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干部担当作为的内在要求、辩证特性与实践路径

2023-06-05 20:05:44李英兰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干事干部时代

李英兰,万 芳

(江西开放大学组织人事部,江西 南昌 330046)

引言

担当作为是新时代好干部的优良品质,是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关键要素,更体现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内在要求[1]204。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进程中非常重视担当作为,仅在二十大报告中,“担当”一词就提及9 次[2]1-58,“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带头担当作为”。可见,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是新时代干部的底色,亦是时代新人以担当彰显初心、以作为践行使命的胸怀和品质。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新时代干部担当作为的内在要求、辩证特性和实践路径,对于增强广大干部的担当意识,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践行政治担当、初心担当、责任担当和难题担当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干部担当作为的内在要求

“担当”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品格,其本意为“接受并承担责任”,从道德层面来看,担当是一种不辱使命的德性责任;从价值层面来看,担当是一种满足生命意义的价值追求;从实践层面来看,担当是一种言出必行的履诺行动。“担当作为”则是在展现担当负责行动中所呈现的精神信念和思维状态的具象行为,在不同时代、不同情境中,担当作为有着不同的内在要求。新时代的担当作为源于新时代的发展实践,是新时代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与政治品格。

(一)信念坚定、政治忠诚

信念是精神之源、力量之源。从意识主导行为视角来看,新时代的担当作为首先就是要求干部必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这不仅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更是新时代担当作为的不竭动力源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干部敢于担当作为,这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3]。具体表现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始终保持坚定地执着,无论处于何种情形,都要始终做到坚定不移地忠诚核心、信赖核心、拥戴核心、捍卫核心。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新时代的干部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安身立命的主心骨和干事创业的金刚钻,把对党忠诚作为最根本的党性和德性要求,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干部的担当作为才具有无比强大的精神动力,才能不畏艰险困难,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坚定不移地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而努力奋斗。可以说,新时代的干部担当作为要求干部必须拥有坚定如铁的理想信念和坚如磐石的政治定力。

(二)坚守初心、勇担使命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4]。新时代的担当作为就是党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担当和使命担当。从初心角度来看,人民的幸福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也是党实现长期执政的最大底气。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仅需要党领导人民通过不断接续奋斗得以实现,也离不开广大干部坚定不移地在责任担当中尽显人民公仆本色,切实做到为民忧、为民愤、为民想、为民呼、为民干。从使命角度来看,民族担当源于党的民族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党不断弘扬担当精神来凝心聚力,必须以干部担当为重要抓手,积极营造干事创业、勇担使命的正面氛围,更好地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由此才能以永不懈怠的昂扬状态,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坚强的力量支柱。可以说,新时代的干部担当作为要求干部要以担当彰显初心、以作为践行使命。

(三)敢于干事、担事不避

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中提到了好干部的“五条标准”,“敢于担当”就是鉴别新时期好干部的标准之一[2]13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干部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5]。这就要求干部在开展工作时,要自觉转变工作态度,把“要我干”的强制规定转变为“我应当干”“我必须干”“我能够干”和“我不怕干”的积极主动,在工作中敢于担起责任、扛住事情、完成任务,做到带头加压、主动请命、勇挑重担、扛责在肩、冲锋在前,发扬担责不推、担事不躲、担难不怯、担险不畏、担忧不惧的担当意识。以遇事甘于担当、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姿态,成为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当坐而论道的清谈客,成为敢打敢拼的干将,不当畏畏缩缩的懦夫。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担当作为就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6]529。可以说,新时代的干部担当作为要求干部要敢于干事创业、担事不避责难。

(四)攻坚克难、本领高强

实践是检验干部担当作为劲头、提升干部担当作为能力的重要途径。评价干部担当作为劲头足不足、担当意识强不强、担当本领高不高的关键在于实践表现,只有在实践中,在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最终成效中,才能进行客观判断。能否将担当作为转化为实现的两个基本要素是主体主观意愿愿意担当作为和主体客观能力能够担当作为,主体主观意愿愿意担当作为即具备担当作为的信念,而主体客观能力能够担当作为意味着要具备扎实过硬且高强的专业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干部要注重提升专业能力,二十大报告里面也提及要“加强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注重在重大斗争中磨砺干部,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2]55。事实上,立处新时代,所面临的风险形式日益复杂,对于干部的担当作为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干部不能不循章法地一味蛮干硬干,而是应该注重运用专业思维、创新方法来思考和处理问题,紧盯重点痛点攻坚克难,抓住关键点突破点破解各类发展藩篱。可以说,新时代的干部担当作为要求干部要精于实干破难题、善于作为强本领。

二、新时代干部担当作为必须坚持辩证统一

有多大的担当才能干多大的事业,尽多大的责任才会有多大的成就。深入把握新时代的担当作为,要从脉络层面、立场层面和落实层面这三个层面进行辩证阐释,凸显其与时俱进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一)脉络层面:坚持继承性与创新性的辩证统一

理论是实践的指南,现实是历史的延续。科学把握新时代的担当作为,首先必须善于从理论和历史中找寻自身存在的合理性。担当作为源自于担当精神,这一精神品质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沃土之中。从古代的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诸葛亮“鞠躬尽粹,死而后已”、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近代的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再到现代的“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大山的女儿”黄文秀等人,他们身上无不流淌着彰显中华民族担当精神的血液、传承着中华民族担当作为的基因。担当作为又是根源于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价值信仰,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无论是在理论创作还是革命实践中,担当作为都是其鲜明的主题。从红船精神到井冈山精神再到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担当作为都是其中的核心精神要义。新时代的担当作为源于中国精神谱系又在时代发展中结合了马克思主义,是融入了新时代奋斗历程的具有创新性的建构,这种创新体现在内在要求上,是基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形成了担当作为的全新理论架构;体现在实践上,则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了新的担当方式、技巧和目标的全方位展开,做到踔厉奋发担使命、笃行不怠建新功。

(二)立场层面:坚持权威性与保护性的辩证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7]。干部担当作为是管党治党的重要手段之一,新时代担当作为的首要使命在于巩固和强化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在于更好地利用权威来管理教育干部。“干部干部,要干字当头”,干部既要愿意干事、积极干事,又要能干事、善干事、干成事,“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6]529。新时代干部担当作为最重要的价值取向就是确保干部政治立场坚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听党话、跟党走,坚决服从组织的安排,为维护党的政治权威提供理念支撑。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其根本立足点在于激发干部内在干事创业的持久活力,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干部要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因此必须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运用好干部考核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合理设置干部考核指标,科学改进考核的方式方法,强化考核结果的合理性分析与运用[8],将选拔任用、教育培养、监督管理、追责问责、澄清正名、激励约束等方式紧密结合起来,保护政治坚定、敢想敢为的好干部,惩戒立场动摇、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推动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从而不让真正的好干部吃亏。

(三)落实层面:坚持科学性与艺术性的辩证统一

弘扬新时代干部担当作为的落脚点在于增强干部担当本领,为更好地实现党确定的各项发展目标任务而服务。要准确把握其主观能动性价值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坚持新时代担当作为的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却没有变,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新时代的担当作为可以转化出巨大的社会生产能力,虽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却能以精神形态的方式,间接参与物质生产,发挥其价值作用,正如国家的繁荣昌盛需要靠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才能实现,而奋斗唯有担当实干才能担起时代重任,才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二是要高度重视担当落实过程中的艺术性。干部要把担当作为一种领导能力和领导艺术来掌握,强调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既要注重全局性开展工作,又要体现预见性防范风险,更要把握灵活性创新思路,进而提高担当实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力避不深入调查的盲干、不精通业务的瞎干和不遵纪守法的蛮干,这样才能让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唯有坚持科学性与艺术性的辩证统一,新时代干部担当作为才能更好地落地生效。

三、新时代干部接续担当作为奋斗的实践路径

担当作为是在实践中不断培育积淀的,新时代的干部要坚持知行合一,把握重点、抓住痛点、攻克难点,注重在提高政治担当、践行初心担当、提升责任担当和强化难题担当等方面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全面弘扬担当作为,切实增强担当本领。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提高政治担当

政治担当是衡量干部担当的第一要素,是检验干部能否担责任、挑重担的第一标准。提高政治担当是弘扬担当作为、增强担当本领的重要前提。一是要把握政治方向,坚持把对党忠诚作为首要政治原则,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强化为党尽责的政治担当。二是要保持政治定力,站稳政治立场,自觉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决同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潮做斗争,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到头脑清醒、态度鲜明、立场坚定、敢于亮剑。三是要注重防范政治风险,善于从政治全局视角分析考虑,对潜在的政治风险要做到心中有数、应对有方,坚决防止个人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的行为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小毛病演变为大问题、安全风险发展为政治风险。

(二)加强党性锻炼,践行初心担当

干部必须把锤炼党性作为自身建设的终身必修课,也是新时代干部培育担当作为的重要方法。一是要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其中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不断补足精神之钙、夯实信仰之基、涵养忠诚之气,从而学深悟透,实现根植于心守初心、外化于行践使命。二是要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有关规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和战斗性,通过党内政治生活这个锤炼党性、淬化思想的“大熔炉”,提高干部的思想觉悟,强化担当意识,从而更好地担负起为国家繁荣昌盛而鞠躬尽瘁的政治自觉。三是要充分运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检讨问题、修正错误,摒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的庸俗哲学,克服“多栽花、少栽刺”的好人主义,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对干部身上存在的不担当不作为问题及时进行批评教育,真正做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在“团结—批评—团结”的良性循环中,不断凝聚干部战斗力,增强为民造福的担当意识。

(三)增强责任意识,提升责任担当

责任意识是一种自觉意识,是行为道德意识的反映,也是能力的体现形式之一,更是一种品格。担当就是责任,好干部必须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2]134。一是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引领作用。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要自觉增强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主动承担急难险重的任务,当好“领头羊”,不仅“言传”更要“身教”,立足岗位,更好地发挥表率作用,方能更具说服力,释放“群雁效应”,激活干部队伍担当干事的整体水平,促进党和国家事业更好发展。二是发挥规避风险的安全引领作用。没有平凡的岗位,只有平凡的工作态度,缺乏责任意识的人,即使是再安全的岗位也会敷衍塞责、粗心疏漏,容易出现险情;要紧绷“责任重于泰山”这根弦,这样即使是再危险的工作也能做到认真负责、严谨细致,努力减少风险,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三是发挥积极奉献的生力军作用。深刻领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些至理名言所传达出的责任意识,教育引导大家要把个人前途命运融入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建设中来,必须充盈自我,积极而为,着眼于服务与奉献,坚持对国家、对党、对人民的责任,成长为各条战线上的生力军。

(四)丰富实践锻炼,强化难题担当

“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实践锻炼是检验干部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干部担当作为本领的重要方式。一是搭建实践锻炼平台。组织部门要注重发现和选拔敢于担当的干部,结合重点难点工作,分批有序安排干部去多岗位历练、基层墩苗磨炼、中心工作锤炼、急难险重任务考验等方式,增强干部的意志力、坚韧力和自制力,进一步提升干部的经历、阅历和能力。二是勤思考善总结,提炼实践经验。在实践锻炼中积累形成的宝贵经验,蕴含着极其富有创造性的实践智慧和干事创业方法,是帮助强化干部难题担当、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资源。要坚持“做中学”“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则,加强对实践锻炼的归纳提炼,形成系统化、条理化、规律化、网格化的经验体系,为培育新时代干部担当精神,提高干部的难题担当能力提供丰富的滋养土壤。三是积极健全容错纠错保护机制。努力打造敢于担当作为的制度体系,坚持“三个区分开来”,以刚性的制度保护担当作为的干部,旗帜鲜明地为其撑腰鼓劲,给予他们奋发有为、开拓创新的信心与动力,让他们能够甩开膀子抓落实,直面难题不回避,无论是脱贫攻坚的“硬骨头”,还是矛盾纠纷的“堵塞点”,乃至改革发展的“绊脚石”,都能得到妥善解决,更好地践行难题担当,做到真正的“能干事”且“干成事”。

四、结语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1]299。深入分析新时代干部担当作为的内在要求、辩证阐释和实践路径,剖析出新时代干部要切实践行“信念坚定、政治忠诚,坚守初心、勇担使命,敢于干事、担事不避,攻坚克难、本领高强”这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要从脉络层面坚持继承性与创新性的辩证统一、从立场层面坚持权威性与保护性的辩证统一、从落实层面坚持科学性与艺术性的辩证统一;更需注重旗帜鲜明讲政治来提高政治担当,注重加强党性锻炼来践行初心担当,注重增强责任意识来提升责任担当,注重丰富实践锻炼来强化难题担当。广大干部作为党和人民伟大事业赓续发展的中坚力量,要胸怀“国之大者”,妙用“担当斧”,驰而不息抓担当、立足岗位展作为,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俯下身、扎下根,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切实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在新时代新征程之路上不断“建新功”。

猜你喜欢
干事干部时代
争做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大干部
公民与法治(2022年5期)2022-07-29 00:47:32
HANDS OFF THE WHEEL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 10:56:23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 10:55:36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0期)2016-10-08 10:54:55
为担当者担当,让干事者无忧
干事创业要“五劲”共使
“想事谋事干事”的老关工
中国火炬(2012年4期)2012-07-25 10:44:06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