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4 月6 日,天津市市长张工、航空工业总经理郝照平、空客公司首席执行官傅里在人民大会堂共同签署了《空客天津A320 系列飞机第二条总装线项目框架协议》。作为深化新时代中欧战略伙伴关系的重大项目之一,空客天津A320 系列飞机第二条总装线项目将进一步深化中欧高技术合作,助力中欧航空产业共享发展、共创未来。
据悉,A320 系列飞机第二条总装线项目位于天津港保税区,依托现有___空客天津总装公司进行建设,计划今年四季度启动建设,2025 年三季度投入运营。项目运营后将主要生产A320 和A321 飞机。后续,天津市、空客公司、航空工业将发挥各方优势,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向两条总装线聚集,共同建设空客亚洲中心。
围绕A320 系列飞机天津总装线,航空工业承担了机翼制造、机身系统装配等项目,实现了向总装线“门对门”交付。自2008 年空客天津第一条总装线投入运营以来,航空工业依托航空全产业链制造创新优势,分阶段实现了向总装线交付完整A320 机翼。2014 年起,空客天津A320 系列飞机总装线装配的机翼完全来自航空工业。
2019 年,在中、德两国总理见证下,航空工业与空客签署A320 机身系统装配项目,将工业合作拓展至机身领域。
未来,航空工业将充分把握经济全球化这一世界发展大势和时代发展主题,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融入全球航空产业链,助力区域航空产业发展,加快构建航空领域国际合作新格局,持续推动民用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
左上图为航空工业承担的A320 系列飞机机翼项目。
( 本刊记者 良辰)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王皓、陈根良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了Soft and lightweight fabric enables powerful and highrange pneumatic actuation一文,其开发的“基于织物的轻质高强度机器人/机械手”突破了传统柔性机器人柔顺性与承载能力相互制约的瓶颈,通过发挥织物材料柔软且抗拉伸的独特性能,从力学原理出发,从根本上突破现有基于硅橡胶制作柔性机器人的思维惯性,即不采用硅胶软材料,而是提出具有多运动模式可任意编程的轻质高强度柔性驱动单元。该机器人单元同时具备结构顺应性、交互友好性,以及承载强、质量轻、精度高、工作空间大等优点,将刚性与柔性机器人各自的优点有机结合。
为使机器人具备更加丰富的驱动特性,研究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一种基于水溶性内模具的气道构建方法,使得所制备柔性机器人的运动不仅可编程,而且可提前进行精确的建模分析。
左 图 为基于织物材料的柔性机器人驱动器构造方法。
(本刊记者 良辰)
2023 年4 月8 日,飞行器高性能装配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西安召开。大连理工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学术委员会主任贾振元,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罡教授,南京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廖文和教授,西北工业大学校长宋保维和校长助理张开富,以及飞行器高性能装配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全体委员,中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代表,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代表等出席会议。
宋保维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他对学术委员会专家和各合作单位长期以来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希望未来继续加强交流合作,并表示学校将全力支持重点实验室的发展。
贾振元院士和宋保维为“飞行器高性能装配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揭牌。飞行器高性能装配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由贾振元院士主持,会上宣读了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名单并颁发聘书。
张开富对实验室总体情况、发展方向和未来目标做了汇报,表示实验室将聚焦新一代航空航天飞行器高性能装配中的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研究,依托西飞、成飞的产业优势和西工大优质的科研平台,为新一代航空航天飞行器的高性能装配提供有力支撑。
(本刊记者 良辰)
全息技术能够完整记录和再现光场的波前信息,在三维显示、数据存储、光学加密等领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全息三维显示技术无需佩戴设备、不易引起视觉疲劳,被认为是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近眼显示、智能车载抬头显示(HUD)等应用的终极解决方案。但是,传统全息图只能记录一幅图像,难以实现动态立体显示。
与之相比,新兴的轨道角动量(OAM)全息技术利用OAM 自由度,开辟了宽广的信息存储空间。类似于电影的胶片,数百帧图像可记录在同一张OAM 复用全息图中,其中每帧图像只对应特定的OAM 阶数,相当于被赋予了一个专属密码;通过不同阶OAM 光束依次照射全息图,实现三维影像的动态刷新,理论上可大幅提升全息技术的信息容量和安全性。
然而,OAM 全息图的大容量与高分辨率是一对矛盾。由于全息图的各OAM 通道之间存在强烈串扰,为了确保每个像素位置的OAM 性质不被破坏,必须对原始图像进行稀疏采样——严格要求采样间隔(L)不小于最高阶OAM 模式的直径(dmax),即γ=dmax/L≤1。γ=1 对应目前OAM 全息技术的分辨率上限,随着复用通道数量增多(dmax增大),图像分辨率损失严重(L同比例增大)。该瓶颈问题极大限制了OAM 全息技术的容量和分辨率的提升空间。
针对以上难题,清华大学精仪系先进激光技术团队建立了OAM 全息复用串扰的综合分析模型,提出了几乎无串扰的伪非相干方法,并通过时分复用技术实现了近似的相干方法。新技术放宽了对OAM 全息采样条件的限制(γ可增大数倍),突破了现有OAM 全息技术的分辨率上限,显著提升了重建图像的分辨率(相同复用通道数量下)和复用容量(相同分辨率下)。
研究成果近日以Super-resolution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holography为题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本刊记者 良辰)
2023 年4 月9 日,在CIMT 2023 开幕前夕,由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主办的“2023 机床制造业CEO 国际论坛”成功召开。来自机床界的领导、专家、企业家、用户代表等200 余人齐聚一堂,为这一全球盛会助力暖场。本届CEO 论坛主题为“融合创新 数智未来”,邀请到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世顺、DMG MORI中国首席运营官弗兰克· 比尔曼、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股份公司副总裁刘耀、北一大隈(北京)机床有限公司总经理北河胜义、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张保全、HELLER 机床执行董事会主席托尔斯滕· 施密特、携汇智联(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振华7 位机床工具企业负责人作为演讲嘉宾,从不同角度深刻剖析了机床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和新机遇,并从不同侧面阐述了机床工具产业在融合创新、技术进步及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方面的有益尝试、实践经验和取得的成效,供业界交流参考。论坛由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副会长王旭先生主持。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会长毛予锋先生首先做了会议致辞。毛予锋指出,2023 年是贯彻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2022 年,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全年实现营收基本持平。其中,金属加工机床生产总额1823 亿元,同比增长5.1%;金属加工机床消费总额1843.6 亿元,同比下降1.9%;出口总额62.9 亿美元,同比增长18.3%;进口总额66 亿美元,同比下降11.5%。刀具产销同比下降3%;刀具市场消费总额约441 亿元,同比下降7.5%;出口额231.87 亿元,同比增长3%;进口额97.32 亿元,同比下降8.7%。
毛予锋认为,虽然行业受到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严重,但坚持多年的供给侧改革、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成效初现,全行业产品结构持续优化,经营水平持续提升。与此同时,当前国内经营环境也正逐步改善。面对当前的国际国内环境,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反对单边主义、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脱钩断链”,是确保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的重要任务。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和企业如何更进一步融入全球机床工具产业链供应链,并为这一全球性公共产品的稳定做出贡献。这也是接下来各位行业同仁值得深思的问题。
上图为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会长毛予锋先生致辞。
(本刊记者 良辰)
2023 年4 月10 日上午10 点, CIMT 2023(第十八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在广大业内外人士的翘首期盼中如约而至,这是在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平稳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的背景下举办的一届具有特殊意义的展览会。
CIMT 2023 以“融合创新 数智未来” 为主题,积极响应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发展趋势与市场需求。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自1989 年创办以来,已走过34 年的发展历程,成功举办了17 届,为中国的改革开放、装备制造业创新和升级做出了巨大贡献。CIMT 是中国知名度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机床工具专业展览会,并被国际业界公认为“全球四大国际机床名展之一”。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高质量对外开放,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数字中国的背景下,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将始终是观察、研究、对接中国机床工具消费市场的最佳窗口和平台。
本届展会吸引了来自28 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600 家制造商参展,来自德国、日本、瑞士、美国、韩国、西班牙、意大利、英国、印度、法国、捷克、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共13 个国家和地区的机床协会和贸促机构组团参展。
(本刊记者 良辰)
2023 年4 月10~15日,DMG MORI 在CIMT 2023 上展出了多个重要行业的成功应用。工艺整合、自动化、数字化和可持续性的解决方案是DMG MORI 在本次展会上的重要议题。
多年来,DMG MORI致力于推进用创新的自动化解决方案提高自主生产能力。目前可提供来自13条产品线的57 款工件或托盘运送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包括全面的硬件和软件解决方案。此外,也可提供PH-AGV 和WH-AMR 无人驾驶运输系统。因此,DMG MORI 可为150 多种不同的机床提供升级改造方案。DMG MORI 在本届CIMT 展出的自动化解决方案是MATRIS light 机器人自动化系统搭配NLX 2500 车削中心和RPS 托盘交换系统搭配NHC 5000卧式加工中心。MATRIS light 是一款灵活协作式机器人系统,可搬运的工件重量达5 kg。无需机器人专业知识即可示教机器人操作。天津工厂生产的RPS 托盘交换系统是单机自动化系统,占地少,多达21 盘位,可运送的工件重量达700 kg。
DMG MORI 全面参与全价值链数字化各项工作。CELOS 和Messenger帮助用户完成车间操作,而IoTconnector 提供安全连接,为用户提供监测和远程服务。另一款数字化的典型产品是DMG MORI DIGITAL TWIN(DMG MORI 数字孪生)。在虚拟空间中通过仿真加工的全过程,包括刀具、夹具到工件的控制,数字孪生可有效降低实际加工生产中的碰撞风险,降低工件成本,缩短周期时间,显著提高加工生产效率。此外,DMG MORI 特有的技术循环可提高加工工艺的效率。3D quickset 可轻松测量和修正机床运动特性,MPC 2.0 机床防护控制可监测振动,在碰撞时立即关机。此外,DMG MORI 技术循环可简化编程,提高编程速度达60%,甚至可加工复杂工件。下图为DMG MORI 参展现场。
(本刊记者 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