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晓
全球化时代,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摩擦、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等积极的、消极的交互关系并存演化成为常态[1],任何单一学科都难以独立解决全球化背景下的复杂问题,新兴交叉学科应运而生,并得以不断发展壮大。新兴交叉学科的出现必然催生一批新兴交叉学科学术期刊。新兴交叉学科学术期刊一般都面临办刊时间短、经费紧张、人才匮乏、优质稿件稀少、优质作者群小、学术积累薄弱、办刊经验不足等各种实际困难,发展举步维艰。
目前,关于新兴交叉学科学术期刊的研究论文,有的以学术期刊与新兴交叉学科互动发展为例,探索归纳期刊发展模式并指出存在的问题[2];有的介绍新兴交叉学科学术期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措施及成效[3]。本文根据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结合《指挥与控制学报》的办刊探索与实践,从宏观角度分析新时代新征程新兴交叉学科学术期刊的使命任务及实施思路,推动新兴交叉学科高质量发展。
指挥与控制学科是关于指挥与控制的理论、方法、技术、系统及其工程应用的学科,是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中多学科交叉融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综合性学科[1]。
为服务指挥与控制学科建设发展,2014 年12 月18 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式批准《指挥与控制学报》创刊,2015 年3 月25 日,《指挥与控制学报》(季刊)创刊号正式出版,由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和北方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所共同主办。经过8 年多培育,《指挥与控制学报》现已被全国多家权威检索机构和数据库收录,入选2021—2022年度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获评“RCCSE 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位列军事学学科榜首;被评为2018 年度、2019 年度、2020 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学术期刊数据库军事学学科最受欢迎期刊;入选《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1 版、2022 版)。
《指挥与控制学报》自创刊第3 年开始统计影响因子。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2018 年影响因子0.883,他引影响因子0.686,影响因子排序46/143;2019 年影响因子1.586,他引影响因子1.310,影响因子排序24/140;2020 年影响因子1.471,他引影响因子0.990,影响因子排序34/142;2021 年影响因子2.112,他引影响因子1.286,影响因子排序20/141。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2022 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21 本核心期刊中,核心影响因子排名第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引领新兴交叉学科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构建,是推动新兴交叉学科及其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首先,《指挥与控制学报》编辑部全程积极参与《2014—2015 指挥与控制学科发展报告》(指挥与控制学科首部、2016 年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18—2019 指挥与控制学科发展报告》(2020 年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两个国家研究课题的申请立项、调研论证、组织实施、课题结题、编辑出版等工作。《指挥与控制学科发展报告》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总结指挥与控制技术近年的研究成果,提出我国指挥与控制学科未来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并在指挥与控制学科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取得良好的社会影响、学术影响。
《指挥与控制学报》2019 年主办的“智能指挥与控制论坛”,主题为“智能杀伤链技术”
《指挥与控制学报》2017 年主办的“智能指挥与控制论坛”,主题为“人机共生:智能战争趋向何方?”
其次,积极参与2016 年国家级科研项目“智能化无人系统学科方向预测及技术路线图”,该项目于2019 年底通过中国科协验收,项目成果《智能化无人系统学科路线图》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该项目在研究总结智能化无人系统学科发展态势和规律的基础上,预测学科发展趋势,提出学科发展方向、重点研究课题以及学科协调合作重点和机制,为本学科各个方面中长期发展提出具体目标和可操作执行方案,为学科协调研究创新以及筹划学科布局、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和民生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获得领域内专家、学者、研究人员的高度评价。
第三,积极参与指挥与控制领域唯一且每年举办一届的“中国指挥控制大会”,承担大会的学术研究、学术支撑工作。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科学解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服务科技创新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引领科技工作者不断为国家创造更大更多更新更强的科研价值,是新时代新征程新兴交叉学科学术期刊的使命任务。
《指挥与控制学报》创刊以来,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组织策划、出版“空天安全与平行系统”“智能控制与系统”“网络信息体系”“作战任务规划”“数据链技术”“信息时代的体系作战指挥与控制”“智能指挥控制与5G”“无人作战C2 系统”“航天指挥与控制”“联合全域指挥与控制”“元宇宙军事运用潜力探索”等12 期专题论文,取得良好的社会影响、学术影响。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服务人才强国战略,推动新兴交叉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学术期刊自身人才队伍建设,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特别是推动新兴交叉学科青年学术带头人、青年学术骨干、青年学术领军人才的培养体系建设,加强学术期刊自身青年编辑、青年作者人才队伍建设,服务青年、引领青年、凝聚青年,是新时代新征程新兴交叉学科学术期刊的使命任务。
指挥与控制学科是新兴交叉学科。《指挥与控制学报》坚持学科引领性,通过专题组稿,引领科研方向,通过收稿论文发现潜在青年学者,鼓励、邀请他们参加学会的各项学术活动及相关科研课题、项目的研讨与实践,与学会形成互动交流,发现、培育青年学者,为新兴交叉学科、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根基。
依托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吸引指挥与控制领域大批青年专家、青年学者,通过举办“青年科学家论坛”等多种活动激发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活力。学会为《指挥与控制学报》发现、培育青年学术带头人、青年学术骨干、青年学术领军人才,部分优秀青年成为《指挥与控制学报》新一届编委会编委或者审稿专家,为指挥控制科技事业与《指挥与控制学报》的持续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在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学术期刊数字化、开放化是大势所趋,学术期刊的办刊理念、经营管理思维、编辑出版方式、传播方式、阅读方式、综合应用方式、版权保护、跨界融合等,都将发生颠覆性变革。新兴交叉学科学术期刊要弘扬学术创新精神,增强学术创新能力,构筑学术创新平台,加快学术期刊数字化、开放化平台建设。
《指挥与控制学报》高度重视学报数字化、开放化平台建设。一是建立了完善的基本信息、投稿、审稿、编辑处理系统。作者在网上投稿和了解稿件的处理状态,审稿专家在线审稿都非常方便,读者可在官网免费检索、下载本刊发表的所有论文。二是加入OSID 开放科学计划。可通过每篇论文页面的OSID二维码,上传语音、视频、数据等多种材料,全面展示作者的科研论文成果,让科研过程可追溯、可重复。通过该二维码建立读者与作者直接沟通渠道,方便在线交流。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办好新兴交叉学科学术期刊,努力创建世界一流学术期刊,推动学术评价体系建设,助力中国理论、中国学术“走出去”,推进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化进程。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化是中国学术国际化的重要方面,是中国学术“走出去”的重要平台,是中国在世界科技舞台获得更多话语权的重要举措。
新兴交叉学科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要秉持国际视野、重视国际化进程,正确认识、把握科技期刊国际化的精神实质和真正内涵,认真审视中国期刊国际化进程中的方向性问题、认识误区以及具体实施中的表象问题,严把学术质量关,重视建立国际化期刊检索系统和数据库,从期刊的精品文章国际化、精品栏目国际化开始,逐步建设国际化精品期刊[4]。
《指挥与控制学报》邀请国际代表性专家担任学报编委;虽为中文期刊但也附有以英文编排的文题、摘要、关键词、作者信息等,图题、表题、参考文献等均采用双语标注;学报官网建设之初便设有英文切换按键,英文网刊展示当期及往期论文文题及摘要,亦可免费下载全文;委托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报刊出口中心向海外发行。目前,正积极筹备、申请编辑出版《指挥与控制学报(英文版)》。
学术评价体系建设对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构建产生深刻影响,对激发学术创新活力和潜力发挥重要作用,是学术期刊自立自强的有力支撑。新兴交叉学科学术期刊要高度重视引领学术评价体系建设,推动我国学术评价体系不断改革,增强中国在世界科技舞台的话语权[5]。
2022 年3 月,《指挥与控制学报》负责策划、组织实施“指挥与控制领域学术期刊集群平台建设”期刊征集工作,梳理领域内学术期刊,整合期刊资源,探索建设领域内学术期刊集群,构建领域内学术期刊学术评价体系,推动学科学术评价体系建设。积极参与中国科协2022 年度分领域发布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项目,承担指挥与控制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的认定和发布工作,助力建设标准科学、分类合理、规则公平、共识广泛的科技期刊评价体系。
新时代新征程,美好蓝图已经绘就,再出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广大新兴交叉学科学术期刊界同仁应埋头苦干,锐意进取,把握大势,抢占先机,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断推动我国新兴交叉学科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共同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兴交叉学科学术期刊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