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有飞 吕峰 高崇敏 罗英极 赵波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7)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以下简称“老挝”)是一个北邻我国云南省的内陆国。其境内流经的湄公河上游即为我国境内的澜沧江,是2014年11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17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建立的“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下文简称“澜湄合作”)机制六国之一。老挝东临越南,西邻缅甸、泰国,国土面积23.68万平方公里,首都位于万象,全国共有17个省、1个直辖市,2021年人口733.8万,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老挝于1975年建国,是由老挝人民革命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目前,老挝仍然是世界上不发达国家之一,农业经济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据老挝2020年统计年鉴显示,农业经济占全国总产值的16.5%, 其中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和林业占农业GDP的比重分别为67.3%、13.2%、13.3%、6.2%,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占比较小。
随着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断得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各国的认同,东盟国家多双边经贸合作不断有积极进展。其中,中国与老挝的农业交流合作具有诸多优势[1]。2017年9月,中国援助老挝减贫示范项目正式启动[2],中国三项农副业——养牛、种玉米、织布成为老挝人民争相学习的技能。因此,本文研究中国与老挝农业合作,尤其是养牛业“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发展现状和机遇,以期对“澜湄农业合作”研究提供借鉴。
家庭养牛是老挝的传统 。老挝农民家家户户几乎都饲养家畜,除了骡、马和驴主要用于驮运货物,水牛主要用于农业耕作,黄牛(食用牛)主要是供屠宰食用和加工。2018年老挝国家统计数据显示,存栏食用牛总数 204万头,养牛家庭297000个,平均一个家庭养牛6.8头,中部地区比北部和南部地区的单位家庭养牛数量更多。
2020年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老挝养牛业2018—2020年一直保持增长趋势(见表1),其中水牛增长稍慢,黄牛增长较快。2020年老挝牛存栏数是342.2万头,其中水牛123.4万头,黄牛(食用牛)218.8万头。
表1 老挝2018—2020年养牛存栏量 单位:万头
目前老挝养牛仍以家庭传统草山自然放牧的散养模式为主,也有极少部分是家庭农场(草场)放牧模式。老挝2020年牛养殖场个数和养牛存栏量见表2。2020年老挝水牛养殖场28个,黄牛(食用牛)养殖场387个,每个养殖场平均养牛规模仅为百头,养殖场养牛存栏总量仅为4.805万头,仅占当年全国养牛存栏量的1.4%。可见,老挝养牛业仍以农户散养的模式为主,组织化、规模化、现代化圈养模式在老挝国外机构的援建下才刚兴起。
表2 老挝2020年牛养殖场个数和养牛存栏量
2.1.1 自然资源优势
老挝地势北高南低,山地广阔,气候湿润、牧草终年常青,饲料非常丰富;拥有许多适宜发展畜牧业的草场,全国草山面积达150万公顷,天然草原面积约有74.3万公顷,其中47%在老挝中部,30%在老挝北部;改良草原面积约有10.3万公顷,其中66%在老挝北部。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适宜发展畜牧业。
老挝耕地面积约800万公顷,实际耕作面积仅有80万公顷,耕地利用率只有10%,有大量土地尚未开发利用。因此,老挝多数省份农用土地租赁价格比较低廉[3]。经中老合作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工作人员实地调研了解,2022年老挝农用土地租赁价格在1200~1500元人民币/公顷,比周边中国、泰国越南等国家都要低。且老挝土地肥沃,其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和雨水充足,农业生产条件好。2018—2020年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见表3。水稻、玉米、木薯、甘蔗等农作物的种植规模近年来基本保持稳定,这对老挝发展养牛业具有重要支撑作用,适合发展现代规模化养牛。
表3 2018—2020年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
2.1.2 人口和经济的增长
老挝地广人稀,全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7人,除首都万象市人口密度较高外(189 人/平方公里),其余省份人口密度都相对较低。2015—2020年,老挝人口已由680万增加至760万。根据老挝的国家人口发展计划,预计到2025年全国人口可达840万人。
老挝1986年起实行家庭农业承包合作制和革新开放路线,该路线实施30多年来,国内生产总值保持年均7.4%的持续快速增长,消费水平也不断增长。老挝2019—2021年人口和经济情况见表4。2021年老挝国内生产总值194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654美元。
表4 老挝2019—2021年人口和经济情况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增长,老挝国内对畜禽及其加工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养牛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老挝农业人口的占比高,也为家庭养牛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人力优势。
2.1.3 农民脱贫增收的重要途径
2021年老挝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情况见表5。尽管国民经济增长迅速,其国内人民生活水平有一定提高,但作为当今世界上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目前老挝未能实现贫困人口全面脱贫,2021年贫困户有252821户,贫困发生率仍有20.2%。老挝政府将发展畜牧业和渔业作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降低贫困发生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培训、鼓励农民掌握一定畜牧养殖技术,帮助和促进贫困户养殖创业,或者提高其在养殖行业的就业机会。随着老挝政府减贫计划的付诸实施,养牛业将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表5 2021年老挝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情况
2.2.1 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关键要素,老挝拥有丰富土地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但由于农田水利设施、农村与耕作区交通、农业科技推广、农业气象设施、农业防护林建设等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影响玉米、稻谷、牧草等种植业的规模化发展,粮食与饲草发展滞后,养牛业也就无法满足国内市场消费和外贸出口日益增长的需求。据老挝有关部门统计显示,有近53%的农村耕作区缺少配套的水利设施。老挝的公路网不完善,道路状况不佳[4],交通的不便同样限制物流高效运行,不利于招商引资,从而影响局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2.2.2 畜牧业人才短缺
虽然老挝的养牛业具有其独特优势,但长期以来仍以传统的饲养模式为主,缺乏先进养殖技术,畜牧科技与人才十分短缺。比如在牛的品种资源调查方面基础薄弱,没有纯种良种牛繁育场,当然也没有种公牛站和开展牛冻精改良工作。老挝以传统模式饲养的黄牛,由于长期近亲繁殖,导致品种逐渐退化,成牛个体变小,加上育肥技术缺乏,不能适时出栏,出售的肉牛膘情差、重量轻,经济效益不高。同时,由于老挝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力量不足,投入少,基础薄弱,畜牧兽医技术技能人才十分缺乏,动物疫病综合防治、饲料加工、畜产品安全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交流有待发展。国力不足使大规模的农民培训工作也很难开展,因此养牛规模化、专业化程度低,不仅畜牧生产效率不高,兽医防疫技术未能普及,从而导致动物疫病较多,给养殖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2.2.3 劳动人口减少
城镇化是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以及产业 结构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进程。老挝城镇化发展从1975年开始,年增长率为4%~5%,2015年整体城镇化发展水平提高到38.61 %,至2018年老挝的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5]。虽然农业是老挝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农民以农业生产来维持基本生活,多数家庭农业经济收入不高。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老挝农村劳动力转移也开始显现,这些转移的劳动力主要是外出打工,从事第二或第三产业以增加家庭经济收入。因此,只有年老体弱的成员留守家庭,家庭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导致老挝农村耕地已经开始出现荒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老挝养牛业的快速发展。
2.2.4 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2020年各省份的发达乡村和城镇化大乡村数量见表6。从目前老挝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来看,中部地区最发达,南部次之,北部滞后[3],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矛盾。
表6 2020年各省份的发达乡村和城镇化大乡村数量
老挝北部地区农业资源较为丰富,但降水量少,农村人口密集,土地分散,经济不发达导致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象比较严重,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到中部或南部地区创业或就业,造成劳动力流失和农村耕地逐渐撂荒,耕作面积在减少,有的农户为了继续发展农业而雇佣劳动力耕作。中部地区是老挝最发达的区域,农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农业现代机械化水平最高,农业规模化生产使该地区人均农作物种植面积也最多。南部地区因具有湄公河航运的交通优势,其农业发展水平优于北部。
2019年中国和老挝两国政府签署了《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老挝在东盟国家中积极、率先响应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澜湄合作,在卫星项目和铁路项目已经取得实质性成果,其中,中国—老挝铁路的通车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发展,对也中老两国高铁沿线地区的经济空间布局产生积极的影响[6];中老两国命运共同体从理念与理论发展到了实际行动阶段,将来中老在经济、政治、区域安全、生态文明、交通旅游、医疗等方面的合作会得到进一步加强[7]。
老挝作为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以及澜湄合作的重要节点国家,加强中老畜牧业的合作,加快中国养牛业“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步伐,加大宣传力度,推广中国牧草新品种、肉牛品种改良等先进经验和技术,让牛品种改良技术到农家[8],将有利于提高老挝养牛业发展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贫困人口。2022年10月18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老挝分校以及中国—东盟(老挝)农业职业教育实践基地在老挝东坎商农业技术学院挂牌成立,为中老两国职业教育的交流合作及农业发展互利共赢注入新动力。
随着老挝畜牧业的发展,畜产品数量不仅能自足,还可以出口到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中国等周边国家,其中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是穆斯林国家,泰国则作为旅游消费国, 这些国家对牛肉需求量非常大,牛肉生产一直是供不应求。老挝出口的畜产品中以黄牛增长最快,2012年出口量为2.3万头,至2015年出口量达到11.4万头,增长近5倍。
目前,由老挝本国及外商投资的各种养殖项目正在当地兴起。匈牙利政府于2014年起向老挝政府提供贷款,第一阶段800万美元,第二阶段3000万美元,重点支持老挝发展畜牧和渔业项目,包括养殖场和肉类加工厂;2017年7月新西兰政府向老挝提供了360万美元的援助。各国在老挝投资合作目的是提升老挝牛肉的数量和质量,尤其是提高老挝的出口肉类食品安全,促进其养牛业可持续发展。
2020年4月7日老挝畜牧和渔业司签发关于《从老挝出口到中国的大型动物和大型动物饲养场标准》;2021年1月29日老挝农林部发布关于《加速推进50万头生牛出口中国的部长令》。这两份文件的颁发是老挝政府看好中国养牛技术和肉牛巨大市场需求,2021年中国人均牛肉消费量6.4 kg,比较当年世界人均牛肉消费量为10.3 kg还有很大市场需求空间[9]。根据中国技术标准及消费需求,通过合作建设标准化肉牛饲养场,发展改良牧草及先进饲料加工产业,面向养牛农户开展畜牧专业技术培训,帮助完善畜牧医疗基础设施和动物疫病防治制度,促进老挝肉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以保证能向中国供应品质高、数量多的肉牛及其产品。
2016年10月,老挝政府颁布了新修订的《投资促进法》,对投资者在贫困地区投资有机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等,给以15年的免税优惠。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和繁荣,自贸区内农产品零关税也逐步惠及各国。因此,对于老挝农民而言,发展好传统养牛业是势在必行,对于其国内或国外投资者而言,可以说老挝是养牛业发展的一片新沃土。
中南半岛作为东亚大陆与南亚群岛之间的桥梁,具有重要的经济与文化交流枢纽作用,随着中老铁路的开通,使中南半岛各国与中国的联系更加密切,“一带一路”将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中南半岛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有柬埔寨“千年吴哥”、印度“开挂国度”、缅甸“金色国度”、尼泊尔“雪山王国”等。老挝作为中南半岛的中心国家,随着其革新开放路线的深入实施,老挝有“秘境之国”之称的旅游业将迎来蓬勃的发展之路,旅游业的繁荣也势必拉动消费并带动其养牛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随着城镇化发展,人口和经济的增长,老挝的国内牛肉消费以及周边国家牛肉消费都在增加,由于老挝的畜牧业人才短缺,肉牛优良品种没有得到推广,养牛技术水平和集约化生产程度低等因素制约,导致老挝肉牛供不应求。发展老挝养牛业,是澜湄合作优先发展的项目之一,对促进其国内减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投资老挝养牛业,引导产业集聚发展[10],前景广阔。投资老挝养牛业,既要充分利用老挝国内资源优势,有利条件,又要充分了解当地的营商环境,投资政策、贸易市场,把握发展机遇,才能准确把握投资方向,规避相关风险,提高合作的可持续性,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