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明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襄阳 441050)
产教融合是指企业产业界与职业教育界相互融通,促进企业岗位用人标准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标准一致,培养能够适应新经济与新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使教育、人才及产业等各方面相辅相成、有效衔接。产教融合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国外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产教融合模式各不相同、各具特色,所取得的成就及经验值得我国教育界和产业界借鉴学习。
产教融合从字面上理解是指产业与高职院校的教育融合,生产与教学融合,是学校和企业一起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其共同目标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产与教的融合是实质性的、深刻的、紧密的,通过融合,高职院校努力发展,注重教育教学质量,锚定产业文化、共同培养人才并促进人才进入生产岗位。服务组织是一种第三方组织,主要功能是服务特定的社会群体,是为满足特定人群实现特定目标的单位。产教融合服务组织是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通过市场化运作机制整合多方资源,提供专业化服务,促进产业用人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有效对接的,推动产教融合深入发展的服务组织,其具有市场性、专业性、中介性和独立性。[1~2]
2023年6月13日,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 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中解答了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开展产教融合试等问题;并提出了推动形成产教融合头雁效应、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五项任务。以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为例,双方共建科大讯飞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在我校正式建成落地。这是湖北省首家在高职院校设立的以头部企业命名的人工智能产业学院。
该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是我校在人工智能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技术开发等方面与人工智能产业的龙头企业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功能产教深度融合的重要平台。科大讯飞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不仅在管理体制、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进行深刻变革,更主要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人工智能领域“产、学、研、创、融、用、就”高职人才培养的生态闭环,并不断整合资源,改革模式,凝聚力量,提升我校人工智能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产教融合发展是当前中国职业教育领域的根本特征。在当前形势下,产教融合发展必须以校企合作为最主要途径,确保我国职业技能教育高质量发展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单边问题,同时也是行业企业提高自身发展能力的最佳选择。企业行业为职业院校提供教学资源与技术设备,而职业院校则为企业行业培养当前社会岗位所需要的技术人才。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在强强联手合作的过程中,将促进中国高校和企业的资源、专业技能和教育的整合向纵深领域发展。
近些年来,国家陆续发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发布文件的意义主要是将产教融合在职业教育领域全方面深入,从而促进企业积极参与高等院校的活页式教材研发、学生顶岗实习实训以及就业创业等人才培养过程。再者,深化产教融合亦是当下职业院校“双高”建设中的一大重要分支部分,因此学习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服务组织运行机制势在必行。
美国“合作教育”模式主要是创建学校、学生和企业公司三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其主要目的是将学生在职业院校课堂上所学习的专业课程内容与行业企业的实习实训岗位在最大程度上匹配,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水平。该模式由合作教育委员会、合作教育协会制定职业标准和产教融合水平考核评价体系,是产教融合服务组织的一种形式。[3]美国产教融合得以深度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发展会受到联邦政府的拨款补贴,同时,企业参与产教融合可享受税收减免优惠政策,大大促进了服务组织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地位。该模式促进了大学、学生和企业三者的发展,三者也在合作中受益匪浅,是美国校企合作成功的典范。[4]
德国“双元制”模式是一种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其中,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解释和传授专业的技术理论知识,企业公司的主要任务有两项。第一是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及所实训过程中所需使用的器械设备;第二是在公司内部选派工作经验丰富、专业技能高超的技术人员。德国的职业教育学制一般为三年,学生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再由企业选择职业学校,集中时间进行理论培养。学习结束后,由德国相关专业行业协会组织毕业考核,考核合格,学生毕业后可以自主选择职业。德国专门成立行业协会、机构等产教融合服务组织负责对产教融合发展的福利政策支持情况进行实时监控,还鼓励企业在一定能力范围内给予高职院校相应的经费支持,完善并强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以及与企业行业的契合度,促进两者的深度合作。德国的产教融合服务组织为“双元制”课程模式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很好地解决了“工业4.0”对高科技和高素质人才的需求。[5~6]
中国现代学徒制是通过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同参与教授学生知识,是一种培养职业院校学生技术技能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不同于平常的订单式培养班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因为现代学徒制更加注重促进学生对技术技能的掌握,且由企业与职业院校双方共同研讨制定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以及考核方案,这也是现代学徒制能够广泛推广的原因之一。
2019年6月,山东省提出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7]经过不断地改进与发展,中国现代学徒制达到校企一体化双元育人,通过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深度合作,依托产教融合的良好背景,共同完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现代学徒制。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2021年7月22日印发《关于印发产教融合型企业和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认定21个产教融合试点城市、63个产教融合型企业,襄阳市成为湖北省唯一入选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目前,襄阳市的骆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已成功入选湖北省产教融合型企业。
襄阳市出台了《襄阳市建设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方案》,着力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进产教融合服务组织发展。当前正在出台《襄阳市建设产教融合型城市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方案》《关于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的若干措施》,深化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改革,促进校企紧密合作,优化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规模、质量,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因此,推动襄阳产教融合服务组织迫在眉睫,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产业标准、岗位需求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但是,当前存在以下阻碍:第一,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办学主体协作不深入,特别是地方政府、企业、学校职权范围划分尚不明确,政府统筹规划不到位、企业缺乏参与人才培养的基本动力、教育部门孤军奋战。第二,高职院校教师教学重知识传授、轻专业能力培养,教学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脱节,与企业人才需求对接不精准。第三,企业行业与职业院校在体制机制、发展目标上有所不同,存在“一头热”的情况,主要体现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以及专业发展规划中指导与发挥作用不够,进而导致产教融合不深。
产教融合服务组织作为职业院校与企业行业合作的中间桥梁,是基于我国发展现状与现实国情的一种有益尝试,是创新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的有效组织形式。为推进襄阳市产教融合服务组织建设发展,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产教融合服务组织通过协助职业院校开展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搭建真实工作环境,打造多层次实训体系,实现企业真实生产环境与职业院校实际教学环境的有机融合,提高人才培养的创新性与实践性。
1.统筹引领各类院校深入参与产教融合。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教育全过程,加强实践育人,强化义务教育实践育人环节;明确各类院校和龙头企业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的职责定位目标任务。
2.产教融合与经济发展同步规划。统筹优化教育和产业布局,将产教融合发展纳入襄阳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规划中,同步规划产教融合发展政策措施、支持方式、实现路径,谋划重大项目,推动襄阳市高新区、东津新区等建设产教融合园区,引导教育资源向产业和人口集聚区集中。
3.行业协会等产教融合服务组织在行使社会责任的同时,还需要政府加大投入,积极引进高技能、高质量人才,给予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福利政策,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其强有力的支持。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需要深入加强区域内应用型高等院校与行业企业间的有效合作,构建完善的资源共享平台,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为产教融合服务组织添砖加瓦。
1.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2019年印发的《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文件,并结合襄阳市产教融合发展现状,制定襄阳市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标准,开展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工作。
2. 根据襄阳市现状产业结构和企业布局,先行培育五个重点产教融合型行业,即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业、智能制造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含化工)产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信息储备库。
3. 根据区域的特点,在区域范围内深度挖掘能够承担职业院校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任务、1+X证书制度试点任务、现代学徒制任务的企业,能够提供相对完整的教育功能和教育要素,开展实质性的校企合作,推动构建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培育更多更好的产教融合企业。
2022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和《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试行)》,突出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考察,强调职业院校教师要紧跟产业发展,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教学。职业院校切实加强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健全教师标准体系,全面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科技服务能力,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产教融合服务组织发展。
1.结合当前市域发展战略和经济服务组织的需要,提高学校课程内容与社会市场岗位需求的匹配度,推动企业行业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双向互动,促进校企人员的双向流动。
2.制定“双师型”教师评选标准,每年开展“双师型”教师评选,不断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使学校教师和企业职工之间互相流动,即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企业职工到学校上课。
3. 每年校企共建5~10个教师培训基地和6个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实现职业院校学生的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企业的员工培训和技术服务功能,推进襄阳市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深入发展。
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深化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充分发挥政府统筹、产业聚合、企业牵引、学校主体作用,以产业园区为基础,打造一批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职业教育集团(联盟)等平台,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促进襄阳市的产教融合服务组织发展。
1.发挥市域产教融合联合体和各类职教集团(联盟)作用,汇聚区域和行业各类产教供需信息,建设产教融合公共服务平台,提供襄阳市的精准化产教融合信息服务。
2. 深度整合科创力量,鼓励支持科创联络员专业化建设成为技术经理人,打通产教融合平台资源精准对接路径。
3.大力发展“互联网+教育培训”,支持职业院校、企业、社会组织整合校企资源,开发产业技术课程和职业培训包,支持职业院校开展网络教育,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