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心育人,静待花开

2023-06-07 13:20邱鑫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心语心灵育人

邱鑫

冰心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每一种花都有盛开的权利,即便花期不同,只要耐心培育,终会花开。我们身为人师,对于学生切勿妄下断语,不能拔苗助长,需要做的是润心育人,静待花开。语文教学亦是如此,教学中要以“润心语文”为核心,以“心语课堂”为纽带,以“滋润心灵,播撒阳光”为宗旨,用无私、真诚关爱每一位学生,用汗水和爱心培育桃李芬芳。

一、从儿童本位出发

儿童跟大人的世界不同,卢梭认为儿童的思想和认知都是独立存在的,充满着童真、童趣,与成年人完全不一样,并提出了“儿童本位”的教育观。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润心教学中,我们要把儿童当作儿童来对待,从儿童的心理层面来揣摩育人方法。想要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师要往深层次里研究有关儿童的心理学,借助这些心理学知识,来思考如何让语文课堂更能滋润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可以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站在儿童的视角上所开展的“心语课堂”,要将“润心”贯穿到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关心基本语文知识和技能的传递情况,还要关注学生的内心想法。学生的所思所想,是起点,是中心,也是目的。我们应该在“应试教育”理念根深蒂固的今天,将语文知识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建立起来,从学生情感世界的发展里面,寻找心与心之间交流的途径。

以前我们总是认为,语文课堂的教学,是要教会学生认字、写字和读书,教会他们怎样做一个懂事的孩子。而恰恰忽略了学生的天性,不知道他们喜欢什么,需要一个怎样的学习环境。在“儿童本位”的理念指导下,从启蒙教育、激发兴趣的一些方面,我有了新的认识。用心培养学生的兴趣,比平铺直叙的灌输来得更为高效,放弃成人化的情感教育倾向,用学生喜爱的方式与他们交流和互动,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建议。郭沫若先生在《儿童文学之管见》中说道:“儿童文学,应是以儿童本位的文字,创造出的语言文字艺术。”统编本教材中有一些儿童诗歌、童话故事等内容,都对润心育人起到承接作用。在“心语课堂”的导入、教学、回顾等各个环节的设置上,我们将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的特点融入其中,就很容易契合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规律,用科学、协调的润心思想,将爱的阳光照进学生的心灵。

二、优秀传统文化润心灵

立足“儿童本位”开展润心育人课堂时,必须有明确、牢固的依托载体。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经历了千百年的时光洗涤以后,呈现着丰厚的育人价值,最适合用于滋润学生的心灵。优秀传统文化与“心语课堂”的融合,无形之间对学生产生影响作用,不单单可以提升他们的内在品质,还可以指明未来要走的人生路。语文学科,可以算得上是小学阶段开展教学的重点学科,它所呈现出来的人文性特点,是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如诗词、寓言故事中,在字里行间都萦绕着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蕴,能对学生的心灵带来疗愈。学习古人的智慧,比通过亲自体验以后再获得感悟来得更快、更直接。这时候,教师在课堂上所起到的是牵引作用,怎样将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更直观、形象地渗透出来,是构建课堂主要攻克的方向。

认识到课本中拥有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后,我便践行润心融合的教学理念,想方设法将传统文化提炼出来,对学生进行心灵启迪、智慧提升。具体我是这样做的,从备课阶段开始,便致力梳理书本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搜索等方法,对优秀传统文化内在解析、外在拓展,让文化中的内涵全面澄澈地展示出来。然后,结合梳理的结果,为学生制订如何使用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心语课堂”的教学目标,来培育学生的美好心灵,静静地等待“花开”一刻。如《赵州桥》这篇课文中,在“建筑特征”“艺术特点”“建筑原理”这些方面,隐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我在开展这篇课文的教学中,为学生共建了一条了解古人智慧、品味建筑艺术的心灵洗涤之路。在广阔的优秀传统文化海洋中,学生知道了科技兴国的道理,建立起了进取之心,更是明白了努力学习的重要意义。

三、品读语文之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语文这条文学长河也是浪花朵朵、异彩纷呈。语文有着朦胧之美、怅惘之美、意境之美……学生用心品读语文美,才能在清晰而质美的画面里,享受着雨露的滋养,自由绽放出美丽的花朵。翻开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每一篇作品无不文质兼美,品析这些文章,学生仿佛遨游在自在的海洋,时刻进行着心灵的净化。教师是“心语课堂”的组织者和引领者,需要用心呵护学生的这份美好,为其搭建一座通往品读语文美的桥梁。“儿童本位”是润心育人的理念支撑,认为学生有独立感知语文美、品读语文美、迁移语文美的能力。并不是说放任不管,任其遨游,“心语课堂”是对学生心灵上的建设,我们教师的规范和引导,可以让学生更加从容、有序地投入到品读语文美的过程中。最终的目的是,用语文之美将我们与学生的情感凝聚到一起,实现心与心之间的交流,从而共同成长。

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的作品中,尤以古诗为甚。古诗具有深切悠远的意境、优美巧妙的韵律、凝练生动的语言和短小精悍的篇幅,品读古诗,对学生的心灵滋润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品读古诗的美,学生的文学修养、鉴赏能力都能获得质的提升。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就是成为“播撒阳光”的使者,帮助学生用正确、便捷的方法,来细细品读古诗中的独特节奏与优美韵律。如《绝句》这首古诗,作者杜甫使用清新的语言、工整的对偶,表达了一种和谐的意境和优美的韵律。在润心育人中,我以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来进行品读:“有人说《绝句》这首诗,像是一曲韵律动听的歌,也有人说它是一幅迷人的画。那么,同学们,你们在品读的过程中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在缓缓引导的课堂上,学生很容易从单调的汉字中,将心境与情感放飞在翠绿的柳枝、自由的白鹭的空旷神怡之間,建立起丰富且明快的色彩画面。

四、在生活中与心沟通

课堂中呈现出来的语言文字、思想情感、思维模式等,为开展其他学科课程提供了最基础的保障,也教会了学生认识社会、接触自然、享受生活的道理。我们有意识地将生活元素注入到润心育人的过程中,不单单可以帮助学生品语文之美,还能让学生拉近语文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学会如何感悟生活。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性格特点、行为喜好等不尽相同,用生活化眼光看待语文知识的方式和程度也有所不同。我们要将“滋润心灵,播撒阳光”的宗旨贯彻到底,用心关心每个学生的生活、家庭、兴趣,尽量做到个性指导、因材施教,将语文知识以学生最为熟悉的方式表达出来。唯有如此,学生被“分数”压弯的花骨朵,在我们的细心呵护下,才会慢慢舒展开来,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之下。

将生活理念融入到课堂上,我们有了更多跟学生进行心灵沟通的空间,也更容易获得彼此的信任,共同增进自身的素养。如,有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性格内向、自卑的现象,不会主动参与到集体活动当中。我们要知道,这是学生缺乏安全感的表现,那就用柔和的眼神、肯定的语气来让他们回答问题;如果学生在生活中喜欢体育运动,课堂上何不使用类比体育运动的方式来为这部分学生答疑解惑。相反,明知道一个学生从没到过北极,我们却用“悲伤的感觉就好像置身于寒冷刺骨的北极一样”来引导,学生内心毫无波澜也在情理之中。课堂上,我们将语文知识与学生生活融到一起,再透彻地铺展开来,才能真正达到滋润学生心灵的作用,实现对“心灵工程师”的完美解读。

五、巧用信息技术添光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小学语文润心育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的教学应当与时俱进,借助科学技术的优势,积极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滋润心灵、启迪智慧、播撒阳光的语文知识教学中。我们沿袭传统的理念,认为平铺直叙的对话方式,更能及时捕捉到学生的内心想法。实则不然,教师捕捉到的和输出来的,一定是学生所需要的吗?答案明显是否定的。以我们的思想认知来替代学生的想法,会让润心育人的效果大打折扣,学生只会一味被动囫囵吞枣,难以生成心灵上的感悟和情感上的升华。信息技术的融入,给“心语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改变语言文字单一的输出模式,用直观的图像、趣味的动画、生动的视频,将语文知识呈现在兴趣情境里面,更能震撼学生的心灵。通过信息技术所预设的心灵感悟情境,学生的探究热情始终高涨,用心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可以被充分调动起来。

如在教学《美丽的西沙群岛》的课堂上,单从文章标题上,学生的内心便会幻化出无限遐想,急切地想要了解美丽的景象。我对以往这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时,发现大部分学生一开始的学习兴致十分高涨,随着课堂的开展,学生逐渐丧失了兴趣,一直处于被动听讲状态,很难再进行心灵层面的引申教学。究其原因,口头结合板书的讲解方式,难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感官和想象能力,在没有身临其境的课堂体验中,学生很快从阅读期望中脱离开来,处于被动听讲的位置。这种状态下,无论我如何对他们进行引导讲解,收到的效果总是微乎其微。而运用多媒体这一辅助工具以后,西沙群岛的一些海洋生物,通过视频播放的形式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很快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在直观情境中,我发现再从“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共荣共存”的主题中,对学生进行心灵的滋润,则能潜移默化地助力学生的成长。

六、创建灵动的体验空间

语文学科充满着艺术美,课堂上为学生创建灵动的体验空间,也是让学生体验这一美丽的重要渠道。润心育人的过程中,我们要紧紧抓住启蒙教育的关键时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过程中,收获更多的人生道理。语文润心,强调的是知识和道理的内化,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交流和分享平台,让学生可以在真切的体验中丰富自身的学习感悟。对于学生来说,虽然对外界事物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思维模式相对比较简单,还不能完全脱离我们的指导,单独获得语文知识中美好、全面的领悟。在实践模式下润心育人的教学,我们充当的是学生的引路人,用耐心、关心和细心来加以介入,借助实践活动的媒介,将语文知识全面、透彻地深化到学生的知识和经验体系当中。

在新课改的“以生为主”“五育融合”等先进理念提出以后,我喜欢引入“分组合作”的探究模式,组织开展深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课堂上的分组合作,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在交流中,我们能第一时间了解到学生对于文本内容的情感感悟、学习水平,从而精准地找到直击学生内心的指导方向,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如在《四季之美》的课堂上,我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找出有关描写四季特点的语句,并用简短、精巧的四字成语进行概括。其间,我通过巡逻的方式,参与到各个小组的讨论当中,并进行方法上的引导,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学习方法,顺利完成小组任务。在这种用心引导的探究活动中,学生自然而然生成欣赏四季、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在这期间,学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可以让大家的思想集中在一起,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和情感共鸣,这何尝不是另外一种滋润心灵的方法。

润心育人,最不变的初心就是“爱”。贾平凹先生写过这样一副对联:百无聊赖何为教,一事无成怎做授。这副对联很透彻地诠释了我们为人师者肩膀上所承担的爱与责任。在平凡的岗位上,滋润学生的心灵,播撒温暖的阳光,必然会得到学生纯真、真挚的回馈。剩下的便是耐心等待,静待花开时刻。

(作者单位:广东信宜市怀乡镇金盈小学)

责任编辑 郝   波

猜你喜欢
心语心灵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轻灵自在画心语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邦尼心语
唤醒心灵
绿豆发芽了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