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海惠
课程思政是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推动下的思政教育全面化的重要体现,其与思想政治这门学科有着有效的连接,并且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将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创新,让思政教育向各个专业的教育中全面渗透,帮助学生重视思政的学习,从而不断地加强新时代青年的思想政治素养,有效提高其道德境界,打造更为优质的高效课堂,更好地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计算机基础教学是中职阶段重要的一门课程,需要在进行课程教学的同时,有效融入思政元素,在培育计算机人才的同时,落实德育的育人目标。
现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对于计算机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且也逐渐地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一大重点内容。这也要求中职阶段的计算机任课教师在进行课程备课时,需要通过网络去了解当下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大趋势,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及时加以完善,创设新的教学方式,有效地帮助学生不断培养自身的计算机思维能力,让学生在今后教师所开展的计算机学习过程中可以不断地取得学业上的进步,成为符合当下社会所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同时,由于中职学校的基本教学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但是其教育的本质仍然是立德树人。因此传统的思政教育由于过分依赖思想政治这门学科,这种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所以中职学校应当将思政教育融入各个专业领域中,实现协同融合教育,帮助中职学生有效地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与人格修养。
一、计算机思维的概念及优势
所谓计算机的思维能力培养,就是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通过运用计算机中的各种软件设备来解决和设计相关的问题,而计算机基础同样也是一种较为抽象的思维型课堂教学。因此许多教师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对计算机思维达到进一步的了解与掌握,还通过文字的形式为其进行了详细地阐释,并且将计算机思维分解成了计算机思维方法、计算机思维能力和计算机思维意识等。
从当下中职教育来看,最为关键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方法。计算机思维方法的主要目的就是教导学生使用计算机中的递归法、迭代法等一系列方法来解决计算机与现实生活相关联的问题。计算机思维能力就是用计算机来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应用计算机中所涉及的各种硬件、软件来解决计算机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在培养计算机思维的过程中,教师也要不断地加强学生对相关板块的训练,这也是学生养成良好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同时,由于计算机思维一直存在于人们思维中科学思维这一板块,因此,如何让学生有意识地转变,帮助学生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思维,也成为教师的一个重要的教学难点。总之,计算机思维是一个较复杂而又抽象的计算机问题,经过简化、仿真、分解等处理方式后,重新阐述成如何求解的一个简单的方法。
二、传统计算机基礎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不重视培养学生计算思维
中职阶段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主要是以体现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及考试所考查的主要范围,同样也是教材中所涉及的一些与计算机基础知识相关的理论,忽视了许多在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的延伸和扩展,阻碍了学生学习该门学科的兴趣,更加不利于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因此,传统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学生所学习到的都是一些计算机的皮毛知识,缺少了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实际课堂应用,难以让学生形成计算机的思维能力,这也要求中职阶段的教师要更多地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解决学生所提出来的疑惑。
(二)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单一
我国对于计算机基础的考试机制不科学,导致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模式显得较为古板而又机械化。学生在课堂的学习通常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口头表述的形式对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进行灌输,学生在本身不是完全理解的情况下,又因为教师的精力有限,一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答。同时,由于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模式大多是以理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这种教学模式难以跟进当下信息发展的速度,且这种教学模式也不符合当代中职学生的思维特点,难以提起学生的兴趣,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发展。
(三)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单调
由于目前的中职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这门学科主要针对的还是非计算机专业的中职学生,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主要是以对计算机基本的实践操作和简单的办公软件的运用方式进行。课堂教授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过也是多掌握一门计算机编程语言。但是目前计算机迅速发展已然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市面上迭出不穷的各种新技术、新软件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计算机也由此不断地进行更新换代。因此,在中职阶段的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着重抓住时代的变化趋势,为学生日后的教学进行相关的创新,完善课堂教学内容。但是就目前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来看难以符合这种标准。
三、计算思维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新计算机教学方式
由于中学阶段的计算机课堂教学方式沿用多年,主要原因是教师所固有的教学模式已然逐渐形成。因此,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思维能力培养的第一步就是对教学模式进行打破重组,梳理出合理的教学脉络,并且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计算机思维能力的教学方式,要抓住教学的重点,对教学内容要进行创新,比如创新计算机技术、增加计算机语言的学习、编程中的算法等教学内容,不能简单地介绍枯燥的理论知识,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使其计算思维和当前的技术发展趋势相符合。创新计算机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很多具有趣味性的内容,比如将多媒体视频和计算机课程相结合,将高质量的视频与课堂知识融入一个课题中,引领学生一起学习,有利于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也能够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除了媒体化的授课方式,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引入趣味性的师生互动。比如邀请学生到讲台前,通过多媒体投屏为大家演示个人计算机操作。
(二)建立以计算思维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在中职阶段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同样也应当转变教学的思想观念,建立起以计算机思维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改变教学的目标,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能力当作新的课堂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是中职阶段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同样也能够运用在课堂中所学习到的计算机思维,以此来处理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计算机方面的问题,并且解决相关的系統所涉及的问题。积极改变以往落后的教学观念,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让学生能够学会构建符合自己学习特点的思维导图,以及整理运用相关的计算机基础知识,通过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自己去发现学习中所存在的疑问,教师积极进行指导学习,运用计算机思维去解决相关问题,进一步提高个人的实践能力。
(三)增加实践机会,构建计算思维
1.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意识
教师是学生的学习榜样。在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加有效地实施思政教育,其关键在于计算机专任教师的思想政治意识以及个人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通过个人学习、校内外的思政培训等,有效提升自身对于思想政治的敏感性。在课堂中融入思政教育,才能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完成真正的思想元素融入计算机基础课堂的教学任务。
计算机学科教师可以和其他教师共同探究教育教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比如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很难找到合适的方法解决此类问题,经过和其他教师的探究,有些教师提出可以在课堂上引入计算机教学道具或者融入学科操作竞赛。这些教学策略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注意力。当然,教师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计算机本身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在创新,教师应该积极学习行业前沿的知识,作为课堂上拓展内容,引领学生深入学习。
2.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对于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其首要的目标就是要紧扣当下的时代发展,同时也要回应学生所关切的问题。而学生关切的问题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这也要求教师要建立思政资源的动态挖掘机制,及时更新补充自身的思政资源,根据国家政策以及相关的实践需求进行查漏补缺,确保思政资源能够紧随时代的步伐。其次,思政元素的挖掘同样需要以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内容,以及课堂上讲解的范例和处理对象为例,展开相关的教学探讨。通过教师的示范,案例的分析去寻找思政内容和课程内容最为有利的结合点。最后,思政元素的挖掘不能只停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样也需要教师在课前、课后带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做到教学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如授课过程中补充计算机科学界的名人介绍、我国在计算机技术行业取得的重大成就、网络安全的典型案例。
四、课程思政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在中职阶段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介绍计算机所涉及的软件技术专利的时候,同样也需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学校可以通过使用国产的计算机设备和软件,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荣誉感,避免学生长时间使用外国软件技术,使学生产生崇洋媚外的心理。
例如教师在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史时,可以侧重向学生介绍我国银河系列计算机系统以及华为麒麟芯片。在讲解图文混排时,可以将我和我的祖国以及相类似的教学主题作为相关的课堂案例教学,并且让学生收集与之相关的教学资料,以创造性的方式完成类似于爱国主义的计算机设计作品。通过这些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思想,对于学生来讲学习计算机知识,可能是需要他们发挥理性思维的过程,但是对于教师来说,更希望从整体的角度出发,为学生讲解知识,从而有效激励学生利用所学习到的计算机知识报效国家。
(二)正确使用互联网
互联网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这些便利同样也隐藏一定的弊端。
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是教学的基本目标。通过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其对计算思维重要性的认识,能够更好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计算机处理现实问题,有利于中职学生未来在社会工作中提高竞争力,更好地完成工作中遇到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