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瑞
北周文王碑坐落在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山泉镇大佛村的成渝古驿道东大路旁,是迄今为止长江流域发现最早、保存最为完好的南北朝碑刻,是我国唯一一处保存至今、以碑文的形式记录北魏、西魏、北周史实并为宇文泰歌功颂德的碑刻,既是研究北魏、西魏、北周的历史、地理、政治、军事、职官及书法、雕塑艺术的珍贵资料,也是见证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型、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重要实物。
笔者认为,大力加强对北周文王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能够充分发挥北周文王碑作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重要的物质遗产与精神遗产作用,充分彰显北周文王碑作为西南地区北朝时期历史文化遗迹的唯一性和见证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独特性。加强对北周文王碑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阐释工作,多层次、全方位、持续性挖掘其历史故事、文化价值、精神内涵,将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青少年和社会大众感兴趣、能接受、有认同、易参与的优质育人资源,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北周文王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区域价值、时代价值,于2013年3 月5 日入选国务院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号7-1576-4-079),2023 年1 月3 日入选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第377 号),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
北周文王碑记录了北魏、西魏、北周之际的重要史实,能够与《北史》《魏书》互补互参,实证蜀道为南北朝民族文化交往的重要通道、蜀地为南北朝势力争夺的战略要地。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是南北朝时期巴蜀石窟造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弥补了文献上所说的“唐代断痕”,填补了北朝历史研究的正史之缺。
北周文王碑记录了宇文泰、苏绰在西魏北周之际的国家治理中对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思想的创新发展,即在民族融合的背景下继承《尚书》《礼记》的思想制度源流,以儒家学说为根本、以儒家文化为底蕴、以礼乐文化为核心变革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实行均田制、府兵制等改革,推动了民族、文化、思想、宗教、艺术、科学诸多方面得到交流与发展,为南北朝统一、隋唐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北周文王碑记录了北魏、西魏、东魏之际的鲜卑、柔然、匈奴、羯、氐、羌等民族交流融合的史实,各方政权的激烈角逐和对正统的争辩促进了各民族政权心向华夏、在民族融合中形成了强大的文化认同,铸就了追求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北周文王碑由强独乐、夫蒙嶲等11 位氐、羌少数民族将领、工匠修造而成,留下了众多民族的共同记忆,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实物例证。
北周文王碑记录了宇文泰在吸收借鉴北魏孝文帝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实行以“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二十四开府”的府兵制度,从而最大限度地团结了各民族力量,解决了民族冲突,建立了包容性很强的关陇贵族集团,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一批古代民族融入中华民族,他们的民族文化也汇入了中华文化的主流,极大地推动了民族融合。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融合了儒教、道教、佛教、民间信仰、书画艺术为一体,反应了当时人们已经普遍接受了儒释道三教交融的思想,呈现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局面。
北周文王碑记录了北魏、西魏、东魏之际的战争与和平,宇文泰以儒家文化、礼乐制度在超越民族冲突、化解民族矛盾的同时建立文明交流和对话的基础,让不同民族文明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成为和平的基石。西魏东魏之间、东西魏与柔然突厥之间以及南北朝之间历经了多次的和战交替阶段,和平是各民族、各政权的共同追求。儒释道都主张建立和谐社会,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所蕴含的儒释道信仰、哲学思想是人民对和平向往与追求的充分彰显,是祈求和平、赞美和平的产物。
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位于大佛寺背后,碑体文字和摩崖石雕在文革中受到部分损毁,基本保持完好,文字风化现象较严重,已很难辨认,佛道二尊像及其余造像头部大多被打坏;5·12 汶川大地震后,附属建筑物毁坏严重。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是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拥有唯一性、不可复制性,亟待加强研究与保护。目前,这一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尚未引起学术界、政府部门及高等院校的足够重视,研究与保护工作明显不足。一是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的文化价值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其蕴含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宗教价值、历史价值挖掘不足,对其蕴含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信息解读不够。二是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旅游基础设施落后,如交通问题、餐饮住宿问题、文化旅游信息化问题等严重滞后。尤其是交通问题,道路交通标识有待完善,交通极为不便。三是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现有场馆空置,缺少基本的文史资料普及宣传读物,缺乏专业讲解人员,尤其是具有文化欣赏与审美能力,兼具历史、艺术、文化、旅游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四是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缺乏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缺少现代化、数字化的宣传推广手段,在文化旅游方面策划及宣传不足。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景点单一,与周边石经寺、张飞营、古长城、古驿道关联性不强。
大力加强对北周文王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能够充分发挥北周文王碑作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重要的物质遗产与精神遗产作用,充分彰显北周文王碑作为西南地区北朝时期历史文化遗迹的唯一性和见证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独特性。加强对北周文王碑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阐释工作,多层次、全方位、持续性挖掘其历史故事、文化价值、精神内涵,将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青少年和社会大众感兴趣、能接受、有认同、易参与的优质育人资源,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深化对北周文王碑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阐释工作。组织开展北周文王碑学术研讨会,深度挖掘文化价值面向国内外学者围绕南北朝时期巴蜀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等题材,定期以宇文泰、苏绰等历史人物、成渝古驿道文化、巴蜀石窟文化、北周文王碑、唐三教道场碑为题组织学术研讨会,积累学术成果,出版图册和书籍。在摸清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基础上,创新性整理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更好地向受众传播北周文王碑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助力高质量建设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
二是推动并融入成渝古驿道申遗,创造性地还原北周文王碑的历史面貌,提升旅游基础设施水准。深入挖掘北周文王碑所处成渝古道作为成渝地区经济走廊、文化走廊、军事走廊、石窟艺术走廊的文化价值,结合重庆大足、四川安岳一带的石刻遗存,把沿线的遗址文物串联起来,推动成渝古驿道申遗。立足于当代文化价值体系,通过新媒体宣传北周文王碑历史文化,把北周文王碑及附近的石经寺、张飞营、古长城、古驿道等融入到巴蜀旅游文化走廊。在建设用地允许、不破坏整个山体和周边环境的前提下,结合北周文王碑周围的实际情况和山体,结合南北朝历史文化设置一些休闲游乐设施、步道景观设施、文化景观设施,改造拓宽原有的旅游道路,规划新建生态旅游道路,不断完善旅游交通设施,优化北周文王碑周边环境。
三是积极争取入选四川乡村石窟文化公园(景点、微景观)试点建设项目,提升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综合展示水平。充分利用现有文物、建筑物、文史资料、口述史资料,分为古道繁华、北朝风云、文王德铭、浮屠烟雨四个篇章充实现有场馆,创造性地还原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的历史面貌,把北周文王碑文化遗迹、历史文物保护好、宣传好、整理好、研究好,完善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文物保护与教育人才培育体系,推动北周文王碑保护利用融入属地乡村振兴和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四是实施数字化保护与开发项目,建设北周文王碑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党政干部学习基地。数字化保护与开发可以很好地保护北周文王碑历史文化遗产的原态,可以帮助尚存的碑刻、题记、造像等文化遗产得以记录与保存,更可以将已经消失的碑刻、题记、造像文化遗产通过学术意义上的科学判断后进行复原与再现,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让北周文王碑历史文化遗产借助数字技术“活起来”,在新兴文化消费中“火起来”;详细阐释北周文王碑作为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型、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重要实物见证作用,结合教育教学规律开发研学课程,积极申报“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四川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基地;充分挖掘宇文泰在西魏北周主政期间文化、政治、军事、教育、社会治理等历史功绩及其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重大作用,大力弘扬与传承肖太发守碑精神,依托四川大学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结合四川省委党校、成都市委党校、龙泉驿区委党校等组织实施现场教学,为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培训干部人才,将北周文王碑国保单位建设成为党政干部学习的重要阵地,助推党员干部教育工作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