率,见公式(1)。
再计算第j个指标的信息熵及权重,分别为公式(2)、公式(3)。
最后确定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即确定第j个指标在i年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见公式(4)。
第3步计算距离,见公式(5)。
1.3 综合效益评价模型
得出权重以及正理想解、负理想解之后,计算第i个评价对象的得分,见公式(6)。
借鉴相关学者评价综合权益的方法,分别计算各年的生态效益(Ai)、经济效益(Bi)和社会效益(Ci)得分,见公式(7)至公式(9)。
其中,生态效益指标为nA,经济效益指标为nB,社会效益指标为nC。
1.4 耦合协调度模型
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来判断虎豹公园及周边区域三大效益之间的相互作用程度和协调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模型用于反映2个或者2个以上系统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的过程,计算结果反映良性耦合结果的大小,可以体现出协调程度的大小。耦合协调度模型的计算涉及到计算耦合度(Ci)、协调指数(Ti)、耦合协调度(Di)3个指数的计算见公式(10)至公式(12)。
2 结果与分析
2.1 指标权重分析
结果显示,一级指标中,生态效益权重最高(0.398)、经济效益权重次之(0.302)、社会效益所占权重最低(0.300);二级指标中,所占权重最高的为东北虎豹种群数量(0.179),是整个效益评价体系中最为突出的二级指标,表明其对生态效益和综合效益的提高都有着极大贡献。因此,在后续的国家公园建设中,应对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等相关方向不断保持关注,并且不断拓宽关注的广度和深度以促进虎豹种群数量增加。同时,生态效益权重最高也反映了当下公园建设工作重心,即侧重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中,东北虎豹种群数量的权重最大,其数量的增长可以侧面反映虎豹公园的生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中,实际人均GDP这一指标权重最大,实际人均GDP较其他经济效益指标更能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说明社会经济发展、居民财产增加和生活水平提高有利于提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中,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权重最大。该区域以林业局为主体,职工的可支配收入与虎豹公园联系密切;且城市居民分布较为集中,提升居民收入、改善职工生活条件,将有助于提升社会效益。
2.2 三大效益以及综合效益分析
在建立虎豹公园及周边区域综合效益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TOPSIS熵值法获得2012—2021年虎豹公园周边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及综合效益的变化情况(图1)。
由图1可以看出,2012—2017年,经济效益发展情况要优于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这是由于当地在2017年之前更偏重于经济发展,而对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有所忽视。2017年,我国提出要实现经济与环境的高质量发展,以便于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此外,同年虎豹公园开展体制试点,关闭关停矿山企业,切断林下经营项目,经济效益再次受到冲击,因此经济效益有明显下滑。社会效益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在2019年出现剧烈下降后,又有所恢复;2020年,其在三大效益之中仍然处于较高水平。生态效益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可见虎豹公园的建立对该地区的经济效益有着较大的挤出效应。
2.2.1 生态效益的变化特征
生态效益是虎豹公园建立后关注的重点。总体而言,该地区生态效益近10年来呈现增长态势,从2012年的0.080增至2021年的0.823,具体分为2个阶段:1)2012—2017年为平稳缓慢增长阶段,年平均增长幅度为0.028;但2012—2013年生态效益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造林面积和环境保护支出减少(2013年造林面积减少了24.93%、环境保护支出也下降了37.95%),影响了生态效益得分。2)2018—2021年为快速增长阶段,生态效益从2017年的0.218上升至2021年的0.823,平均增长幅度为0.151;这主要得益于虎豹公园设立后对生态环境保护关注度明显上升,东北虎、东北豹数量增加,同时造林面积从1 344 hm2增至1 699 hm2,使生态效益得分显著升高。
2.2.2 经济效益的变化特征
总体来看,经济效益下滑比较严重,经济效益得分由2012年的0.685下降到2021年的0.140,年均下降0.061。2012—2017年,經济效益总体变化幅度较小。自2017年试点建立后,经济效益显著下降,这主要是由于地方财政收入以及GDP增长率剧烈下降。虎豹公园建立后,要求当地企业所有林下经营项目逐步退出,并关停了一批矿山企业,核心保护区、特别保护区和恢复扩散区停止一切经营性项目的审批,这对于当地财政收入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以及GDP增长率剧烈下降,从而导致经济效益下降。
2.2.3 社会效益的变化特征
相较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在虎豹公园建立前后形成分明的2个阶段特征,社会效益的变化呈现出滞后性。社会效益在2012—2017年有所上升,这一阶段随着精准扶贫政策以及相关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社会效益逐步增加。2017年试点建立,在2017年以及2018年并未对于社会效益产生显著影响,社会效益变化具有一定的时滞效应。2019—2020年社会效益下降严重,主要是由于恩格尔系数的剧烈变化。由于林下经营项目的切断,居民从事林下经营活动的途径也被切断,以及居民耕地的被迫退出、生计结构的调整导致居民收入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引起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同时,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动物种群数量得到增长,从而对地方居民住户生产生活造成冲击,经常会产生人兽冲突等事件,故社会效益下降,直到2021年才有所恢复。
2.2.4 综合效益的变化特征
生态、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能全面客观反映虎豹公园及周边区域的总体情况(图2)。2012—2021年,虎豹公园及周边区域的综合效益总体上呈现增长趋势。2012—2013年、2018—2020年综合效益有所下降,其他时间综合效益均呈增长趋势。综合效益在2013—2018年持续上升,主要源自于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综合效益在2017年试点建立后依旧增长且在2018年达到峰值,主要是由于2017—2018年生态效益的提高,以及社会效益受到冲击后产生时滞性,虽然经济效益在2017年之后开始下降,但并未对综合效益上升趋势产生影响;直到2019年经济效益发生了剧烈下降,牵动了社会效益的变化,导致综合效益下降;2021年,三大效益均有所上升,故综合效益上升。就贡献率而言,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综合效益的贡献率呈上升趋势,而经济效益对综合效益的贡献率呈下降趋势,由2012年的75.68%下降至2021年的8.31%,下降幅度极大。这说明虎豹公园建立的初衷是保护虎豹等珍稀物种、修复生态环境,但不可避免对当地经济造成了影响;也反映出目前现有相关生态补偿政策存在落实不到位、国家公园管理部门与地方政府部门不能取得较好的协调配合等问题,优化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与生态补偿方式仍是关键的问题。
2.3 耦合协调度
本文参照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标准[26-27],根据测算分析结果进行耦合协调度等级的划分,将耦合协调度0~1分为10个等级,分别为极度失调衰退型(0.000~0.099)、严重失调衰退型(0.100~0.199)、中度失调衰退型(0.200~0.299)、轻度失调衰退型(0.300~0.399)、濒临失调衰退型(0.400~0.499)、勉强协调发展型(0.500~0.599)、初级协调发展型(0.600~0.699)、中级协调发展型(0.700~0.799)、良好协调发展型(0.800~0.899)、优质协调发展型(0.900~1.000)。由虎豹公园建立后三大效益耦合协调度耦合协调发展指标动态演化结果(表2)可知,虎豹公园及周边区域三大效益耦合协调度由2012年的0.297增长到2021年的0.465,年均增长0.025,虽然耦合协调度水平较低,但增长较为稳定。2012—2013年耦合协调度与协调指数水平较低,为中度失调衰退型,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发展水平较低,二者落后于经济效益且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三者相互协调程度较低。2014—2017年,为落实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效益为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让步,随着精准扶贫政策以及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该区域整体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稳步上升,为顺应“十二五”规划降低我国经济增速目标,虎豹公园及周边区域经济效益在一定水平上保持稳定,三者协调程度不断上升,耦合协调度由轻度失调衰退型逐渐好转到濒临失调衰退型。2017—2018年,耦合协调度为勉强协调发展类,虎豹公园试点开始实施,随着保护区的划定,经济效益大幅度下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保持增长,三大效益协调程度再次升高,于2018年达到峰值。此后,由于经济效益受损严重甚至影响到社会效益发展,仅有生态效益保持增长,三者协调程度再次降至濒临失调衰退型,直到2021年才略有恢复。总体而言,虎豹公园及周边区域耦合协调度在保持基本稳定的情况下缓慢增长,但仍然有很大程度的提升空间,在未来的发展中仍需采取生态补偿政策并加大投入力度,实现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本文基于2012—2021年數据,构建虎豹公园及周边区域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TOPSIS与熵权法相结合的方式构建综合效益评价模型以及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虎豹公园建立后的综合效益,以及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动态耦合协调演化进程,得到以下结论:
1)随着虎豹公园的建立,虎豹公园及周边区域综合效益呈现逐渐提升的趋势,但总体效益相较于10年前上升幅度较小。虽然虎豹公园在试点期间采取了相关生态补偿政策,如提供护林员岗位等;但是就虎豹公园周边区域综合效益现状而言,其生态补偿策略的布局依旧面临着极大挑战。
2)虎豹公园试点建立以后,生态效益保持着逐年增长的趋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所下降。虎豹公园的建立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很大的挤出效应,在保护过程中要进一步探索如何在保护中谋求发展,实现三大效益和综合效益的总体提升。
3)三大效益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仍然处于不协调的状态,从2012年的中度失调逐步调整到濒临失调。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经济系统依赖于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基础,以往竭泽而渔式的经济发展往往带来了野生物种的逐渐消亡。经济社会系统是主体,但忽视国家公园周边地区生态和社会系统的发展,也会呈现系统的不协调。虎豹公园及周边区域总体系统协调程度较低,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目前3个系统的发展仍然存在冲突,仍需建立合理生态补偿机制等,以实现三大效益的协调发展。
3.2 建议
1)完善国家公园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生态效益为中心,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原有高阶自然保护法为参考,继续以保护为主旨,稳健规划建设;同时,结合相关保护区综合效益开发的理论研究,积极承接国家公园法的出台。通过明文法规建立国家公园保护规范,使国家公园能够合法健康全面地发展。
2)优化调整虎豹公园治理保护模式。目前,虎豹公园周边区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低于生态效益,且综合效益与耦合协调度都较低,说明当前模式存在一定制约,导致发展缓慢。应该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除国家和当地政府参与治理外,也可以授权有资格和有条件的非盈利组织和社区参与治理,群策群力,为国家公园的保护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探索在地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虎豹公园地处长白山山脉,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可以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生态旅游项目。对园区内天然药材、野菜、野果等林产品进行深加工;同时,打造虎豹公园区域产品品牌,增大影响力,拓宽林产品的销售渠道,保障经济收益。在保护野生东北虎豹生活环境的同时,合理开发区域的自然资源原始价值。
4)确保生态补偿政策的精准性。应使虎豹公园附近居民能切实感受到生态补偿政策,目前的生态补偿,如增设岗位、发放补贴等可能只惠及一小部分人,不能精准对接,从而导致贫富差距拉大。因此,建议监督生态补偿政策合理落实,以提升社会效益。
5)开展适宜当地的特许经营。在维持虎豹公园原真性的基础上,虎豹公园内部可以开展特许经营,吸引外来企业投资。对虎豹公园进行保护的同时发展虎豹公园项目产品,打造虎豹品牌,以解决居民生计转型之后就业困难的问题,同时提升当地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何思源,苏杨.原真性、完整性、连通性、协调性概念在中国国家公园建设中的体现[J].环境保护,2019,47(增刊1):28-34.
[2]东北虎豹国家公园[J].旗帜,2022(8):52-53.
[3]宋峰,代莹,史艳慧,等.国家保护地体系建设:西方标准反思与中国路径探讨[J].自然资源学报,2019,34(9):1807-1819.
[4]马云飞,陈长胜,袁福香,等.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生态环境质量动态评价及其气候响应[J].生态学报,2023,43(7):2614-2626.
[5]王凤昆,李艳,姜广顺.东北虎栖息地历史分布、种群数量动态及其野化放归进展[J].野生动物学报,2022,43(4):1119-1130.
[6]石淞,李文,翟育涔,等.中国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植被NDVI时空变化及原因探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7(4):31-41.
[7]陈雅如,韩俊魁,秦岭南,等.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面临的问题与发展路径研究[J].环境保护,2019,47(14):61-65.
[8]朱洪革,赵梦涵,朱震锋.国内外国家公园特许经营实践及启示: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为例[J].世界林业研究,2022,35(1):50-55.
[9]王宏新,邵俊霖,于姝婷,等.基于再野化理论的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发展前瞻:兼评荒野保护思想与实践[J].自然资源学报,2021,36(11):2955-2965.
[10]尚婷婷,曹玉昆.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周边居民可持续生计评价分析[J].林业经济,2019,41(10):17-22.
[11]薛业淇,曾培.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林区居民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师,2021(3):146-147,149.
[12]曾培,薛业淇.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建设对林业居民收入的影响[J].现代园艺,2021,44(15):20-24.
[13]田晔,程鲲,潘鸿茹,等.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黑龙江东宁片区人兽冲突现状调查分析[J].野生动物学报,2021,42(2):487-492.
[14]张晓宇,宁晓刚,王浩,等.人类足迹对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景观破碎化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2,42(11):4688-4702.
[15]李晓英,禹熙,王方,等.西北干旱荒漠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综合效益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23,30(1):216-223,232.
[16]王丹.新时代城市更新行动综合效益评价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22(6):84-91.
[17]傅沂,吴奕卓.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虚拟水流动综合效益评价[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2,43(10):41-50.
[18]徐玉妹,张润清.基于因子分析联合熵值法的河北省食用菌种植综合效益评价[J].北方园艺,2022(3):138-144.
[19]向治錦,张庆,吕庆,等.锌冶炼用氧化锌富集物再生综合效益评价[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22,12(4):1245-1252.
[20]王淑彬,王明利.中国生猪养殖场种养一体化综合效益评价研究:基于8省的实地调研[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2,43(2):43-54.
[21]陆建红,王小双,肖恒,等.基于TOPSIS的郑州市水资源综合效益评价[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2(6):49-54.
[22]彭玉婷.新安江流域水源地生态补偿的综合效益评价[J].江淮论坛,2020(5):75-82.
[23]杜林远,许莹莹,高红贵.流域生态补偿综合效益评估:湘江流域为例[J].统计与决策,2022,38(16):77-81.
[24]杨阳,李欣,刘清泉.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同评价: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珲春区域为例[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20,48(4):76-80.
[25]张慧,武萍.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补偿综合效益评价研究[J].生态经济,2022,38(12):153-158.
[26]廖重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热带地理,1999,19(2):76-82.
[27]孔凡斌,杨文才,徐彩瑶.环杭州湾城市群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耦合协调关系及其影响因素[J].生态学报,2023,43(6):2287-2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