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家居造物中的“贵新”思想研究

2023-06-06 01:28宋云鹏强波
美与时代·上 2023年2期
关键词:李渔现代性

宋云鹏 强波

摘  要:在前现代晚期中国儒学思想大一统的文化背景下,李渔在其所著的《闲情偶寄》中大胆提出了“新”“变”等文化艺术创作要求,强调设计之“新”有“道”、有“方”。李渔所强调的“体制宜坚”的实用观、“崇俭去奢”的节俭观、“存乎一心”的涵养观都是其“贵新”思想的具体内容,既体现了其家居造物设计追求实用性的目的,也在追求节俭的道路上融入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思想,使得“设计”乃至创新成为生活的智慧、艺术的智慧甚至是人生的智慧,这对于现代家居设计或许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关键词:李渔;贵新;家居设计;现代性

一、“贵新”思想的内涵与产出背景

随着晚明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思想的极度解放,整个社會的文化生活、思想艺术、审美风尚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原本只属于少数文人的消费、收藏、鉴赏之风转而在富有缙绅、商人以及权贵等人群当中流行开来,他们在附庸风雅的同时,强化“物欲”“奢靡”,借此来进行身份的装饰、财富的夸示和名声与利益的追逐。随后,这种“俗尚日奢”“世风浇漓”的风气开始席卷士农工商各个阶层。这种社会风气对于拥有济世之心和渔樵之想的李渔来讲,未免激起了隐匿于内心深处文人士子修身治国平天下的使命感。李渔认识到,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以索隐行怪之俗,而责其作返中庸”是不可能的,只有“纯以劝惩为心,而不标劝惩之目”“以有道之新易无道之新,以有方之异变无方之异”,才是对社会“喜新而尚异”的奢靡风气最佳规正办法,即不是去刻意抵制,而是在迎合时代大众审美中巧妙地规正风俗。“新异”是事物发展必然的途径,本身没有对错,重要的是新异是否合于法度,即李渔在著作中所说的“新之有道,异之有方。有道有方,总期不失情理之正”[1]。

对于李渔这样一位极具天赋的生活设计大师,无论是他的戏曲创作还是庭院居舍的建设,所创之物“皆极新、极异”。他用自身独有的文化方式实践着传统文人士子的社会使命[2]。而《闲情偶记》(如图1)中的一系列家居造物正是李渔坚定不移“贵新”思想的典型创新实践,其中的“新”思想内核已经拓展成了一个多维评价的新语义。本文将具体从当代设计评价体系中的功能实用、节俭自然、涵养心境角度具体剖析李渔家居造物中的“贵新”思想内涵。

二、“舍高远而求卑近”——制体宜坚中的新思想

李渔所处的时代,以文人为主体的社会群体已不再将人与物质世界的关系神秘化,逐渐对人能动改造物质世界的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即为了更有效地满足人的生存需求、实现提高生活质量的利生目的[3]。在李渔的家居设计本质认知当中,设计与实用的关系无疑是李渔“贵新”思想的一条主线。“人无贵贱,家无贫富,饮食器皿,皆所必需。”他不仅强调家居陈设是人日常生活的必要产品,而且还指出“一事有一事之需,一物备一物之用”“务使人人可备,家家可用”。他的这种大众民主设计常常伴有一种实用主义特征,这种实用,首先要“制体宜坚”,在“坚”之后才能论工之巧拙、论美丑。在李渔茶具的设计制作中,他认为“置物但取其适用,何必幽渺其说”“凡置茗壶,其嘴务直”,然往往有些人却偏爱弯曲变化、形式柔美的壶嘴,“一曲便可忧,再曲则称弃物也”。饮茶本就是令人愉悦的一件事,如果因为壶嘴不流畅,茶叶塞而其中,岂不扫人兴致?李渔还曾对当时社会中出现的一种根据宋代黄伯思改良的“燕几图”组合式家具(如图2)做过调查研究,发现该种桌几“不可不谓经营惨淡”,几乎很难在寻常百姓家中找出。四处寻找有这种家具的人,询问“适用与否”,所得到的回答都是否定的。世人知其精巧绝世,却因其结构繁琐、体型巨大,根本无法在家中置办。可见,“燕几图”式组合家具尽管在中国设计史上声名显赫,十分新异,但是忽视了现实生活中以人为本的实用因素,无法推广。这些案例无不体现了李渔“制体宜坚”的实用主义新思想。

李渔也曾对橱柜设计提出看法,他认为“造橱立柜”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要“多容善纳”。针对那些“尝有体制极大而所容甚少”的橱柜,还不如将体积设计得小些、容积变得大些。李渔针对那些分格不合理的橱柜也提出了新的设计方案:“当于每层之两旁,别钉细木二条,以备架板之用。板勿太宽,或及进身之半,或三分之一,用则活置其上,不则撤而去之。”不难发现,李渔的橱柜设计贵在“活”、新在“巧”,根据自身使用情况灵活地变化橱柜的容纳形制,不仅储物空间合理划分,而且一格变多格,也避免了在紧急情况下找不到东西的麻烦。

除此之外,暖椅和凉杌的设计也充分体现了李渔以人为中心的实用主义思想。在暖椅(如图3)的设计当中,巧妙地在椅子的底部脚踏板之处安装了一个可以容纳炭火和香料的金属抽屉,这样,李渔在冬天写书时,只需要花费极少的原材料便可以使四肢舒展开来,而且还避免了砚池冰冻以及普通火盆生灰四处飘落的麻烦,真正做到了“一物而充数物”之妙用。而为了能在炎热的夏季多一丝凉意,他还发明了凉杌,“杌面必空其中,有如方匣,四围及底,俱以油灰嵌之……先汲凉水贮杌内,以瓦盖之”,这样在使用凉杌的时候身体能快速降除暑意,获得舒适感。暖椅和凉杌都是李渔根据人在不同季节需求的变化而设计的,可见李渔十分重视家具对人体感知和需求的适应,既注重功能性,同时也讲究人们使用时的舒适性[4]。

三、“崇俭朴去奢华”——俭素自然中的新理念

李渔的“贵新”思想“无一不轨于正道”,这里所强调的正道,是指设计实践中的创新求异,其出发点和目的不是为了单纯之新而新、异而异,而是最终朝向有利于人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前进。设计之创新,既可以导以奢,也可以趋于俭,其取向是由设计者的道德决定的。而李渔正是这样一个规正道德的先行者,将“节俭美德”作为自己设计思想的一部分。

他在《器玩部》中专谈当时人们趋之若鹜的古董收藏,曾说:“予辑是编,事事皆崇简朴,不敢侈谈珍玩,以未俗扬波。”由此可见,李渔在整本著作中都是将节俭朴素作为设计批评的重要准则,奢靡之物更则是拒之门外的[5]。此外,在《器玩部》,李渔还抨击了一味选用名贵材料、极尽工巧之能的作品:“见市所廛列之器、半数花梨、紫檀、制作之法,可谓穷:工极巧,止怪其襄铜裹锡,清浊不伦。”又如笺简,从古至今不知出了多少款式,可世人总“使光灿陆离者总成赘物,与书牍之本事无干”。这里对当时笺简过于注重工巧,新奇百变光怪陆离的现象进行了批评。很显然,这里充分体现了李渔对于那些形式上奢靡华丽、脱离原本轨道之物的抵斥,强调设计之新应立足于简朴适用这一法则。

李渔的“俭朴”思想亦与“自然本色论”相辅相成、并行不悖。这一点体现在他的艺术创作当中,形成其宁拙毋巧、以拙为美的审美倾向。李渔在《居室部》中提及对窗棂的评价标准:“窗棂以透明为先,栏杆以玲珑为主……总其大纲,则有二语:宜简不宜繁,宜自然不宜雕琢”,这表明了李渔崇尚自然本色之美的特点。他亦十分主张变废为宝、废物利用,将自己节俭朴实的优良品德充分贯彻到设计当中,用自身实际行动向世人解读什么叫顺应物性、材尽其用。循着这种思路,李渔曾在滂沱大雨后的家中庭院发现了一棵淹死的、像极了古梅的树干,他将枝干直挺的树干挑选出来,顺着它本来的样子不做任何处理,作为窗户的四边框,再拿一面盘曲一面平直的树枝,分别做成两颗梅树,再用彩纸点缀,以饰红梅、绿萼,制作成一扇窗户,命名为“梅窗”(如图4)。这个窗户不仅完全保留了废弃枝干的天然形状,就连稀疏的枝丫也都保留了下来,可谓妙用自然,欣赏之人无不叫绝,成为李渔生平之绝佳制作。梅窗的设计实践可以说是李渔俭素自然设计新思想的最佳案例。

四、“眼界关乎心境”——造物品味中的新要求

在李渔的创新设计实践中,除了其强烈的文人传统道德操守以及对日常生活的悉心关注 ,他独特的文人眼界与深厚的修养心境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设计的格调,造物的品味,从本质上来讲与设计者的眼界和修养有着密切联系,这也是李渔“新”思想的灵感源泉和创新设计实践的根本动力。这种眼界与修养,具体体现在他对于造物活动“雅”的追求道路中,这是一种“求变”“求真”的多样化审美活动。在李渔的诸多论述中,“雅”既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眼界、一种修养,又可以视作是一种心境、一种情怀。“雅”的审美标准是根据审美主体的“修养心境”变化或差异而发生改变的,颇有点“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味道[6]。

在《器玩部》后半部分,李渔专门针对器物陈设的摆放位置展开论述:“器玩未得,则讲购求;及其既得,则讲位置。”“方圆曲直,齐整参差,皆有就地立局之方,因地制宜之法。”这里的陈列位置之法,完全取决于每一个人的修养、眼界和品味。李渔根据自身的审美认识针对这类问题提出了需要注意的两大问题。

(一)为了避免器物之间的对称摆放,李渔提出了“忌排偶”的主张。这里所述的“排偶”是有分别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研究。比如,“所忌乎排偶者,偶其有意使然,如左置一物,右无一物以配之,求一色相俱同者与之相并”“是则非偶而是偶”。又如雌雄剑、鸳鸯壶,原本就是成对出现的,为了避免排偶的痕迹,一定要将他们分开摆放。“忌排偶”最佳的办法就应该是根据具体地点和时间,根据物品的形状而进行主观的设计处理[7]。“若夫润泽之,则在雅人君子”,要想将这排列组合演绎得更好,那就要看各位风雅之士的“功力”了。很显然,李渔在针对“忌排偶”的问题上重点强调的是审美主体艺术的修养心境。

(二)要使物品陈设静中生变、日新月异,他还提出了“贵活变”的主张。“幽斋陈设,妙在日异月新。居家所需之物,惟房舍不动移,此外皆当活变。何也?眼界关乎心境,人欲活泼其心,先宜活泼其眼。”哪怕是不能移动的房屋居舍,只需将不同风格形式的窗棂门扇都制成同一规格尺寸,通过交换不同体制风格的门扇和窗棂,便能使人产生如同使用新的一般的视觉感受,此则是迁一以變二。对于可移动的家具或器物更是要注重“贵活变”,可以调换物品位置之高低、远近,也可以将长期不用之物以“相亲”,或使得长期相处的物品以“分离”,在物品的欢聚离合之间便多了几分别样的情致。“贵活变”在于使静态变为动态,使器物的陈设不断处于重新组合的变化之中,形成新的视觉张力,给人以新的视觉感受。

无论是“忌排偶”还是“贵活变”,其本质都是李渔在“贵新”实践过程中强调人对于物的一种主动性,做到真正的“物为人用”。同时也强调了人的眼界与修养,只有开阔的眼界认知,渊博的学识涵养才能使得物与物的不同组合产生新的审美形态和空间结构,才能在追求“雅”的道路上使得平凡生活变得不平凡。

五、结语

以上是通过对李渔《闲情偶寄》中有关家居造物的设计创新实践和思想做出的初步分析。总的来说,李渔所强调的“体制宜坚”的实用观、“崇俭去奢”的节俭观、“存乎一心”的涵养观都是其“贵新”思想的具体内容。既体现了其家居造物设计追求实用性的目的,也在追求节俭的道路上融入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思想,使得“设计”乃至创新成为生活的智慧、艺术的智慧甚至是人生的智慧,这对于现代家居设计或许有许多新的值得思考和借鉴的地方。

参考文献:

[1]李渔.闲情偶寄[M].江巨荣,卢寿荣,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2]彭圣芳.晚明设计批评的文人话语[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

[3]黄果泉.雅俗之间——李渔文化人格与文学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4]李响,吴智慧. 浅析李渔《闲情偶寄》中的家具设计理念[J]. 包装世界,2014(5):81-83.

[5]李砚祖.生活的逸致与闲情:《闲情偶寄》设计思想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9(6):33-41,233-234.

[6]施远.天人交臻 不主故常——晚明工艺美术之文人意趣的实现[J].装饰,2020(9):53-59.

[7]石佳.明清江南园林的室内陈设布局及位置特征微探[J].大众文艺,2019(6):135.

作者简介:

宋云鹏,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业设计及理论研究。

强波,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江南文人艺术理论、家具设计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李渔现代性
建筑设计中的现代性观念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SOLES OF WIT
浅空间的现代性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李渔的养生之道
倚帝客
李渔文学创作与园林艺术研究的意义
浅谈梦窗词之现代性
李渔的生命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