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数学教师既要向学生传递丰富的理论知识,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文章分析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积极作用和影响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效果的因素,提出了培养与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具体策略,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计算能力
作者简介:麦正东(1981—),男,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三十八小学。
计算能力属于一项基础能力,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可反映其反应能力、思维敏捷度以及灵活度等方面的高低。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认识到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积极作用,以及充分分析影响学生计算能力培养效果的因素,进而积极创新教学策略,以更高效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积极作用
首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计算分为多种类型,学生在进行计算时需要遵循多种计算规则,而不同规则的背后蕴含着不同的逻辑,面对同一问题,教师若能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计算策略,可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使其认识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同策略的差别,促使其不断提升问题解决能力,逐渐形成策略意识[1]。其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使其加深对反思的意义的理解并学会反思,从而形成反思意识。最后,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不同的小学生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和生活背景,所以其爱好、思维以及发展方向也都各有差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基于个人思维,灵活运用多种计算策略来解决问题,可使其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中努力探索,积极创新,从而培养其实践创新能力。
二、影响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效果的因素分析
(一)教學理念
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效果会受到教师教学理念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的过程中,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仍运用传统教学理念,只重视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认为通过大量的习题训练就能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虽然在这种传统理念的指导下,部分学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计算能力,但长此以往,学生难以灵活、有针对性地运用多样的计算方法,而且在传统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不利于高效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2]。
(二)思想认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和他们的思想认知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前,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够关注自身计算能力的提升,虽然部分教师会有意识地通过习题训练等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但是部分学生并不能正确、全面地掌握数学计算方法,其计算精确度以及速度等都还有待提高。
(三)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教师只有保证自身的数学教学方法合理、科学,才能高效地培养和提升小学生计算的准确性与效率等。但是,目前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传统单一,主要通过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题来训练其计算能力,导致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效果不理想。而随着小学生学习的深入,其面临的计算问题难度会加大,教师若不能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学生就容易产生挫败感,其各项数学能力的发展也会受到消极的影响。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与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一)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若不具备良好的计算能力,其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便难以提升,长此以往,学生就容易降低学习兴趣与主观能动性,导致学习自信心不足。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摒弃传统的以知识教授以及海量习题训练为主的计算能力培养方法,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彰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充分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使其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灵活掌握与运用计算方法等。在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等,有针对性地选择计算训练方法。比如,低年级小学生具有好胜心强、活泼好动等特点,教师可以引入游戏训练法,结合学生的学习进度,有梯度地设计从易到难的计算题,并在课前三分钟通过抢答游戏,引导学生学习,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采取积分奖励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若学生回答正确的题目难度越高,他们就能获得越高的分值,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参加游戏习题训练活动,其反应能力以及计算能力也会获得提升[3]。中高年级的学生经过前期的学习,已掌握了一定的基础性的计算技能,对此,教师可通过自主训练法和温故知新法促使学生提升计算技能。小学数学教师在更新教学理念并创新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要充分调查班级学生的基础能力以及认知经验等,基于学生的特征,多层次、差异化地设计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理念,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
(二)带领学生深入探索算理知识,帮助其灵活运用数学公式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若不能充分了解数学计算的规律,在后续计算中应用相关公式时就很容易出错。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数学公式及其规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索算理知识,了解数学公式的算理[4]。例如,在“小数乘法和除法”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设计这样的计算题:0.6×9=?在学生运用数学公式计算前,教师可先通过学具来展示公式算理。对此,教师可将10根小棒捆成一小捆,作为单位1,捆出9捆,之后从每捆当中抽出4根小棒,也就是每单位1捆小棒减去0.4根,共减去0.4×9根,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发现1×9-0.4×9=0.6×9。如此,学生就可以对小数乘法的算理产生深刻的理解。学生在明白算理后,就可以更深层次地掌握小数乘法的相关知识,在后续的学习中能更灵活地运用公式。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部分小学生计算能力不强,并非由于其没有良好的学习能力,而是其对数学计算缺乏兴趣,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就很难主动进行数学计算的学习与训练。对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探索新型教学模式,以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教师可将枯燥的数学计算与生动的场景融合起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自觉参与数学计算,不断提高计算能力。例如,在“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有趣、生动的计算教学情境。首先,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屏幕播放课件,课件展示的画面上,8只青蛙蹲在一张大大的荷叶上,随后有2只跳下水。此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荷叶上还蹲着几只青蛙?教师可以基于此教学情境进行动画制作,引导学生了解加减法的基本知识,培养其基本的计算能力。教师还可在该动态情境中设置递进式的问题,分别展示2只青蛙跳下水、3只青蛙跳下水……5只青蛙跳下水的画面,通过提问,逐步使学生掌握减法知识。学生通过观看生动、直观的动画,可清晰地看到数量不断减少的青蛙。教师演示青蛙跳水的过程,可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计算思路,从而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
(四)以创新多元的训练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一,教师要创新口算能力训练方法。口算能力是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部分,也是基础的数学学习技能,小学生口算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其观察能力、反应能力的高低,良好的口算能力可使学生更高效地学好数学。当前,部分中小学高年级学生在遇到两位数加减法计算题,如32+17、16+27等时,仍需要先在草稿纸上列出竖式再解答,这就是学生口算能力欠缺的典型表现,列竖式会明显增加学生的做题时间,降低其做题效率。虽然在题目做完之后,学生可通过列竖式的方式来检查,但列竖式不应该成为学生的常规做题步骤。所以,小学数学教师特别是小学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师应創新口算能力训练方式,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提高。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把握好课前三分钟的时间,为学生出十道口算题,并让其限时口算出结果,到达限定时间后,让同桌之间相互交换口算本,以列竖式的形式验算结果,批改对方的口算题,最后,教师统计学生口算题目的正确率,以了解学生的口算能力。让学生交互批改,可加强生生互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口算游戏,强化口算训练。比如,教师可设计“凑24点”扑克游戏,先将学生进行小组划分,让每组学生每人在数字为1—10的扑克牌中选出4张,之后开动脑筋,通过加减乘除法得到结果是24的算式,最先算出的就赢得这4张扑克牌,之后按照这种规则重复进行,直至游戏时间结束,最后看看哪一组赢得的扑克牌数量最多。这类口算游戏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口算兴趣,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第二,教师要积极创新估算训练方式。估算训练有助于使学生转换计算思路,在判断以及观察中寻找最便利的问题解决方法。在小学数学计算学习中,学生主要在比大小类的题目以及验算中应用估算,学生若能够高效运用估算方法,对提升解题效率很有帮助,所以需要加强估算训练。比如,对于51×99这道题,教师可教授学生估算方法:因为51与50接近,而99和100比较接近,那么,估算这道题目的答案应该在1500上下。随后,教师可让学生自主设计计算题,并进行估算。如设计题目“621+796=”,在估算时,学生可将其列为600+800的算式,则计算的结果应该在1400上下。估算可帮助学生在计算复杂的题目时减少出错,也可培养学生笔算前先估算的习惯。
(五)加强日常监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若想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不仅要使其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还要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使学生尽量减少错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对此,数学教师需要加强日常监督,告诫学生自觉养成仔细检查、认真审题的计算习惯,督促学生在计算前认真辨析题目当中的符号以及数字等,指导学生切忌出现漏掉小数点、计算顺序出错等问题。在日常督导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完成计算后自觉检查验算,告知学生无论计算题目难度如何,均要认真检查,以及时发现错误并改正,逐渐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5]。除此之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部分小学生书写得不够工整,字迹歪歪扭扭,划线不用尺子,在后续的计算中,就很可能会因为认错前面所写的数字等而导致计算结果出错。对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要求学生都认真书写,保证字迹规整,逐渐培养其优良的书写习惯。
(六)利用好计算纠错本,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
纠错本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生通过整理与归纳计算错题,可对自身的计算能力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明确后续的学习方向。对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空余时间整理平时训练以及测试中的计算错题,分析错误原因,并进行反思。教师也要定期收集小学生的纠错本,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进行记录和整理,结合相关易错题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题目,并用在计算练习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既关系到教学效率及质量,还会对其他学科的教学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培养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性,分析影响学生计算能力培养与提高效果的因素,积极地探索与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促进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参考文献]
冯利峰.如何增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界,2021(51):56-58.
张志强.针对“粗心大意”问题提升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J].新课程,2020(51):180.
姚华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优化策略探微[J].小学教学参考,2021(35):89-90.
许秀英.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方法[J].吉林教育,2021(36):49-50.
张成龙.如何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细心习惯[J].中国教师,2020(S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