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红玉 顾 巧
(华中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加强形象建设工作是中国共产党行稳致远的传播需要和切实选择。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自身形象建设工作,并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其依托于建党纪念活动这一重要平台成功维护和打造了一系列深入人心的光辉形象。
持之以恒重视和推进自身形象建设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筑牢执政根基、巩固执政地位的必然选择,建党纪念活动的开展则在中国共产党形象建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否认的作用。
“政党形象就是指政党成员及公众以政党属性、组织规范、政党领袖及其成员政党参与政治活动的能力等客观表现为基础形成的综合且相对稳定的主观评价。”①王可园,齐卫平.政党形象建设及其影响力[J].重庆社会科学,2014(02).对于政党而言,形象问题至关重要,其形象的好坏优劣,关系着人心得失、民心向背,关系着政党的前途命运、兴衰成败、生死存亡。良好的形象作为一种重要的软实力和柔性力量,能够赋予政党以绵绵不断的生机与活力,而形象不佳则必然会招致各种危机。为此,形象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与普遍重视。
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形象建设的重要性同样不言而喻。作为长期执政党,“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92.。一方面,就党内而言,良好的形象有助于强化向心力、增强忠诚度、提升战斗力,良好的形象意味着中国共产党拥有更高的美誉度和拥护度,能够为党内成员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富足,增强其自豪感和荣誉感,强化其归属感和使命感,激发其主人翁意识和爱党热情,从而促进党内团结统一、提升党组织的战斗力。另一方面,就党外而言,良好的形象有助于营造和谐的外部环境,良好的形象意味着中国共产党拥有更强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于国内而言有助于赢得民众的信任、认同与支持,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于国际而言有助于赢得国际社会的好感、尊重与肯定,增强中国共产党的世界影响力。
一是客观性和主观性。政党形象是客观反映和主观认知的统一。客观性是指内在本质决定着外在形象,政党的外在形象在根本上是对其内在本质的反映、表现和延伸。“中国共产党的‘样子’和‘形象’,首先是客观的,是中国共产党自己形成和决定的,它不能无中生有,也不能化有为无。”②李忠杰.大就要有大的样子 论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设[J].新湘评论,2018(15).公众对政党形象的认知、感觉、印象是建立在其客观的行为状态和精神面貌之上的。主观性是指政党形象是公众对于政党的一种主观的认知、判断和评价。基于文化背景、舆论氛围、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心理特征、价值取向等个体差异,公众对于同一政党所作出的反应、理解、认知、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是有所区别的。
二是相对稳定性和动态可塑性。政党形象在相对长的历史时间内是稳定的,但又并非一成不变的。政党形象的生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是各方面因素长期交织作用、叠加催生所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一定连续性的认识,一般来说不会立刻轻易发生改变。但与此同时这种稳定性也是相对的,并不意味着政党形象一经形成后便永久不变,形象战略设计、公众认知水平等各方面因素的变化都可能会使得公众对于政党的印象和评价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这为政党形象的提升与改进提供了可能性。政党可以通过强化形象意识、科学规划形象定位、加强形象传播能力建设、适时进行形象调适与修复等多种手段来不断调整与优化自身形象。
三是多维性和整体性。多维性是指政党形象具有多重面相,不同视角、立场、认知水平下的政党都会呈现出不同的样子和特点,可以说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总的来看,政党形象既是历史形象、现实形象、未来形象的统一,也是国内形象、国际形象的统一,更是整体形象与个体形象的统一,多重形象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政党形象。整体性是指政党所呈现出来的形象总体上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政党形象的多维性并不能否定其形象的整体性,前者是后者的具体体现和详细展开。
“政党的许多活动本质上都是塑造形象的活动”③王长江.政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3.,建党纪念活动也不例外。依托于多种多样的纪念活动塑造和深化中国共产党形象,既是建党纪念活动的重要旨趣之所在,也是其政治功能的生动表达和强烈体现。总的来看,建党纪念活动对于中国共产党形象的构建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聚焦功能。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键时刻,建党纪念活动“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①殷博古.习近平亲切会见庆祝活动筹办工作各方面代表[N].人民日报,2021-07-14(001).,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方方面面是这一时期媒体报道和解读的重点、民众关注和热议的焦点;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共产党国际影响力的逐步提升,建党纪念活动也赢得了来自全球的广泛关注与高度瞩目,世界的“镁光灯”纷纷聚焦于此,这无疑为讲好党的故事、传播好党的声音、构建好党的形象提供了有利契机与绝佳时机。
二是展示功能。正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中国共产党要建构良好形象,不仅要“做好”,更要“说好”,即依托于丰富的、合适的载体与渠道让自身的面貌得到全方位、深层次、立体化的展示。建党纪念活动不仅是表达庆祝之意和抒发纪念之情的盛会,同时更是中国共产党全方位展示自我的重要平台。每逢“七一”前后,纪念大会、党史学习教育、文艺演出、主题展览等各种活动遍地开花、争奇斗艳,不仅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同时也搭建了全面集中展示与传播中国共产党形象的舞台与空间。
三是感染功能。在形象构建与生成过程中,除了要诉诸理性叙事、加强理性说服以获取理性层面的认可外,还要注重情感的激发与唤醒,以情感的力量来打动人。因为强烈且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提升形象的感染力与穿透力从而使得形象建构的效果事半功倍,而缺少情感注入或情感体验不佳则会使效果大打折扣。建党纪念活动具有强大的情感影响力,能够带来显著的情感唤醒。建党纪念活动往往会综合运用符号化呈现、艺术化表达、沉浸式互动等多种方式来创设特定情境、烘托浓厚氛围,这能够给予参与者与日常生活截然不同的独特情感体验并引发其情感上的深刻触动和强烈共鸣,从而可以为良好形象的生成提供源源不断的情感驱动力,提升形象的感染力与穿透力。
四是强化功能。良好形象的生成与构建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劳永逸,而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作,必须久久为功、持续发力。“所有的仪式是重复性的,而重复性必然意味着延续过去。”②(美)保罗·康纳顿.社会如何记忆[M].纳日碧力戈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50.建党纪念活动“十年一大庆、五年一小庆、年年有纪念”的周期性与重复性特征使得其在巩固与强化中国共产党形象方面能够发挥得天独厚的优势。定期重复举行建党纪念活动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不断强化和巩固中国共产党形象的过程。
依托于形式多样、内容充实的建党纪念活动,中国共产党展示与构建了一系列深入人心的光辉形象,主要包括:基于时间维度,回顾历史进程、维护历史形象,表达现实主张、构建现实形象,擘画发展前景、勾画未来形象;基于空间维度,聚焦人民大众、塑造国内形象,展现国际担当、构建国际形象;基于主体维度,着眼宏观勾勒、把握整体形象,聚焦微观刻画、维护个体形象。
从时间维度看,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可以分为历史形象、现实形象和未来形象,三者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建党纪念活动循着“回顾历程、总结经验”与“聚焦现实、表达主张”以及“谋划举措、展望未来”的时间理路,实现了对中国共产党历史形象、现实形象、未来形象的有效维护与建构。
一是回顾历史进程,维护历史形象。历史形象即过去生成的形象。历史形象是影响和制约现实形象与未来形象的重要因子。在百年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塑造了一系列光辉历史形象,传承和维护这些形象,可以为当下现实形象和未来理想形象的有效构建提供坚实的历史支撑。回望、总结、学习和宣传党的历史是维护中国共产党历史形象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贯穿历次建党纪念活动的主线之一。早在建党纪念活动的萌芽与起步阶段,中国共产党就明确提出“七一”“七七”纪念宣传周中要“说明中国共产党在过去为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斗争中的伟大贡献”①中央档案馆,陕西省档案馆编.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文件汇集(一九三七年—一九三九年)[M].西安:西安新华印刷厂,1994:167.“在党外要深入地宣传中共二十年来的历史”②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厅,中央档案馆编研部编.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 1937-1949[M].北京:学习出版社,1996:261.。自此之后,以建党周年纪念为契机,在党内外先后掀起了数次学习和宣传党的历史的热潮,如1951 年建党30 周年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30 周年和学习《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为中心,掀起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史学习教育的第一次热潮,1981 年建党60 周年以学习第二个“历史决议”为中心,形成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史学习教育的第二次热潮,2021 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以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的召开为标志,引领了新一轮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潮③钟道邦.中国共产党党史学习教育的由来与历史发展[J].江汉论坛,2022(04).。在推进历史教育的过程中,回顾历史进程、唤醒历史记忆、彰显历史成就、总结历史经验、汲取历史教训,“让党的历史的主流、主线和本质,让领袖和英雄的功绩得到应有的正面呈现”④罗嗣亮,江烜.习近平关于党的形象建设的思考和探索[J].党的文献,2018(03).,既深刻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待历史的基本态度,生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历史自信和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又充分发挥了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为民众“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⑤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24.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向指引,实现了对于中国共产党光辉历史形象的传承、维护与宣传。
二是表达现实主张,构建现实形象。现实形象是受众对于中国共产党当下的精神面貌和行为状态的认知和评价,也可以称之为时代形象。虽然现实形象是在历史形象的基础上衍变和发展而来的,是对历史形象的赓续与发扬、深化和拓展,但是“历史上的荣光并不能直接推导出现实中的伟大”⑥宋斌.政治仪式塑造政党形象的理论逻辑与实践图景[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01).,现实形象在根本上还是由中国共产党当下的实际面貌和本来状态所决定的。“我们的任何纪念活动,都不是为纪念而纪念。纪念某一个节日,总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更好地前进。”⑦习仲勋.习仲勋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364.建党纪念活动的目的和功能并不止于纪念,除了回顾历史进程、总结历史经验之外,反映当下和观照现实也是其重要旨趣之所在。建党纪念活动是中国共产党系统阐释现实主张、全面展示现实成就的重要舞台,其强烈的现实取向和充分的现实意义为中国共产党现实形象的生成与建构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各个历史时期,通过表达与传播现实主张、展示与宣扬现实成就,建党纪念活动客观真实地呈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现实面貌,与时俱进地展示与构建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的领导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引领者”“中国梦的领航者”的现实形象。
三是擘画发展前景,勾画未来形象。未来形象是将来希望能够构筑和达成的形象,也可以称其为理想形象、目标形象、期望形象。建党纪念活动通过勾画中国共产党的阶段性理想和最终理想,为中国共产党未来形象的生成指引了前进的方向、提供了前进的动力。其一,勾画阶段性理想,即不同历史阶段党的具体奋斗目标。从“为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而奋斗”①中央档案馆,陕西省档案馆编.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文件汇集(一九三七年—一九三九年)[M].西安:西安新华印刷厂,1994:167.,到“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奋不顾身”②胡耀邦.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4.,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③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22-23.,建党纪念活动对于各个历史时期的前进方向和发展图景的展望和规划,不仅勾勒了光明前景、昭示了广阔未来,同时也牢牢把握住了中国共产党未来形象建构的主动权,推动了未来形象的构筑与生成。其二,勾画最终理想,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一方面,“坚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这一基本原理”④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41.,表达对于共产主义光明前景的美好憧憬和坚定信心,另一方面,指明“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⑤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41.,离不开始终不渝的执着追求和脚踏实地的接续努力。建党纪念活动对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必然性与长期性的深刻诠释,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未来形象建构的总体基调。通过描绘和擘画中国共产党的阶段性理想和最终理想,建党纪念活动不仅吹响了创造美好未来的前进号角,发挥了理想的引领、激励作用,同时也使得中国共产党的未来形象逐步明晰、渐趋明朗。
从空间维度看,中国共产党的形象主要包括国内形象与国际形象两个方面。“国内形象是基本与根本,国外形象是延续,国内形象与国外形象是一致的。”⑥王强.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的百年历程与现实启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06).通过聚焦人民大众与展现国际担当,建党纪念活动使得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在国内国际两大舞台上得到了更加立体、全面、丰满的展示与构建。
一是聚焦人民大众,塑造国内形象。国内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形象建构所面向的关键受众,其感知和评价构成了党的国内形象的主要内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既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追求,也是其形象塑造的关键着力点之一。为此,突出和强化中国共产党一心为民的形象也就成了历次建党纪念活动的重中之重。从认识上看,在建党纪念活动中,“人民”历来都是被频繁提及、多次重复的高频词之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⑦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1.,对于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和根本立场的反复重申和强调,不仅呈现和凸显了党的人民情怀,同时也突出和强化了党一心为民的光辉形象。从行动上看,将建党纪念活动和推进改善民生结合起来是历次建党纪念活动的重要内容。例如,中国共产党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建党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以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的实际成效来庆祝党的百年华诞,这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生动诠释,也为塑造和深化中国共产党一心为民形象提供了现实支撑和有效佐证。
二是展现国际担当,构建国际形象。国际形象是中国共产党在世界舞台上所呈现和展示出来的样子,也可以称之为对外形象、全球形象。“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 年10 月16 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1.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最鲜明的特征和最鲜亮的底色,也是建党纪念活动重点打造和坚决维护的重要形象标志之一。依托建党纪念活动这一广受关注的舞台,中国共产党积极回应国际社会的热烈关切,并面向全世界多次表达了勇于担当国际责任、愿为人类进步事业而不懈奋斗的诚心和决心、襟怀和担当。“为人类作出应有贡献,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早就作出的庄严承诺。”②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27.“中国共产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③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6.这些掷地有声的话语不仅深刻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开放包容的世界胸怀与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担当,同时也使得其胸怀天下的国际形象跃然展现在世界面前。
从主体维度来看,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可以分为整体形象和个体形象。“没有个体形象,整体形象就不能生动亲切,难以发挥其感召力号召力;没有整体形象,个体形象像是个案、孤例,也没有传播力影响力,甚至树立不起来。”④慕振东.从《为人民服务》透析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J].领导科学论坛,2022(04).通过宏观勾勒与微观刻画相结合,建党纪念活动实现了对于中国共产党整体形象与个体形象的双重构建。
一是着眼宏观勾勒,把握整体形象。中国共产党的整体形象是人们对于党的精神面貌与行为状态的总体印象和整体评价,又可以称之为总体形象、集体形象。每逢建党纪念前后,中国共产党都会统计并公布最新的党内数据以从宏观上把握党的总体情况、勾勒党的整体形象。从早期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发展年表⑤中国共产党党员发展年表[N].晋绥日报,1948-07-01(004).,到如今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均详细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员队伍、发展党员、党内表彰、申请入党、党组织等各方面情况。总的来看,从建党时的50 多名党员发展为如今拥有9804.1 万名党员、506.5 万个基层组织的长期执政的世界第一大党⑥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N].人民日报,2023-07-01(002).,党员队伍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党员队伍结构持续优化、党的组织体系日趋严密,这样一组组形象精确的数据,不仅无比直观地呈现了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的变化与成长,彰显了党的强大生机与蓬勃气象,同时也系统完整地构建了中国共产党欣欣向荣、不断发展壮大的整体形象。
二是聚焦微观刻画,维护个体形象。中国共产党是由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共同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无论是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还是基层组织,无论是作为领导核心的政党领袖、作为“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还是作为“绝大多数”的党员,其行为举止、面貌风采都代表着中国共产党这一整体,都是中国共产党整体形象的具体展现,都会影响到他人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印象和评价。维护个体形象是建构中国共产党整体形象的逻辑起点,也是历次建党纪念活动的重中之重。一方面,以建党纪念日为时间节点,表彰先进、塑造典型,充分展示先进党员和先进党组织的英雄形象和良好精神风貌,如评选表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1996、2001、2006、2011、2016、2021)及全国优秀县委书记(1995、2015、2021),颁授“七一勋章”(2021),颁发“光荣在党50 年”纪念章(2021)等。另一方面,以建党纪念活动为依托,开展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党员先锋工程”“学习身边榜样”等特色实践活动,用实际行动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甜头”和“盼头”。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和一件件动人的事迹,不仅发挥与彰显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也使得中国共产党的形象更为具象化、人格化,更加细致生动、丰富鲜活。
全面把握和系统梳理建党纪念活动构建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宝贵历史经验,可以为新的时代场域下进一步推进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工作提供富有教益的借鉴与启示。
形象的好坏优劣在根本上是由主体的内在本质和外在表现决定的,但是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受众认知水平、媒介环境、传播渠道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为此,中国共产党要塑造良好形象,必须注重“内外兼修”,做到“修于内”而“形于外”。建党纪念活动在内强素质和外塑形象的有机统一中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共产党良好形象的建构和生成。
一方面,“打铁还需自身硬”,形象的生成并非空中楼阁,要构建和塑造良好形象,首当其冲的就是要“苦练内功”。形象是在主体综合素质的基础上衍生和发展而来的。良好的形象必须依赖和立足于实实在在的成就之上,而非是仅浮于表面、流于形式、为形象而形象的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综观历次建党纪念活动,持之以恒加强和推进党的建设始终是贯穿其中的灵魂和主线。结合建党纪念活动,适时提出党的建设任务、谋划党的建设举措,不仅在实践中进一步推动了党的建设工作,同时为中国共产党良好形象的塑造与巩固奠定了雄厚的实力基础。
另一方面,“酒香也怕巷子深”,要构建和塑造良好形象,还要强化形象意识、提高形象塑造能力。形象并非是对主体本来面貌“照相机式”的客观反映与直接再现。形象源于主体实力却并不仅仅决定于实力,还会受到主体形象塑造能力、受众认知水平等其他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如果空有实力但缺乏形象意识、疏于形象塑造的话,可能会致使形象与主体本来面貌之间产生误差甚至相去甚远,导致“有实无名”。历次建党纪念活动在推进党的建设的基础上,以强烈的形象意识和主动精神抓住这一形象塑造的有利契机,顺势而为、主动作为、踊跃发声,积极策划和精心组织了一系列活动,成功打造和构建了一系列立体全面、鲜活丰满且深入人心的光辉形象。
“自塑”和“他塑”是形象塑造的两种重要方式,二者相互作用,共同推进了形象的生成和建构。建党纪念活动采取“我说”和“他说”多元视角相互结合的方式,不仅为中国共产党搭建了形象“自塑”的平台,同时也开拓了形象“他塑”的空间,以“自塑”和“他塑”相统一的“共塑”力量在牢牢把握形象建构的主动权和主导权的同时还提升了形象的真实感与可信度。
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牢牢把握住形象建构的主动权和主导权,积极利用建党纪念活动这一广受关注的重要舞台,先发制人、主动出击,敢于主动发声,善于加强舆论引导,勇于回击误解偏见,积极设置正面议题,持续加大正面信息供给,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成功维护、展示和打造了一系列深入人心的良好形象。
另一方面,形象的生成并非“独奏曲”“独角戏”,相对于自我独白,他者讲述的叙事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助于提升中国共产党形象的真实感和可信度。邀请党外人士和群众参加庆祝大会并“发表简短演说”①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厅,中央档案馆编研部编.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 1949-1956[M].北京:学习出版社,1996:236.,在报纸上刊登“党外人土的纪念文章”“各地人民群众自动写来的致敬”②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厅,中央档案馆编研部编.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 1949-1956[M].北京:学习出版社,1996:371-372.是历次建党纪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来自人民群众、民主党派和国外政党等各个政治主体的致辞、贺词、贺电、贺信,无不表达了对中国共产党所取得成就的祝贺之情与赞赏之意,同时也描绘了“他者”视阈下中国共产党所展示出来的形象,使得形象更具客观色彩、更具独特的表现力和强烈的说服力。
形象的生成既包含理性的因素在内,同时也具有浓郁的非理性色彩。因此,要构建良好形象,不仅要重视理性认知的培养,同时也不能忽视感性情感的培育,既要晓之以理,即用道理说服人,又要动之以情,即用情感打动人。建党纪念活动通过加强理性说服与深化情感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提升了形象的说服力、强化了形象的感染力。
一方面,建党纪念活动综合运用历史叙事、现实叙事、集中叙事、对比叙事等多重叙事手法与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来讲清、讲好、讲深、讲透中国共产党之理,在摆明事实、讲清道理之中积极引导受众生成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更加客观、真实、理性的认知和评价,进一步塑造出与中国共产党实际行为表现相匹配的形象。
另一方面,人是情感的动物,相对理性说服而言,动之以情在某些时候更能打动人心。“塑造牢固的政党形象,不仅需要话语和逻辑,也需要通过政治情感的生产和再生产使其升华到‘确信’状态。”③宋斌.政治仪式塑造政党形象的理论逻辑与实践图景[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01).建党纪念活动通过营造“感染域”“情绪场”、多元沉浸式互动等多种方式,不仅抒发了中国共产党对历史的敬畏尊重之情、勇于开拓未来的豪迈之情,而且表达了党对人民的尊重关爱之情,激发了人民对党的热爱拥护之情,强化了党和群众间的鱼水之情血肉之情。情感的表达、唤醒、集聚、强化不仅带来了强烈且积极的情感体验,引发情感层面的共情、共鸣、共振,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中国共产党形象的感染力与穿透力,使其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总的来看,在构建和深化党的形象过程中,建党纪念活动扮演了极为关键的角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依托形式丰富多样、内容生动鲜活的建党纪念活动,中国共产党成功维护和打造了一系列立体全面、鲜活丰满且深入人心的光辉形象。当然,中国共产党良好形象的生成和建构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远非一日之功,不仅要重视并利用好建党纪念等重大时间节点,更要将其融入日常、抓在经常、绵绵用力、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