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科学思维

2023-06-07 00:49:27刘晓彤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刘晓彤 卢 崎

(江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无锡 214000)

科学的思维方式指引建构科学的理论体系,科学的理论体系彰显科学的思维方式。驻足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共产党人秉承科学思维重新校准了中国式现代化宏伟事业的新时代坐标,特别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就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连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已然初步构筑起具有严正逻辑、完整面向、系统规范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标志着党和人民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体悟进入全新境界、达致更高层次。“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①习近平.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N].人民日报,2023-02-08(001).全面领会和深入思考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内蕴的科学思维意涵,对于更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铸就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具有重要价值。

一、以历史思维探求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主题

历史思维意指把人类过去、现在和未来贯通起来思考问题的根本方法和总的视野,重点关注对象的生成逻辑及开拓推进,揭示其存在的深厚基础及内在的生命活力。以历史思维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主题,就是要正确看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脱胎于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它既是历史演进的产物,也是历史和人民选择的结果。

(一)觉察历史潮流趋势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具有独特处世之道、价值取向和生存理念的中华文明,对周边国家和整个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然而,强势的西方殖民侵略者通过发动鸦片战争,凭借坚船利炮叩开中国紧闭的国门,既鲸吞蚕食中国的辽阔领土,又猛烈冲击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传统农耕文明,导致近代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走向没落,中华民族遭受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无尽劫难。无数仁人志士在中原板荡、神州陆沉的危机中怀揣民族复兴梦想,开启对国家独立、人民自由的跌宕追逐。从“器不如人”到洋务运动,从“制不如人”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从“思想文化不如人”到新文化运动,中国的各个阶级苦苦求索能够实现中国强盛的现代化方案,但却屡屡碰壁,即使践行了以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文明为中轴的救国方案,也还是以失败而告终。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民看到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道路的革命方向。青年毛泽东在致友人的信中就直抒对社会主义俄国的向往,毫不吝啬地称赞道:“我觉得俄国是世界第一个文明国。我想两三年后,我们要组织一个游俄队。”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编.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439.宋庆龄在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文章中也指出:“尽管如此,他心里已逐渐明白,资本主义解决不了中国的问题。”②宋庆龄.宋庆龄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242.历经五四运动的思想洗礼,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更加坚定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推动中国走上以社会主义为前途的革命建设道路。这既是中国人民在对各种思想和主义经过反复寻觅、比较、推演后的坚贞选择,更顺应了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总趋势,为其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充沛的理论资源。

(二)洞悉历史使命任务

中国式现代化必然要在中国古代和近代提供的各种历史条件和历史境遇中确立自身的历史使命任务。一定程度上看,古代中国缔造的辉煌盛世和近代中国遭遇的悲惨经历,使得中国的国运曲线在以时间为自变量、国力为因变量的坐标图中呈现为一个单调递减函数。面对此种历史事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③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 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4.可以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是党和人民的奋斗主题,更是中国式现代化事业所肩负的神圣使命。1949 年,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打败了国内外一切反动势力,荡涤旧时代留下来的一切污泥浊水,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建立崭新人民政权的基础上乘胜开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扫清了中国推进现代化的各种障碍,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和人民在“摸着石头过河”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盈的物质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一以贯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继往开来、守正创新,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二、以战略思维厘清中国式现代化的布局安排

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以战略思维厘清中国式现代化的布局安排,就要认识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长期性事业,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既要周密部署战略性目标,又要细致筹谋阶段性任务,在落实战略性规划与阶段性任务的相互衔接、接续更替中完成各项既定目标,将停留于纸面上的宏伟蓝图转化为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火热现实。

(一)合理规划战略目标

制定战略规划、明晰前进方向,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制度优势,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实践经验。“中国的现代化是一个寻路、探路和筑路的历程,最后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①蔡昉等.中国式现代化[M].北京:中信出版社,2022:84.20 世纪50 年代,中国共产党将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交通运输业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作为达成社会主义革命目的之必要条件,并提出于20 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两步走”战略。改革开放之后,党提出经济“翻两番”的设想和“三步走”的新战略发展目标,向世人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构想,体现出中国现代化战略安排的递进性和接续性。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凝心聚力、接续奋斗,于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的千年夙愿成为现实。在此基础上,党的二十大报告以总揽大局、目光长远的战略思维进行统筹谋划,提出新的“两步走”战略安排,即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到21 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方略鹄的,使得中国式现代化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保障了国家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二)界定阶段落实步骤

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一个空洞抽象的目标设定,亦非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而是将中长期规划通过分步骤、分阶段对重点领域进行优先布置落实的实践集成。五年规划则是促成长远目标落地的重要抓手和关键环节。英国共产党总书记罗伯特·格里菲斯表示:“中国共产党深知人民需求,同时目光长远且具有规划意识,并通过有效的执行力进行落实。”②白阳.“始终贴近人民的政党”(百名外国政党政要看中共)——访英国共产党总书记罗伯特·格里菲斯[N].人民日报,2021-04-26(003).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每一时期的路径安排和具体方案,五年规划以确立发展目标来引领发展方向,以部署发展措施来实现发展目标,借助持续的动态调整来推进现代化进程。“一五”计划为我国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较快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对改善人民生活、提升国际地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六五”计划增加了社会发展的内容,标志着社会管理方式从行政指令性计划、政府直接配置资源逐步向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宏观经济管理转变;“十一五”规划第一次将延续50 多年的“计划”改为“规划”,显示出我国发展理念和政府职能的重大变革;“十三五”规划的逐步实现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扎实基础。2020 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勾勒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现代化建设“时间表”和“路线图”。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已经编制实施14 个五年规划(计划)。在五年规划(计划)的指导下,极大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得到完善。

三、以辩证思维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

辩证思维是人们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党的二十大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2.以辩证思维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就是既要依托自身发展实际,认真归纳总结不同于其他现代化模式的显著特点,又要透过现象抓本质,彰显现代化发展规律的本质性要求。

(一)立足具体实际国情

一个国家采取怎样的现代化发展方案,是由本国国民自主选择和客观环境施加影响的产物。每个国家在社会历史状况、文化价值理念、伦理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分殊,都意味着可能走上完全不同的现代化道路、创造出各异的现代化模式,并赋予这一现代化以具体的国别特征和民族韵味。据现代化研究先驱罗荣渠先生考察,在三次现代化大浪潮中,就诞生了包括英国模式、日本模式、德国模式、美国模式、法国模式在内的六种资本主义类型现代化模式,也造就了苏联模式、中国模式、古巴模式、东欧模式四种社会主义类型现代化模式,并且还要随着现代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和深入,产生新的现代化模式。“由于现代化生产力的强大和20 世纪后期全球性发展环境的形成,那些在更落后的传统结构基础上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国家,今后肯定不能照搬已有的模式。”②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中国的现代化之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27.党的二十大提出,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具有很强的理论针对性和现实指向性,是只能在中华大地上衍生出的显豁特质,从而与西方式现代化在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现实表征相区别。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肯认了现代化实践形态的多元性和复合性,开辟出现代化的中国样态。

(二)依循普遍发展规律

世界上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两条现代化道路,但现代化作为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发展目标,是每个国家都不可避免和必定选择的前进方向。就此而言,现代化可谓是一种带有必然性甚至是强制性的合理观念和发展趋势,内蕴契合人类社会未来走向的一般性规律法则。在唯物史观看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根本动力。其中,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因此,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既是现代化的根本任务,同时也是现代化普遍规律的核心内容。“社会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本质上是一元的。经济必然性,这是一条贯穿于全部人类历史进程并唯一能够使我们理解这个进程,包括社会主义进程的红线。”③杨耕.东方的崛起: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反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90.中国式现代化虽然具有与其他现代化模式相异的诸多特点,但也只是现代化普遍规律在中国的具体呈现,而非游离于这个规律之外。因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持续促进生产力长足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党的二十大指出:“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8.中国式现代化顺应现代化普遍规律,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紧紧扭住“生产力”这个现代化发展的核心变量,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持续夯实经济基础,推动上层建筑的恰当变革。在此基础上,先进的生产关系、牢固的经济基础、完善的上层建筑又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在质的层面得到有效提升,在量的层面得到合理增长,使现代化的实践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四、以底线思维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

底线思维突出表现为准确识别和科学预判潜在风险的忧患意识,核心效用在于防范化解已经显现的严峻困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风险挑战和艰巨考验。党的二十大坚守底线思维,充分考量前进道路上可能存在的艰难险阻,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不可偏离和放弃的根本准绳,即必须牢牢把握的五条重大原则。

(一)化解现实矛盾挑战

人类历史总是在曲折中前进、在奋进中发展的。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后,党和人民接手的是一个百废待兴、积贫积弱的国家,经历长期战争破坏留下的千疮百孔使新中国建设举步维艰。虽然在其后实施了轰轰烈烈的工业化战略,并取得了显赫的成就,但是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迟迟得不到有效提高。同时,由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外部帝国主义势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生人民政权采取敌视态度,对我国实施封锁和禁运,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因此,当中苏关系恶化后,中国只能走一条相对封闭和重点发展重工业的具有一定片面性的现代化建设道路。这虽然在客观上保障中国独立开展各项事业的自主性,但也造成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很难吸收世界先进国家的有益经验,以及运用外来资金、技术、人才来发展自己。“中国社会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二十年时间,实际上处于停滞和徘徊的状态”②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37.。1976 年,中国共产党正视国家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开始进行拨乱反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进程,帮助人们从“姓社”“姓资”、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对立观念束缚中解放出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以我为主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借鉴西方国家现代化实践经验。“党深刻认识到,只有实行改革开放才是唯一出路,否则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③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5.因而,党的二十大将坚持改革开放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五条重大原则之一,并提出通过改革创新,“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④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7.。可以说,涵括深化改革开放在内的五条重大原则,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守的“红线”和底线,能够有效破除发展障碍,打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崭新局面。

(二)预判潜在风险困难

中华民族从来就是一个具有危机感和紧迫感的伟大民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增强忧患意识、坚守底线思维的丰富思想资源。老子作为崇尚清静无为的道家创始人,坚决反对国家间的杀戮与战争,“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①王中江解读.老子[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131.老子虽然反战,但是他并没有一味地停留在幻想中,而是清醒地看到现实生活中有些战争仍然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在这种情况下,老子主张以出奇制胜的战术取得战争胜利。“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扔无敌。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②王中江解读.老子[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254.这鲜明反映出老子虽然祈祷天下太平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善,但并没有忽视爆发战争或产生争端的可能性,并要求为这种可能性做好准备。这是对中华民族秉持底线思维、常怀忧患之心最深刻的写照。中华民族经历5000 余年的风霜洗礼、饱经忧患苦难却依然能够自立自强、屹立不倒,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底线思维深深镌刻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之中。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重视对系统性风险和颠覆性危机的提早防范,维护好发展全局,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的五条重大原则,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根本性质、核心理念、前进动力、精神旗帜等重要问题,这是正确处理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的“定海神针”和“制胜法宝”,为应对好每一场重大风险挑战做好充分准备。

五、以法治思维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法治既是社会和谐的稳定器、安全阀,又是社会进步的推进器、黏合剂。因而法治化是现代化的重要表征和内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特别强调要“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③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1.以法治思维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就是着重关注法治建设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所起到的规约和护航作用,为变动不居的社会经济系统确立有效规范。

(一)尊崇改革于法有据

现代化作为一场整体性的社会变革,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变迁的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次质的飞跃。这一过程是经济、政治、社会、思想、文化、交往方式等各个方面的巨大转换,同时暗含着现代化可能造成一个国家不稳定的动荡,稍有不慎,就可能演变为混乱,从而迟滞甚至中断现代化进程。西方学者萨缪尔·亨廷顿就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悖论性问题:“产生政治秩序混乱的原因,不在于缺乏现代性,而在于为实现现代性所进行的努力。”④(美)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38.简言之,在亨廷顿看来,经济快速发展与政治社会稳定难以得到有效平衡。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亨廷顿所指认的发展与稳定两者难以兼容的困局,将法治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坚固防线。具体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呈现出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等多种形态“时空叠合”的态势,在通过这种“并联式”的发展方式实现中国跨越式进步的同时,也导致一些社会性问题不断涌现、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因此,中国式现代化通过运用包括加强对重点领域立法在内的法治方式,例如中国对数据安全、区块链、算法等新技术新应用进行立法探索,为多元主体参与现代化的行为划定边界规范,保证改革有理可据、有法可依,从而化解矛盾纠纷和社会冲突,缓解改革阵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使现代化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二)强调转型法随时变

现代化作为一场社会转型的动态过程,要求法治建设跟上时代步伐,更好成为现代化的坚强后盾。“与社会转型发展相伴而行,当代中国法治发展也正在经历着一个从传统型法制向现代型法治的历史变革过程。这是一个从传统法律转变为现代法治进而建构现代化法治体系的过程,是一个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内在联系的国家法治现代化的过程。”①公丕祥编.21 世纪的中国法治现代化·总序[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1.中国的法治建设特别是宪法建设一直服务于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并依据实际条件不断完善自身,以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1954 年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宪法就明确提出:“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1.。1982 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则规定“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6.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进行有效衔接,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制定《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 年)》《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 年)》等政策性文件,不断优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顶层设计。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以高度的历史主动性,充分弘扬法治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重视法治建设,推进法治变革,走出了一条具有浓郁中国风格的法治现代化新道路,推动我国各项事业蓬勃兴盛。

六、以系统思维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关涉多方的系统工程,需要进行整体性兼顾、全局性把握。党的二十大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等九条内容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九条本质要求之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互为条件,构成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总体系统。进而言之,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总体系统是由每一条本质要求共同有机构成的,每一条本质要求又自成系统,是一个不可切分的整体。

(一)整体要求协同耦合

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九条本质要求有机连接、缺一不可,组成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总体系统的基本要件,彰显出其自身的关联性、层次性和结构性。于一定意义上说,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其他本质要求的根本前提和存在依据,舍此则其后七条本质要求无法在实践中得到持存和贯彻;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则是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维度的具体体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则是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在世界层面的凝练表达。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既映射出现代化的基本规定,又全面包罗了现代化建设的五个方面;既立足中国,又关照全人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上所作的强调,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所作的科学概括,“我们要深刻领会、系统把握,特别是要把这个本质要求落实到各项工作之中。”④习近平.为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3-01-01(001).中国式现代化的九条本质要求覆盖了现代化的各个方面、各个要素,是具有内在严密逻辑关系的一块“整钢”。

(二)具体要求有机联动

立足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整体系统的内部,每一条本质要求都具有丰富意涵,同样自成一个系统。譬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指中国共产党要在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中始终占据绝对领导地位,保证党的意志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各个方面得到有效贯彻和完全落实。但同时,这种领导不是事无巨细的琐碎领导,而是事关大局、高瞻远瞩的政治性领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领导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体现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防军队、祖国统一、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各方面。”①习近平.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N].人民日报,2021-09-16(002).再比如,作为本质要求之一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其与西式民主一个重要的区隔之处就在于其鲜明的系统性,即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各环节环环相扣,形成完整的民主链式实践机制,人民群众能够参与到民主的各环节之中,而并非只限于民主选举环节。西式民主则将民主价值追求与票决办法、代议制度、多数决原则简单等同,着重强调政治选举的民主功能,将民主权利异化、矮化为选民参与票决选举程序的权利,并且即使连选民的基本选举权也要确保在政党政治的控制之下。有些学者直言不讳地提出:“政党政治对民主选举影响的一个深刻后果就是金钱选举泛滥成灾,‘黑金政治’成为现代西方民主选举的一个不治之症。”②曹沛霖.制度的逻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17.因此,必须用系统思维来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每一条本质要求,防止用片面、孤立的视角进行理解,协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各项具体工作。

七、以创新思维擘画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图景

作为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词和主旋律,现代化既是文明进步的主要标志,更是文明创新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形成具有现代性的文明图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③习近平.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N].人民日报,2023-02-08(001).以创新思维擘画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图景,是指中国式现代化摒弃西方现代化理念和实践,成功规避现代化发展陷阱,不仅开辟出一条崭新的现代化道路,更开创出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多个维度上探寻着人类文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后起国家文明复兴的理想进路。

(一)批判西方中心主义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得到急遽上升,充分显现出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历史进步性,并使现代化概念随着全球性的国际对外交往而深入人心,成为一种国家发展的客观趋势和必然归宿。但另一方面,西方国家将带有明显的资产阶级价值倾向的话语附着于现代化这一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抽象概念之中,力图构建起一套资本主义现代化话术,把西方现代化道路神圣化、现代化实践绝对化,并凭借先发优势和话语霸权,进行高强度的意识形态输出,助推西方的现代化模式由人类现代化一种具体样式逐渐被拔高为带有普世性的现代化范式,形成了西方中心主义。例如,西方中心主义代表人物弗朗西斯·福山带着对共产主义理念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偏狭认知极力鼓吹“历史终结论”,否认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提出:“就人类历史确实通向某地而言,它正在通向的不是共产主义,而是马克思主义者所谓的资产阶级民主。”①(美)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M].陈高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349.西方中心主义向世人极尽露骨地展现出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傲慢。但是,西方现代化道路存续的历史合理性并不意味着其他国家走上相同道路的客观必然性,更不意味着西方文明的天然优越性。中国式现代化没有陷入西方的意识形态陷阱,而是以实实在在的发展成就证实了历史并未终结于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制,西方文明也不是人类的至高真理和完美信仰,打破了只有西方资本主义道路才能实现现代化的神话,也用事实澄清了西方中心主义的理论错误,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番恢宏气象。

(二)开创崭新文明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②习近平.论党的宣传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225.从一定程度上说,正是由于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简单挪用和移植嫁接没有能够成为解决各个国家发展问题的“灵丹妙药”,反使得一些国家衍生出许多的问题和频繁的社会动荡,从而造成人类需要对西方现代化及其创造的文明形态进行内在省思。中国式现代化没有继续沿袭西方现代化老路,更没有不加辨别地吸收西方文明内容,而是转换现代化发展思路,缔造出独属于中国的现代化路径,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的辩证否定。在此基础上,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性地开创出一种与西方文明价值观截然相反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拒斥西方现代化道路的文明性缺陷,采取开放的姿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推动不同文明在同一时空场域下交融互鉴和谐共存,构成一场文明延续、迭代与创新的巨变。“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鉴,必将极大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③习近平.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N].人民日报,2023-03-16(002).概言之,立基于中国式现代化之上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在文明向度打破了“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的思维定式,以人的彻底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旨归,以共同富裕为鲜明底色,着力消弭资本逻辑对人类文明演化所产生的负面作用,实现了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批判性脱离,凸显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主体地位,不断趋向于马克思主义最高价值理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④习近平.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N].人民日报,2023-02-08(001).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来源于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饱含丰富内容,既是党和人民运用科学思维综合把握的结果,又必然在理论体系的内容中彰显出科学思维。科学的理论体系蕴存开放发展的内在属性,依旧需要科学思维加以完善和充实,因此需要继续秉持科学思维推动中国式理论体系更趋饱满和严密,进而谱写出中国式现代化更加绚丽的华章。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环球人物(2022年5期)2022-03-07 14:53:36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海峡姐妹(2018年7期)2018-07-27 02:30:28
中国式婚姻:“我不离婚”
海峡姐妹(2017年7期)2017-07-31 19:08:23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工业设计(2016年5期)2016-05-04 04:00:35
中国式失败
中国式的雅致生活
海峡姐妹(2016年3期)2016-02-27 15:17:29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上海金属(2014年4期)2014-12-15 10:40:43
中国新现代化论
中国式性感
舒适广告(2008年9期)2008-09-22 10: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