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莆田 351119)
妈祖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其涵养的中华传统美德,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高校人才培养具有思政教育价值。深入挖掘妈祖文化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推动妈祖文化融入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丰富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促进世界文化交流互鉴,彰显中华文化魅力具有深远意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环境渲染、教育教学、平台搭建、创新研究等途径探索妈祖文化教育成果的创造性转化,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路径。
妈祖文化是以妈祖信俗为主旨,以妈祖宫庙、祭祀、神话传说、文学艺术等为主要载体,衍生并融合各种文化元素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特色文化[1]。妈祖文化历史渊源悠长,肇于宋代,发祥于民间,其流传于中国沿海地区,历经孕育、发展、沉淀才得以传承,如今信众3亿多,遍及全世界49个国家和地区,在民众中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感召力。妈祖文化作为海洋文化的代表之一,对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妈祖文化凝聚了以德为先、行善救济、大爱无疆等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被赋予真、善、美的内涵,是全世界人民群众联系的精神纽带,为海内外的合作、交流与沟通创造了广阔的互动平台,搭建了互通有无的联系桥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2]。妈祖文化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精神内核在于价值认同。妈祖以人为本,贵和持中的 “和平” 精神和扶困救济,无私济世的“行善”精神,体现了国家层面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妈祖信仰自由,不畏艰险、扬善抑恶、大爱无疆、一视同仁的“大爱”精神,体现了社会层面倡导的自由、公平、正义、法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妈祖诚实守信、恪守信用的道德信义,护国佑民、奉献社会的“立德”精神体现了公民层面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妈祖文化蕴涵的价值理念与社会主义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逻辑关联,妈祖文化内在的精神本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高度契合。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其思想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3]。”妈祖文化以倡导“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为核心,以祈求“平安、和谐、包容”为文化特征,凝聚了儒家、道家的文化精髓,吸收了海洋文化的精华,承载着世界各国人民的文化认同和价值取向,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特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坚实的文化支撑。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妈祖信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意味着妈祖文化从原来一种本土性文化上升到了国际性文化的层面,成为世界认同的文化遗产和各国交流交往的重要媒介。
妈祖文化在“化人”的功能上与思政育人的目标、内容、导向是一致的,具有思政教育的属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内核被赋于崇德、博爱、向善的精神力量。妈祖文化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其实质是立德行善、热爱和平、和衷共济、开放包容,对传播海洋文明,促进民心相通,增强文化认同,引领价值追求等具有重要意义。充分挖掘妈祖文化的资源价值并发挥其功能,可以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成长发展的深厚基础”。[4]妈祖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地域文化,其蕴涵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其内涵与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是一致的。妈祖文化的地域性特征,为地方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最便捷、最鲜活的教育资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思政案例素材,使理论教学更具说服力、生动性,可提升学生对理论吸收和内化的能力,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学习的浓厚兴趣,提高高校大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促进学习行为的养成,达到思政内化的目的。妈祖文化的理论价值充实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对妈祖文化的探究、学习、传播和教育,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路径选择,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妈祖精神和文化价值是两岸交流的重要精神纽带。以妈祖文化为纽带的交流,是两岸互动交流的人文基础。两岸同根同源,妈祖信俗承载着两岸同胞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共同传承和弘扬妈祖文化是维系两岸融合发展的“催化剂”,有利于促进两岸的交流交往,维护国家的和平统一。妈祖文化内含“注重和谐,坚持中庸”的“和”思想。“和” 是多元中的统一,是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妈祖文化中倡导的和平、正义理念正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是助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驱动力”,为亚太地区的和平发展和世界的繁荣稳定注入了更多的正向“能量水”。妈祖文化的时代价值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价值塑造载体,有利于培养青年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文化自信感、社会责任感和命运共同体意识,有助于培育理想信念坚定,善于团结协作,具有大局意识的新时代大学生。
妈祖文化积聚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具有价值意义的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之一,其文化底蕴具有育人的实践价值。弘扬妈祖文化,传承大爱精神,充分挖掘妈祖文化蕴含的思想精华、人文精神、道德修养、行为规范等育人元素,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妈祖文化感知情景,深化妈祖文化认知认同,打造妈祖文化育人体系,有利于涵养青年大学生的心灵与品行,是实现妈祖文化实践价值的有效途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要深入推进文化育人,构建文化育人质量提升体系[5],妈祖文化的实践价值为高校文化育人质量体系的提升提供了思政载体。妈祖聪明灵慧、慈悲善良、孝悌和睦、勇敢坚毅的道德品质,妈祖以善为本、劝人从善、惩恶扬善的无私善行,妈祖福佑万民、泽被四海、惠及千秋的大爱精神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具有以文化人的教化功能。
校园物化环境在人才培养中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言:“人创造环境, 同样, 环境也创造人。”[6]校园物化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的一种物质表现。校园物化环境包括学生的文化娱乐设施、学习生活场所等,具有隐性教育的功能。在校园物化环境的设计、规划和建设中,注重物化形态的内在文化在耳濡目染中对人们的认知、思维、情感产生的效应,将妈祖文化基因进行浓缩并凝炼成为文化记忆符号通过物化形态呈现出来,使其产生深刻的感观记忆,起到环境育人和文化育人的双重效应。在学生生活园区内,以妈祖文化为主题,发动师生通过雕刻、手绘、剪纸、装饰品制作等艺术形式创作妈祖吉祥物作品,传承妈祖“和谐文化”,培养学生与人为善、推己及人的思维方式和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接纳心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平安、和睦、温馨的社区文化氛围,促进校园的安全稳定。在学生学习场所内,侧重以妈祖文化为基础的情境创设,将妈祖精神融入教学楼宇文化氛围布置中,学习妈祖勤奋好学、研读经典、攻坚克难的精神,营造勇敢坚毅、拼搏向上、相互帮扶的学习氛围,建设持之以恒、勇攀高峰、拼搏奋进、互助共勉的学风文化。
以教学为抓手,传承文化基因,萃取妈祖文化思政精华,展现妈祖文化独特魅力。以开设公共课程、融入专业课程、建设精品课程等形式打造妈祖文化的课程思政体系,将妈祖文化精髓及其内涵实质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妈祖精神内化为价值塑造,外化为自觉行为。一是开设公共课程,创新教学方式。开设《妈祖文化旅游研究》《妈祖文化与礼仪》《妈祖文化教育概论》等通识教育选修课或必修课,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开展体验式、沉浸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二是融入专业课程,丰富教学资源。从妈祖文化研究成果的统计分析可知,妈祖文化涉及的众多领域与各个学科专业融合度高,具有文化导向作用。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摄取妈祖文化思政教育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中。例如,妈祖文化涉及建筑行业和医疗卫生行业,在建筑专业教学过程中融入妈祖宫庙设计理念,探究妈祖文化在建筑类专业中的应用。在医护专业教学过程中融入妈祖大爱精神,培养医护生“视病人如亲人”的大爱情怀。三是建设精品课程,打造学科体系。加强妈祖文化资源平台建设,精准定位妈祖文化教化功能,从文化认知、情感认同、自觉践行等维度,按照学科系统性原则开发妈祖文化校本教材和精品课程,推进妈祖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增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充分发挥妈祖故里地域特色优势,建立“大学生思政课校外实践基地”,深入妈祖故里莆田湄洲岛开展妈祖文化探究、妈祖寻根夏令营、实践研修等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妈祖文化的历史脉络,感知妈祖文化的历史底蕴,领悟妈祖文化的精神内涵,实现思想道德浸润,提升个人文化涵养。一是搭建志愿服务平台。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与“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具有天然的契合点。将妈祖文化节日活动纳入志愿服务范畴,通过“妈祖文化旅游节”“妈祖文化嘉年华”等妈祖文化节日庆典活动,组织大学生志愿服务群体参与妈祖文化传播,推动妈祖文化代际传承,弘扬妈祖无私奉献、好行善事的精神。二是搭建专业实践平台。例如在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工艺美术系开展妈祖文化文创比赛,发挥学生在设计、绘画等文化创意上的特长,参与墙体绘画、手工艺品设计等专业实践活动。医学健康系侧重生命健康教育,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普及养生保健常识,宣讲卫生防疫知识等专业特色活动。让学生在专业实践中践行妈祖精神,续写更美的“妈祖故事”。三是搭建文化交流平台。妈祖文化是两岸同胞共有的精神家园,对两岸同胞群体认同与心灵契合具有重要促进作用。通过举办妈祖文化与两岸青年大学生交流论坛、开展两岸青年大学生“中华情·妈祖缘”研习夏令营活动、设立“妈祖文化传承与创新协同中心”平台等形式,加强实践研学合作,深化文化学术交流,深植共同文化基因,助力两岸互促互融。
文化要实现更大价值,就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探寻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内涵,将妈祖文化贯穿于立德树人的教育全过程,探索高校思政教育的新形式和新途径。一是加强学术研讨。妈祖文化内容涉及多个领域,涵盖了人文学术、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深入妈祖文化当代价值学术研究,建设妈祖文化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加大以妈姐文化为内涵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支持力度,充分挖掘其潜在的思政教育价值和文化传承发展可能性,从而实现妈祖文化的学科化、时代化,使妈祖文化的教化功能在新时代得到创新性发展。二是融入主题教育。提炼妈祖文化在家国情怀、民族认同及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精华部分,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和海洋意识教育等相结合,丰富高校思政教育内涵,增强思政教育实施效果,构建具有地域特色、时代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和自觉道德行为。三是利用网络载体。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新媒体时代,复杂的网络文化生态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造成巨大的冲击,也给思政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互联网时代,把妈祖文化思政教育资源转化成视觉或听觉媒介渗透到网络中,通过妈祖故事解说、妈祖影视赏析等直观、生动、形象的方式传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推动大学生思政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使网络成为妈祖文化思政教育成果创造性转化的新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