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党员形象涵养家国情怀

2023-06-07 19:21张树驹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之桥老支书老汉

张树驹

一、复习引入,激发阅读兴趣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微型小说《桥》,知道了主人公,是谁呀?

生:老汉。

师:他还有哪些身份?

生:老支书。

生:党员。

师:对,还有呢?

生:丈夫。

生:父亲。

师: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桥》,走近老汉,更深入地去感受他的形象。

二、聚焦言行,感悟人物形象

1.小组合作,探究人物

师:先来聚焦第7~23自然段,谁来读一读学习提示?(出示)

关注言行,品味形象

(1)小组内用喜欢的方式读第7~23自然段,边读边想:老支书是一个怎样的人?

(2)用“_____”画出描写老支书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在旁边简单写写你的理解。

(3)小组内交流。

(4)派一位代表汇报。

师:开始吧,看哪个小组的收获最多!

(生小组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相机激励、点拨。)

2.汇报交流,品读人物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快就有学习成果了!刚才,我看到你这个小组的热情最高,就先请你们组的代表汇报。其他小组认真听,有不同看法的一会儿补充。

生:请大家看第8自然段,“老汉清瘦的脸上……他像一座山”。我从老汉的神态“不说话”“盯”体会到老汉很威严。

师:是的,把他的威严读出来吧!

(生读)

师:好!还有不同的体会吗?

生:我体会到老汉很冷静。上文写到人们那么慌乱、害怕,可他却不说话,只是盯着乱哄哄的人们,老汉要用自己的威严与冷静震住乱哄哄的人们,为逃生赢得时机。

师:你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真会读书!他的威严、他的冷静还能从这句话的哪个地方看出来呢?

生:从“他像一座山”可以看出来。

师:这么清瘦的老汉,为什么说他像一座山呢?

生:他是党支部书记。

生:因为全村人都拥戴他,觉得他能给大家带来希望,是大家心中的靠山。

师:是的。谁还有补充?

生:请大家看第7自然段,“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在突如其来的灾难前,全村人惊慌失措,他却独自一人站在唯一能够逃生的木桥前等待全村人,他确实是大家的靠山。

生:我有补充。从下文的“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说明他一直以来都受到全村人的拥戴,是大家在危险时刻的最大靠山,大家都在等他指挥。

师:那就按你的理解读一读。

(生读)

师:足够威严了吗?这山足够可靠了吗?

生:不够。这山太小了,应该把气提上去,读得饱满一点。我来试试。

(生读)

师:够威严,够可靠!还有谁想读?

(生纷纷举手)

师:这么多人想读,我们一起来吧。

(生齐读)

师:他用自己的威严,用自己的冷静震住了乱哄哄的人们,为村民赢得了逃生的时机,读——

(生齐读)

师:此刻,他就是村民们的靠山,读——

(生齐读)

师:我们继续汇报,你们组找到了哪些描写老汉的句子?

生:请看第10自然段写“老汉沙哑地喊话:‘……党员排在后边!”我从老支书的语言感到他是一个坚决果断、会指挥的人。因为桥窄,两个人并排过不了,所以要排成一队。一挤就会乱,就会掉下去,就算不掉下去,也不利于快速逃生。

师:对,情况危急,必须有序,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

(生读)

师:对这句话,谁还有不同的感受?

生:我感受到老汉坚守共产党员的原则,在危急关头首先想到的是群众,把安全让给群众,让他们顺利逃生,自己则负责指挥他们撤离。

生: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求党员排在后边。

生:因为党员和我们少先队员一样,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灾难面前,要先想到别人,保证别人的安全。

师:说得对!这就是党员,这就是党性。在生与死的面前,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把你的这种感受放到句子中去读。

(生读)

师:对这句话,你还有什么发现呀?

生:用了三个叹号,每句话都很简短,最短的只有两个字,很有力。

师:(出示,句中三个感叹号变红色)话很短,清楚、有力、心情急切,读——

(生齐读)

师:这话是说出来的吗?

生:不是,是喊。

师:好,请你简短有力地喊。

(生齐读)

師:让整队人都听到,喊——

(生齐读)

师:体现出老支书坚持党性的句子还有什么?

生:请看第11、12自然段,……“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老支书坚决、果断地以“可以退党”化解矛盾,起到了震慑的作用,维持了排队过桥的秩序。

师:说得真好!还找到哪些描写老支书的句子呢?

生:第15自然段写“老汉突然冲上前……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这里有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我从“冲”“揪”“吼”“凶”感受到老支书坚持党性,是个铁面无私的人。

师:铁面无私?他的无私体现在哪儿?

生:从下文可以知道,被揪出来的小伙子是他的儿子。

师:把自己的儿子揪出来,确实是铁面无私呀!

生:从“你还算是个党员吗”看出他是一个坚持党性的人。他要求同样是党员的儿子要把安全让给其他人,自己垫后,确保大家安全过桥。

师:同学们,假如是你,你会不会把自己的儿子从队伍里揪出来?

生:会,因为已经说了,党员排在后边,他们都是党员,得把安全让给群众。

生:会,因为如果让儿子过了桥,其他人会觉得不公平,也会冲上去,就会发生危险。

师:嗯,老支书说到做到,他坚守原则,坚持党性。继续。

生:不会,因为那是自己的儿子,总得给儿子留条生路。

师:可老汉是怎么做的?读——

(生齐读)

师: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这时候,心里想些什么呢?

生:我可是您的儿子呀,为什么不让我走,反而让我排到后面去?难道不想让我活下来吗?

生:我是您的儿子呀,您怎能不管我的死活,让我排到后面去呢?

师:老支书是真的冷血,是真的不爱自己的儿子吗?

生:不是的。

师:找出句子来说明。

生:请看第20自然段:“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这一推一吼,说明老支书是很爱他的儿子的,他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儿子,推儿子先上桥。

师:刚才,老汉从队伍里揪出自己的儿子,吼他,不让他过桥。现在又吼着推他上桥,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在老汉心中,人民群众的利益永远排在第一位,而他儿子的利益又比他大。

师:哦,原来是这样!还有补充吗?

生:因为在那个紧急时刻,不能把儿子放在第一位,要把群众放在第一位。

生:在亲人和群众面前,老汉想着的是群众,要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但是,在自己和儿子之间,他又把希望让给儿子。他是一个好党员,也是一个好父亲。

(众鼓掌)

师:是呀!走,意味着生;留,意味着死。在群众和儿子面前,他选择的是——

生:(齐)群众。

师:但是,在自己和儿子之间,他选择的是——

生:(齐)儿子。

师:这是一位党员,一位父亲的责任与担当呀。

师:可是,他和儿子都没有走过这座桥,永远留在了那片白茫茫的世界中。老汉似乎想要喊什么,如果有机会,老汉会喊什么呢?

生:儿子呀,请原谅父亲,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党支部书记,我的责任是保护好群众。

生:儿子,对不起!我们是党员,得时刻记住入党誓言,得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呀!

3.动情悟法,小结提升

师:这是一位党员父亲的情怀,在生与死的面前,首先想到的是群众,在自己与儿子之间,想着的又是儿子。在对群众的大爱中,深藏着对儿子浓浓的父爱。优秀的作家,优秀的小说,总会通过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让我們读到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

三、聚焦环境,体会描写作用

师:作者把老支书安排在一个怎样的环境里出场呢?默读课文,找出小说中环境描写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读一读,看看带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生:请看第1、2自然段,我从“像泼。像倒”体会到雨很大,从“咆哮”“野马”“狂奔”体会到洪水非常凶猛。

生:从第3~6自然段体会到洪水来得非常突然,让村民们措手不及。带给我一种很恐怖的感觉。

师:确实是的。继续汇报。

生:请大家看第14自然段,“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形势越来越危急,水已经漫到了人们的腰部,快要吞没人们了。

师:还有吗?

生:请看第17、18自然段,“木桥开始发抖……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桥快要塌了,可老汉和小伙子还没有走,我担心他们会被洪水吞没。

师:读得认真,找得准确。我们一起读。(出示)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生齐读)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句子都很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生:环境很恶劣,气氛很紧张。

师:真会发现,语句短促,气氛紧张。我们一起合作读。来,先听音乐,进入情境,有感受了再读。(配有山洪暴发声的音乐)

师:这一处又一处的环境描写,你觉得对表现老支书的形象有什么作用呢?

生:营造了紧张的气氛,突出了人物形象。

生:洪水越急,人们就越慌乱,求生的欲望就越强。但是老支书临危不乱,心系群众,宁可牺牲儿子,到最后关头,又把生的希望留给儿子,这样他的形象就更高大,同时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四、聚焦情节,体会设计妙处

师:同学们,我们来看课文,桥塌了,老汉父子牺牲了。有人说,小说到这里完整了,可以结束了,可是作者谈歌还在后面写道——(出示)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生齐读)

师:她丈夫是——

生:(齐)老支书。

师:她儿子是——

生:(齐)小伙子。

师:小说直到最后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有什么好处呢?我可以在开头就说:“在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百多号人,老支书和儿子都是党员。”也可以在中间说:“老汉冲上前,揪出他的儿子,吼道。”

生:这样的情节才会让人感到出乎意料。

师:你未来写作会这样安排吗?

生:会。

师:有设计才有艺术色彩,能够影响文章的品质。

生:让老汉不徇私情的形象刻入我们的心中,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一下子,那个老汉的形象就高高地耸立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了。

生:设置悬念,让人觉得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生:在后面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更加突出了老汉不徇私情的形象,直击读者的内心。

师:能说出这么一番有水平的话,说明你的语文水平特别高!所以,巧妙地安排情节确实非常重要。

师:当我们读过真相后,再读结尾,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齐读)

师:在他所有言行的背后,都是他那伟大而神圣的灵魂。

五、聚焦题目,深化小说主旨

师:同学们,回到课文中,再看题目——《桥》。我们知道这篇文章是为了表现老支书的形象,可是为什么以“桥”为题呢?

生:因为“桥”是村民逃生的唯一通道,是文章的线索。

师:我听懂了,以线索为题。这桥,给了村民们生的机会,是一座生命之桥。(板书:生命)

生:老支书忠于职守,舍己為人,把生的机会让给群众,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村民架起了不朽的生命之桥。

师:他带给了群众生的希望,这是第二重含义——希望之桥。(板书:希望)还有哪一重含义呢?

生:还是党员和群众之间的心灵之桥。

师:心灵之桥,讲得非常好!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因为老支书和儿子都是党员,这桥连接了他们和群众之间的心灵。

师:仅仅是他们和群众之间的心灵之桥吗?

生:不,老支书是党员的代表,是所有党员和群众之间的心灵之桥。

师:对,在全中国有九千多万党员,老支书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老支书坚持党性,我们千千万万的党员也坚持党性。这党员和群众之间就连接起了一座心灵之桥。

六、回归生活,培植家国情怀

师:同学们,你们的身边有没有像老支书这样的人呢?

生:有,疫情期间,医护人员为了救治病人而不顾自身的安危;党员志愿者去发放物资,去路口测温。

生:还有消防员、快递小哥、军人、老师。

师:课上到这里就快结束了,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人,请你用今天学到的读小说的方法读懂他们;如果你被他们的言行打动了,请用今天学会的方法把他们记录下来。下课!

(作者单位:广东信宜市教育城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猜你喜欢
之桥老支书老汉
乡村老支书
茅以升:立强国之志,建强国之桥
咱村的老支书
老支书
刘老汉笑了
老支书
刘老汉的烦恼(连载)
刘老汉的烦恼(连载)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欧洲之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