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出台后,教师的教学方向更加明确。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理念,不断以“互动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鼓励其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帮助其以合作的形式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掌握合作学习方法,实现学习进步。文章分析了高中地理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多个角度探讨“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的构建及优化路径,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以期帮助教师找准合作教学的切入点,有序推进高效课堂的建设进程。
关键词:高中地理;互动合作;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张飞(1982—),男,江苏省海安市曲塘中学。
“互动合作”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融合的一种高效教学模式,能够体现出教与学的相互联系、促进、发展。高中地理“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的构建,能对教学改革与学生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优化教学模式,能够助力学生成长为创新型人才。面对教学中凸显的各类问题,高中地理教师需要细致地分析问题成因,不断探索“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的构建及优化路径。
一、高中地理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高中地理具有重要的地位,现阶段教学正由单纯向学生传授知识向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过渡[1]。然而,受到诸多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及时解决。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而学生只需要按照教师的要求学习便可提高学习成绩,掌握学习技能。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很容易被忽视。部分地理教师未能认识到革新教学观念的重要性,仍然秉持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授课,导致教学模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长此以往,学生空有理论基础,得不到应有的实践锻炼,难以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高中生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可以自主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而为了节省课堂时间或赶超教学进度,有些地理教师不注重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而是选择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以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
二、“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的构建及优化路径
(一)规划要实,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发展,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对此,教师要明确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角度出发来构建“互动合作”教学模式,践行育人目标,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真正做到教学、育人两手抓,实现教学模式的构建与优化“双推进”。
开展“互动合作”学习活动,可以深度刺激学生的思维,使之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完成教学活动。而一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没有考虑到教学规划的重要性,刻板地按照固定的学案来进行授课,导致学生难以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不利于其个性发展[2]。例如,在讲解湘教版高中地理“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部分内容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结合图文资料讲解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鼓励学生以互动交流的方式,探讨可溶性岩石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发生的变化,由此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岩溶(喀斯特)地貌的特点、主要类型。其次,在学生了解喀斯特地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合作研究“潮汐能源应用”问题,引申出海岸地貌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各抒己见,在合作研究中了解因陆地与海洋互相接触和作用所形成的海岸带,再提供与海岸带相关的学习资料,鼓励学生围绕“海蚀地貌与海积地貌的区别”进行合作探讨,使之能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在初步了解海岸地貌的基础上,掌握相关地貌的主要类型。最后,由“冰川时代”话题,引导学生互动交流,让其思考冰川对地球表面的作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再为学生呈现冰斗、冰蚀湖、冰川槽谷图片,借助Flash软件还原极地或高山地区天然冰体运动轨迹,揭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的形成原理,让学生在互动交流的基础上,开展个性化学习活动,深入了解冰川對地球表面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教师也可以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行设计活动,实现教学模式的构建与优化。
(二)投入要准,保障活动顺利进行
充足、优质的学习资源,是应用“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的良好保障,能够为师生的互动与交流注入“助推剂”。为了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活动质量,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投入各类资源,突出资源投入的“准”,满足学生日益变化的学习需求,保障合作学习活动顺利进行。
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多种可选择的活动路径,使之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资源来辅助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进而达到优化“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的目的。但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未能向学生提供多样的学习资源,导致合作教学活动难以顺利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较低。例如,在讲解湘教版高中地理“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部分内容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展示美国边境地区“城镇与工业区”的对比图片,播放有关美国边境政策的影视剧片段,为学生提供影响美国边境工业区规划的相关资料,以图片、视频、文献资料等学习资源,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做足铺垫,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初步感知“工业区位因素”概念。其次,教师以提问的方式,要求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建构工业区位概念。教师结合回答判断学生对资源的使用情况,再从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经济情况、科技发展四个角度入手,与学生共同讨论工业区位选择需要考虑的事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析传统劳动型、原料型、市场型工业区聚集因素,由此引出“韦伯工业区位论”,为学生提供相关案例,精准投入学习资源,让学生能够在分析实际案例的同时,了解传统与现代区位选择的区别。最后,引导学生围绕“工业区位无须遵循人地协调原则”话题展开辩论,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料,变单纯的“知识罗列”为学生“自主研讨”,保障辩论活动顺利进行。在投入资源的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应用情况,为后续的知识讲解做足准备,适时鼓励其自行通过互联网来搜索自己需要的资源,在教师的指导下阐述观点,在辩论赛中充分地互动交流,不断提高地理学习质量。
(三)组织要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强有力的组织和号召,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配合教师的安排,在互动中收获知识,在合作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为了优化“互动合作”教学模式,高中地理教师要突出合作活动组织的“强”,寻找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融入教学中,号召其积极投入互动学习中,达到教与学的同频共振,促进教学相长。
在课上,教师要鼓励学生踊跃参加各类互动、合作活动,发挥强有力的组织、号召作用,为学生的互动、合作活动提供保障。例如,在讲解湘教版高中地理“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部分内容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围绕“挂壁公路”引导学生探讨影响贫困村庄村民活动的地理因素和农村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部分学生提出了发展文旅产业的想法,教师则立足学生的想法,讲解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展示半坡村落遗址、丽江古城、塔里木盆地绿洲等图文资料,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通过互动交流,分析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进行互动合作,深刻认识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发展,由此了解人类克服不利的地形条件,进行农耕、造陆、挖渠、绿化等活动,塑造了全新的地表形态,催生了人类文明的过程。其次,教师围绕“蜀道难”的原因讲解地表形态对交通的影响,让学生在研究“蜀道变通衢”的基础上,以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青藏铁路、港珠澳大桥的建成意义,使其了解我国基建事业的发展历史和成就。最后,组织学生观看《人类星球》纪录片片段,让其客观分析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激发学生的互动合作讨论兴趣,适时进行总结,培养学生良好的人地协调发展观念。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行组队,使之按照喜好来与他人结成同盟,共同进行竞争探讨。教师应适当调整小组人员,使得组与组之间的实力持平,确保后续活动顺利进行,延续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拓展要广,开阔学生认知视野
知识拓展是多角度、全方位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手段,能够增加其学习内容、形式、方法的容量,最大限度地开阔其认知视野。拓展学习关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教师不应拘泥于教材,而应在新课改的基础上,通过各种途径来搜索并提供适合学生学习的知识。高中地理教师要突出知识拓展的“广”,灵活运用“互动合作”教学模式,开阔学生的认知视野。
部分教师在拓展教学中未能做到契合实际,而是凭借主观意愿来提供一些复杂知识,虽然能够起到丰富学生认知的作用,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师提高知识拓展的广度,深入社会和生活中,发掘学生乐于探讨的知识,结合地理知识进行讲解,能够有效开阔学生的认知视野,提高教学成效。例如,在讲解湘教版高中地理“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部分内容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广泛拓展“资源型城市和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相关资料,为学生提供大庆石油、鞍山钢铁、大同煤矿、自贡井盐、内蒙古稀土等文献资料,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研究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优势以及不足。其次,为学生提供“德国鲁尔煤都钢城”的发展历史资料,让学生在了解资源型城市的基础上,围绕“城市资源枯竭原因”进行交流和互动,开阔学生的认知视野,使其懂得德国鲁尔区的煤与铁曾是德国现代化工业发展的“重要粮仓”,并根据资料探讨“煤铁之乡——鲁尔”没落的原因。教师则在学生合作互动的过程中,进行科学的调节和总结,适时补充课外学习资料,让学生了解在国家政策引导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条件下,德国鲁尔区的“复兴”经过。最后,教师围绕“振兴老工业基地”话题,引导学生探讨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之道,使之结合“鲁尔区的发展与兴衰史”及生活实际,畅谈振兴计划,提高研学能力。
(五)引领要齐,启发学生探索欲望
“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调动高中阶段学生的探索欲望,教师需要加强教研力度,针对不同的教学问题思考相应的解决办法,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教师要围绕新课改和素质教育进行教学,突出教学引领的“齐”,提高学生探索学习的效率。
由于高中阶段学生的思想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一些学生容易在“互动合作”模式下形成思维定式,导致课堂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严重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为了遏制“两极分化”势头,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加强教学引领,开展一系列合作探索活动,在活动中以問答模式为核心,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使之明确抽象地理知识的实际意义,产生探索新知识的动力。教师可以在讲解基础知识时,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知识与其他领域之间的关联,历经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深刻理解所学知识。之后,教师再出示不同的探索流程图,帮助学生规划探究路径,使其投入探索活动中,在探索欲望的驱使下,攻克学习难关。
(六)评价要准,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教学评价是对学习过程、结果的全面点评,能够从质性和量化角度对教学活动的现实、潜在价值作出评判。评价的质量能够对“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的构建和优化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灵活应用评价,客观点评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突出评价的“准”,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再接再厉,提高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高中地理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教育观,转变滞后的思想,适当利用行之有效的手段记录点评信息,准确呈现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变化情况,让学生根据评价信息明确自己的地理学习情况。教师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表扬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剖析部分学生学习退步的原因,并给出学习建议,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教师应当在学生“互动合作”的不同环节,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与作业完成情况,给出量化评价,让学生结合量化分数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判断,由此发挥教学评价的优势,进一步优化“互动合作”教学模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结语
高中地理教学现状不容乐观,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当明确问题成因,积极探索“互动合作”教学模式的构建以及优化路径,深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其综合素质发展。在“互动合作”模式构建、优化的过程中,教师运用实规划、准投入、强组织、广拓展、齐引领、准评价等策略,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深度激发其学习兴趣,保障合作活动顺利进行,在开阔学生认知视野的同时,调动其探索欲望,使其实现可持续发展,还能为营造优质课堂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覃佐潇.基于实践视角下高中地理教学模式探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5):280.
程志华,秦田.高中地理深度学习活动设计[J].地理教学,2019(23):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