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浩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 党史教研部,云南 昆明 650111)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1999 不战而胜》一书中曾指出:“下一个世纪最重大的挑战之一,是不要再为我们的技术威力而赞叹和陶醉,而要利用这种威力,去处理意识形态截然不同的人民之间的分歧——这种分歧依然存在,并将永远存在下去。”①(美)理查德·尼克松. 1999 不战而胜[M]. 王观声,等,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5.这就阐明了技术的运用在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斗争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恰恰为西方试图处理这种所谓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分歧提供了绝佳的技术路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正是依托其在网络技术、网络信息、网络管理等方面的超强实力,并凭借多样化的渗透手段,对我国进行网络意识形态的全面渗透。
两种意识形态竞争、斗争从未中断,西方敌对势力企图颠覆社会主义的目的从未改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的意识形态渗透从未停止。这既源于“西方中心主义”心态的作祟以及两种意识形态的深刻差异,也源于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益的现实需要。
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启了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历程。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性扩张,资本主义国家获得了一种内生的潜在优越感,以此催生了以“欧洲社会”为“中心”、以“东方社会”为“陪衬”的“西方中心主义”世界历史观。“西方中心主义”归根结底是“西方”从意识形态视域审视“东方”的一种话语权力方式,某种程度上以构建的方式勾勒出其想象出来的“东方”和“西方”①袁三标. 资本逻辑背后的意识形态迷雾[J]. 社会主义研究, 2017(1):53-58.。在这种思维主导下,西方社会认为西方世界是发达、理性、进步的,而东方世界是落后、非理性、未开化的。“野蛮”的东方世界存在于“世界”的意义仅仅在于映照西方世界的“文明”和“使命”。正是由于这种镜像的建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占据意识形态的话语主导权,并以此为基础确证自身的“主体性”地位与“救世主”形象。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力量中心从欧洲转移到美国,原本由欧洲掌控的“西方中心主义”话语生成权也转由美国所掌控。美国对“西方中心主义”的继承不仅固守了其“西优东劣”的认知框架和“二元对立”的思维逻辑。同时,自认为“上帝选民”的美国还进一步强化了“美国例外”思想和输出“民主”的神圣职责。正如基辛格所说,“美国自开国以来始终自诩与众不同,在外交上形成两种相互矛盾的态度:一是美国在国内使民主政治更趋于完美,为其他人类做榜样,以此作为证明美国价值观优越性的最佳方法;二是美国的价值观使美国人自认为有义务向全球推广这些价值”②(美)基辛格.大外交[M]. 顾淑馨,译. 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2-3.。可见,在美国看来,作为“自由的灯塔,民主的堡垒”,改造“非民主国家”是上帝赋予它的神圣使命,有义务将自己的价值体系推广到世界各地。因此,意识形态输出某种程度上只是“西方中心主义”幻觉的实践。
意识形态本质上是“主义”之争。主义是旗帜、是方向,关乎一个国家走什么路,朝什么方向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就公开宣布要消灭剥削、消灭资产阶级的私有制。《共产党宣言》就明确指出,“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③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5.。尽管这里所说的“消灭私有制”专指“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并且实现有着极其严格的条件。但是,马克思主义鲜明的阶级立场,决定了两种意识形态,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制度体系等诸多领域有着无法根除的矛盾。作为不同的制度设计和路径选择,尽管实践中双方面临着相同或相似的社会问题,但是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分歧,既体现在各国的文化传统中,也融入各国的外交实践中。
从19 世纪马克思主义诞生之日起,敌对势力就把共产主义视为“幽灵”,“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都联合起来了”④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0.。到20 世纪末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资本主义国家弹冠相庆宣布“意识形态的终结”。百年来,两种制度、两种意识形态的竞争、斗争和较量从未中断。正如美国的一些政客所言,“共产主义是对极端恶劣的不公正的一种革命,只能用铲除引起共产主义革命的根源而不是用武力来对付”⑤(美)阿瑟·林克,(美)威廉·卡顿. 1900 年以来的美国史(上)[M]. 刘绪贻,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117.。这总体上构成了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一以贯之的思想基础。尽管美国也从地缘政治等现实利益考虑抑制意识形态因素,与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开展合作、发展贸易、改善关系。但是,在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网络化的当下,两种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仍然难以消弭,意识形态的争论远没有结束,反而以一种更加隐性的形式延续着。
维护霸权地位,是美国对华意识形态遏制的初始动机和终极目标①王晶. 拜登政府对华意识形态遏制战略与中国应对[J].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3(2):101-110、120.。正如美国学者指出的:“美国采取的是鲜为人知的武器,利用‘人权’‘民主’作为21 世纪版的鸦片战争的武器,迫使中国敞开自己,接受美国的超级大国统治。”②(美)威廉·恩道尔. 霸权背后[M]. 吕德宏,等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55.因此,意识形态之争说到底是国家利益之争。
由于中美两国在发展道路、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再加上21 世纪以来中国综合实力的迅速提升,意识形态和经济利益等多重因素的交织,进一步激发了美国对中国的普遍恐惧和焦虑,使得美国把中国作为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对象。2019 年1 月,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的报告就宣称,自由民主国家应做好准备,应对与重新崛起的威权国家之间“即将到来的意识形态战”③赵春丽,王鲁娜. 西方学界开展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争夺的做法及应对[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9):149-154.。拜登总统上任以后,将中国定位为其“优先考虑的、唯一的全球竞争对手”,继续借所谓“自由、开放、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加大对中国的批评和指责,公开宣称“我们正在经历两种观念交锋的转折时刻”④The White House.R emarks by President Biden at the 2021 Virtual 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EB/OL].(2021-02-19)[20233-01-12]. https:/ /www.whitehouse.gov /briefing- room/speeches-remarks/2021 /02 /19 /remarks -by-president-bidenat-the-2021-virtual-munich -security-conference /.,并借此把意识形态的斗争延伸到供应链安全、数据安全等领域。目前,美国打“意识形态牌”,固然有其国内政治格局日益极化背景下凝聚政治共识的现实需要,但更为重要的是,意识形态作为遏制中国崛起成本最低的手段,意识形态渗透可以成为美国维护霸权地位最为有力的工具。
任何一种科学技术本身都不是一个单独的概念,都带有着鲜明意识形态属性。对于拥有技术霸权的美国而言,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绝佳路径。
一方面,美国拥有互联网运行的核心技术优势。美国作为互联网的最初设计者,在人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历史性进程中,牢牢占据着网络信息产业链的上游。无论是计算机的核心硬件CPU、存储设备,还是计算机的核心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无论是网络连接的核心硬件路由器、服务器,还是网络应用中的各种应用软件,几乎都由美国等西方国家所主宰。美国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高势位,以及巨大的技术鸿沟,把网络作为“倾倒”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天然场所⑤刘建华. 美国对华网络意识形态输出的新变化及我们的应对[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9(1):140-149.。另一方面,美国控制着互联网运行的“中枢神经”。从互联网的运行的技术路径来看,控制了根服务器,实际上等于掌握了全球互联网的最终控制权。而由于技术和历史原因,支撑全球互联网运转的13 根根服务器,其中1 个主根服务器和9 根副根服务器均设在美国。并且负责根服务器及域名系统管理、IP 地址分配的管理机构“互联网域名与地址管理公司”(ICANN)也始终由美国政府控制的相关机构掌控。尽管美国政府迫于外界压力,于2016 年10 月1 日宣布将互联网管理权移交“ICANN”,但美国凭借其强大的软硬件技术、人才、互联网企业等优势继续保持影响力,在短时间内,互联网管理格局仍然难以真正摆脱美国的隐形控制。因此,互联网运行的技术规则从根本上确定了美国的主导地位,决定了美国在网络意识形态传播上的先天优势。
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曾预言:在计算机网络所构成的新的人类生活空间中,“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将拥有整个世界”①(美)阿尔温·托夫勒. 权力的转移[M],迎春,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年:32-33.。因此,控制新型媒介和传播生态就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输出、争夺国际话语权和实施文化霸权的必然选择②熊澄宇, 郑玄. 冲突与融合:从媒介帝国主义到 “新媒介帝国主义”[J]. 新闻与传播评论,2022(1):5-16.。在网络新媒体方面,例如,当前美国互联企业Meta 公司拥有的五大社交产品(Facebook、Messenger、Instagram、Whats App、Oculus)已经成为全球主导性的垄断媒体平台,仅Whats App 这一个社交平台的活跃用户就超过20 亿。此外,截至2023 年1 月,全球顶级社交平台YouTube 用户数量高达25.14 亿。当新型网络媒介平台构成了网络时代重要的信息来源的时候,媒介不仅是信息,还能成为意识形态传播和操纵的工具。美国凭借其对网络媒介的掌控,可以按照自己的利益诉求、政治观点、价值理念、文化传统来筛选、采编、篡改和播发信息,实现对全球舆论的操控。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谁掌握了传播媒介,谁就掌握了思想解释权、论断权、话语权。从网络内容看,一方面,美国大肆宣扬西方文化、制度、社会的优越性。一些美国媒体以“道德”“真理”的审判者自居,把其对于自由、民主、人权的价值观定位为“普世价值”,把自己诠释的生态、时尚、消费等认知强加于其他国家。另一方面,美国带着固有的意识形态偏见,奉行双重新闻自由标准,对内严格审查社交媒体公司,对负面信息则选择性忽视,对外设置议题,丑化、攻击和诋毁其他与其利益相悖的国家。近年来中亚北非一些国家的“阿拉伯之春”等政治运动的爆发和伊朗的“推特革命”,也进一步印证了网络媒介已经成为美国操控社会舆论、主导公众情绪、发动“颜色革命”,颠覆他国政权的工具手段。
语言符号不仅是人类沟通交流的重要媒介,更是特定群体思想文化构成的核心元素和传播的主要载体。因此,语言符号的传递过程也就是特定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传播和扩散过程,这既是特定权力意志的体现,又是实现特定权力意志的途径。
由于互联网是由美国设计和推广的,这就先在地决定了英语成为整个网络的通用语言。不仅计算机编程等网络技术使用的语言是英语,而且整个网络中的信息资源也以英语为主。英语的这种强势地位使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信息资源能够迅速地在网络空间中自由流动,同时也能使英语所包含的西方思想文化能够广泛地渗透,从而在客观上使美国在网络意识形态的斗争中拥有强大的话语主导权。语言在当前网络意识形态斗争中所体现的功能和作用,正如美国学者席勒所言,尽管英语不代表公正无私的世界共同语言的发展趋势,但是“倘若目前民族国家内部以及国家之间存在的政治经济不平等保持不变,那么,英语就会变成一种渠道,通过这一渠道将霸权主义国家的模式、观点以及价值观不知不觉地传递给接受它的国家、群体和个人”③(美)赫伯特·席勒. 大众传播与美利坚帝国[M]. 刘晓红,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31-32.。尽管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的广泛覆盖,非英语国家网民群体的迅速扩张,互联网上的英语信息资源已经由21 世纪初的80%下降到53.6%,中文信息也占到1.9%,但是从全球影响力来讲,英语仍然牢牢占据着全球网络话语的绝对主导地位。
文化是特定价值观和特定意识形态的载体,有着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长期以来,美国凭借科技、经济、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建立起规模宏大、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创造了大量形式多样且被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而网络信息技术的到来,则为西方文化产品的全球性传播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径。全世界的人们可以轻易地通过互联网收听收看诸如好莱坞的大片、格莱美的音乐等文化产品,沉浸在西方文化产品所营造的娱乐与消费的盛宴当中。而在人们消费这些文化产品的过程中,融合在这些文化产品中的西方价值观念、社会制度、政治理念等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的内容必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国人们的思想观念。而网络文化产品的娱乐性、多元性,网络传播的去中心特质,又进一步增加了美国文化帝国主义渗透的隐蔽性。当人们自认为可以自由自主地选择不同的文艺作品时,殊不知自己可能会以一种“集体无意识”的状态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汉斯·摩根索对此曾直言不讳地说,文化帝国主义作为最成功的帝国主义政策,“它的目的,不是征服国土,也不是控制经济生活,而是征服和控制人心”①(美)汉斯·摩根索. 国际纵横策论[M],卢明华,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90.。
在美国运用互联网对华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意识形态渗透方式和方法。
在政治和资本的双重裹挟下,网络传播媒介已成为美国维护信息霸权和实施信息殖民的重要载体。正如有学者指出的,“控制新型媒体和传播生态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输出、争夺国际话语权和实施文化霸权的必然选择”②熊澄宇, 郑玄. 冲突与融合:从媒介帝国主义到“新媒介帝国主义”[J]. 新闻与传播评论,2022(1):5-16.。首先,美国大力扶植反共媒体进行网络意识形态的渗透,并重点打压中国网络平台。作为意识形态宣传和渗透的新闻媒体,“美国之音”和“自由亚洲电台”先后进行网络化转型,相继在Facebook、Twitter 等社交媒体上建立了账号,以此强化意识形态渗透的效果。同时,美国严厉打压中国网络平台,如封禁TikTok 等。其次,美国打着学术研究旗号强化话语权,将意识形态融入学术性话语,以科学、学术的名义阐释西方主流价值观的合理性和“普世性”,并运用西方理论、概念、方法和思想话语总结中国经验和对策。美国各大学术科研机构、知名基金会和政府智库,如卡内基基金会、布鲁金斯学会等也相继登录中国各大社交平台,扩大舆论影响,以期借助学术话语影响国内精英群体来最终改变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第三,美国积极利用网络新技术新应用开展“新媒体外交”,加强对华意识形态的渗透。通过特定的议程设置,有意识地借助中国发生的热点、焦点问题,对中国的制度、方针政策等进行公开的诋毁和攻击。“中国新殖民论”“中国霸权论”“盗窃技术论”“中国病毒论”“武汉肺炎论”“新疆强迫劳动论”等,是他们在发动舆论战、认知战中编织的“话语陷阱”,以期通过这些“话语陷阱”,丑化、分化、西化、污名化中国,实现解构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目的。
一是一直以来以“人权”“自由”“民主”为名,扶植“藏独”“疆独”“港独”等分裂势力以及邪教组织、“民运”“人权”组织等各种反华势力,借助互联网开展相关破坏活动。近年来美国加大对华“舆论战”力度。据报道,美国参议院外委会审议通过的“2021 战略竞争法案”提出,美国政府从2022 年至2026 财年应每年拨款3 亿美元,用于所谓“反制中国影响力资金”。而美国“自由之家”报告称,2017 年美国财政年度预算用于亚太地区所谓民主化和公民社会建设的投入经费则高达69440 万美元①唐庆,冯颜利.美国遏制中国的三把软刀子[J].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动态, 2016(2):101-108、128.。2018 年以来,香港特别行政区因“修例风波”出现了严重骚乱,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与以美国等西方国家长期诱导性渗透不无关系②刘建华.当前美国对华意识形态渗透的新手段及其应对[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2):18-28.。二是通过资助相关技术公司研发各种规避互联网审查的技术,为反华势力扩大其传播范围提供网络技术支持。三是以金钱、留学、移民等为诱饵,暗中创建反共反华的网络“水军组织”,发展操纵“舆情员”,从事舆情收集、挑动引领舆情、制造谣言、混淆是非;拉拢和腐蚀学者和政府官员,诱使一些别有用心的网络意见领袖,围绕一些民生问题、司法个案煽动所谓“维权”,围绕一定历史素材煽动所谓“揭秘”“还原真相”等,挑唆中国国内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颠覆普通民众的历史认知、诋毁中国的社会制度,企图动摇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民心基础,以争夺人心、争夺阵地。
互联网企业作为网络中的重要主体,在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通过网络平台对中国实施意识形态舆论战,失控的网络管制可以使局势乱上加乱,而网络乱象症结在于外资渗透和控制③李庆四. 美国强化意识形态安全的表现及启示[J]. 思想理论导刊,2018(2):56-59.。在我国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巨大的消费市场也培育了诸如腾讯、百度、阿里等具有较强实力的中国互联网企业。这些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直接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的发展。但是现代企业的运行方式决定了这些在国外上市的公司,容易被境外资本通过资本入股、培植代理人等方式控制。近年来,境外资本对中国互联网产业日益加紧介入和渗透,一些网络媒介已呈西方资本掌控之势。更有甚者,伴随着西方资本而来的还有他们的情报机构,在资本介入的同时从事意识形态的渗透、情报的搜集和人员的策反活动④刘建华. 美国对华网络意识形态输出的新变化及我们的应对[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9(1):140-149.。并且,网络媒介所拥有的强大话语权,可以把价值渗透和利益输送捆绑起来,以利益输送推动价值渗透,导致网络内容娱乐化、信息输送选择化。所以,在互联网越来越成国家安全的战略资源、意识形态斗争主战场的当下,外国资本渗透中国互联网行业,操纵网络舆论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惕。
为了巩固其对网络的绝对控制,美国总是打着“网络自由”的旗号,利用先发优势,企图控制和垄断国际互联网治理议程设定和国际互联网规则制定,极力反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积极倡导的国际网络新秩序。美国多次借网络自由问题公开指责中国维护网络安全和主权的相关互联网政策和主张。声称“互联网是加速政治、社会和经济变革的巨大力量”⑤李艳艳. 美国网络意识形态输出战略没有变[J]. 红旗文稿,2017(12):8-10.,并用带威胁的口吻表示,美国将帮助人们冲破个别国家的“网络铁幕”。美国所提出的“网络自由”,不过是对其他国家进行网络“规制”的一种强势话语,本质上是美国价值观网络输出的借口和幌子,其目的是实现美国的国家利益,确保网络信息技术始终成为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有效工具。当前,“网络自由”已经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一种重要手段,不仅会导致中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更为复杂的外在压力,也给中国基于网络主权原则推动建立全球网络治理新秩序的努力设置了严重障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①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3.。在肯定新时代以来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的同时,还要充分认识美国对华网络意识形态渗透的实质和危害,有理有利有节地开展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筑牢意识形态领域反渗透、反颠覆的防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已是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就是守护国家的主权和政权”②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G].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40.。因此,要进一步科学定位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在国家安全全局中的地位,把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放在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中来谋划,放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局中来统筹。一是要科学定位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意识形态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和灵魂,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意识形态贯穿于各个具体安全要素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家安全的各个方面。而在人类社会日趋呈现网络社会同现实社会“二元一体”生存状态的当下,网络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要准确把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的特点。由于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泛在性、网络意识形态内容的全球流动性、网络意识形态载体的技术依赖性、网络意识形态参与主体的多元性,要求我们树立整体、动态、开放、相对和共同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三是在开展意识形态斗争的同时,还要防止陷入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要反对把意识形态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泛化等错误倾向。四是要积极推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尊重网络主权,加强国际合作,反对网络霸权,强化话语权,推动国际社会构建公正合理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
“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是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方面。”③习近平. 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21.我们要高度重视加强党对网络意识形态的领导,切实把党管意识形态这一执政理念、政治实践贯彻到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中去。一是要以党委(党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为抓手,提升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素养。要进一步厘清网络意识形态责任的职责边界,压实各级主管部门责任、属地责任、平台主体责任。不断构建网络意识形态责任制成效检验评价机制,加快推进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评价要素的量化研究。二是各行业各部门要根据责任制的相关要求,进一步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和具体方案,既要有实实在在的目标举措,更要有明确翔实的责任清单。三是要依法依规利用境外资本,维护数据安全。在支持企业依法合理利用境外资本市场融资发展的基础上,强化数据安全,依法开展网络安全审查,既要竭力避免资本要素对网络舆论的垄断,又要防止核心数据、重要数据被泄露和恶意利用。
意识形态安全的目标就是要凝聚包括亿万网民在内的各类网络主体,尽可能缩小和化解彼此间的矛盾,尽可能增强其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步性和契合性。对此,要进一步强化网络内容建设,牢牢掌握正确舆论导向。一是要做好“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优化网络舆论格局。要主动迎合如CATGDP 等引发的AIGC 等热潮,强化用户思维、垂直生产、感性传播、技术逻辑等新理念,系统打造具备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智能融媒体平台,在传播载体、传播方式、传播内容方面实现全方位全领域的融合创新。二是要重点打击有害信息,净化网络舆论生态。要强化阵地意识,坚决不给一切非法信息、错误言论提供传播渠道。要强化斗争意识,对涉及大是大非的重大政治原则问题,对一些恶意攻击、肆意抹黑、造谣生事的错误言论,要坚决回击,以正视听。三是要推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戳穿美国恶意诋毁中国的谎言和把戏。在提升国际话语权方面要精准施策,既要主动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讲好中国故事、新时代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等,又要主动设置议题,驳斥美国的错误言论,及时解疑释惑。四是要优化网络平台监管,构建网络治理“同心圆”。要进一步明确网络平台的责权边界,完善互联网平台对违法违规信息、不良内容发布者的处置程序和处置方式。既要使平台承担好处理网络非法信息主体责任,又要依法依规保障网民的自由权利,合理规约互联网平台对信息内容处置的权限。
网络空间的技术属性决定了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技术依赖性。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①习近平. 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0.。在美国对华科技领域实行全方位、立体式遏制围堵的当下,我们必须集中精力夯实和补齐信息技术领域的短板。一是要通过自主创新发展基础技术、“杀手锏”技术、颠覆性技术等核心技术,为开展意识形态斗争奠定技术前提。要重视核心技术的自主,发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集中力量、协同攻关,重点研发具有先发优势的关键技术和引领未来发展的基础前沿技术②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 强调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工作[N]. 人民日报,2022-09-07(01).。二是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驾驭新技术、运用新技术的能力,切实增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防御能力、内容管控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没有意识到的风险是最大的风险。对此,要善于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升全天候风险感知能力,全视域排查风险、及时研判处置,依托新技术助力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总之,在两种制度长期并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存在着两种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其网络科技霸权、话语霸权、文化霸权以及经济霸权,加紧对我实施网上“文化冷战”和“政治转基因”工程,妄图对我拔根去魂,这是实现民族复兴历史进程中必须迈过的坎。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认知,在实践中要不断强化顶层设计、构建话语体系、突出舆论引导、重视技术创新,确保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