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喜爱和追捧二次元的用户规模日益增加,本文针对当下新兴的虚拟偶像这一新时代产物,从虚拟偶像2.0时代至3.0时代中的洛天依、初音未来、柳夜熙、貂蝉等国内外经典案例切入,从设计思维方法、媒介时代及大众审美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探讨虚拟偶像和社会的关系,尝试厘清在人工智能技术与设计方法赋能的条件下,不同虚拟形象所呈现的既真实又虚幻的视觉新思维和新概念偶像形象的设计现状。
关键词:虚拟偶像;设计思维;设计审美;精神寄托;社会关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日新月异的物质精神需求,动漫行业产值连年攀升,内容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娱乐消费市场占据了相当大一部分的市场份额。年轻一代逐渐占据了市场的消费板块,全球化的背景下多重文化的相互影响与结合、发展与冲击形成了当下更加包容开放的多元化审美趋势,这一时代的人们推崇和喜爱的对象开始变为明星、歌星等,也有不少人因为动漫、游戏等的影响疯狂追捧二元化的动漫人物和虚拟的人物形象,因此衍生出许多虚拟偶像的形象。
什么是虚拟偶像?虚拟偶像是人工智能引领下的新思维方法呈现的人形消费符号,是将人类大脑的所思所想通过规范化的科学技术把不存在于三维世界中的虚拟人物形象具象化,具体手段为动画、绘画、CG等。他们在互联网等虚拟场景或者在晚会舞台等现实场景进行歌唱或线下的宣传活动,但其本身并不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动漫中的角色、虚拟歌手、各种游戏人物等都可以被划分至虚拟偶像的范畴之内。
根据《2019虚拟偶像观察报告》中可知,截止2018年,中国有超过30个的虚拟偶像或组合,截至2019年为止中国有4.9亿人对ACG(漫画、动画和游戏)感兴趣,全国有3.9亿人关注或准备关注虚拟偶像。在一系列的营销与关注下,虚拟偶像逐渐展现出了比真人偶像和动漫拟人形象更强的消费号召力和影响力。虚拟偶像在视觉方面的辨识度相对于真人偶像来说更具优势,并在真人偶像不断“塌房”的对比下,其形象品质相对稳定,更加符合人们心中完美偶像的形象和人物设定。虚拟偶像的传播与宣传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其适用的边界也在不断地扩大,现如今虚拟偶像逐渐成为科技与商业、文化完美结合的一种新兴时代产物。
一、形象思维中客观形象的绘画与色彩
从虚拟偶像的形象来看,虚拟偶像的设计形象是对现实世界中所真实存在的形象的再创造,其形象融合了三次元的客觀形象与人类思维主观感受和想象,继而进行虚拟化的创造。其创造基于算法,因此在人工智能与计算机的辅助下虚拟偶像可以完美地融入人的主观思维精神,在不同的使用场景和使用功能下,创造出不同的、具有独立个性的虚拟形象。在当下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虚拟偶像的数量成井喷式增长,各自有着不同的人物设定甚至是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想法,但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获得大众对其形象的认可。
首先以虚拟偶像2.0时代中2012年中国推出的虚拟歌姬洛天依为例:首先从人物客观形象中的绘画形象上来看,洛天依形象原型雅音宫羽(如图1),由画师MOTH绘制,是VOCALOID CHINA PROJECT征集人物形象活动大赏评选出的作品之一。虚拟偶像的形象设计运用一定的形式、手段和工具从审美判断上将对中国文化元素的客观认识转换成人物身上的中国风元素,画师为洛天依设定的路线是江南人文的风格。在形象设计方面,画师将其发尾染成白色,使其能蘸水上墨后直接书写绘画,其服饰的式样与中国元素息息相关,因其喜吃山楂,所以在腰带上挂了一串当装饰物,并借此表达自己的每一场演出都顺利的希望,画师希望通过这些中国风的元素进行形象思维上的创造。
该人物形象经过画师IDEOLO重新编绘后官方定名为“洛天依”(如图2)。其客观形象相对原型更能表现出现代化和未来主义的风格,并且修改和创造后的图像更加符合AI技术的科学化,其肤色、身形比例与穿着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其发型为古代的飞仙髻,始见于汉代,其式绾发于顶,呈飞动状,在其腰间坠了一个中国结,这两个元素突出了该形象的中国化特征。而在形象思维的色彩元素中,画师为其选择的颜色的代码为#66ccff,并借助大众对其色彩和昵称的印象进一步地通过发散性思维进行创作,赋予了该色“天依蓝”的名称,并推出了以“天依蓝”颜色代码66CCFF所命名的PV单曲《66CCFF》并在哔哩哔哩上进行发布。该人物代表了这一时期的虚拟偶像的形象,在形象思维下通过绘画与色彩的设计出的客观形象展现了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达到了科技与艺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也突出了该人物的形象风格特点和大众对他的喜爱。
二、发散性思维与虚拟偶像
虚拟偶像中的巅峰代表——日本的初音未来(如图3),其形象由CRYPTON FUTURE MEDIA以Yamaha的VOCALOID语音合成引擎为基础,开发贩售的语音合成软件的声源之一及其拟人化形象。初音未来这一虚拟人物形象如此成功的原因是其除了身高性别年龄外,没有其他的固定的设定,让大众自由地发挥自己对于虚拟偶像的想象,因此她给大众展现出的内在形象就有了丰富多彩的变化,大众赋予了她不同的风格,丰富的形象让她更加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并且无限接近于真人偶像。巨大的想象空间给这一虚拟偶像带来了更为丰富的艺术形象特征,因此在PIXVI、哔哩哔哩等网站上也出现众多关于初音未来这一虚拟人物形象的插画、翻唱、舞蹈等作品。
在此之前日本也推出过许多虚拟歌手软件,但却没有掀起水花,在此之后“初音未来”彻底与提供音源的现实歌手分离,建立了属于自己的艺术形象,有着独一无二的艺术审美和资源库,创作者更是为其建立了个人专属网站,扩大影响力的同时也让粉丝和消费者们一同加入其形象的设计,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反响。此形象在奠定了一定的社会基础之后,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中也有了不同的艺术特色。
发散性思维是指在思维构想的过程中将固有的思维模式分解与重构,让思维方式更加广阔,呈现出多维发散状,例如:“一题多解”“一物多用”等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结合形象思维的具体性、细节性、直观性、可感性的特点,将上述虚拟偶像形象思维方式由技术介入后逐渐具象化的虚拟偶像人物的展示,通过大众的发散性思维联想,让虚拟偶像成为一种工具,一种跳板文化。
三、设计审美与精神寄托
虚拟偶像2.0时期的形象相比于最新的3.0时期的3D虚拟偶像来说,还是较为平面化,但二次元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喜爱动漫人物形象人群的审美特点。随着其需求的不断提高和技术的革新,偶像受众人群更想让自身喜爱的二次元动漫人物、平面创作的人物形象通过技术的革新渐渐走向三次元的现实世界。
虚拟偶像的身份从歌手扩展到网红甚至是带货的美妆博主,他们的形象在不断地改变下越来越“像个人”。2021年10月31日,被定义为会捉妖的美妆达人“柳夜熙”(如图4)这一虚拟人物形象在其抖音账号上发布了第一条视频,在视频中设置了虚拟人物与现实中的小孩交互对话的场景,从当下的新设计审美概念出发,在虚拟与现实的世界中拉开了赛博朋克风格、百鬼夜行的奇幻景象。“柳夜熙”这一虚拟人物形象融入了当下最炙手可热的时尚概念,其高精致度和超写实的风格的视频,更是将虚拟偶像的热度又拉上了一个新的巅峰。在这个短短2分钟的视频中,悬疑的剧情加上美妆虚拟偶像的定位与高超的后期特效技术,视频收获了300多万个赞,“柳夜熙”短短的两天内涨粉两百万。
在审美造型上,其视觉风格更加迎合年轻化的审美取向,唐代流行的花钿加上借鉴了唐代的流行的蝴蝶唇妆,在偏向中国的传统审美之中融入了当下的大众审美,将国风元素与前卫的科技感元素融合在一起,让她有着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记忆点。韦艳丽提出,在新媒体艺术审美认知过程中,艺术环境、身体、脑神经、知觉模式等共同构建了动态的认知过程,审美认知并非是线性、简单的逻辑推理认知,而是动态的连续发展的智能化认知情境。因此,不论是2D还是3D的虚拟偶像们往往都是为了迎合当下大众对外在的美的需求、内在的精神内涵和精神寄托被创造的,让其受众的群体融入到虚拟偶像所存在的虚拟世界之中,通过他们传递的信息成为更为深刻的情感寄托。
在这一充满极致幻想的新概念中,审美体现出越来越浓烈的欲望化特征。为将虚拟的人物变为现实,粉丝们纷纷在虚拟偶像为其所构建的世界之中花费时间应援、二创音乐、影视作品、制作文创产品,通过购买其线下代言的产品或是购买其衍生商品的行为中获取一定程度上与虚拟偶像的链接以获得精神寄托和满足感。反之虚拟偶像则是在其演唱会中演绎粉丝为其创作的歌曲、舞蹈等,在个人的社交账号上发布一些日常生活、故事,甚至其代言的产品的内容也与粉丝们维持着在情感上的“双向奔赴”。
2021年12月4日,迎来了四周年的乙女游戏恋与制作人与婚纱品牌We-couture合作,推出了五位男主角的高价联名婚纱(如图5),以及手腕花、设计手稿、限定挂画等周边产品。将婚纱诉说为一份赤诚心意,由那个虚拟的“他”亲口讲述设计灵感,将情意化作精致柔美的剪裁,凝结成婚纱上最璀璨的点缀,将粉丝内心的想法与感受转化为现实的物品,虽然价格不菲,但依然有大量粉丝购买,据不完全统计,叠纸官方旗舰店的周年庆衍生品预售额超过263万。在此之后,粉丝纷纷在网络上晒出自己与各自喜爱的虚拟偶像的婚纱照,这一系列产品的推出,带给粉丝的真实感犹如二维的角色突破了次元壁来迎娶自己三次元的新娘,给予了喜爱这一虚拟偶像的粉丝们精神、心灵上的愉悅和感动,更是让粉丝的精神寄托得到了物质上的满足。
但是这一消费行为究其根本上还是大众对“物”的消费,由互联网等系统通过虚拟偶像这一虚拟介质的影像性消费。在这种虚拟的物质消费中,受众群体是消费的主力军,在对虚拟偶像的消费之中得到了精神、物质上的满足,但消费的受众群体则是处于虚拟影像所给予的主体幻觉之中,当下的文化生活之中大多数人们的审美和精神依附于发达的数字化网络媒介。
四、虚拟偶像与社会的关系
近年来虚拟偶像的数量呈现出蓬勃的上升趋势,首要原因是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AI技术、5G技术等科技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快速进入虚拟新世界的引擎,越来越多的技术得以应用和发展,虚拟现实市场也为虚拟偶像们提供了十分优渥的生长土壤和环境。3D全息投影技术、灵敏的动作捕捉技术加上3D虚拟成像技术使得虚拟偶像们与粉丝用户们的互动零时差,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实时互动,在一定意义上打破了虚拟偶像与现实世界的次元壁,更多新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大数据的算法为我们带来了更加个性化的体验。
其次,近年来游戏产业的蓬勃发展更是将许多游戏中的人气角色渐渐地转化成为了虚拟偶像,从开启游戏本身加虚拟偶像的组合营销模式,例如王者荣耀中的“舞姬”公孙离(如图6)与貂蝉(如图7)的形象人气居高不下,在游戏地三周年音乐会上,AR形象的人气英雄“貂蝉”荣获“峡谷第一舞姬”的称号,受到粉丝们的热烈追捧。在这一环境下游戏通过虚拟的游戏人物的热门话题占据了虚拟偶像的一席之地,或许游戏制作方还希望游戏角色的虚拟偶像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游戏本身的热度、留住或吸引受众群体增加其生命周期,通过消费者对虚拟游戏人物的热爱提升该款游戏的时间占有率,通过游戏人物的虚拟偶像进行与化妆品、快消品等品牌的联名带货增加曝光度,撬动粉丝经济以获得收益,从而建立新的商业链条。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虚拟偶像也正是因为她或他的“人设”不会崩塌,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做出更迅速、精准的反应,且虚拟偶像能更好地适应当代年轻人的需求,更容易满足人们的对于“物”的消费心理,他们可以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中拥有不同形象,通过一系列丰富的创作让他们的具有极为旺盛的生命力。
拥有着大数据和AI智能分析创造出来的有着无懈可击的完美脸蛋、肌肤与身材的虚拟偶像纷至沓来,完完全全填满了大众的视线,无可挑剔的完美人设、过于理想化的人物每天萦绕在大众的眼前,甚至是深深地刻在心里,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否会潜移默化地给大众带来一种更为苛刻、格式化的视觉评判标准?这是否会给普通人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和价值迷失?
目前来看虚拟偶像中女性角色相对于男性角色来说更多,而男性的角色在阳刚属性的基础上也添加了些许女性审美性向的“阴柔”属性,这一现象让我们不由得发问,这是否是当代社会越来越趋于女性化的缘故?是否因为女性消费者在这一消费板块下相对于男性更加具有购买力?近年来的全民选秀节目的受众群体大部分还是女性观众,因此不论男男女女的秀人们都为了迎合当下的审美趋势进行自我包装,男性真人偶像们的妆容、动作为了迎合女性观众的审美变得越来越女性化,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看,现在男性的发展趋势是女性的需求所决定的。当今社会,有些人更看重物质基础,越是有钱越是被崇拜。社会的导向是什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女性的着眼点是什么,也就决定了女性的努力目标是什么。现在的男人越来越“娘”化,或许也是为了适合女性消费市场的审美变化。
中国女性向游戏行业市场规模正在逐年递增,女性市场消费力占据越来越大的位置,叠纸的《恋与制作人》、腾讯的《光与夜之恋》都紧紧抓住青年女性受众群体的心理,针对女性玩家的心理推出满足女性对恋爱的所有美好幻想的游戏,女性用户占比94.2%。《闪耀暖暖》这一换装游戏不仅仅俘获女性消费者的心理,男性也是其俘获的对象,但女性玩家的消费能力依然远远高于男性玩家的消费能力。
五、结语
虚拟偶像从平面形象渐渐变换成3D的形象,从1.0时代慢慢发展到3.0时代,在互联网AI等技术赋能下实现的非三维、物质化、虚拟的超现实形象,建构起了以虚拟偶像为市场的非物质化的“物”的消费。虚拟偶像背后的资本团队和其创造出的虚拟偶像们与其粉丝群体一起构建了一场介于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对于审美的极致幻想。但是这种非真实的美好幻象在一定程度上远离了现实中的文化、历史和社会关系,如果虚拟偶像并没有为背后的资本带来经济效益,这一现象又能维持多久?是否资本和社会对这一市场的美好幻象也会消失殆尽?艺术与科技、过去与未来、真实与虚拟,这紧密又虚幻的关联性,在一次次科技变革的背景下为人类带来了震撼的审美体验、甚至是精神寄托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叶大扬.虚拟偶像:超真实、符号化与审美的幻象[J].中国文艺评论,2021(10):79-85.
作者简介:黄玲雅,兰州财经大学设计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