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落实素质教育中有关学生学科能力、学科素养的培养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与归纳法,深入研究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总结了相应的教育培养路径,包括激发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利用翻转课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加强创新能力训练等,以期为相关教学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创新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王亮(1980—),男,江苏省苏州市草桥中学校。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要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核心素养,具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具有创新创造活力,能积极主动运用信息科技高效地解决问题,并进行创新活动。为落实新课程标准与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应深入研究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路径。创新能力是学生夯实学习基础、获得长远发展的关键,因此围绕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研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这正是信息技术课程所具有的创新特性的来源。基础性是指信息技术课程是学生养成信息技术素养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开展涉及信息技术的学习活动的技术基础;综合性是指信息技术学科内容的全面性,不仅包括计算机基础技术,还涉及人文等要素,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创新空间;实践性则是指信息技术课程鼓励学生亲身实践,为学生提供动脑、动手的机会,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将得到有效提高。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创新特性,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能使学生依托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更加全面科学地理解信息技术及其创新内涵;另一方面,以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为载体,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進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落实。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积累学习经验,使学生在遇到各类问题时能主动采取更加具有创造性的方式予以解决,并生成有价值的成果,同时促进学生的反思,使学生在再发现与再生产的过程中实现长足进步、长远发展。总而言之,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围绕初中生的特点,革新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式方法,以此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1]。
二、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路径
(一)基于背景介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大多数初中生都对网络世界充满兴趣,所以他们在上信息技术课时往往热情高涨,但部分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学内容较为枯燥乏味,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不仅会抗拒学习,还会在课堂中利用网络之便偷偷开小差。由此可见,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在情绪价值的引导下保证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为了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将以下内容融入教学中。
1.信息技术发展史
信息技术是一门采集、接收、存储、处理和传送信息的技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发展历程包括语言的形成、信息技术革命、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等。虽然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较为枯燥,但其发展历史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关联。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的故事,或是结合当前普遍应用的手机、互联网等,让学生理解何为社会信息化,以及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意味着什么,从而促使学生萌生出较强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兴趣的驱动下进行创新实践。
2.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发展史可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观能动性,但要将信息技术学习落到实处,教师还应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介绍信息技术的应用,尤其应贴合学生感兴趣的方向,从而为学生带来创新的灵感,加强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的创新性。
(二)利用翻转课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开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时,教师应深刻认识到这门学科的独特性以及时代优势,积极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工作中的作用。对此,教师可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前,教师应确保各项设备齐全且功能正常,可以进行屏幕广播、资源发送、作品展示、学习监督等活动,满足师生双方的教学与学习需求[2]。以“遮罩动画”一课为例,教学实践如下。
1.课前导入
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使用Camtasia Studio等软件进行微视频制作,然后将微视频上传至线上平台供学生学习、浏览与下载,让学生提前知晓课堂教学内容,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帮助学生提前预习,掌握基础知识,为之后课堂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多时间。需要注意的是,微视频时长不宜过长,最好控制在10分钟之内。相较于纸质版的课前导入教案,这种贴合信息技术课程的导入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且随听随放的学习方式更能满足新时期下学生的学习习惯与需求,学生即便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也能够暂停和做标记,然后通过线上平台与教师沟通交流。课前导入环节不仅能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的质量,还有助于教师采集与整理学生自学的反馈信息,做到精确汇总,促进课堂教学内容的合理调整与有效优化。
2.课堂教学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教授学生利用Flash软件创作动画的基本操作,尤其是遮罩图层的含义与建立方法,并选定某个主题,要求学生在课上完成相应的Flash作品。教师应正确认识到自身的引导、组织角色以及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学生制作动画的过程中,教师应利用主电脑的监督功能确保学生的学习状态,或是进行课堂巡视,及时给予学生帮助与引导,并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以此促进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让学生在相对独立的情况下完成作品制作,有利于学生获得较高的成就感与自信心,促进其经验内化。若是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师应给予各组学生充分的互动交流时间,引导学生在共同创作的氛围中增强团结精神与良性竞争意识[3]。
3.课后总结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本质是育人,所以教师应及时落实课后总结,给予学生有效反馈,使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之处,同时解决学生作品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疑惑,依托完整的课堂教学,提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效果。当学生完成Flash作品制作后,教师应及时对其进行点评,分析其优点与不足,给学生展示作品的空间,或鼓励学生自由走动,观看与借鉴其他学生的作品,这一方面能营造相对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课后作业也可以以课堂作品为基础,要求学生根据他人的建议或自己的想法进行作品优化,这在深化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还及时地促进了学生创新想法的“变现”,强化了“教—学—做”的衔接,以此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高效信息技术课堂的形成。
(三)在教学工作中强调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强调“一题多解”,具有变通性、灵活性等特点,是创新灵感的来源之一,因而教师应该在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其对所学知识内容进行创新思考。
以“访问与评价网站”一课为例,网络作为当今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网站。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引导法,先向学生抛出问题,如:你常去的网站有哪些?这些网站是由什么人创建的呢?这种不具备唯一答案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在学生给出回答后,教师再次提出问题:“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评价一个网站好坏的标准有哪些?”这一问题的答案也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艺术性、美观性、科学性、技术性、创新性、思想性等。在此之后,教师可以布置课堂任务,即让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网站评价标准来建立一个“好”网站。经过接二连三的问题引导,学生已经对建立网站这一课题进行了大量思考,所以他们会以更高的積极性来完成任务,并积极解决遇到的难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在他们发散思维的过程中形成、发展与提升,同时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也能随之提高[4]。
(四)加强创新能力训练
为更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积极革新现有的教学方法,适当加强创新能力训练,培养与巩固学生的创新能力。针对初中生,信息技术教师可采取以下训练方法。
1.发现法
所谓发现法,是指围绕教学活动,主体通过自身发现或创造获得新经验的过程。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落实发现法能给学生带来学科学习与实践的直接经验。以“画基本几何图形”一课为例,为使学生能够熟练进行相关操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试一试”和“练一练”开始,先试着画出各种随机图形,尝试选定图形、删除图形和移动图形等功能,获得相关操作的直接经验。在选择发现法开展相关教学工作时,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围绕“给出问题情境—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结果归纳与应用升华”这一流程框架开展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环节的调整,从而使学生在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相应的观点,获得解决信息技术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2.提倡想象
想象是人脑加工改造现有表象的心理过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学生充沛的想象力以及广阔的想象空间,能够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例如,在面向初中高年级学生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时,为提高其创新能力,教师可以使其接触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让他们认识到开发者可以通过编程来实现自己的想象,同时感受编程的无限潜力。简单来说,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课程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学会自主创新,以此实现创新能力培养目标。
3.头脑风暴法
所谓头脑风暴法(Technique of Brains-torming),主要是指适用于多人的,在讨论过程中没有限制的思维碰撞。以Adobe Photoshop软件教学为例,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结合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对Photoshop软件中的图像复制、比例调整等功能进行尝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Photoshop软件的广泛应用,最后总结得出较为科学的结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思维和想法进行适当的引导,学生在讨论时可能会出现五花八门的观点,但教师要确保讨论不脱离实际与教学主题。所以在应用头脑风暴法时,教师应注重良好课堂环境的营造,同时尊重学生提出的各种想法与问题,并做好总结工作,使学生的创新想法成型,从而使其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实现信息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的提高[5]。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下,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与锻炼受到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关注,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关系到学生日后的知识学习以及发展。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应深入研究如何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打造高效信息技术课堂,以此促进学生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于丹.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策略研究[J].中外交流,2020,27(27):188-189.
王瑜.落实任务驱动,提高实践能力: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任务驱动教学的应用[J].数码设计(下),2020,9(5):170.
崔广军.以“让学引思”为理念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研究:以苏科版“应用表格布局网页结构”一课为例[J].新课程导学,2020(32):83-84.
张甜,秦怀斌.STEAM理念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以DoPBL教学模式为例[J].办公自动化,2020,25(23):24-26,43.
余嘉明.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初中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为例[D]. 牡丹江:牡丹江师范学院,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