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代茶文化的特点及其对新时代茶文化的启示

2023-06-07 02:57:02杨东铭
农业考古 2023年5期
关键词:茶业茶文化时代

杨东铭

有唐一代, 享国289年, 是其时世界泱泱大国。唐代疆域空前辽阔,各民族大交融,政治上总体清明,出现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鼎盛时期,经济空前繁荣,社会平和、多元,思想开放,文化繁盛,文学艺术特别诗歌成就斐然,对外往来密切,影响深远。唐代是中华民族、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茶业蓬勃发展茶文化兴盛成熟的关键时期。茶文化发展在唐代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对推进新时代茶文化的中国式现代化有着诸多启示。

一、唐代茶文化发展主要成就及其特点

从茶文化发展历史看,唐代被公认是中国茶文化创立、 形成并走向普及繁荣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茶产业与茶文化取得巨大成就,全面超越前代,领先世界,影响后世及周边,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

(一)茶业兴旺:茶业大发展形成完整生产体系

唐代茶业大发展,成就了大繁荣,这表现在多个方面。一是茶叶种植区域与产量扩大。唐代茶叶种植主要集中在长江下游一带,其他道州也有小规模种植。唐代茶叶产地,有学者统计认可为98个州,占当时全国州郡总数的29%[1](P55)。中唐以后,凡适宜种茶处,都出现了茶树种植。二是产量大幅提升。依据史料推测,唐代茶叶产量高峰时有200万市担,约为10万吨[2](P61)。也有学者测算唐代茶产量最高不超过4000万斤[3](71-85)。关于茶叶亩产,有人说约143市斤,有学者仔细估算得出结论是亩产182.9斤比较合理[4](P22)。按当时人口计算,人均有茶4.15市斤,这是相当高的产量了。三是品种增多。唐代茶叶品种有不同说法,学者王建平的研究统计是唐代各地名茶有50余种[5](P176),这主要指名茶。早年有学者汇总的各类茶品数量是150种以上[6](P239),可以说很多了。四是专属生产形成。唐代茶叶的商品属性完全形成,茶业成为当时的新兴产业,而且是最具活力、最富生机、最有潜力的产业[1](P56)。茶业生产出现专业化,种植地就有官属茶园、私人地主茶园、寺院茶园、小农茶园等,全国产茶的区域性分工和专业化生产很明显[2](P58-60)。五是茶叶市场体系形成。随着茶叶生产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和交换频率的加强,唐代茶叶市场不断完善, 最初出现的是零散初级市场,随后是中转集散市场、北方承销市场形成,随后交通网与销售网建立,长江、运河沿线与北方多地交易市场很多, 浮梁是当时最大茶叶集散地,长安、洛阳、开封等是北方重要销售市场[2](P62-66)。

(二)茶为国饮:茶饮自上而下成为一种日常与时尚

唐代人们对茶的功能与品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饮茶由自然走向自觉,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开始普及茶饮。据记载,唐代皇帝都爱饮茶,热心茶事。玄宗开元时期,饮风颇盛,茶道大行,宫廷重视饮茶,玄宗与爱妃斗茶,开茶饮仪式风气之先,将茶仪上升到国家礼仪,成为国饮[1](P209-218)。大量文人雅士、贵族阶层成为茶人,爱茶饮茶,咏茶赋茗[1](P229-230),极大推动了饮茶风尚的形成与普及。中唐时期,茶饮全面普及到百姓生活中。“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于人所资,远近同俗。既祛渴乏,难舍斯须,田闾之间,嗜好尤甚”[2](P78)。生活中的饮茶、社交中的品茗行为越来越普及,渐成为国人日常习俗、一种时尚。

(三)茶制成规:茶业经济管理制度设立

唐代官府对茶业经济发展进行了一定的规范与相应管理,出现了贡茶制度、茶税制度与榷茶制度。贡茶制度起源可上溯到西周,但真正长期、 大规模作为一项制度确定下来是始于唐代。唐代茶叶之贡,属于土贡方物中的口味贡[7](P13)。贡茶一般入藏于长安内库之一的茶叶库, 开元、天宝之前贡茶甚少,但在大历、贞元以后随着财政制度变化,贡茶之地与贡茶数量大增,还在常州、湖州专门设立了茶舍、贡茶院与官府茶园,每年各有额定贡茶数[7](P15-20)。唐代是正式实施茶税制度的王朝,贞元九年(793),官府始征茶税,“茶之有税,自此始也”[8](P43-49)。早期茶税的税率基本上为十税一,每年得钱约40至50万贯,主要用于军费开支。中唐后,各地设有专门的茶税机构,茶税成政府重要收入,长庆元年(821)茶税每年增至60万贯, 为衰弱的唐王朝起到了增强国库作用,解决了朝廷资金匮乏的燃眉之急[9](P18)。榷茶制度则是晚唐实行的特别增收制度,始于唐文宗大和九年(835),由宰相王涯奏准设立,设“榷茶使”,将茶农、茶株强行归于官场,焚其陈茶,提高茶税[9](P18-19)。榷茶制度增加了国库收入,但严重激化了朝廷和茶农、茶商的矛盾,最终伴随晚唐灭亡而消失。贡茶、税茶等制度的实行,推进了茶业经济的制度化或法制化管理,当然后期也有一定的管控弊端,不过从中可以看出唐代茶业的发达与管理特点。

(四)茶学肇始:专业茶书的出现与茶学独立学科的形成

中唐时期陆羽所著《茶经》,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茶书,且是一部关于茶史、茶事、茶艺等内容丰富的百科全书, 是划时代的茶学专著、中国茶学的奠基石。唐代茶书还有皎然《茶诀》、张又新《煎茶水记》、苏廙《十六汤品》、王敷《茶酒论》、毛文锡《茶谱》,部分留存的有裴汶《茶述》、温庭筠《采茶录》。陆羽还写过《茶记》《水品》,但已无存。有学者考据唐代茶书有10余种[1](P329),这些茶书,比较全面客观反映了当时茶业与茶文化发展情况,保留了珍贵史料,开创了中国古典茶学,使得茶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成批茶书的出现特别是《茶经》的问世,既是当时茶业发展的产物, 也反过来推动了唐代茶业茶学发展,特别是唐中后期,茶道如日中天,茶业繁盛,茶风浓厚,茶文化正式形成。

(五)茶艺成器:茶品制作技艺与茶器具得到大发展

茶艺茶具的进步是茶文化形成发展的重要突破,这也是从唐代开始的。唐代中期以后,不同茶饮的制作、 烹调与饮用都有了精美的茶具,加上相应的技艺与丰富的经验, 从而形成为茶艺。茶具在茶艺中得到丰富发展,茶艺在茶具改进与运用中积淀成熟。如何烹制一杯好茶,这在唐人的探索中得到满意答案。用茶看重形、色、香、味,用水讲究清、活、轻、甘、洌,用火讲究时段、大小、燃料,用器讲究用途、陶瓷、质地、造型等,即精茶、真水、活火、妙器,四者缺一不可[1](P143-171)。整个制茶过程,看重器具与方式方法。当时茶叶加工的成品有粗茶、末茶、散茶、饼茶,各种茶加工制作技艺不一样,饼茶最为复杂,有蒸茶、捣茶、拍茶、焙茶、穿之、封之等7道工序[1](P52)。烹调茶汤阶段,方式、技巧、程序、原料不同,便烹出不同的茶,大体有茗粥、痷茶、煎茶、点茶4种[1](P173-178)。唐代制茶的用器繁多且复杂,如茶饮用器有白瓷或青瓷, 著名的越窑是青瓷代表, 茶器具就有碗、瓯、执壶、杯、釜、罐、盏托、茶碾等。此外,生火、煮茶、调茶、取水、盛盐、饮茶、清洁、藏陈以及采、焙、碾、煎、盛等都有不同的器具。中唐以后,茶具不但门类齐全,而且讲究质地、造型与艺术审美[1](P157-172)。饮茶场所也出现多样化,有茶阁、茶轩、茶寮、茶房、茶舍、茶肆等。

(六)茶修佛道:饮茶之风漫延到宗教领域并相互影响

唐代佛教徒普及茶饮,始于开元年间,终唐一代不辍,晚唐品茗之风更甚。唐代一些较大的寺院能得到皇帝赐茶或俗人施茶,有些开辟有自己的茶园,自己种茶、制茶。寺院内设置了专门的饮茶场所,如别院、僧堂,有的叫“茶寮”。茶与佛教结缘, 与佛教的修行有关。 寺院以茶供佛、祀祖、驱睡、助译偈、待客、馈赠,用途很多[1](P100-116)。更重要的是禅宗修行, 坐禅等行为与茶饮结合,以茶参禅悟道,“吃茶去”“茶禅一味” 等表明,茶与禅相通,茶中有禅,禅从茶出,茶渗入僧人修行与日常生活中[10](P2)。其他佛教宗派如天台宗、密宗、律宗、法相宗、华严宗都与饮茶紧密结合,衍生出不同的佛茶文化。 道教在唐代受到礼遇,有大发展, 因此唐代道教与茶的关系特别密切。中晚唐时,以茶修道非常风行。道教祀鬼神,以茶沟通人神、人鬼关系。道教注重养生,将茶列为养生佳品。道教崇尚“无为”“自然”,天人合一,与茶融合,形成茶道,所以道教茶也被称为“无为茶、自然茶”[1](P126)。道教名山皆产茶,道士亦制茶、饮茶,以茶斋醮,以茶服气、除烦、思清,皆为常态。

(七)茶以化文:中国茶文化在唐代正式创立成型

学者普遍公认, 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开创、奠基时期,也是它的成型时期。在唐以前,茶饮只是一种饮品,一个渐次发展的产业,茶并未升华为文化体系。但到了唐代,茶产业经济发达,朝廷崇茶,制度管茶,贵族士人文人誉茶,佛、道、儒皆重茶,饮茶习俗普及,茶与社会各阶层广结善缘,茶技、茶艺成熟,茶书出现,茶学兴起,加之其他思想文化繁荣与影响, 终使茶发生了文化质变。汇聚这些种种因素,唐代终于把茶的有形之艺与无形之道结合起来,形成了中国茶文化[11](P170-173)。一般认为,茶文化初步形成于唐前期,成型在中唐时,标志性事件是陆羽《茶经》的问世。唐代茶文化的出现是中华文化发展中的大事件,这也是唐代文化大繁荣的必然结果。茶文化形成后表现出了很大的可塑性与巨大的发展空间,对当时产业经济、时代风俗、思想文明等有极大的驱动,反过来推动了唐代文化的繁荣,茶文化在整个中华传统文化体系中也占有重要地位[1](P27-28)。

(八)茶润众学:茶文化与其他文化思想相互影响

茶吸收众学,也影响众学。唐代思想文化、文学艺术等极为活跃繁荣,茶道、茶文化因素渗入其中影响深远,且这种影响是相互的、互动的。例如,诗歌在唐代是鼎峰,而与茶相关的茶诗是唐诗的精彩篇章。据统计,唐代诗人3228人,作品5万余首,其中茶诗有516首,诗人156人,写茶的诗人占全唐诗作者总数的4.8%,茶诗占整个唐诗总数的1‰[12](P121-127)。诗咏茶,茶助诗创作,相得益彰。在文学领域,还有茶文、茶书,都留下不少作品,统称为唐代咏茶文学,它的出现,也侧面反映了茶业与茶文化的繁华[13](P27-28)。再如,茶文化与中国哲学精神相关,茶道就是茶文化升华到哲学层面的体现,是传统儒家思想的组成部分。茶道讲究阴阳协调、天人合一、人际和谐、自然无为、清净幽静、修齐治平之道,这些也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观念与基本精神, 茶道与哲理多有相通,茶道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天道观、人道观、价值观、人生观[1](P30-38)。还有茶与绘画,茶与书法、茶与设计、茶与歌舞、茶与健身、茶与医学等,都相互影响、碰撞,茶增添了众学光彩,众学领域出现了茶文化火花[1](P315-326)。可以说,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吸收了各类文化思想的精髓,茶文化极大地丰富和提升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九)茶和天下:茶与茶文化开始向域外传播交流

茶及茶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最重要贡献之一。茶的交流与传播行为,成规模、有确切路线且产生茶文化影响的,也是自唐代始。唐代茶及茶文化对外传播有多条路线。 一是东线,由安东道和高丽渤海道进入朝鲜半岛,并进一步延伸至日本,这是最为广泛而深入的路线,影响了日本与朝鲜,形成东亚的茶道、茶礼等。二是西线,以长安为起点,由安西入西域道,至中亚与欧洲,这即是陆上丝绸之路。三是南线,以广州为支点,通过海路到达东南亚、天竺,再通过波斯湾,到达幼发拉底河地区, 这即为海上丝绸之路。四是北线,以大同为支点,通过云中道、回鹘道与回鹘、突厥等边疆塞外少数民族交往[14](P81-86+128)。此外,边疆地区茶叶的传入与茶文化普及也主要在唐代完成。茶入吐蕃,通过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等事件,促进了茶叶进入青藏地区并影响藏民日常生活。茶马互市与茶马古道,使得茶入回纥,传至西北、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今新疆地区, 茶逐渐成为边疆少数民族日常必需品,影响生活习俗[15](P34-39)。茶叶对外传播一直伴随着茶文化的交流与普及,文化从高地流向洼地,从中心扩散到边沿,中国茶文化自唐开始走向世界。

二、唐代茶文化发展对新时代茶文化现代化的启示

通过以上考察概括可以看出,唐代茶文化兴盛发展,成就巨大,特点鲜明。茶与时进,盛世茶兴。今天,我们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处于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以史为鉴,察往知来。茶文化从历史中走来,与经济社会、百姓生活密切相关,茶文化内涵丰富、体系完善,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征程上,如何推进茶文化的中国式现代化,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复兴做出新贡献,唐代茶文化的发展特点可以给我们诸多启示。

启示之一: 茶文化现代化必须与时俱进,切入到大时代发展脉络中。唐代社会为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赖以依存的土壤,茶文化深深植根于唐代的时代洪流中。与时代同行,文化才能富有生机充满活力,而脱离或落后于时代,文化就会陈旧落伍被淘汰。没有时代的大发展,就没有时代的大文化。新时代推进茶文化现代化,必须立足当下的中国,认清新时代的特征,把握时代脉络,紧跟时代。茶叶种植与茶叶生产,要符合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绿色环保,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可持续发展。茶加工制作等工业化程序,要对标时代的茶最优品质标准, 高质量生产茶品。茶贸易要掌握现时代的市场规则, 保护知识产权。茶业服务要认清时代要求,提升服务水平。茶文化研究要树立时代新理念,从时代发展的角度认清茶的时代属性, 探讨茶文化现代化的新路径。踩准时代节奏,掌握时代变化,顺应甚至引领时代潮流,树立新时代观与大历史观,把茶文化放到中国5000年农耕文明史和中华传统文化体系,乃至整个人类文明、 世界文化的版图中来审视、来研究[16](P9)。

启示之二: 茶文化现代化必须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唐代茶饮全面进入百姓的日常生活,茶文化受到上下推崇。亲民、爱民,以人为本,走人民路线,这是茶文化发展的正道。茶的出现就是生活的发现,茶已然成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喝茶品茶,茶文化雅俗共赏,与其他文化相比更具有广泛的亲和力与普适性。人又是茶业、茶事活动的主体,茶经济的发展关乎大批从业者的收入,茶文化的人文价值体现在美化人的生活, 提升人的文化精神素养。我们优化、改进、丰富茶品,发展茶产业,普及茶文化知识,简化美化茶技艺,目的是回归茶的人民性、生活性与社会性,提高茶农、茶人的经济收入,丰富茶文化的内涵。从人民的主体出发去推进茶文化现代化,人民性是检验茶文化发展的重要指标。近年来的新茶饮运动,是新时代年轻一代对创新茶饮的追求,符合市场上人的消费需求变化。而早年间的普洱茶暴炒现象,实际上脱离了普通民众的现实需要, 最后必定是一地鸡毛。所以茶文化现代化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茶文化的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启示之三:茶文化现代化必须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吸收各类文化精华丰富自身内涵。唐代茶文化的发展形成, 就是一个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过程。茶文化成型后,内涵丰富,外延宽泛,既关注日常生活、物质进步,关乎经济财富,又寄托精神世界,修身养性,既吸收民间平民习俗与技艺,又与主流精英文化如儒、佛、道等融合相通,与各种时代热门文学艺术相结合。茶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与可塑性,海纳百川,生生不息。新时代背景下,茶文化现代化需要发扬这种秉性,充分吸收其他优秀文化的长处,不断丰富茶文化的新内涵。 当前我国茶文化发展迅速,茶文化产业已具相当规模,茶文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也更深入,特别是新茶饮运动的出现,引发大量资本投资, 传统茶文化有时也会迷失方向。当然,包容性是一把双刃剑,茶文化与其他文化的融合度也不是越高就越好,有时候错误的融合反而造成茶文化失去原有价值与优势,从而演变为一种“畸形”茶文化。因此,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茶文化,要用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茶文化,指导茶文化的主体建设与交流互鉴,坚持正确的文化方向,学会正确的文化融合,科学合理地吸取其他文化的精华而不是糟粕,做到文化内涵的有序丰富而不是无底线的盲目膨胀。

启示之四: 茶文化现代化必须坚持创新,不断激发自身创造与创新能力。唐代茶文化及其产业的发展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无论是茶园种植、品种增加、茶品制作、茶具设计、茶艺展现,还是茶文化内涵的发展丰富, 都在不断地创新创造。创新是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正是不断的创新,唐代茶文化完成了从创立到形成、从奠基到成型, 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茶文化的发展历史看,创新从来没停止过。在今天, 党中央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新时代茶文化现代化新征程中,更需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通过创新不断激发茶文化自身的活力,提升茶产业经济价值的真实力与茶文化的软实力,推动茶文化现代化。茶文化的创新应该是全方位、系统化的创新,在茶文化与产业涉及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固本培元、守正创新,鉴新别旧、取舍扬弃,用创新科技完善不足,用创新力量激活全盘。把过去茶文化与产业发展经验、茶艺技能、茶道智慧、文化精髓有机融入当代生活与当代文化洪流,不断推陈出新,新意十足,使得茶文化呈现出新时代的全新风貌。

启示之五:茶文化现代化必须突出特色优化管理,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唐代茶文化走出了一条自己的文化特色发展之路,既重视产业经济发展,也重视文化内涵建设,通过贡茶、茶税与官方茶园、集散市场建设等,对茶业发展进行了优化管理, 使得整个茶业发展与茶文化建设有序推进,走向成熟繁荣。今天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茶文化发展依然要走自身特色发展之路,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当今饮品呈多元化趋势,品种异常丰富,传统的咖啡、酒水及其他饮料都在创新变革,主打特色牌,衍生出很多新品种新品牌。文化也是如此,各国各民族文化各有特色,百花齐放,多元互鉴,和而不同。茶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底蕴,茶道散发着中华文明的精神气质与智慧之光。中国茶文化的现代化必然是立足中国、有中国特色、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我们应坚持文化自信, 走自己的茶文化发展道路,做大做强,推动高质量发展。茶文化从业人员都要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 落实高质量发展措施。政府加强顶层设计,优化管理,同时通过标准化建设、行业协会引导、市场规范、宣传教育,引领茶业茶文化高质量发展。注重茶的高品质、高标准建设,注重茶文化的高质量内涵建设,提升茶的性价比与茶文化的内在价值, 增强茶文化竞争力,最终实现茶文化中国式现代化目标。

三、结语

唐代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大唐盛世,国力强大,经济社会繁荣,思想文化大发展,正是时代的辉煌铸就了唐代茶文化的精彩。梳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唐代是一个无法绕开且是最为关键的时代。 今天的茶文化已走向世界,多姿多彩。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茶文化也迎来了伟大的复兴变革。以史为鉴,回望过去,我们可以更好地看待来时路,从中得到更多启迪。唐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今天的新时代, 我们正在无限接近民族的伟大复兴。盛世重临,文脉相通,文兴茶兴。茶文化从古走来,内涵、特征、价值、作用得到了国人的认同,今天我们要不忘茶发现、 茶文化形成时的初心,让中国茶文化真正强盛起来,走出去,把茶文化的繁荣复兴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结合起来,与乡村振兴、“一带一路”、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工程等国家战略结合起来,与产业报国、文化强国与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全新的新时代中国茶文化。

猜你喜欢
茶业茶文化时代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现代装饰(2021年2期)2021-07-21 08:28:26
返乡,闯出茶业一片天
海峡姐妹(2020年8期)2020-08-25 09:30:18
茶文化的“办案经”
林秀娟 茶业“双师”
海峡姐妹(2020年5期)2020-06-22 08:25:54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现代苏州(2019年16期)2019-09-27 09:30:32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贵州茶业大事记
贵茶(2018年6期)2018-05-30 09:53:32
HANDS OFF THE WHEEL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 10:56:23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 10:5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