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宇翔
【摘 要】科学属于小学教育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通过科学教育可有效培养学生科学技能,强化学生科学知识。同时,生活中存在许多科学现象,借助科学元素,不仅能够拓展现有课上资源,还能帮助学生建立科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发展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基于此,本文结合生活化理念展开研究,分析如何借助生活实践、生活实验等策略,发掘学生科学潜能,以期本研究能够为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生活化理念;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以科学视角探查事物可使学生发现诸多神奇的现象,但小学科学教材内容有限,仅围绕课程知识点展开科学教育,难免限制学生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升。素质教育不断强调小学科学在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如何构建高效科学课堂成为当下小学科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融合生活理念实施科学教育可在增强学生课上体验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更丰富多彩的科学现象和学科知识,解决传统课堂教学因教学资源不足而引起的教学问题。为此,教师有必要结合生活化教育视角,打造小学科学课堂,带领学生突破学习难点,以便于实现科学技能和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依托生活实践,提高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是维持学生产生学习内驱力的主要原因,激发学生科学兴趣,更能保持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学习态度。虽然小学生成长特点决定其本身对科学的学习兴趣较高,但长期处于同一种学习模式下,难免限制学生科学思维的形成,甚至会导致学生产生学习枯燥、厌烦之感。纵观科学知识内容分析,本身带有较强的生活元素,基于生活理念展开小学科学教育,更有助于达成高效教学目标。为此,教师可从生活化教学着手,将生活元素融入科学教学实践,以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带领学生进入科学研究,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使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下有身临其境之感。
如以“地球的运动”为例,本单元包含两课时,分别为阐述昼夜环境下对动物及植物的影响。为深化学生理解,教师可融合生活元素,为学生提供一些生活实例,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实践学习,深度探查昼夜环境下哪些元素会对动植物造成直接影响。如在“昼夜对植物的影响”课程开展前,教师可为学生准备玉米植株,并组织学生分别观察白天和夜间状态下,玉米植株叶子是否出现生长变化。一般情况下,在白天的太阳光下和夜间的灯光下观察更准确。除此之外,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准备一些含苞待放的植物花朵,许多植物花朵在白天成绽放状态,在夜间便出现闭合,通过对比方式可深化学生“昼夜对植物的影响”一课的理解。为确保每位学生均能切实参与科学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在观察的同时需做好记录,包括花朵的开放状态和闭合状态以及玉米植株叶子的生长规律等。“昼夜对动物的影响”课程可基于信息技术支持下开展,如教师可结合信息技术设备,播放一些动物食品,包括昼夜环境下行为差异较大的动物,如蝙蝠、狗、壁虎、猫头鹰等,以视频结合课程的方式更有助于调动学生感官,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在视频播放完成后,教师可提出相关问题,如“同学们,在你们的认知中哪些动物属于昼间活动?哪些动物多在夜间活动?”以此问题锻炼学生思考能力。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可很快回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此时,教师可向学生普及关于动物的“作息时间表”,带领学生进一步了解不同动物在昼夜间环境所呈现的不同状态。
二、借助生活实验,丰富学习活动
小学科学教材中罗列了学生在小学阶段需掌握的科学知识,但仅围绕教材开展讲解,难免限制学生思维水平。为此,教师可围绕教材中提供的教育方向,延伸生活化教学资源,结合生活化实验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实验中进行探究,以此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使学生在未来发展中能坚持以科学视角看待事物,从而实现科学核心素养的稳步提升。
如以“光的传播”为例,生活中存在诸多光传播现象,此现象适于开展科学实验学习。每位学生所形成的科学思维不同,在科学实验下也将达成不同的实验结果。为确保实验活动的有序开展,也为使学生观察到更全面的实验现象,教师可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在窗帘遮挡教室内的自然光环境下,打开手电筒,分析手电筒如何进行光的传播。在自然光被遮挡下,学生能够清晰且直观地感受到光如何沿着直线进行传播。随后,教师可引入成像试验,组织学生制作带有小孔的材料,观察光是如何透过小孔进行传播的。同时,为学生普及古代学者墨子的研究发现,介绍小孔成像实验的发展历程。通过实验和理论教学,学生也逐渐明白,在带有小孔的材料下,光会沿着小孔形成折射,并印在白墙区域形成景物倒像,此原理即为光沿直线传播。为拓展学生思维,教师还可询问学生生活中哪些区域存在“光的传播”现象,以此问题促进学生对生活中科学现象的探查,使学生感悟科学的神奇和探究的快乐。
三、运用生活元素,落实体验式教学
基于小学科学以往教学情况来看,学生长期处于被动下学习,只能跟随教师的教学节奏开展学科探究,此方式不仅阻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更影響了学生的学习进程。生活化教学视域下,教师应提高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体验式教学可在深化学生课程知识理解的同时,使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同时,体验式教学也能促进学生开展自主性探究。为确保生活化理念下小学科学教育的有效开展,教师有必要结合体验式教学,设置科学学习情境,为学生自主性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的形成奠定基础。
如“太阳钟”课程教学期间,为强化学生课上体验,教师可带领学生前往操场开展科学探究。本课程涉及“太阳位置变化对物体影子影响”相关内容,结合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科学现象更有助于学生开展理论和实践探究。课堂过程中,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一个玩具人偶,而后组织学生以人偶所形成的“影子”开展绘画创作,通过绘画学生可逐步发现,太阳位置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影子的形成,假设太阳位置高影子整体状态片断;反之,太阳位置低则影子更长。此方式不仅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更促进学生对生活中科学现象的探查,建立生活与科学之间的紧密联系,有助于学生科学意识和科学素养的稳步提升。
四、基于生活理念,创建科学调查活动
以往小学科学教育方向多立足于如何提高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忽略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开展小学科学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在于强化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更希望学生能够借助科学教育,实现品格、素质、技能等多方面的提高。为此,教师应打破传统科学教学形式,在融合生活元素的基础上,拓展教学活动。调查活动符合科学课程教学特点,在调查过程中也可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经验,促进学生对科学实践方法的掌握。为此,教师应基于科学教学主题,尽可能多地调查活动内容,以此推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拉近学生与科学之间的距离,以发展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以“食物与营养”为例,本课要求学生需掌握食物与营养之间的关系,并了解不同事物所带有的不同营养成分,学会合理搭配饮食的方法。基于课程特点来看,适于开展调查类活动。首先,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水平,将他们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并在课前收集组内成员在上周的饮食情况,结合信息技术收集这些食物所带有的营养成分,最终汇总为统一的营养成分表,以成果汇报的形式呈现于课堂。通过调查研究,学生可逐步发现,虽然组内成员的饮食情况不同,但大多围绕七大营养要素,如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糖类、水以及纤维素,也逐步了解生活中七大营养要素的重要性。此时,教师可组织学生拟订一周饮食搭配计划,真正在深化学生对食品营养了解的同时,促进学生良好饮食相关的形成。此教学方式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真正以学生为核心确保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
五、结合生活教学,开展多元评价
评价是考查教学和学习成果的主要途径。虽然生活化教学改变了传统科学教育方式,也提供了更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资源,但生活化教学模式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是否真正能达成教学目的,还需结合多元化评价开展综合考量。为确保评价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教师可基于每次实践、实验、理论教学活动后注入评价环节。如在“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实践结束后,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阐述自己的实践结果,并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生生评价,其他学生需根据学生所呈现的实践成果提出自己的意见,明确该名学生在实践中的优势和不足。又如在“太阳位置变化对物体影子影响”体验式活动中涉及绘画环节,在绘画完成后可以民主的方式对比哪个学生绘画内容更契合实际,以考查学生对“太阳钟”课程、对“太阳位置变化规律”知识点的掌握。再如在“食物与营养”调查活动中,检验哪一小组所呈现的调查报告更完整,考查组内学生是否肩负起组内调查责任。在生生评价结束后,教师需针对评价内容进行汇总,总结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拟订下一阶段学习目标。这种评价方式不仅保障评价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更考查学生学习过程,也检验教学效果,教师可根据评价形成的数据调整教学计划和教育方向,并以更适于学生成长的小学科学教育方法,推动学生在科学领域的逐步成长。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教育并非一蹴而就,虽然学科特点决定该学科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长期处于单一的教学模式下,难免禁锢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为此,教师有必要结合生活化理念,拓展现有教学资源。以更丰富的生活元素,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加大学生自主实践机会。同时,借助生活资源,开展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发挥体验式教学优势,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优质的学习体验,从而感悟科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为确保教学的完整性,在不同生活理念下的科学探究中注入评价元素,依托多元化评价考查学生学习成果和学习能力,并基于学生特点制订更具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以促进学生科学技能和科学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贺婵婵.浅谈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10):90-92.
[2]葉卉.扎根日常生活,培养科学精神——例谈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14):107-109.
[3]蒋燕芬.挖掘生活元素 助力科学思维——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新智慧,2022(17):14-15.
[4]黄铭威.将科学教育植根生活——谈小学科学课程生活化教学[J].小学生(上旬刊),2022(6):61-63.
[5]陈永勇.小学科学教育中如何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J].小学生(上旬刊),2022(5):22-24.
[6]于红.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8):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