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工程建造阶段核安全文化体系建设与管理实践

2023-06-05 06:46石俊科郭永贵陈明国
核安全 2023年3期
关键词:核工程管理体系管控

陈 琪,石俊科,郭永贵,陈明国,胡 玲

(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南京 210019)

从事核事业必须遵循确保安全的方针[1]。核安全是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2]。培育核安全文化是核安全的本质要求,更是核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核安全目标的实现和责任的落实,需要核设施营运单位、总承包单位、设计单位、设备制造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等各司其职、履职尽责。

核设施营运单位和为其提供设备、工程和服务等的单位应当积极培育和建设核安全文化,将核安全文化融入生产、经营、科研和管理的各个环节[1]。核工程建造阶段是核设施全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建设期质量是核安全运行期的关键。核工程建造阶段的核安全文化建设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和研究价值。

1 核工程建造阶段核安全文化建设

目前,国内外对核工程建造阶段核安全文化建设的研究尚未成体系,大多停留在文化理念宣传培训以及开展一系列专项活动等方面;多数存在理念认识不全面、文化实践不落地、措施方法不系统以及业绩水平不量化等问题,未将核安全文化建设固化为管理制度和标准要求。这与核安全本质要求、国家法律法规相关规定以及五部委“五个坚持”管控要求不相匹配,亟待系统梳理并固化核工程建造阶段核安全文化建设方法路径。

中核华兴作为中核集团重要成员单位,立足主责主业,聚焦核工程建造阶段核安全文化建设,经过30余年管理实践,确立以“价值理念为引领、体系运行为基础、行为管控为抓手、业绩改进为目标”的核安全文化建设方针,通过提炼固化企业内部具有核工业底蕴的核安全文化价值理念,建立并运行一套完善的核安全文化管理体系,制定并实施人员质量行为规范措施以及探索构建可量化评价的核安全文化业绩评价模型,实现了核安全文化建设的“有形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确保了公司核安全文化业绩得以持续改进,为核工程建造单位核安全文化建设提供了实践范例。

1.1 倡导文化理念

文化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创造和发展的内在精神与意识形态。文化的特点是无处不在、无以言状。核安全文化需要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核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是:让“安全高于一切”的核安全观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2]。从文化的特点可以看出,核安全文化建设需要从知晓到熟识、从理解到践行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一日之功。

1.1.1 提炼固化核安全文化价值理念

在核工程建造阶段,由于施工企业内部人员结构分层明显,所以员工文化素养参差不齐、理解践行能力差异较大。为明确员工履行核安全职责使命、践行核安全文化价值理念的具体表征,将其广而告之并使各层级员工充分理解与良好实践,逐步养成自觉习惯,公司结合核工程建造企业特点,提炼并固化核安全文化价值理念,包括核安全文化管理方针、工作氛围、核心价值观、发展愿景、文化使命和文化承诺等,对相关内容进行明确释义,以强化员工对核安全文化的理解和践行能力,并向政府监管部门、顾客和社会公众作出庄严的核安全承诺。

(1)核安全文化管理方针:专注职业化、聚焦执行力、追求零缺陷。

专注职业化:坚持建设一支“岗位技能职业化、工作素养职业化、行为规范职业化”的高素质技能型核工程建造团队。

聚焦执行力:坚持建设一支“令行禁止、规行矩步”的高执行效能型核工程建造团队。

追求零缺陷:坚持建设一支以“一次性把事情做对”为目标的高工作水准型核工程建造团队。

(2)工作氛围:阳光、透明、合作、沟通。

(3)核安全文化核心价值观:安全第一、质量第一。

(4)核安全文化发展愿景:成为核工程建造领域核安全文化建设的最佳实践者。

(5)核安全文化使命:培育良好的、具有华兴特色的核安全文化,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优质的核工程产品,对社会负责。

(6)核安全文化承诺:建造质量可靠的核工程产品,为核安全提供保障,确保核安全业绩总是能得到改进。

1.1.2 传递落实核安全文化价值理念

文化理念的落地实施需要组织和组织内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主要措施有:发布《核安全文化政策声明》和《核安全文化手册》,阐述核安全文化建设管理政策和践行承诺;分层级设置文化推进专职组织机构,保障各项资源配置;明确各层级、各岗位核安全文化职责,纳入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借助多种宣传渠道和展示平台,结合会议、培训和研讨等方式,培育核安全文化宣贯载体;构建核安全文化培训体系,制定标准化、可视化培训教材,打造 “线上+线下”学习平台,固化“培训+测评”管理制度;结合“人人都是宣传员”、讲述身边的核安全文化故事和主题海报征文评比等活动,营造全员“关注核安全、学习核安全、践行核安全”的良好氛围,提升从业人员的核安全文化素养和践行能力,有力保障核安全文化价值理念和建设要求得以自上而下地传递和落实。

1.2 构建管理体系

1.2.1 建立核安全文化管理体系架构

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核安全文化建设良好实践,结合核工程建造质量保证管理体系和核安全文化建设实际,确立“以人员行为为管控主线,以业绩评价为监测手段”的核安全文化管理体系,明确核安全文化管理体系运行原理及框架结构,以“有形”的管理体系践行“无形”的核安全文化,实现核安全文化的“有形化”和“系统化”。

借鉴核电质量保证管理体系运行思路,将“各级人员在践行岗位职责中的工作表现”作为核工程建造阶段核安全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将“培养各级人员良好质量行为,获得高品质的核工程”作为核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建立以“大纲+管理程序+操作规程+业务指南”为框架结构的核安全文化管理体系(见图1)。

图1 核安全文化管理体系架构Fig.1 Nuclear safety culture management system architecture

通过体系的运行,将核工程建造阶段各级人员良好的质量行为作为体系的输出目标进行系统管控,制定实施人员质量行为管控措施,规范养成人员良好质量行为习惯,降低人因失误,杜绝违规造假。将核安全文化业绩评价作为核安全文化建设水平的量化表征,找准工作短板和不足,明确改进措施和提升方向,实现对核安全文化建设的系统性管控。

1.2.2 明确核安全文化管理体系内容

作为核安全文化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核安全文化管理大纲》按照“PDCA”原则,分为“基础”“实践”“控制”和“改进”四个部分,对核工程建造阶段核安全文化管理主要内容予以明确。核安全文化管理体系文件见图2。

图2 核安全文化管理体系文件Fig.2 Nuclear safety culture management system files

基础部分:侧重核安全本质要求在核工程建造全过程的有效落实。基于核工程建造经验的有效积累,注重建造活动实施前的技术策划和过程质量控制,强化人员对核安全特殊性和重要性的共识,确保人员岗位履职过程中管理措施及过程活动满足核安全践行要求。

实践部分:侧重组织和人员在核安全文化实践过程中的积极响应和责任意识。从资源配置、领导垂范、资格与培训、程序的应用、保守决策、报告与分析、激励与处罚以及学习型组织创建等方面明确措施要求,确保核安全文化特征在核工程建造阶段有效实施和践行。

控制部分:侧重核工程建造阶段人员的质量行为管控与评价。通过对人员质量行为进行“识别—分析—统计—检查—改进”全过程、全流程的系统性规范和管控,规避不良质量行为影响,降低人因失误水平,杜绝违规造假行为。

改进部分:侧重核安全文化建设水平的动态评估与持续改进。通过核安全文化业绩量化评价方法,对组织一定周期内核安全文化业绩水平进行评估和分析,改善薄弱环节,补齐短板不足,持续改进提升,不断提高企业核安全文化践行能力。

1.3 实施行为管控

核工程建造阶段核安全文化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参与核工程建造的每一位员工。践行核安全文化的核心任务是培育员工按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程序方案的要求开展工作,自觉为确保核工程建造质量而努力的行为习惯和责任意识。通过建立对员工质量行为的管控机制并规范实施,实现将核安全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对于人员质量行为,按照“识别—分析—统计—检查—改进”的流程进行实施管控。首先,按照“由点到面、分类辨识”的原则,分专业、分工种对员工在核工程建造过程中实施作业活动和业务活动所显现的质量行为表征进行全面辨识,分析并确定不良的质量行为表征,其属性与《核安全文化管理大纲》中的八项践行要求相对应;将上述辨识成果结合现场检查、工程质量缺陷中人因分析、质量监督监查问题和外部不满意信息反馈等建立不良质量行为数据库,并根据过程人员质量行为管控情况,定期更新数据库。

对全员开展常态化不良质量行为观察,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涉及人员不良质量行为内容进行信息收集和分类统计。针对不同等级的不良质量行为,采取不同标准和管理流程的整改、跟踪、验证和关闭的全过程闭环管控。定期开展质量行为趋势分析,查找并发现高频次不良质量行为,深入分析根本原因,查找管理系统薄弱环节,及时采取纠正预防措施,排除或干扰人因失误的触发条件,降低不良质量行为发生率,不断规范人员质量行为,图3给出了人员质量行为管控流程。

图3 人员质量行为管控流程Fig.3 Personnel quality behavior control process

通过持续观察和管控,培育并固化员工良好质量行为,减少并排除不良质量行为和不必要的人因失误,以高质量人员行为习惯,打造高质量核工程产品,践行高水平核安全文化。

1.4 实施文化评价

培育和建设核安全文化不但是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核安全法的强制要求。过去30多年,IAEA、INPO、WANO等国际组织研究制定了核电站核安全文化评价方法和指导文件,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侧重于已运营的核电站,在核工程建造阶段可供借鉴的核安全文化评价成熟经验较少。

核工程建造企业将核安全文化业绩评价作为提高核安全文化践行能力的重要途径,全面梳理汇总核安全文化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上级文件等相关规定和管理要求,充分研究借鉴国内外相关机构和企业的评价实践,结合核工程建造阶段实际特点,构建了系统全面、可量化评价的核安全文化业绩评价模型,旨在客观评价核安全文化业绩水平,识别核安全文化建设良好实践和薄弱环节,增进各级人员对核安全文化的学思践悟,消除知行裂隙,推动知行合一,成为全体人员的职业信仰和行为准则。

1.4.1 核安全文化评价模型

核安全文化业绩评价模型是遵循SMART原则,基于核安全文化特征在核工程建造阶段的有形表征,建立的一套可量化、可评价并能够精准反映当前实施状态的评价模型。按照企业《核安全文化管理大纲》要求,对基础维度、实践维度、控制维度和改进维度四个方面进行内容分解和指标设计,形成24项评价要素,109项评价指标,各指标设定明确分值和权重,评价总分值为11000分,见表1。

表1 核安全文化业绩评价分解表Table 1 Nuclear safety cultur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breakdown table

各评价指标的评定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种:

(1)是/否:当管理要求的评分点只有是和否两种答案时,“是”得分为100分,“否”得分为0分。其中,任何管理要求被评定为“是”,其至少应达到“90%符合”,执行时间不少于3个月,除此之外的任何情形,只能打0分。

(2)部分/全部:当管理要求的评分点有几个组成部分时,可以得到部分分数。如“部分/全部20/100”指每个评分点的得分分值为20分,总分100分。

(3)专业判断:当管理要求的评分要基于“专业判断”时,评价人员必须依照评分原则判断其符合程度或实施质量,评价人员可基于自己的判断,给予0分直至满分。

1.4.2 核安全文化评价方法

核安全文化业绩评价主要通过桌面评价、全面验证评价和专项验证评价等方式开展,评价时对每一项管理要求按其特定的评分类型进行打分。评价活动实施前,提前系统梳理行业内良好核安全文化业绩有形表征,收集被评价单位核安全文化价值理念宣贯、管理体系运行和人员行为管控等方面的绩效证据,对符合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全面复核,并与最佳实践进行分析比对,判定当前的核安全文化业绩水平,进而对评价模型中24项评价要素、109项评价指标分别进行评分,根据评定结果,把每部分的得分加以汇总计算。最终的核安全文化业绩评价等级由高到低分为Ⅰ(卓越)、Ⅱ(优秀)、Ⅲ(显著)、Ⅳ(良好)和Ⅴ(弱化)五个等级,见表2。

表2 核安全文化业绩评价等级表Table 2 Nuclear safety cultur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cale table

2 结论

核工程建造阶段核安全文化体系建设与管理实践可提炼总结为以下几点:

(1)理念倡导——以价值理念为培育基础,明确核安全文化价值导向和行为规范,致力于塑造员工核安全文化职业信仰,凝聚“安全高于一切”共识,使核安全文化“内化于心”。

(2)制度约束——以管理体系为运行载体,明确核安全文化建设要求和实践方法,借助体系运行和管理工具,实现核安全文化建设体系化和标准化,使核安全文化“固化于制”。

(3)行为管控——以人员行为为管控目标,明确人员质量行为管控措施和实施流程,强化各级人员按程序办事能力和责任意识,培育良好行为习惯,使核安全文化“外化于行”。

(4)量化评价——以业绩评价为评估手段,基于核安全文化的“有形表征”和“健康状况”,对文化建设进行定量评价和定性分析,动态评估核安全文化建设水平并持续优化改进。

(5)及时补位——核工程建造阶段核安全文化培育,聚焦核设施建造期工程质量和人员行为,与核电运行阶段更注重核设施安全和辐射安全有明显区别,是对核设施全产业链核安全文化建设与实践的及时补充和完善。

猜你喜欢
核工程管理体系管控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核工程材料环境老化机理与服役性能评价”专刊主编 张乐福
多端联动、全时管控的高速路产保通管控平台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大业主模式的在建核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
影响核工程安装工作的几点因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