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倩倩 凌唯钊 吴云航
(1.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2.广西警察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8;3.中共平南县马练瑶族乡九槐村总支部委员会,广西 贵港 53731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1]。乡村振兴是一个多维度的振兴概念,需要多重动力引领。加强党的领导,以党建为引领,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要求和政治保障。
创新党建引领模式,激发党建引领活力,是推动村级组织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如何创新党建引领模式,使党建引领发挥最大效能,激发村民投入生产的积极性,是当下村级基层组织面临的重要课题。当前村级党建组织面临一些问题:领导力量发挥不足,组织内部涣散;缺乏发挥基层党组织力量的载体,缺失调动村民的积极性的场所;党员干部素质不高,学习动力和学习机会较少;农民外流现象严重等。[2]这些问题同样也是困扰平南县村组党组织发展的难点,基于此,平南县委、县政府鼓励村级组织“走出去”,外出学习交流,寻找学习样板,进而结合自身优势,挖掘自身潜力,走出一条适合本地的村级党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新模式。九槐村就是这一批村级党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发展样板和典型代表。本文通过走访调研,在收集材料基础上,归纳分析,总结“村级党校助力发展”服务乡村振兴的道路范式和实践启示,旨在为探究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路径提供参考。
九槐村位于平南县马练瑶族乡中部,距离马练瑶族乡行政中心5 km,距荔玉高速10 km,平金二级路贯穿其境,大同江江水穿流其中。九槐村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以瑶族居民为主。全村村民共3068人,其中瑶族村民2189人,占村民总数的71%;汉族村民735人,占村民总数的24%;壮族、苗族、侗族等民族的村民144人,占村民总数的5%。全村人口年龄结构不平衡,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村民方言主要以白话为主。
九槐村设有1个党总支部,下设利贵支部、金龙支部、六屯支部、高垌三屯支部、八屯支部5个党支部,共有党员47名(含预备党员2名)。其中女性党员7名,占15%;男性党员40名,占85%。2018年,九槐村被认定为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经过村级党校系列建设服务发展,2021年村党组织获评为 “三星级党组织”。
九槐村党校于2020年7月27日正式揭牌成立,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个村级党校。[3]九槐村党校的建立,标志着平南县“县—乡—村”三级党校网络架构初步形成。目前九槐村党校拥有活动室、研讨室、多功能教室等活动场所,主要用于培训农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村民小组长、致富带头人等。以村级党校为载体,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宣传和落实党的政策、密切联系村民群众、实现农村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的效能。九槐村真正实现了打通党建工作“最后一公里”的基层党建引领目标。
九槐村党组织在实践中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来推动乡村振兴建设,不断提升村党支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领导力、组织力和执行力。在实际工作中,九槐村通过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以村集体经济产业为抓手,逐步走出一条“村级党校”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激发九槐村发展的无限潜能。
2.1.1 加强基层组织创新,凝聚村“两委”班子工作合力
依托村级党校平台,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九槐村自2018年被认定为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后,不断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及完善党组织学习管理制度。一方面,选优配强九槐村“两委”班子,提升村“两委”班子工作合力。九槐村通过村“两委”换届选举,实现支书主任一肩挑,如今班子成员中,既有较高威望的村民,又有经济能人,得到广大村民的认可。班子平均年龄41岁,相较于上一届班子平均年龄47岁,年龄结构得到优化。此外九槐村目前共有3名高学历的青年驻村工作队员,分别来自平南县自然资源局、贵港市纪委监委,为九槐村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新鲜血液,进一步提升了村组织的工作效能。另一方面,依托村级党校完善组织生活和党员管理制度。九槐村党支部在党员管理教育上存在薄弱环节,特别是对外出务工的流动党员在管理上存在脱节情况。如何依托村级党校有针对性地推进流动党员的理论教育和培训学习成为九槐村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不断健全党支部的各项工作制度,完善“三会一课”、专题组织生活会、党员联系群众、“四议两公开”等制度。其次,依托村级党校服务落实党组织和党员星级化管理。充分利用村级党校学习平台,按时召开支部委员会、党员大会,开展主题党课学习,坚持定期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和廉政教育活动。最后,大力提升九槐村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不仅夯实强化党的系列理论知识,而且进一步开拓新的工作思路,增强应对复杂问题的工作能力。针对在外务工流动党员,九槐村依托村级党校建立“微党课”、“互联网+党建”工作平台,及时跟进流动党员参加学习教育情况。通过这些做法,2021年,九槐村党总支部成功实现了从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到 “三星级党组织”的转变。如今的九槐村党总支部,依托九槐村党校平台凝聚村“两委”班子合力,督促党员以身作则,党组织生活日益规范,成为推动九槐村发展壮大的坚强堡垒。
2.1.2 深化多元治理,推进基层党组织与村民自治耦合发展
依托村级党校引进专业发展人才,培育本土骨干力量。自九槐村党校创建以来,不断为九槐村合作社、村民理事会、新乡贤理事会等自治组织开展骨干力量培训。在引进专项人才助力本村发展的同时,也培育了九槐村本土村民成长为引领发展的农民先锋,进一步提升了村民综合自治能力和激发了村民引领发展的内生发展动力。
完善符合地方特色的村民自治组织,提升村民自治组织能力。九槐村所属的马练瑶族乡是贵港市仅有的两个少数民族乡之一,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地,祠堂文化是个重要文化标识。九槐村常住人口主要以老人、留守儿童为主,对于村落的建设,更多是寄希望于政府的帮扶和干预,村民的自治组织能力比较弱。村民无法很好参与到各项自治政策当中,这极大影响了自治组织的工作成效,也限制了村“两委”班子工作的有效开展。九槐村通过村级党校平台引进青壮年发展力量,培育本土化骨干人才提升村民自治效能。在这一措施指引下,陆续成立了村民小组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极大团结汇聚了村民的有生力量,提高了村民自治的效能。例如,村红白理事会通过事先约定红白喜事办事规模和标准,形成了自己的“土规定”,如家族酒席礼金30元/户,近亲酒席礼金100元/户,年均礼金约1500元/户,单场酒席2万~3万元等。九槐村借助村民自治形式,进一步弘扬了乡规民约的优良传统,提升了村民自治能力,完善了九槐村乡村治理的自治体系。
以支柱产业为重点,辐射发展产业链。九槐村重点发展杉树种植,并鼓励农民发展鸡鸭养殖、稻虾养殖和柑橘种植等产业,形成了以杉树产业为支柱,多种产业共同发展的特色产业模式。九槐村党总支部依托政府和龙头企业,带领全村大力种植杉树,建立杉树初加工厂,目前,已建成9个木材加工厂,极大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促进了村民就业。九槐村还发展了多个集体经济项目,包括向周边村庄租赁400亩水田用于发展稻虾养殖,进一步拓展家禽养殖业规模,统筹发展了河砂项目,发展砖厂1个、石料加工厂1个等。村内产业格局不断拓宽,突破单一产业模式,发展模式不断得到优化。九槐村还通过村党支部的统筹协调,发挥各方参与主体的力量[4],不断完善拓展“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衍生出“合作社+基地”“合作社+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特色产业发展模式,打造属于九槐村的特色品牌,形成较大的经济效益。
以“党支部+”模式为基础,发挥九槐村“党支部+党校”引领作用,如图1所示。九槐村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方面,大力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由党支部+合作社牵头[5],吸纳带动贫困户76户285人实现稳定脱贫并提升村民内生发展动力。例如九槐村以资金入股基地的发展模式,党支部牵头助力发展两个扶贫产业基地,按照“一支部一责任田一品牌”落实产业发展。产业基地总面积95亩,其中六石沃柑、沙糖桔基地58亩,古琉沙糖桔基地37亩。2021年,沃柑、沙糖桔销售收入4.2万元,按照“8+1+1”的模式进行分红,其中贫困户占80%,村委占10%,管理员占10%。基本实现2021年九槐村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基本目标。
图1 “党支部+党校”引领作用
村级党校搭建专业人才发展培育平台,充实本土技术专家资源库。由于九槐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去城里务工,导致九槐村的技术能手、致富带头人较少,对于先进技术理念的学习比较欠缺,年轻的专业人才短缺,产业发展效益一直无法得到有效突破。依托党校服务平台,引进优秀的专业技术专家传授先进发展理念和技术,培育当地技术能手,带动不同主体组成合作链,进而推动特色产业合作的发展。九槐村除了发挥党支部的协调引领作用外,依托党校进一步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从经济能人、退役军人、乡贤等群体中选取优秀人才,充实村级后备人才库,为特色产业的发展储备人才力量。
平南县九槐村“村级党校助力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这对于其他具有类似情况的乡村探索振兴之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实践启示。
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形成有效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6]乡村组织振兴的主体一般包括农村基层党组织、社会组织、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其他村民自治组织。而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其中的核心,村级党校是基层党组织发挥引领作用的重要平台。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乡村治理主体参与的多元治理组织体系,有利于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
依托村级党校强化基层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充分凝聚基层党支部力量。农村党员干部是推动乡村振兴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农村党员是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村级党校作为强化党性教育的重要载体,工作重点是为乡村地区培育基层人才。依托村级党校,实现了打通农村基层党建培训“最后一公里”。[7]村级党校可以通过开展主题党课学习、党员活动日等活动,不断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提升农村党员的理论水平,充分发挥党员的政治引领作用,进而能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事业。在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党员流动性大、文化层次低、年龄偏大等现象,这也是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开展中会遇到的实际困难。村级党校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可以有针对性的对不同主体安排主题党课学习、主题党日活动,以及使用“微党课”“互联网+党建”等新模式开展更加灵活的党建工作。例如,针对流动党员群体,由于他们具有在村里生活的周期呈碎片化、流动性大的特点,党校可根据其在农村生活的周期内安排相应的党课学习教育,在外务工周期内通过“微党课”等新媒体形式落实党课学习,形成定期指导、平时跟踪、随时督导的工作模式,可以及时把握流动党员群体的思想发展状况。
依托村级党校培育当地骨干力量,提升农村居民自治组织能力。村级党校同时也是宣传乡村振兴战略各项政策方针的重要平台。党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可设置相关的技能、知识、理论和政策的学习课程,让当地农民能全面了解本村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方向,提升村民及其自治组织参与本村各项事业发展的能力。党校作为与农民党员及普通群众联系最直接的一个载体,不仅在抓好农村党员和干部教育培训、宣传乡村振兴战略到方针政策上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及时了解到农民的诉求,获得来自农民党员和普通群众的意见反馈,从而打通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反馈渠道,构建起了以村民为主体、社会组织参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依托村级党校平台,不仅能够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引领力,完善符合地方特色的村民自治组织,而且还能提升村民自治组织能力,进而推动乡村治理的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发展。在全国范围内的少数民族聚居地的乡村地区,可以依托村级党校宣传政策思想促进民族团结,还可以通过党校的平台,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乡村营造稳定有序的发展环境,实现有效治理。
统筹各方力量,搭建特色产业组织平台。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尤其注重在村党组织的统筹协调引领下,发挥“党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作用,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建立适应农村内部经济循环的发展模式。
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积极把争取政府的项目和资金同发动群众集资和投工投劳有效结合起来。通过“万名干部回故乡,带领群众建家乡”“千企联千村共建新农村”“大走访、大帮扶、大捐赠”等内外联动活动,动员干部、新乡贤、企业、后盾单位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为村里各项建设出谋划策、出资出力。以各类资源的有效利用,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造有效衔接内部小循环的“外部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内部小循环带动外部大循环,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循环系统。在推动乡村产业经济发展中,应该发挥党组织的协调作用,统筹各方力量搭建起特色产业平台,依托平台进行专业产业技能和理念等培训,打造各村特色产业品牌,推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
依托村级党校,培养本土技术人才。在外联大循环中,学习到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作为村级党校培训内容,提升当地专业人才的专业技术能力。在村级党校现场培训教学中,各农村地区可邀请农业技术专家、本地的技术能手和致富带头人等进行现场授课,在党校课堂上进行政策宣传和专业技能的传授,提升当地农民的专业技术水平,进而增强村级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村级党校平台,为当地农村产业发展培养一批本土专业技术专家,有利于不断提升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质量及效益。
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农村社会治理能力,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加强自身的战斗堡垒作用,创新基层党建模式引领乡村振兴事业发展。以“村级党校助力发展”服务乡村振兴事业,打造多元主体参与农村社会治理模式,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实现新时代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