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着力提升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方法例谈

2023-06-07 21:54吴志辉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终极目标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吴志辉

摘  要:数学核心素养提升是课程观发展的要求,也是新时代数学教育理念落地的客观体现。基于此,如何落实好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大提升自然就成为一线数学工作者集体攻坚的课改任务和科研项目。文章围绕“四个基本保障,一个终极目标”进行了系统探究,从课程实施细节入手,探究提升小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新思维、新举措。

关键词:小学数学;基本保障;终极目标;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课程具有直观性和抽象性相统一的特点,具有数理和实操相结合的优势,具有探究性和规律性的学科特质,具有独立性和交叉性的客觀现实。我们只有抓准这些课程设置的特点及课程变化的规律,才能有目的性地选择课程实施的最佳模式及知识呈现的高效举措,才能有的放矢地运用好个性化、信息化、生活化的教学手段及资源平台,找出优化小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新思维、新举措,确保数学课程价值观和知识的引领作用落到实处。

“四个基本保障,一个终极目标”就是通过有目的地落实好教学环境的改变,为实现小学生数学认知素养的再提升提供环境保障;通过整合数学绘本故事来开启小学生的数理思维之门,为小学生能学到数学本真及数理内涵提供思维保障;通过搭建科学高效的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反馈平台,为小学生突破认知难点实现趣味学习提供平台保障;通过加强小学数学学具的科学研发及运用的再研究,为实现小学生的数学探究素养大提升提供手段保障。如何做好“四个基本保障”实现“一个终极目标”,实现数学课程价值观效益的最大化,正是我们当下所要突破的课改难题,本文从多维度设计和多课例分析中阐述“四个基本保障,一个终极目标”的深刻内涵。

一、改变教学环境,增趣提效

通过教学环境的改变实现数学教学的增趣提效,为实现小学生数学认知素养的再提升提供环境保障。数学教学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课堂软硬件环境的变化上,体现在课堂认识场所的变化上,更体现在教师出示课程内容的形式的变化上。其中,课堂软硬件环境对辅助学生认知数学起到引导和启发的作用,更能对数学教学起到增趣提效之功。课内外教学相结合体现数理与实操的结合,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宗旨,更能加快对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强化和提升,充分落实数学课程理念目标,让学生学到可见的、可用的数学知识。教师在落实概念及规律性知识的教学时,通过数学知识呈现的环境变化来优化概念产生背景及数理过程,让数学教学回归到本真面貌,让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升成为一种自然和习惯。多种教学环境的选择均能为实现小学生数学认知素养的再提升提供环境保障。

例如在进行实践课程“数学广角之植树问题”的教学设计时,结合本节课中植树任务的特点和学生愿意亲身参与植树活动的实情,教师把课堂放在学校种植基地。让学生按照教材上的要求去植树,分小组完成例1、例2中的植树任务。学生在植树中体验到不同情况下所栽树的棵数与树空个数的数量关系。也就是当两地的两端都栽树时,树的棵数减1等于树空个数。两地的两端都不栽树时,树的棵数加1等于树空个数。这样的数理分析只有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出来的才是最深刻、最高效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栽树活动完成例3的任务,每个小组完成任务之后进行组间分享结论,最终得出结论:围绕椭圆形路线栽树时,树的棵数等于树空个数。教师启发学生开展延展性探究,不同组别尝试不同的栽树路径,有的是圆形路径,有的是三角形路径,还有的是长方形路径……通过对比发现只要是按照封闭型路径栽树,那么树的棵数等于树空个数。教师趁机提醒学生:如果是不封闭的路径,结果又会怎么样?学生继续探究,最终发现:按照不封闭路径栽树时,等同于两地两端都栽树时的情景,也就是树的棵数减1等于树空个数。上述这些抽象的数理、数字关系,如果教师单纯地采用讲解、画图等方式,学生简直是一团云雾,教学确实难以达成预期目标。教师采用教学环境的变化有效提升了学生对数、对数理的本真理解,能实现数学教学的提质增效。

二、巧用数学绘本故事,开启小学生的数理思维之门

绘本故事一直是小学生对数学认知方式的主要途径和最爱,能为小学生能学到数学本真及数理内涵提供思维保障。绘本画面中的色彩变化和文字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数字、图形、字母等信息的注意力,有效开启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教师要结合这些特点科学引入绘本故事进行数学教学,让学生对数学文化的产生及发展有个全面系统的认知,进而为学生理解学数学的目的和运用数学的方法提供思路。尤其是电子绘本的运用,更加提升小学生课上听、悟、用的效果,电子绘本中形象有趣的解读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及符号等信息,让学生对数字、图形、字母等感知更专业、更持久。为达成绘本故事在数学教学中的高效效果,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学会自制绘本,树立边制作绘本边体验数学知识的意识,从而为小学生能学到数学本真及数理内涵提供思维保障。

例如在学习概念课“认识钟表”时,基于小学生缺乏对时间的客观认知,小学生喜欢阅读绘本等特点,教师采用绘本故事进行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课前教师将《我的一天》绘本分发给学生,学生如获至宝,立即开展本专题的阅读。在初读的基础上,绝大多数学生理解了钟表的用途以及钟表上大针、小针所代表的含义。借助绘本上图片的提示,很多学生理解了9时、3时这样的整时概念。对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还能准确说出9时20分大、小针所在的位置。这为时针与分针的认知,对8:00、9:20的理解奠定了概念基础。绘本中描述的一天中消防员从某时刻到某地去救援,紧张的施救过程让学生理解了时间的长短和时间就是生命的深刻内涵。尤其是在消防员解救夹在云梯栏杆里的小孩时,学生注意到消防员争分夺秒,从10:15到10:30将小孩救出,更能感悟出时间的宝贵,从而引导了学生要珍惜时间,多做有意义的事情。

绘本故事帮助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准确认知,让学生深刻理解了数理关系,并从中感悟到数学对人的影响和价值。绘本故事有效开启小学生的数理思维之门,为小学生能学到数学本真及数理内涵提供思维保障。

三、搭建科学高效的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反馈平台

数学教学的信息化发展已成为一种普遍认知。在信息化教学的大背景下,我们只有科学把握信息化融入数学教学的时机,丰富数学教学信息化手段,充分发挥数学信息化平台全时段共享及互动的优势作用,才能让教师的教变得灵动自然、科学顺畅,让学生的学变得自觉自信、丰富多彩,为小学生突破认知难点实现趣味学习提供平台保障。尤其是数学反馈平台的搭建,更加提升学生课前、课后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趣味性,更加让学生对抽象的数学认知变成直观有趣的探索。平台的优势作用还体现在教师的网络教研、网络磨课等方面,教师在借助信息化平台优化自己知识结构的同时,更加丰富了自己对知识处理和拓展的思维,让数学教学更加科学、严谨,更加富有实效、灵动性。这些优势作用均能为小学生突破数学认知难点实现趣味学习提供平台保障。

例如在进行“年、月、日”的教学时,教师引用《年历》这一课件,课件可以让学生通过模块拖动的方式来制成月历。课程实施是在微机室内完成,课上教师出示制作年历的小视频,学生看完后根据自己理解来制作2011、2012、2013年的年历。学生在拖动模块的过程中理解日的概念,在制作完月历后理解了月的概念,最终形成年历后知道了年的含义。课件中能对比显示出不同年份中每个月的具体天数,让学生自己对比总结规律,进而理解了“闰年”和“平年”的区别以及如何判断哪一年为“闰年”或“平年”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明白了为什么会出现有的年份是366天,有的年份是365天的数理。通过信息化平台让小学生对原本抽象的数学概念有了准确的理解,信息化平台的搭建灵动了数学课程设计,学生学到了科学趣味的数学,有效突破学生的认知难关。

再比如在学习“比例”一课时,为了及时掌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采用智慧课堂教学手段,利用12学教学平台进行反馈训练。在本节课的反馈环节,教师给每组学生分发一个小篇子进行答题训练,第一组题型为选择题,学生利用答题器进行抢答,系统通过大屏幕显示答对的人数和名单。这一平台的使用能使数学教学有的放矢,重点突出,确保每一位同学都不掉队,激活小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潜力,确保教学反馈的高效实施。

四、加强小学数学学具的科学研发及运用的再研究

爱动手、爱思考、爱发问是小学生数学认知的优势。我们数学教师要发挥小学生“三爱”的优势,为小学生搭建数学认知和探究的新平台,为实现小学生的数学探究素养大提升提供手段保障。事实证明,通过数学学具的自制和运用能快速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探究素养。尤其是在学生对抽象概念的认知方面,运用学具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概念的本真。在完成探索性数学实践任务时,运用学具进行数理分析及过程探究,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科学认知。同时,教师在制作学具时还要科学融合技术手段,让数学自制学具富有科技性和多效性,更加吸引学生的主动认知和合作探究。这为学生自主突破数学过程性学习难点和发现数学规律性变化的难点,更能有效解决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遇到的种种难题。

例如在组织实践课程“测量”的教学时,教师为学生设置了测书本长与宽、书桌高、黑板高与宽、操场最里圈一圈的长等任务。学生根据课上所学能顺利完成前几项任务,但到最后一项任务时,很多学生一筹莫展,无法进行实际测量。有的同学拿着卷尺测了好几遍也没得出理想的结论。此时,教师拿出刚刚做好的“长度测量仪”自制学具,让学生按照教师提示的方法很快测出了正确的结果。“长度测量仪”其实很简单,就是用一根2米长的钢筋围成的一个铁圈。测量方法是选一个起始点,用这个铁圈围绕操场最里圈滚动此铁圈,记下滚动的圈数,用圈数乘以2就得出了操场的最里圈一圈的长度。学生恍然大悟,课后很多学生尝试运用此法测出了围绕教学楼转一圈的长度,围绕学校转一圈的长度。学具虽很简单,但学具的引导作用和使用效果确实很大。学具的使用有效解决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遇到的种种难题。

再比如在学习图形变换课程“平移和旋转”时,师生一起制作了“图形变换”演示器。演示器由一个1m×1.2m的木板(木板上画有方格)、方木块(若干)、图钉(若干)、扇形彩色卡纸等。教师在演示器上演示物体的平移或者旋转时,让学生观察对比,理解图形变换的种类和特征。待学生掌握这些概念后,让学生亲自去操作,完成某一物体平移或者旋转的动作,让学生深度理解图形变换的种类和特征,进而为学生判断生活中物体做哪种图形变换提供了数理依据。

总之,多种保障措施均是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而服务,均是为了实现数学课程价值观所做的努力。做好“四个基本保障”是實现“一个终极目标”的前提,“实现一个目标”是“四个基本保障”的成果。除此之外,我们更要从如何落实好学生自主性学习效果上下功夫,在课程的可持续发展上进行系统研究,力求教师对课程传授技巧上求突破,实现学生自主认知素养的再提升。多措并举,促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范学强. 基于提升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体验式教学策略研究[J]. 新校园(中旬刊),2018(10):29.

[2]戴青. 浅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J]. 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08):46-47.

[3]马继忠.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低学段数学逆向思维教学分析[J]. 学周刊,2020(34):91-92.

[4]杨海燕. 在绘本操作中触摸“变与不变”的数学规律——数学绘本《寻找消失的宝石王冠》教学设计与反思[J]. 数学教学通讯,2018(28):6-7,9.

[5]饶旋. 绘本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文渊(小学版),2021(01):99.

[6]黄志斌. 刍议数学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魅力[J]. 互动软件,2021(06):1138.

[7]张水顺. 合理利用学具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高的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2020(95):87-88.

(责任编辑:罗  欣)

猜你喜欢
终极目标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追梦路上,什么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终极目标
平安普惠赵容爽:我们的终极目标
——客户的首选品牌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