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目前我国高考政策也相应发生转变,各地相继开始实施高考选科政策,考试重心也发生了变化,更加注重对学生学科素养的考核.物理是高中阶段重点科目,值此新高考背景下物理教学方式也应有所调整,在课堂教学中应将学生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列为首要位置.创新优化教学策略,进而开展高效的物理教学,推动物理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物理;高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3)06-0097-03
新高考改革方案中明确指出考试形式的转变是为重视对学生物理素养的培育.目前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善,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在新高考背景下如何实施优化教学策略,帮助学生逐步提升物理综合素养?本文以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发生的变化出发,深入论述高效教学策略.
1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发生的变化
新高考政策在2016年首次于上海、浙江两地实施,引起了教育学界的广泛关注.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物理课程已由必修变为选修.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应试教育过于重视学生的分数高低,一切以分数为定论的现象给学生带来了繁重的心理压力以及负担.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重心发生转移,更加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区别于往常题目,新高考题型中所考查的知识点更为复杂多变.由此可见,新高考所着重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举一反三的能力.助其能够领悟物理学科的本质内涵,在学习中建立良好的思维体系.
2 高中物理教学现存问题
2.1 缺乏有效指导
目前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善,固态化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物理综合素养的提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缺乏有效指导,一味地将教学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讲授上,课堂中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的讲授,缺乏思考的过程,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无法得到良好提升.
2.2 缺少实验探究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受到场地等现实因素的影响,在实验环节教师通常只是简单地进行理论分析,并未带领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操作.因课堂时间较为有限,大部分教师即使进行实验探究也只是草草应付了事,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实验探究环节的缺失也导致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学生的探究能力无法得到提升.
2.3 缺失学习动力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逻辑性较强的科目,其中所蕴含的物理公式较为复杂,许多学生在学习中不得其法,学习成绩难以实现提升,久而久之将会丧失其学习动力.同时,大部分教师为使学生迅速掌握所学知识,常会采用题海战术模式开展训练任务,学生在繁琐的习题中压力较大,学习兴趣也将被严重损耗.
3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高效教学的策略
3.1 引入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实现高效物理课堂的构建,教师首先应充分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引入信息化技术手段,利用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直观且真实的情境.学生通过动态化的视频观察能够对所学知识具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应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为其持续扩展补充学习内容,实现学习效率、兴趣的不断增强.
例: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质点和位移》
【教学行为】情境导入
在课程开始前,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运动轨迹,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视频播放完毕后,引导大家利用过往所学知识思考公转及自转的运动轨迹.在此基础上,引入“质点”相关概念.
【概念分析】许多同学对公转运动轨迹的分析存在一定疑问,教师结合“质点”为导向,帮助学生感知质点含义.
【小试牛刀】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其思维能力.呈现磁悬浮列车图片,描述此列北京开往上海的磁悬浮列车的运动情况.
结合教师所给定的问题,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首先确定主要因素——列车质量、位置,忽略次要因素——形状、大小,将问题进行简化从而得出质点的理想物理模型.
【提升拓展】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质点概念后,教师可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练习题目,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目前在新高考题型中“质点”知识板块的考核方式,建立基本概念奠定良好基础.
如上,信息技术手段的加入能够充分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抽象的物理知识更为立体,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深度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夯实基础知识,拓展学生思维能力
物理基础知识的考核是物理学习的重要板块,学生掌握良好的基础知识才能有效提升自身问题解决的能力.为更为高效地实现理论基础教学,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理论知识结合为图表、图谱,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进行分析整理.借此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有效强化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3 注重实践探究,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构建更为高效的物理教学课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前文所提到受到现实因素的影响大部分教师都忽略了实验活动的重要意义,在新高考模式影响下,教师应重新组合优化.在课堂中酌情引入物理实验,鼓励大家进行自主探究,在此环节中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及探究能力.
3.4 系统整合知识,发挥综合运用能力
新高考模式更加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整合能力及互补性,与传统脱节独立的授课方式大相径庭.教師在实际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搭建整体思维的框架,培养其知识整合与联系的眼光及能力.在教学中结合具体题型带领大家进行共同分析探索,形成科学的思考过程,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工作,进一步提升其知识运用能力.
例: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三册《磁场及其描述》.
本课内容向同学们展示了磁场、磁感线、电流的磁场等相关知识,为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整合,教师可以提供如表1所示。通过表1的提供,学生能够迅速建立新旧知识的衔接,在此基础上为提升学生的整合能力,教师也可提出相应练习题目,促使学生知识的迁移与运用.
如图1所示,实线为电场线,虚线为等势面,两相邻等势面间电势差相等.A、B、C为电场中的三个点,且AB=BC,一个带正电的粒子从A点开始运动,先后经过BC两点,若带电粒子只受电场力作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粒子在ABC三点的加速度大小关系aA>aB>aC
B.粒子在ABC三点的动能大小关系EKC>EKB>EKA
C.粒子在ABC三点的电势能大小关系EPC>EPB>EPA
D.粒子由A运动至B和由B运动至C电场力做的功相等
通过问题,进一步帮助学生强化自身知识运用能力,实现质的提升.
3.5 自主探究设问,培养科学质疑能力
实验探究视域下的问题提出、猜想假设与对具体的实验过程操控是新高考的重点考察方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整合物理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现象,并以小组为单位对此加以分析.提出自己的疑问,通过交流探讨,共同探析物理现象,提升自身问题解决能力.并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科学质疑与论证的良好习惯,为参加新高考做好准备.
例: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摩擦力》
首先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初,可利用生活事例进行导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自行车在水平路面滑行时为什么会慢慢地停下来?此种现象与什么有关?学生进行思考并初步了解摩擦力的概念.
接下来,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的实验视频,并鼓励大家仿照视频进行自主实验设计.
首先在实验开始前,学生提出如下疑问——疑问1: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是否相关?疑问2:摩擦力是越小越好吗?
带着问题各组开展了如火如荼的实验工作,在实验中学生利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在不同接触面积上移动,发现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有一定的关联.并结合生活现象自主探寻摩擦力越小越好的具体案例,如汽车在平面路段行驶时摩擦力越小越好.
至此,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落实物理核心素养的培育.
综上所述,在新高考模式下为使学生的物理成绩能有所提升,教师应对教学方法进行重新优化设计.结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物理综合素养培育为主要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实现理论与实际的转化.同时,教师也要关注经典例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效果,以此实现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赵连栋.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与智慧课堂有效结合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235.
[2] 李雪萍.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新思路[J].甘肃教育,2020(23):178-179.
[责任编辑:李 璟]
收稿日期:2022-11-25
作者簡介:李文钦(1980.3-),男,福建省漳浦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物理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