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蔚
摘 要:文章通过调查本区域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观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评”的一致性,全方位地对教学评一致性互动课堂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根据其中存在问题,寻找解决策略,使其成为落实课程目标,提高学生能力的有力抓手。文章按照课题报告的规范格式从多方面论述了小学语文互动教学的研究。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小学语文;互动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一)纲要之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因为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将“互动”作为基本策略的过程,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学互动进行得当,将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现实之困
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互动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归类如下:一是互动关系失衡,教师在课堂上占据话语主动地位,而学生是缺乏思考全盘接收,互动过程流于形式,限制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二是互动的形式较为单一,课堂上多是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这种问答模式为主的师生互动。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Kahoot、腾讯课堂和课堂街等互动课堂平台的运用,课堂教学也不再仅仅限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也将成为课堂互动的一种形式,课堂互动形式也应呈现多样化。三是缺乏思想共鸣的深层互动,以往课堂上的互动往往是知识性的共享,缺乏个性化的思考,以及在双方思想碰撞下的相互印证和提高。以上问题不利于课堂良好互动的形成,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以及学习能力和语文思维能力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局限性。
(三)理论之基
“教学评一致性”作为一个有效的基本教学原理,不仅为教师在新教育理念的引导下,解决互动教学中的这些问题提供新思路、新方法的同时,还有助于教师在统一的目标、多元的方式之上展开有效互动深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一致性地思考在目标统领下的教学、学习和评价的问题,已成为新时期教育界的共识,从“教学评一致性”的角度出发开展教学,有利于使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评价形成良性的互动和互助关系,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在“教学評一致性”的理论引领下的小学语文互动教学的研究,是对推进课堂教学实践,提升语文教学效率以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积极有益的探索。因此,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是具有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的。
二、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一)教学评
“教”指的“教师的教”,教师想让学生“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体悟什么”;“学”指的是“学生的学”,即为了达到“教”的目标,学生完成了哪些学习任务、参加了哪些教学活动;“评”指的是评价,就是对学习活动进行反馈和矫正,以便改进学习。“教-学-评”是三位一体的关系,它们紧密地交缠在一起,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二)教学评一致性
“一致性”在《汉语大辞典》中的意思为:趋向相同,没有分歧。应用到教育上,韦伯认为“一致性”是两种或者更多的事物相吻合的程度,即事物的各个部分和要素融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安德森认为“一致性”是指目标、教学、评测之间彼此相符程度。“教学评一致性”,在特定的课堂活动中,以清晰的目标为前提,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及对学习的评价应具有目标的一致性。“教学评一致性”作为有效教学的一个基本原理,指向有效教学,实现取决于教师的课程素养与评价素养,也越来越受到理论与实践研究者的关注。
(三)互动
《现代汉语词典》中这样解释“互动”:“互相作用;互相影响。”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是指师生互相交流,共同探讨,互相促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我们在课堂上追求的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能够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互动。
(四)互动教学
互动教学就是通过营造多元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的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本课题研究的是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互动教学,关注的是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之间的互动,还有学生与教学资源之间的互动,是一种立体交融的多向互动。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价值
(一)研究现状
泰勒早在1949年就提出了课程与教学的四项基本原理促使人们逐渐将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一致性看成教学成功的关键。布鲁姆的教育分类和加涅的分类教学设计思想进一步深化了目标、教学和评价的一致性研究。当代著名的课程理论与教育研究专家安德森指出了课程标准或者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或者教学材料与教学评估或者教学测验匹配一致在确保教学有效性方面的价值。日本学者水越敏行等人提出了“教学与评价一体化”的思想。国内对教学评一致性问题的关注程度也很高,例如崔允漷、雷浩教授对教学评一致性的含义和意义进行了分析,构建了教学评一致性三因素理论模型。“交互式课堂教学”这一概念最早是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帕林克萨在构建主义理论的启发下提出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互动教学以二语习得理论为基础进一步进行了研究。在国内,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互动教学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探索。关于互动教学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区分了课堂互动类型,对师生课堂互动行为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分析国内外研究的成果可以发现:以往这些丰富的研究成果虽然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但其中仍缺少关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互动教学的系统论述,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选定“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互动教学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新思路。
(二)研究价值
1. 理论意义。本课题从理论层面探索小学语文互动教学的构建,进一步解决围绕教学目标的教学、学习、评价一致性的问题,既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也顺应了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专业化发展与实践的诉求。明确以目标为核心的“教学评”三位一体的关系,能更好地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也能丰富课堂互动的手段,为促进小语教师专业的自觉建立提供了依据,是对课程经典理论的实践、探索和创新,同时也提升课题组实验教师的理论水平。
2. 实践意义。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下,要想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需要确保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的一致性,也需要建立有效的互动课堂教学。本课题站在指导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深入课堂,在教学目标的统领下将“教”“学”“评”贯穿在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中,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落实《课程标准》,优化课堂互动的形式,促进学生发展,从而打造良性的互动语文课堂,使师生互动能够发挥出实质性的作用和价值,为小学生构建出趣味性和多元化的互动内容,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促进教师的思想意识的转变,增加教师理论学习的机会,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养。
四、研究目标、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目标
总目标:努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使语文课程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实施以及课堂评价等方面保持一致性。通过明确互动目标,构建互动平台,加强互动讨论等方式,展开小学语文良性的互动教学,以期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具体目标:1. 通过实践研究,探索互动教学中便于操作且行之有效的教、学、评的方式,形成“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互动教学的目标、方法和评价体系,提高课堂互动有效性,以实现区域性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2. 通过实践研究,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丰富互动的手段、创新互动的方式,探索互动的多样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3. 通过实践研究,促进小学语文教师更新观念,改善传统教育教学方式,关注学习过程,发挥师生互动的实质性作用和价值,提高教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二)研究内容
1. 设计《师生课堂行为观察量表》,调查分析“教学评一致性”在小学语文课堂互动中的实施现状,总结经验和不足。2. 探索网络与信息技术下合适小学不同学段的在线课堂互动手段和方式,建立互动教学资源库,提高互动教学实效。3. 探索“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低、中、高年级互动教学的具体策略。4. 明确课堂互动的教学目标,优化课堂互动的教学活动,建立课堂互动的评价机制,构建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互动教学的基本模式。
(三)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借鉴学习,课题组将按搜集、精读、分析的步骤进行文献研究,从而正确把握小学语文互动教学的实质内容。2. 调查研究法:通过对本区域学生和教师的调查,了解小学语文课堂互动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实践依据。3. 行动研究法:根据制定实施的方案,将语文教学与课题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师生课堂行为观察量表》对师生课堂互动开展数据统计、分析,研究、归纳、总结的方法。根据实验教师对教学双边活动的研究实施情况,及时调整策略,反复实践。4. 比较研究法:对实验前后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状况、师生关系以及语文素养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纵向细致的对比,以研究小学不同学段互动教学策略等内容。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多种研究方法灵活运用,边探索实践、边完善总结。
五、课题的创新点及研究思路
创新点:第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思路的创新。顺应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注重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将越来越受到理论与实践研究者的关注的“教学评一致性”这一有效教学的基本原理与小学语文课堂互动构建相结合,改善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纠正互动教学中的偏差增加互动形式的多样性,开展深层的有效互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及能力。第二,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在互动教学中建立的是一个对等的互动平台,让教师和学生在同样一个平等的位置上进行对话,改变教师高高在上、单一地一问一答的互动形式。创新的互动形式及多元的互动项目和互动范围都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第三,教学策略及模式的创新。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学情及统编语文教材编排特点,形成不同学段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操作及实用性更强。第四,教学及评价方式的创新。促进教师的教学形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注重不同学段反馈式的综合性评价体系的形成,是教学评一体化成熟的标志,充分体现了教学目标、课堂互动以及教学评价的整体融合。
研究思路:深入理论学习,进行文献资料的查询与研究工作,在全方位对教师教学评一致性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创新理念和基本观点,并将其运用到教学中,进行深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在研究实践的交互过程中探索构建教学评一致性的互动教学的方法,逐步形成一套体现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互动教学的实施体系。本课题研究的期限为两年,共分准备、实施、结题三个阶段。课题组为了研究工作顺利、稳步、扎实地深入开展,进一步细化人员分工,并按照计划扎实推进课题研究工作。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下,重视教学层面的联系性,改变小语教师长期使用单一化、线性化的教学模式,增加课堂活跃程度,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高效互动课堂已经成为每个小语教师重点研究实践的方向。基于“教学评一致性”互动教学必将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着深刻的影响,对“教学评一致性”互动课堂的探索一定会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更多的收获。
参考文献:
[1]段戴平. 课程一致性建构与评价[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15-16.
[2]林玉莹. 小学语文“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研究[M]. 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20:5.
[3]蒋立红. 以教学方式变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 中国教师,2018(02):94.
(責任编辑:秦 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