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炳
淮南师范学院,安徽 淮南 232038
现今,中国民谣音乐艺术发展逐渐进入新的高峰期。因音乐形式与音乐内容的不同,为人们解析中国当代民谣音乐的美学特点,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随着20 世纪80 年代民谣音乐浪潮的退却,新兴民谣音乐艺术发展逐渐扛起了民谣创新的大旗。
民谣艺术发展历史较为悠久。从地域性特征来看,民谣艺术可以分为中国民谣、爱尔兰民谣、荷兰民谣、瑞典民谣、威尔斯民谣、俄罗斯民谣及法兰西民谣等多个种类。从艺术表现形式分析,民谣又囊括校园民谣、独立民谣及稻田歌等多种表达方式。应该说,民谣音乐艺术是民间音乐发展的重要延续,是具有浓烈文化属性的民间音乐。民谣音乐艺术内容涵盖社会、文化、政治、生活、生产劳动、情感等多种元素。中国民谣的音乐艺术发展起步相对较早,但早期阶段,中国民谣音乐艺术的内容加入了更为复杂的艺术元素。譬如,中国当代民谣音乐艺术发展既融合传统民歌的艺术内容,也运用了英格兰民谣等外来元素。正是由于中国民谣音乐艺术具有极强的内在包容性,使其艺术受众范围不断扩大。相比于国外民谣艺术发展,中国当代民谣已然成为现代音乐创作的重要分支。例如,在我国国内备受追捧的《儿时》《南山南》《安河桥》《画》《你说》及《探清水河》等民谣音乐,在乐谱设计、音律、音调、歌词等方面加入了部分外来的艺术元素,使中国当代民谣音乐在保持良好传统音乐艺术内核的基础上,实现了对多元化艺术元素的有效结合。
在我国民谣艺术发展历程中,宋代与清代是民谣艺术发展的高峰期。不同于《诗经》《国风》《楚辞》等文学艺术载体对于民谣艺术的隐晦表达,宋代与清代的民谣艺术是从民族音乐艺术中大量的提取创作元素。如《水龙吟》《长歌行》《山门六喜》等民谣音乐,不仅在艺术表达形式上更具有民间音乐特点,同时也加入丰富的地域性音乐元素,使民谣音乐艺术表达更为饱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东方红》《咱们的领袖毛泽东》《浏阳河》《八月桂花遍地开》等红色民歌则成为民谣艺术创作的主要方向。音乐内容不仅具备强大的精神力量及思想寄托,也包含了对祖国、人民及党组织的歌颂,这使得中国当代民谣艺术发展形成了百花齐放的艺术格局。这为中国当代民谣音乐艺术发展体系的完善夯实了基础,提升了其思想高度、文化高度及艺术高度,推进了当代民谣音乐艺术的蓬勃发展。
以中国民谣音乐的美学特点作为探究美学艺术表达的基本切入点,究其原因是中国当代民谣艺术内容及艺术元素较为丰富,无法基于单一作品及单一艺术表达形式对中国当代民谣音乐的美学艺术进行解读。这就需要从多个视角对中国民谣音乐美学进行分析,从而了解中国民谣音乐的美学发展,为强化对民谣音乐美学的延续提供研究参考。
民谣音乐艺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音乐艺术美感的传递不受音乐艺术表现形式的限制。民谣虽然音乐韵律相对平缓,但其艺术元素的运用保持了极强的语言通俗性。例如,近年来较为流行的民谣音乐《觅香》,音乐艺术的表达方式并未拘泥于单一的形式,而是将饮食文化、风景、个人情感表达进行结合。通过借物喻人的方式抒发音乐情感,为大众描述唯美的生活画卷,使民谣音乐能从更高维度叙述美好向往。相比于20 世纪70 年代末期的民谣音乐创作,当代民谣音乐对于音乐元素的运用更为饱满,个人情感的表达也更为直接,这进一步提升了当代民谣音乐艺术的传唱度,使其音乐受众不断扩大。又如,《这场名叫人生的路途》,歌词大量借助了隐喻与比较的表达方式,将人物、自然风景、交通工具作为主要元素,通过悠扬的旋律表达,书写了某个人的人生故事,将人生的维度从三维向四维进行拉伸。虽然,从物理学角度,无法将人生的故事跨越生命的维度,但音乐对于人生的畅想,往往超过现实的限制。正是由于部分民谣音乐大量运用了多元化音乐艺术表达,方才使得中国当代民谣音乐的美学特点得到了充分展现,人的价值及人生故事成为民谣音乐重要的艺术符号。
20 世纪80 年代是我国当代民谣音乐发展的高峰期。校园民谣也在这一时期逐渐兴起。例如,《小芳》《光阴故事》《同桌的你》《牧羊曲》《多情的土地》《睡在上铺的兄弟》《雁南飞》等均是我国20 世纪80年代民谣音乐的重要代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即便进入21 世纪后,20 世纪80 年代的民谣仍对当代民谣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部分当代民谣艺术创作大量借鉴20 世纪80 年代的民谣创作理念。譬如,《父亲写的散文诗》《蓝莲花》及《平凡之路》等艺术作品,均具有部分20 世纪80 年代的艺术气息。更有甚者,将民谣音乐艺术与摇滚乐进行结合,通过现代流行音乐的表现形式对民谣音乐的艺术进行创新,使中国当代民谣音乐的艺术美感得到充分升华。不同于21 世纪的民谣艺术创作,20 世纪80 年代的民谣音乐鲜有将人生感悟及生活事迹作为民谣创作的基础,而是大量地将个人情感、自然景观作为核心元素。其艺术表达内容虽然相对单一,但艺术美感的烘托却保持了民谣音乐艺术的独特性。可以说,20 世纪80 年代的民谣音乐艺术发展呈现多元化,多种不同民谣艺术表达形式的融合更是谱写了中国音乐艺术发展史的华丽篇章。
青春故事与爱情故事是中国当代民谣音乐的重要旋律之一。20 世纪80 年代,思想的解放拓宽了中国当代民谣音乐创作空间,校园民谣的兴起更为青春故事及爱情故事的创作做好了充分铺垫。进入21 世纪后,将个人青春故事作为主要旋律的民谣音乐数量不断激增,民谣音乐的艺术发展也从单一校园民谣延伸到独立民谣。例如,《我心中的你》《你在哪里》《如果来生还能遇见你》《逃跑的木偶》及《流浪途中爱上你》等当代民谣音乐,均是围绕你与我的第一人称及第二人称构筑基本的音乐结构。青春气息在中国当代民谣音乐中的挥洒,固然有时代发展的影响,但中国当代民谣音乐的艺术特点也决定了民谣艺术的美学概念需要从不同的人物故事中汲取灵感。所以,青春故事作为民谣音乐的美学延伸,实际上也是强化民谣音乐自我表达的重要方式,为更好地丰富民谣音乐的艺术视角提供了有力支撑。此外,中国当代民谣音乐更倾向于将人的性格特征、人物关系及人物背景融入音乐艺术创作,使中国当代民谣的音乐艺术发展形成独立的艺术表达方式,为更好地呈现民谣音乐的美学艺术奠定良好根基。
追忆过往、回忆往昔,在中国当代民谣音乐艺术表达方面较为常见,部分当代民谣音乐歌手正是运用追忆时光的方式进行音乐创新。例如,《梦醒了》《达摩流浪者》《你曾是少年》《这个年纪》《后知后觉》及《相守》等民谣艺术作品,将回忆人生故事作为民谣创作的主要切入点。追忆时光的民谣艺术创作形式,的确能提升音乐受众的个人情感共鸣,但在艺术美感的强化方面,却面临重重困难。换言之,运用追忆时光的方式进行艺术表达,提升了民谣音乐创作的难度。为更好地体现艺术美感,创作者通常需要采用背景衬托的方式增强民谣音乐整体听觉感受。所以,此类音乐通常采用舒缓和紧凑节奏两种方式进行音乐表达。例如,民谣作品《八十年代的歌》在音乐的主题旋律方面,选择了相对舒缓的表达方式,提升了音乐受众的思想共鸣,并基于场景还原,实现了对音乐细节的填充。该作品歌词部分并无冗长的内容,主旋律的运用也相对单一,但故事情节的设计较为紧凑,使听众能在脑海中搭建起完整的故事场景,提升了听众整体的音乐感受。相比于大受追捧的流行歌曲,该部作品略显平淡,但故事内容丰富,能引发听众的进一步共鸣,将听众也拉回追忆逝去时光的环境。因此,追忆时光也成为当代中国民谣音乐突出音乐美学元素及美学特点的重要方式。
将生活要素融入民谣创作表达现实主义思想,是千百年来中国民谣发展的重要特点,也是充分体现美学思想的基础。生活美、环境美及人物美等成为中国当代美学音乐表达艺术美感的重要创作灵感。譬如,《董小姐》《晚安》《忆她》《声声慢》及《七月上》等民谣音乐,均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与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理念不同,民谣音乐的现实主义思想,更多的是从生活中探究美的本质。例如,对于人物美的表达、环境美的赞许及生活美的描述,均未能脱离现实的生活环境及社会环境。而融入现实主义色彩使中国当代民谣具备更强的生命活力和文化艺术感染力,也充分体现了美学艺术的表达。此外,中国当代民谣音乐艺术的发展经历了相对坎坷的历史时期,使其艺术表达较为含蓄,美国民谣的粗犷式艺术表达,在中国当代民谣中鲜有凸显。从艺术发展角度来说,将现实主义色彩作为民谣创作的主旋律,实际上是艺术发展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所以,中国当代民谣音乐相对较为扁平与舒缓。受此影响,部分中国当代民谣艺术创作通常将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相结合,使其艺术层次更为丰富,美学艺术表达也具备更强的结构韧性,进一步为中国当代民谣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民谣的发展是一部民族文化变迁的叙事史,时代背景下的变化固然对于民谣艺术的发展产生影响,但民谣音乐的艺术内核将在时代发展变迁中得以保留。不同个体对于民谣音乐艺术美学思想的评价各不相同,但从近年来我国民族艺术发展历史来看,民谣音乐艺术发展更倾向于贴近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追求生活之美、精神之美与艺术之美,成为中国民谣音乐艺术发展的内在特点。这一特点也进一步在当代民谣艺术美学的塑造方面得以延续。所以,当代民谣音乐美学思想来源于民族文化、精神、思想的延续,其艺术美学的思想本质自然也将融入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与社会劳动。正是不同的人生道路及多彩的生活经历的融合构成了民谣音乐美学艺术的根基。民谣音乐和而不同的艺术理念,创造了五彩斑斓的音乐艺术发展史,时代的变迁及岁月蹉跎的痕迹,无法代表一个人的过往。但民谣音乐中却有道不尽的人生故事,有讲不尽的酸甜苦辣,他们或激荡或昂扬或感伤抑或踌躇但都不妨碍对民谣音乐美学艺术的表达。所以,探究当代民谣音乐美学之源,无非是有人、有故事、有内涵、有情怀、有温度。人是美学艺术表达的基石,故事是美学艺术的思想点缀、内涵是美学艺术的精神力量、情怀是美学艺术的情感纽带,温度则是美学艺术的生命之根。
总之,中国民谣历史发展悠久,传统音乐文化与外来音乐元素的结合,使当代民谣的美学艺术表达形成了较为独特的艺术结构。人所创造的价值及人文思想的延续,构筑了中国当代民谣艺术发展的桥梁。所以,民谣音乐的美学研究应基于民谣音乐绚丽多彩的艺术元素及不同创作理念进行多方面的内容剖析,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国当代民谣美学艺术发展重要根源,明确当代民谣音乐艺术发展的核心诉求,为完善民谣音乐艺术体系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