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阳
摘要:在国家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背景下,一些高职院校仍存在校企合作不够深入、产教融合培训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文章以广西工业技师学院财经商贸类专业群为例,在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调研、实地访谈、案例研究等研究方法,探讨当前职业院校主要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类型,分析当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研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1+1+N”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实施策略。
关键词: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技能水平
中图分类号:C961;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15-0049-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背景下广西职业院校校企合作‘1+1+N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21B324)研究成果
1.国家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政策背景
201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对全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作出部署并提出要求。2019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西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明确要求:到2021年底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员的比例达到25%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5%以上,为推动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因此,深化产教融合,对职业教育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
2022年5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职业教育法》)正式实施,凸显出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新时代涌现出来的新职业如电子商务师、营销员等,都需要年轻而富有朝气的技能型人才。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仅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也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3.职业教育在职业技能提升领域的优势
当前,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新时期为国家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大任务。在职业技能培训上,职业院校有着极大的优势。大部分职业院校专业工种齐全,紧跟市场需求进行专业设置,并对接职业资格证的培训和考证鉴定,是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主力军。
1.岗位实习模式
当前,职业院校大部分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是“岗位实习模式”,新颁布的《职业教育法》第五十条规定“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安排实习岗位,接纳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学生实习”,因此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应加强对实习实训学生的指导,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協助实习单位安排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匹配的岗位,明确实习实训内容和标准。《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2021年修订)第十二条规定:“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岗位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具体实习时间由职业学校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安排。”一般来说,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校时间为三年,前两年半学生在学校学习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进行操作技能训练,最后半年到与专业对口的企业开展岗位实习,实习过程中由企业师傅或导师给予其指导。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指导和管理,学生在岗位上能学到更多的专业理论知识,并在技能操作上取得进步。不足之处是岗位实习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容易造成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与企业岗位需求能力有偏差。
2.“冠名班”模式
“冠名班”是指企业与学校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从学生入学就开始渗透企业文化,校企共同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又称“冠名班”,即以企业的名称命名的班级。从学生入学开始,企业就选派专业培训师到学校参与学生的课程教授并渗透企业文化,并且学生到企业进行岗位实习由企业安排师傅指导,待学生毕业后达到企业用人考核条件可直接到冠名的企业就业。“冠名班”的产教融合模式是直接对接企业,根据企业的需求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性的培养。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相对接的理念,有效避免了人才培养的盲目性。缺点是一些企业的管理和发展规模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可能最终到企业就业的人员只能是班级的少数学生,导致订单班模式名存实亡。
3.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模式
当前,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已成为职业院校较常见的一种模式。该模式是学校与合作企业协商,企业还原真实的工作场景在学校投建实训场地,利用校企双方各自的资源以及自身优势,达到校企师资互派、资源共享的目的。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模式中,学校可以依据企业工作环境标准建设实训场地,使得实训教学内容更加贴合市场发展和企业的要求,而且对师资队伍的培养、专业建设的发展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学生也可以更真实地体验企业文化,感受真实工作氛围,为今后踏入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1.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意识不强,企业参与学校产教融合积极性有待提高
产教融合是指学校与企业作为协同育人的双主体,以共赢为基础,以发展为根本,共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育人模式。在现实的环境中,企业涉及学校育人的部分占比小,大部分的模式就是企业安排人员每学期到学校开展讲座1次~2次,对育人做不到全程参与和管理。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多停留在表面,并没有真正深入到育人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核心问题中。很多企业以经济利益为发展主线,在与学校合作的过程中,不重视涉及人才培养方面的内容,如专业课程开发、课程设置、专业建设、师资培养等,没有达到相互渗透的效果,偏离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初衷,使得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效果不够显著。
2.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方式有限
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主要表现在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责任与权利难以平衡和协调。据调查,80%的企业选择的校企合作方式是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岗位实习。这些企业以经济效益为主,在安排学生进行岗位实习的过程中付出的成本较少,而且不用承担过多的责任。这种单一的模式,使得校企合作并未实现深度融合。目前,一些学校的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职责不够明确,哪门课程由学校或企业负责教授和指导,学校和企业各自承担怎样的职责,这些细节的内容都有待商榷,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并且在合作过程中,发生问题的责任归属也不明确,不利于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
3.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不高,专业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要求不够匹配
社会经济的发展,催生出许多新型的产业和工作岗位。因此,学校的专业设置要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进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目前,部分财经商贸类专业课程设置与岗位要求不匹配。以会计专业为例,已经取消了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会计专业的学生能考取的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为“收银员”。近几年,受多方面的影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出现了瓶颈,无法与当前的产业发展相契合,出现了实习就业安排与专业不对口的现象。而市场上需求的岗位,如客服岗位、销售类岗位等,在会计专业课程中很少涉及,会让学生有一种学校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不匹配的印象,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4.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行业的纽带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凸显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1+1+N”模式,其中行业发挥的是纽带作用。各行业(协会)在社会层面有一定的影响力,如广西电子商务协会、广西烹饪协会等。行业与相关企业的联系较密切,许多企业需要借助行业来完成技术更新、产品鉴定等相关工作。此外,行业在企业的资助下举办各种相关的活动,如学术研讨会、产品推介会等,能吸引许多职业院校的优秀教师和学生参加,并在比赛中大放异彩。行业联合企业和学校开展活动,会对技术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有促进作用。但是行业的受重视程度与政府支持、市场经济发展相关,某些行业如果不能在公众范围内产生影响,其纽带作用就会微乎其微。
5.学校师资实操技能相对较弱,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背景下,广西中职院校从2018年的10所五星级院校发展到2022年的19所五星级院校,说明中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升。中职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现有的教师数量已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尤其是要求学生实操能力强的学校的师资,总体相对薄弱。有的中职院校的部分师资是刚毕业的应届毕业生,理论能力强但缺乏实际工作能力,且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这不利于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6.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未能融合专业特点,不能利用地域优势凸显广西特色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当今的热点,每一所中职院校的年度工作计划中,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均列入了工作目标。一些先进的省市如浙江、广州、深圳等,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都走在全国前列,是全国各地中职院校学习借鉴的对象。而近五年,广西一些中职院校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未能融合专业特点,不能利用地域优势凸显广西特色。因此,广西的重工业如柳州五菱等,广西的特色产业如桂林米粉、柳州螺蛳粉、南宁老友粉等,更应凸显广西特色,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方式与模式上实现创新和突破。
1.产教融合校企合作“1+1+N”模式内涵
产教融合是指职业学校根据所设专业,积极开办专业产业,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互相支持与促进,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型经营实体,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校企合作“1+1+N”模式是指1个专业群+1个行业+N家企业深度融合的合作模式。这里以财经商贸类专业群为例,其是以电子商务专业为龙头专业,由会计、市场营销、汽车营销等专业组成的专业群。
“1+1+N”模式的内涵。第一个“1”是重点建设一个专业群,抓住龙头专业,辐射相关专业建设;第二个“1”是利用行业的优势,确定行业岗位标准和评价标准,使人才培养更规范化;“N”是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行业标准为引领,深化学校与N家企业合作共同育人,包括在教育理念、师资力量、课程设置以及专业设置方面的产教融合。
2.产教融合校企合作“1+1+N”模式的实施
(1)提高对产教融合的认识,平衡校企责、权、利,增强企业合作的动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理念不但要在中职院校强化,还要在合作企业内部进行提升。校企双方必须统一理念,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共同育人,在专业课程、专业建设、专业师资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打造资源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校企双方要进一步确立相关制度,规范措施,明确校企责、权、利,在合作方式上进行创新,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更具灵活性和有效性,更符合企业的利益要求,以实现“校企双赢”。
(2)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背景下,校企双方要优化培训内容,提升培训质效。职业院校、企业及培训机构要联合开展培训,以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校企双方要优化培训内容,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培训内容。校企双方要提高校企培训的数字化资源水平,加大培训需求与培训供给的匹配,使其兼具功能化和智能化,进而提升培训质效和人才培养质量。
(3)发挥行业指导作用,定期开展活动,建立专业建设资源库。各行业可按照企业标准组建行业指导委员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接企业实际岗位需求标准、职业资格标准等,以实现专业与岗位的紧密链接。要发挥行业的指导作用,以行业为活动牵头人,组织企业和中职院校进行交流、研讨活动,构建专业建设资源库,实现资源优化整合共享。要推动建成专业集团化办学,提升广西中职院校办学质量,为广西区域经济发展培育更多高技能人才,促进广西区域经济良性发展。
(4)优化学校专业设置,促进学校课程建设。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需以市场调研为基础,不断进行优化调整。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内容应与时俱进,将企业的新思想、先进技术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以构建优质的产教融合课程体系。职业院校要精准对接职业技能标准,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制定针对性的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内容,并采用项目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方式进行设置等。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可采取任务驱动、一体化教学等方式,设置真实的工作情境,不断提升教学质量。职业院校还要对教学资源进行更新和优化,以促进学校课程建设。
(5)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理念,促进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人才培养质量优劣的关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中职教育发展的根本条件。职业院校要重视选拔理论与实操水平“双高”的教师,深化校企合作,引进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并在专业领域行业和企业中选拔、引入先进人才,以实现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的无缝对接。职业院校要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到企业挂职或者锻炼实操能力,促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
(6)围绕广西产业特色,结合国家《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开展技能培训。职业院校要结合国家《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创新职业技能培训方式,丰富职业技能培训内容,并细化目标群体,做好培训服务。职业院校还要围绕广西产业特色尤其是农产品产业,打造具有区域性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如“田东杧果”“桂味荔枝”等,并通过搭建校农村电商平台,助力广西农产品销售,达到“学技能、增收入、兴产业”的成效。
《广西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国家《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实施以来,广西各职业院校在政策的引领下,较高标准地完成了培训目标任务,并使全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数量、人才培养的质量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这就要求职业院校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探索更多有效可行的实践路径,为培养更多高技能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如何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1+1+N”人才培养模式持续运行,还需要校企双方保持统一的理念、积极的心态和深化合作的决心,在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上深入研究,以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郭昕文,丘洪,廖俊龙.国家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实践探索———以深圳技师学院为例[J].劳动保障世界,2020(11).
[2]常兴华,尹力卉.职业院校开展社会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8).
[3]黄文伟.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政策变迁的渐进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16(01).
[4]李爱英.高等院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创新科技,2015(10).
[5]杨朝晖.刘冬莹.我国职业院校开展职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成人教育2013(10).
Research on the "1+1+N" Talent Training Model for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n Guangxi Vocational Colleges through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National Vocational Skills Improvement Actions
Zhou Xiaoyang
(Guangxi Industrial Technician Colleges, Nanning 530031, China)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national vocational skills enhancement action, some vocational colleges still face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and weak targeted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training. The article takes the finance and commerce major group of Guangxi industrial technician colleges as an example, and based on previous research, uses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research, on-site interviews, and case studies to explore the main types of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l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t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and studies the connot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of the "1+1+N"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of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talent training mode; skillle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