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晰朦
摘要:课程思政融入“外贸英语函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职业道德,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强国自信,达到知识育人与立德树人相统一的教育目的。文章从高校“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思政目标、高校“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合、高校“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思政方法的运用、高校“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对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校“外贸英语函电”教学实践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校;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思政;价值观;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G641;G64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15-0017-04
课程思政融入高校本科专业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助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回归教育本源的做法,也是大势所趋。“外贸英语函电”这门课程主要培养外贸业务员对英文信函的理解、翻译和撰写能力,是国际贸易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工具和主要手段。外贸英语函电不同于普通信函,其有语言、内容、格式和态度等方面的独特性。同时,跨国交流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融入跨国文化和交际礼仪方面的知识。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多元化与价值观的碰撞对外贸业务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函电作为对外发展业务的主要手段,其写作不光在语言上,在思想上也体现了小到一家外贸企业、大到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课程思政融入“外贸英语函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职业道德,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强国自信,达到知识育人与立德树人相统一的教育目的。
1.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课程思政教学融入“外贸英语函电”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这是首要目的。外贸企业进行的是商业行为,是中国对外贸易的窗口,外贸业务员的职业素养代表了我国外贸企业的形象。而函电是外贸业务员与客户沟通的主要手段和首要途径。外贸业务员的回复效率、礼貌、英文水平等,都会给客户留下最初的印象,是决定是否能够继续开展业务的前提。通过课程思政教学,学生能掌握跨文化交流的基本技巧,充分了解贸易国的文化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业务推广。
外贸业务中,外贸业务员要接触来自全世界的客户,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客户往来函电时,了解该国的文化特点是十分必要的。如德国人的特点是理性、严谨、认真、守时、讲信誉、守规矩等。在与德国企业往来函电时,外贸业务员要严格核对所写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避免信息疏漏给客户造成不好的印象。另外,为了保证回复国外客户的即时性,在一些重要環节需要外贸业务员克服时差困难,树立守时守信的企业形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强调外贸业务的特殊性,促进他们的职业素养和从业能力双向发展。
2.培养学生道德修养
学生通过课程思政学习,对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在处理贸易往来时有更成熟的思考,能充分体现其道德修养。在理解客户背景的基础上,外贸业务员凸显的道德品质、公司的品牌价值,以及一个国家的整体对外形象,会给客户留下非常好的印象。
沟通是语言的艺术,更是价值观的体现,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广泛,但辨别信息的能力会受到阅历与知识储备的限制,因此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必须提高学生道德修养,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如学生在翻转课堂中提出了一些时事新闻的内容,针对国内外情况做了比较,并提及“中国式过马路”和国外文明礼让的行为落差。教师可以此为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得出“中国式过马路”仅发生在一定时期的中国部分城市,是极少人的个人行为。而所谓国外的文明行为也需要亲历与实证,并不是由一两篇片面的媒体文章就能得出结论。这样,能让学生充分衡量、去伪存真,独立进行判断,提高道德修养。
3.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学生通过初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会对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可通过挖掘课堂内容中的历史文化元素,把系统的历史抽取出来,联系到外贸函电交往中,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如介绍7Cs原则中的礼貌原则,可以延伸到中国是礼仪之邦,礼在中国无时不在,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等。这样,能使学生明白在外贸往来中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树立文化自信,彰显企业的良好形象。
4.让学生树立强国自信
在国际贸易的过程中,“中国”两个字即是实力与品质的象征。教师可以通过课程中往来函电产品元素的介绍,引发学生对中国商品的重新认识,使学生树立强国自信。如中国义乌作为小商品出口的重镇,用20年的时间从第一代的“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到第五代的“义乌国际商贸城”,其产品类型汇集了41个行业1900个大类40万种商品,几乎囊括了所有日用工业品。美国、欧洲各国,已成为我国小商品出口的主要国家。曾经有生活在美国的博主拍摄以“没有中国商品的一天”为主题的视频,事实证明,中国商品已经融入了其生活的每个角落。
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轻工行业实现营业收入22.4万亿元,同比增长14.4%;实现利润1.4万亿元,增长7.4%;轻工全行业出口突破9000亿美元,同比增长30%,为国民经济稳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些数据都表明我国外贸企业在出口中具备充分的实力,能使学生树立强国自信,在贸易沟通中更有信心。
传统的“外贸英语函电”教学模式注重函电写作的7Cs原则,即清晰(Clearness)、简洁(Conciseness)、准确(Correctness)、具体(concreteness)、周到(Consideration)、礼貌(Courtesy)以及完整(Completeness)。这是函电写作的统一原则,放之四海而皆准,但结合目前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的国情,函电写作应体现出中国外贸企业的价值观和大国实力。
中国作为国际贸易强国、外贸出口大国,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在出口商品的同时也在传播着我国的文化。因此,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新时代的发展,都可以作为一种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内容中。以下,是依据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兰天编著的《外贸英语函电(第八版)》教材内容制作的课程思政元素融合“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教学实践表。
1.翻转课堂
在课程思政教学中,教师的课程设计和正确引导,对学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课前,教师可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了解各个国家的国情,尤其是对外贸易方面的相关内容。在课上,教师可安排15分钟时间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让学生分享其所了解的不同国家的知识。这样,从学生的角度,针对其兴趣点进行介绍,能让学生的接受程度更高,效果更好。
2.案例辨析
根据思政内容融合方案,教师在“外贸英语函电”教学内容中充分融合跨国文化与国际商法的知识,案例教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案例辨析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介绍处理问题的方法,还要让学生了解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内涵。如在教学“投诉与建议”这一章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国际上的仲裁事件为例,让学生了解WTO仲裁的流程。同时,教师要告诉学生,仲裁的过程可能要历时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并且仲裁结果受各个国家的保护主义的影响也不容易执行。因此,对于外贸企业来说,走上仲裁的途径可能是一个劳民伤财的过程,只有规避争议,妥善处理纠纷,防患于未然,才是明智之举。这样的案例辨析,能让学生学会在价值对立和价值冲突的世界中做出理性判断和批判思考,以促进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并行不悖。
3.角色扮演
在“外贸英语函电”教学过程中,要避免不符合7Cs原则的信函出现,角色扮演是一个能够让学生设身处地考虑各方感受及处理问题方法的有效手段。如在介绍拒绝类回复信函的写作原则时,教师与其抽象说明,不如用两封对比信函作为实例,让学生作为收信人谈谈收信后的感受,使其更明白所谓“委婉拒绝”的方法与用意。角色扮演,可以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外贸业务交流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进而在信函写作时体现一个外贸业务员应有的职业素养。
4.头脑风暴
课程思政教学一方面需要教师提前设计,另一方面需要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即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可以利用头脑风暴法让学生根据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对学生适当引导,最后做出总结。如介绍函电案例中的棉花产品出口时,教师可结合时事与学生进行头脑风暴,一起讨论具体事件背后的政治和经济因素。作为一个产棉大国,中国的棉花在世界棉花市场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拥有最完备的产业体系。而一些欧美企业抵制我国棉花,显然是将市场经济问题政治化,是少数西方国家从经济、贸易方面围剿打压中国的体现。另外,H&M等相关企业发起的抵制我国棉花事件,也促使我国国民对H&M等相关企业产品进行抵制,体现了爱国主义情怀。因此,学生应理智看待该事件,合理规范自身的行为。可见,通过头脑风暴,学生们综合各方的观点,得出的结论会更完善、更合理。
5.第二课堂活动
教师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以外,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都是第二课堂活动(或称为课外活动)。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使学生开阔眼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课程思政应不局限于课上的时间,教师要联合学生组织,在学生活动中发掘思政元素融入的手段,如演讲比赛、辩论赛等由学生自己组织开展的活动。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拟定主题,并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以某门课程中延伸的主题为活动主题。如在演讲比赛中,教师以“中美关系”为主题,让学生从贸易的角度进行演讲。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演讲内容进行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思政方法的融合不应拘泥于课程设计,在需要的情况下可由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灵活运用,目的是让学生深入思考,灵活掌握。思政方法只是手段,而这些手段的共同目的是让学生拥有独立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并建立强国自信。这样,学生在以后从事外贸业务员工作时,就不会因为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影响判断,并拥有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要从课程学习内容掌握程度和学生思想价值提升程度两个维度去判断,前者可以通过传统的知识考评手段来评判,后者需要利用谈话、场景模拟等方式来综合评判。依据“外贸英语函电”这门课程的特点,教师将学生课程思政学习成果评价分为以下2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见表2。
教师通过主客观、多维度的考核方法,可以从整体上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是否掌握了课程思政的知识点,是否能够融入日常生活和未来的职业场景中,是否达到了课程思政教学的目标。
总之,“外贸英语函电”这门课程主要介绍外贸业务活动中各种商务英语的格式与结构、写作特点、专业术语、常用专业词汇、相关句型和常见表达方式等,但是也涉及很多对外交往的方式方法。教师将课程思政融入“外贸英语函电”教学中,可以使学生通过实例举一反三,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既能提高外贸英语水平,又能熟练掌握外贸业务中常用的英语基本术语、表达技巧与技能等。
参考文献:
[1]张静.课程思政视阈下《外贸函电》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开封大学学报,2020(04).
[2]聂迎娉,傅安洲.课程思政:大学通识教育改革新视角[J].大学教育科学,2018(05).
[3]朱巧莲.课程思政视阈下的口譯教学[J].上海翻译,2022(01).
[4]梁玉涓.课程思政视域下“外贸英语函电”教学改革探索———以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为例[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2(03).
[5]马健美.高职外贸英语函电课的实践教学探究[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6(02).
[6]胡绪菡.基于案例教学法的外贸英语函电教学[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8).
[7]马列展,徐娜.高职院校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7(03).
[8]孔丹冰.“课程思政”视角下的《外贸函电》教学探索[J].现代英语, 2022(15).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Trade English Correspondence" in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ion
Zhang Ximeng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Information,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Jllin Province, Changchun 130000, Jilin, China)
Abstract: Integrating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trade English correspondence" can cultivate students correct values, good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help them establish cultural and national confidence, achieving the educational goal of integrating knowledge education with moral education. The article studi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objectives of the "foreign trade English correspondence" course in universities,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tent in the "foreign trade English correspondence" course, the appli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ethods in the "foreign trade English correspondence" course in universities, and the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the "foreign trade English correspondence" course in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rriculum ideology.
Key words: universities; foreign trade English correspondenc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ense of worth;culturalconfid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