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阳阳
生物活动形式众多,学生对活动的追求呈现个性化的特点,教师对活动内容要做筛选处理,对学生学习诉求深入把握,这样形成丰富的调度力量,给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不断学习探索中形成基础能力。实践出真知,生物学科教学也是如此,唯有给学生提供实践探索的机会,助学效果才会更佳。
进入初中阶段,学生就能接触到生物这门学科,通过对生物知识的不断探索,了解植物、动物、人体健康等方面的知识,了解生命现象和规律,增长学生们的知识空间,了解丰富多彩的生物知识。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减少枯燥、沉闷、疲惫的负面心理,生物学科教学需要活动的支持,教师要精选活动内容,规划实验程序,推出更多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建立学科基础能力。生物学科活动要体现其特点,教师对教材、教程、教法展开研究,切合学生学习需要做出统筹规划,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游戏、竞赛、实验、操作、观察、辩论、调查等都带有活动属性,教师要对此进行权衡和思考,为不同群体学生做出匹配设计,赢得教学的主动权。
一、精选任务内容,奠定活动基础
生物学科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教师要做好筛选和对接处理,对教学内容做具体分析,对学生的实践活动做客观评估,形成更高匹配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学科认知体系。学生对实践性、互动性、开放性、趣味性的活动有更高认同感,教师要抓住时机做活动投放,学生通过主动行动快速形成学习成长点。实验、讨论、观察、调查等都属于活动范畴,教师要对教材内容做深入研读,结合活动组织条件做对接处理,推出更多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不断学习体验中建立活动认知体系。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穿插学生活动,不仅能够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还能够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全面掌握,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知识探究能力的提升,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一节课仅有四十五分钟的时间,组织学生活动需要占据一些课堂时间,如何与教学内容合理搭配,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期间下功夫,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进行合理规划。与此同时,在生物课堂开展学生活动,一方面需要在内容上做足文章,提取知识精华;另一方面需要与课堂教学目标相吻合,明确学生活动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安排,活动内容应当与教学内容相贴切,最后需要教师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反馈和交流。
如教学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教师利用多媒体投放两组图片,一组是非洲难民,很多孩子骨瘦如柴,另一组是发达国家儿童过度肥胖。“观察两组图片后,你能够看出孩子体态上的明显差异吗?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情况发生的?”学生对这样的情况有生活认知支持,自然能够给出正确解读。为贴近学生生活展开设计,教师鼓励学生精选自己喜欢食用的5种食物,围绕这些食物的营养成分设计一些问题,如:我最喜欢吃鸡腿,有人说鸡腿中含有更多激素,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这鸡腿的营养价值高吗?鸡腿吃多了会不会导致肥胖?薯片是油炸食品,如果使用纯植物油,其营养成分肯定是我们人体最需要的,但家长说油炸食品也是导致肥胖的原因,其中有什么样的科学道理呢?……学生问题不断呈现出来,学习小组讨论顺利展开,教师可以巡视学生的讨论情况,及时对活动做出调整。
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图片信息,给学生提供主动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展开质疑性学习,对学习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和互动交流,将学科学习推向高潮。学生对生活中熟悉的食物最有感情,当然想对其营养成分做出一些了解,问题带有生活化属性,这说明教师教学设计是比较到位的,是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的。这样一来,教师在精准提炼出本节课程的教学重点内容,带领学生参与活动的同时,学生们对知识了解更全面,学习方式更贴近生活,课堂上多了趣味性、灵活性、开放性等特点,使学生们有了更多的话题感,有效提高学生活动的参与性。
二、规划实验程序,启动活动引擎
在组织生物实验时,教师要有统筹安排意识,对实验内容做合理选择、对实验形式做创新研究、对实验组织做缜密安排、对实验效果做科学评估,才能建立完善的实验教程,为学生顺利进入实验环节做好铺垫和引导。学生对学科实验有比较高的研究兴趣,教师要抓住学生心理做调研,让实验成为学生能力成长的重要手段。生物实验与生活对接,让学生利用生活简易材料展开实验操作,其训练价值更为丰富,教师要做好对接处理,让实验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
初中生物学科先对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再进行实验的操作。教师应当带领学生将实验程序做好合理规划,包括实验准备、实验操作、实验结果等,这期间会涉及很多内容。在进行实验操作前,教师务必让学生认识到实验操作的重要性,了解实验的每一个环节和步骤,对实验器材的用途、作用了如指掌,明确实验目标,强调实验中的重点及难点,认真对待实验操作的每一个环节,能够带着具体的问题去操作,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实验,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学生活动中,教师需要进一步规划实验程序,培养学生的生物思维,引导学生站在多种角度看待问题,注重生物实验的严谨性、科学性,加强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充分利用实验让学生们开启生物知识的探索之路。
教师适时推出生物实验内容,给学生带来更直观学习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操作,完成学科认知的成长。如教学《人体的消化与吸收》,教师推出了“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实验”。先让学生准备一个新鲜的馒头,再组织小组操作实验,为学生提供解剖刀、消毒棉、烧杯、试管、碘液等材料。在梳理实验程序时,教师与学生一起研究,推出实验操作步驟:先对馒头做处理,分成三小块,分别放入三个试管中,借助消毒棉汲取唾液,放入第一支试管,并进行搅拌,第二支试管放入清水搅拌,第三支试管放入唾液不搅拌。对三支试管内的馒头做碘液测试,从颜色变化中获得实验结果。学生拿到实验程序安排后,开始小组研究,并对实验方案做规划设置,确保实验程序顺利推进。教师巡视学生实验操作情况,对存在的技术操作问题做纠偏处理。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实验获得满意效果。
教师借助实验推进教程,为学生提供直观体验的机会。学生从实验操作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学习认知更为显著。实验是更为鲜活的活动,对操作程序有比较严格的要求,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生物实验与学生生活有很多对接点,教师需从生活角度做引导,顺利启动学生学习思维,满足学生学科学习要求,在实践对接中完成知识和能力成长的目标。
三、组织合作学习,提升活动品质
合作学习是最常见的,其内容和形式都可以自由选择,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需要结合教学条件、学生心理等因素,给学生提供更多主动参与的机会。如果教师能够适时渗透一些游戏、操作、竞赛等方面的内容,可以对学生形成更大冲击,其组织效果会更显著。初中学生思维活跃,对实践性活动有较强的参与兴趣,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做优化处理,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体验的机会,如果教师能够对活动形式做创新探索,其调度作用会更突出。
学生对互动性学习有更高的接受度,教师要做好对接处理,让学生主动行动起来,在广泛互动交流中建立学习基础。如《膳食指南与食品安全》,学生对肥胖现象最熟悉,教师可以从这个角度展开引导:“现代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肥胖问题凸显出来,从营养学角度分析,这是不是营养问题?肥胖与生活饮食习惯有什么样的关系?什么样的膳食习惯是最健康的?”学生开始思考这些问题,并结合教材内容做具体解读。为调动学生主动思考,教师推出了辩论话题:“在平时生活饮食过程中,很多人有偏好,也就是偏食,这当然是不科学的饮食习惯。有人这样认为,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这是身体发出的自然信号,这样的偏食不算坏习惯。你赞同这样的说法吗?”学生开始热议,有赞同的,但有更多人表示反对,教师组织学生做课堂辩论活动。学生各抒己见,讨论气氛逐渐浓厚。
教师推出一些思考问题,让学生展开独立思考和调度,特别是课堂辩论活动的推出,为学生提供了深度学习的机会。学生对平时饮食没有过多关注和研究,通过这样的学术性讨论,学生对科学饮食形成更理性的认知。教师要抓住学生生活关注点展开设计和组织,为学生提供更多深度思考的机会。辩论活动可以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思考,这样的设计带有更强针对性。
由此可见,在初中生物教学活动中,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深入,可以将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吸收,这就需要教师依托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彰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同时给予学生交流沟通的机会和空间,在课堂上相互交换思维,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有助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也能得以落实。初中生物教师在开展学生活动期间,可以为学生设计相关的活动单,让学生们沉浸在轻松、活跃、积极的学习环境中,在潜移默化中增加学习动力,在生物知识中积极探索新知,养成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观察的学习习惯。
四、对接生活认知,丰富活动体验
教师对接学生生活展开活动设计和组织,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成长也有一定助推作用。初中生物学科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有很多契合点,教师要对实践活动做精准对接,给学生提供更多活动体验的机会,让学生自然建立生活化认知。生物学科活动带有研究性、探索性、对接性等属性,教师在活动内容和活动组织等方面都需要做出积极探索,为学生顺利进入学科核心创造条件。初中生有主动探索的要求,如果教師能引导学生进入生活核心展开实践探索,其学力成长会更健康高效。
在开展活动期间,教师的教学内容应当融入更多生活元素,培养学生知识整合、知识应用、知识衔接的能力,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让学生们能够在生活中挖掘生物知识,积极探索生命的价值,从而有一个截然不同的活动体验,有效提高学生对生物的认知水平,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当具备创新点,设计多样化活动,不需要把课堂装扮得多热闹,教学活动开展得多华丽,而是能够在活动中让学生真正提高学习能力。
学生生活经历是比较丰富的,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做调查,让学生对接生活展开学习和思考,其活动训练价值会更高。如《血液和血型》,学生对血液和血型有一定了解,教师先要求学生对相关概念做解读,让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观察血小板的形状,了解人体缺铁、补铁的知识,对人体发炎、血小板作用等做进一步研究,最后给学生设定一个课外活动任务:自发成立课外调查小组,通过家人和亲朋,找到一份血液方面的化验单,对这份化验单内容做研究,归结研究成果。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血液化验单并没有太多难度,有了团队的力量,活动会顺利推进。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血液化验单的重要指标做解读分析,让学生学会看化验单,为课外活动做好知识储备。经过一番努力,学生大多能够完成这项调查任务,并将调查分析报告呈交上来。
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推出血液化验单搜集分析活动,成功对接学生生活认知,因为学生平时很容易接触到这些内容,但没有主动研究意识,也没有解读血液化验单的能力。教师对此可以针对性做出布设,引导学生学习了解相关指数,掌握化验单的分析方法,为课外活动提供更多学习支持。分析血液化验单没有太多专业难度,教师以此作为活动设计起点,给学生提供更多对接的生活机会,从学生实践表现能够看出,这项活动有很高的训练效果。
生物本身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启发性、知识性,在教学设计中加入实践性原则,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多元饱满,学生们能够获得真实体验感。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拓宽知识范围,并将知识进行梳理、汇总、拓展,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教材内容周边的知识。
五、结语
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建立活动组织意识,将活动与教学内容做全面对接处理,以提升教学的适配性,满足不同群体学生的学习需要。活动带有实践性、内化性、开放性等特点,教师要有意识借助活动做引导,丰富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广泛对接实践中提高过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