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懿(首都知识产权服务业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打开一款手机APP,眼前就会出现应接不暇的各种各样的歌曲,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喜爱的歌曲,点击播放即可欣赏到动听的音乐,相信这种体验已经是现代很多人的日常活动,但是在大家欣赏美妙动听的歌曲时,是否会注意到版权问题呢?当音乐作品的著作权人看到某款手机APP里面,没有经过权利人许可擅自上传了权利人的歌曲,权利人遂将该款手机APP的运营方起诉至北京互联网法院,要求运营方承担侵权责任。北京互联网法院随后将案件委派给首都知识产权服务业协会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这是调解委员会日常调解的大量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中的一起。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进步,互联网正在逐步深入地影响着普通人的生活,网站、APP、公众号、小程序等平台为公众提供着海量的信息和娱乐内容,互联网电商的经营者为消费者提供了各式各样的物品,使我们的生活日益丰富多彩。但是,互联网上的宣传推广经营行为也会经常侵犯他人的著作权、商标权或专利权,产生大量的知识产权纠纷。北京互联网法院成立5年以来审结了18.2万件案件,其中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超七成。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覆盖领域广、涉及方面多,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社会治理等多种手段,从审查授权、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行业自律、公民诚信等环节完善保护体系,加强协同配合,构建大保护工作格局。加强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 是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重要方面,可以有效预防和化解知识产权纠纷, 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提高社会治理能力。
首都知识产权服务业协会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调解委员会”)正是为了落实国家战略,应运而生的。调解委员会于2019年11月获北京市司法局批复成立,目前有调解员24人,其中专职调解员3人,主要依托首都知识产权服务行业的优质专业资源,在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指导下开展调解工作。调解委员会自成立以来,积极配合行政主管部门和人民法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发挥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优势,从源头预防、在线调解、多元化解、一站式解纷等多方面加强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成立4年来,调解委员会累计受理纠纷5300余件,调解结案3800余件,调解成功1200余件,为北京地区创新主体提供了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维权渠道。
在工作中,调解委员会注重完善调解制度建设。调解委员会依据《人民调解法》《全国人民调解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制定了《首都知识产权服务业协会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章程》,自觉接受北京市司法局、北京市知识产权局的监督管理和北京市人民调解协会的行业自律管理。调解委员会不断完善调解相关制度文件,制定了调解告知书、调解申请表、调解终结告知书的模板,规范受理申请、主持调解、订立调解协议等工作环节,保障调解员公正、高效、快捷地化解知识产权纠纷。
针对知识产权纠纷的特点,调解委员会加强专业调解队伍建设。知识产权纠纷存在诉讼争点专业技术性强、侵权种类和形式多样、取证和举证困难、赔偿数额难以计算的特点,需要调解员熟练运用相关专业知识与调解技巧,以达到让当事人心服口服,使纠纷顺利化解。调解委员会注重选聘具有知识产权法律专业背景和行业技术背景、为人公正、热心调解工作的人员担任调解员。此外,利用行业协会资源,通过一对一指导、组织培训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调解员的法律素质和业务技能。在调解过程中,不断总结调解工作方法和技巧,利用调解员的专业知识,既公平公正化解纠纷,又增强当事人知识产权法律意识。在2022年7月发生的一起著作权纠纷中,著作权人即一家出版社以孙某未经授权在其经营的手机端“微店APP”内以明显低价销售权利人的作品,将孙某诉至法院。接受法院委托调解后,调委会调解员发现孙某系在大学读书期间参加创业大赛而设立了微店,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工作,因而拒绝赔偿并消极应对调解。调解员结合事实,向孙某解释了著作权法对著作权保护的规定,指出孙某未经授权在其微店中销售权利人的作品,侵犯了权利人的著作权,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经过释法,孙某认识到自身错误,同意赔偿并不再销售侵权作品。同时,调解员向出版社说明了孙某处于失业的困境,希望权利人有所理解,适当降低赔偿金额。最终,权利人降低了索赔金额,并同意分期付款,双方达成了和解。
以制度为遵循严格规范调解工作。调解委员会坚持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局、司法部印发的《关于加强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的意见》,按照《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手册》指导开展工作。聘用并向法院派驻专职调解员,积极与北京市各级法院建立诉调对接机制,严格按照法院要求,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与法官协同联动更加高效地调解案件,有效配合了相关法院诉源治理工作的推进,减轻了当事人诉累,节约了司法资源。
坚持守正创新积极扩大调解工作影响力。调解委员会利用协会作为行业第三方组织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发挥自身工作优势,接受当事人自行委托开展调解,年调解案件超过200件。调解委员会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进驻各类展会、入驻北京(中关村)国际知识产权服务大厅,开展公益咨询服务,走访科技企业进行面对面答疑解惑,并结合行业自律、公益咨询等工作,持续开展知识产权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增强区域内各类市场主体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2022年9月,申请人向协会投诉北京某知识产权代理机构与其法定代表人发生纠纷,由于双方丧失相互信任的基础,在劳动仲裁后相关仲裁结果无法执行,影响了相关公司和个人的正常业务经营。调解委员会及时介入,在查明事实后与双方当事人积极沟通,向当事人解释劳动法的相关规定,疏导当事双方的消极情绪,协助双方签署和解协议。并根据双方当事人特别要求,以行业协会名义帮助当事人保管、转交了和解费和笔记本电脑,督促双方及时办理工商、税务、专利代理等备案变更手续,最终于年底完成了所有和解手续,妥善化解了矛盾纠纷。
首都知识产权服务业协会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成果,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成果,也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来自行业层面的实践注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创新主体数量大幅增加,其之间的民商事活动来往频繁,随之而来的知识产权纠纷日益增多。面对案件多、类型新、难度大、要求高的情况,对于调解工作的专业化、法治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建议探索在更多领域建立专业化人民调解委员会,加强专业化、职业化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调解队伍建设机制,着力解决目前调解工作经费困难的问题,将专业能力强的人员纳入调解工作队伍,提升调解员专业化水平。加强调解员业务培训,定期进行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卷宗制作等常态化专业化培训。进一步提高对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效率,让纠纷当事人对于调解的信心更足,促进调解工作的顺利开展。
全国调解工作会议提出,要完善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制度规则,进一步深化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各类调解衔接联动的调解工作格局。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基础性作用 推进诉源治理的意见》指出,对行业专业领域矛盾纠纷,注重发挥相关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优势,提升专业化解水平。今后,首都知识产权服务业协会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准确理解和认真把握新时代对于调解工作的新要求,继续深耕知识产权领域矛盾纠纷化解,努力让调解深入人心,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防范在源头、消灭在萌芽、化解在基层,为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