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育人素养及提升:基于课程思政的视角

2023-11-02 02:28汪一心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院校

汪一心

(江西开放大学,江西 南昌 33004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17 年12 月,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要求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2]。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要推动广大教师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3]。

一、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育人素养要素分析

(一)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育人素养的内涵

素养是在长期训练和实践中所获得的修习涵养。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4]。教师育人素养是指教师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决定教育教学效果的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或潜在影响的品质的总和。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育人素养的内涵可以从以下三个视角来分析。

1.从课程思政建设视角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要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课程思政对专业教师育人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既要教书,更要育人,在教学中要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2.从高职院校使命视角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提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四条提出,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传授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培养技术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作为兼具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特征的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履行好上述法定任务,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将任务落实落细,并应具有完成任务所必需的育人素养。

3.从学生素养培育视角

教育部于2016 年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报告,该报告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教师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参与者和实施者,要实现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任务,专业教师就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育人素养。

(二)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育人素养的构成

1.思想政治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广大青年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向英雄学习、向前辈学习、向榜样学习,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5]。

对教师来说,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素养,并能够将适切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唱响主旋律,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师德素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纵观人类道德史,师德总是处在当时社会道德的最高水准上。《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提出:“突出课堂育德,在教育教学中提升师德素养。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引导广大教师守好讲台主阵地,将立德树人放在首要位置,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6]。

教师良好的师德素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沃土,是言传身教的生动诠释,是隐形和有效的课程思政元素。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要做到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传播优秀文化、潜心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坚持言行雅正、遵守学术规范、秉持公平诚信、坚守廉洁自律、积极奉献社会,不仅“学高为师”,更要“身正为范”,不断提升师德素养,以自己高尚的师德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3.专业素养

专业素养主要包含专业知识、教学技能与实践能力。专业素养和教师所授课程相关专业密切相关,本文以计算机专业为例进行说明。

(1)专业知识

教师必须熟悉所授课程相关专业知识,这是开展课程教学的基础,也是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同时,教师必须掌握开展教育活动和研究所需的教育学知识,如高等教育学、大学心理学、教师伦理学、高等教育法规等,学校专任教师要获得高校教师资格证。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要熟悉计算机专业相关知识,并对电子、通讯等相近专业有一定的了解。计算机专业课程主要有数据库技术、数据结构、信息安全技术和程序设计语言等课程。课程教师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还要唤醒课程蕴含的育人基因,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自然科学也是为人服务的,专业、课程、知识点这一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凝集了大量科学家、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的艰辛探索和智慧结晶,其代表人物、研究过程、理论突破、市场应用、升级更新本身便蕴含了人文关怀、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7]。

(2)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是指教师运用已有的教学理论知识,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稳固、复杂的教学行为系统。它既包括在教学理论基础上,按照一定方式进行反复练习或由于模仿而形成的初级教学技能,也包括在教学理论基础上因多次练习而形成的,达到自动化水平的高级教学技能,即教学技巧。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要熟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以翻转课堂教学法为例,学生课前自主观看教学视频,实现课程知识的学习,课程教师推荐优质教育资源、关注学生的自学过程、组织课堂教学[8]。课前,教师要寻找、学习和比较网络上的开放教育资源,结合课程标准、选用教材和教学设计对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重组,再通过学校教学平台推荐给学生学习。课堂教学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解答疑问、组织讨论、实践教学和价值塑造等。翻转课堂教学法让教师博采众长,再造了教学流程,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3)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很多专业课程都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在真实工作场景或模拟环境中进行。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和指导能力,对行业产业的最新发展比较了解,这样才能胜任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

计算机专业教师要熟练掌握实践技能,以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通过项目开发来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教师在项目需求、项目分析、项目设计、项目调试等方面要有丰富的经验,并能熟练编写和调试程序。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组内的同学分工合作,教师随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通过项目开发,学生的编程能力迅速提升,能更好对接职业岗位需求,也培育了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计算机专业还有很多实践性课程,如认识实习、综合性实训课程、毕业设计、岗位实习等。这些课程往往需要去校企合作企业或校外实习基地进行,需要教师对行业企业有一定的了解,并具备较好的交流沟通、组织协调和专业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性课程的学习,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得到提升,也培育了学生的劳动精神。

4.创新素养

创新素养是有着新思维、新能力对过去旧事物所产生出的一种改造升级的修习涵养的过程。教师创新素养代表了教师不断创新、创造的行为与过程,也包括了教师创新的精神和状态,主要包括教学创新素养和科技创新素养。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教学创新素养主要体现为教师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对教育教学的守正创新,能够结合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技术手段等在教育教学方面提出一些具体的、可执行的方案。同时,高职院校教师经常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职业技能竞赛和1+X 证书考试等。这些工作都需要教师有较高的创新素养,以实现预期的教学和指导效果。通过教师的教学和指导,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科技创新素养主要体现为专业教师紧跟前沿技术,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术,与相关企业联合进行技术改造、技术革新、联合开发新产品等。高职院校教师要经常参与企业实践或实训基地实训,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展科学研究,服务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研发,并将这些前沿知识融入到教学当中,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精神。

5.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即人的文化素质与修养,是社会个体在以“人”为中心的各种文化方面所表现出的素质与修养,即其在所拥有的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先进的价值观及规范。对于每一位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来说,仅仅传授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使学生成为和谐发展的人,教师的人文素养和智慧启迪也必不可少。2021 年教育部举办了系列中华文化和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教育作为传承文明延续历史的活动,其精神力量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教师的人文素养底蕴中。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人文素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应该具有的本专业之外的广博的人文知识,二是丰厚的人文精神以及在自身价值观引导下的行为。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与社会联系比较广泛性,与中高职一体化联合培养的中职院校、专升本联合培养的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企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就业单位等都有密切联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心关爱学生,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学业辅导、职业指导和心理疏导等。教师良好的人文素养有利于教师与其它单位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培育学生人文底蕴、健康生活和责任担当方面的素养。

综上,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育人素养包括思想政治素养、师德素养、专业素养、创新素养和人文素养。课程思政建设在促进专业教师成长为“四有”好老师方面具有积极且明显的作用,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育人素养与“四有”好老师标准有着清晰的对应关系,具体见表1。

表1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育人素养与“四有”好老师标准的关系

二、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育人素养问题剖析

(一) 教育理念滞后

教育理念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经过亲身体验和理性思考形成的关于教育本质、规律及其价值的根本性判断和观点。”[9]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习的终极目的是自身能够经由知识的掌握而达到智慧的养成。知识属于事实判断,智慧属于价值判断,大学生拥有智慧,也就拥有了正确的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思政旨在将价值观引导渗透到各类课程中,利用课堂这一载体实现育人功能,从而达到专业知识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的内在统一。部分专业教师偏重于对受教育者进行知识教育,他们能熟练地将专业领域的知识点抛给学生,形成事实判断,但不注重引导学生们进行价值判断。在课堂教学中,有的专业教师对新时代大学生提出的思想问题、社会热点问题等没有给出有效的回答。由于教育理念的滞后,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教学改革思路不够明晰,对思想政治素养、师德素养、人文素养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限制了育人素养的提升。

(二)育人能力欠缺

育人能力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社会和阶级的思想观点和道德行为规范,以及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通过一定方式,启迪学生,促其感悟、领会、悦纳,从而达到道德内化、行为自律、个性优良的能力。”[10]课程思政这一教学理念和实践活动能否有效推行开来,专业教师是否具备育人能力是关键。部分专业教师育人能力欠缺,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原因:1.教学能力不强,课程思政是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要在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要完成这个任务,专业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教学能力。但是,部分专业教师的专业素养、创新素养不高,难以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2.学情了解不够,大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仅仅是其整个生活系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以及思维方式的一部分,并不能全部反映出他们的所思所想和实际生活。由于课堂之外专业教师与学生沟通很少,对学生的情况的掌握不够全面,融入的思政元素难以和学生同频共振,导致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不佳,也不利于专业教师师德素养、人文素养的提升。3.学校培训不多,课程思政需要专业课教师补上“课程思政”的课,学校要开展教师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师德师风、教学能力专题培训等。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培训不够,导致部分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相关原理和方法掌握不足,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有一定困难,育人素养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育人素养提升路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发展教育的第一资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育人素养的提升需要政府、高职院校、个人同向发力,具体见图1。

图1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育人素养提升路径

(一)政府层面

政府层面主要体现在政策引导和项目支持,是专业教师育人素养提升的顶层设计和方向引领。近几年,教育部牵头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基本建成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11]。《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高校教师队伍”[12]。

2021 年5 月,教育部评选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99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699个、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30 个。其中,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0 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200个、课程思政教学示范中心10 个。通过选树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加快形成了“校校有精品、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良好局面。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在高职院校开展“双高”评选、课程建设、教材编写、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国培省培等项目,都有课程思政方面的要求。通过项目带动,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育人素养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高职院校层面

高职院校层面主要体现在提升教师职业能力并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全过程,是专业教师育人素养提升的外生动力和工作重点。高职院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大力提升教师职业能力,如强化新教师入职教育、选送教师到企业实践、打造高素质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落实教师5 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深化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等。同时,要经常性邀请资深专家做报告、开展现场教学观摩等。

高职院校要将课程思政融入到教师教学全过程,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标准制订、教材选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能力比赛、学生竞赛指导等各方面,贯穿于备课授课、教学研讨、实训实习等各环节。同时,高职院校要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把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重要指标。

(三)个人层面

个人层面主要体现在主动学习并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是专业教师育人素养提升的内生动力和关键所在。教师主动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特别是与教育、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和师德素养。2.本专业的拓展知识和行业企业前沿技术,新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创新素养。3.文史哲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当前学生思想状况和关注点,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要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结合课程知识,深入分析其内在价值属性,科学挖掘专业课程中蕴涵的思政元素。优选合适的教学素材,丰富思政元素的表达形式,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找准融入的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要根据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完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育人素养和育人效果。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院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