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乡村振兴之蚕桑产业发展新篇章

2023-06-05 02:21周慧升
云南农业 2023年6期
关键词:山镇养蚕桑园

周慧升

(师宗县葵山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师宗 655700)

文章从气候条件、蚕桑发展历程、丝绸贸易等方面总结2021年葵山镇蚕桑产业发展特点,指出产业发展中存在桑园基础条件差、标准化蚕房不足、饲养技术不到位、劳动力匮乏等主要问题,分析2022年蚕桑产业发展趋势并提出加强基层党建引领、科学合理布局、加强技术培训、实现人才振兴等发展对策,助推蚕桑产业再次成为葵山镇的标杆产业。

茧丝是我国传统的、唯一能够垄断国际市场的出口产品。目前,尽管化纤纺织品已成为消费主流,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环保型绿色消费观念的普及,茧丝、棉、麻、毛等天然原料的纺织品将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茧丝绸行业近几年持续看好,茧价不断攀升,特别是2022年以来,茧价更是达到了历史新高,蚕桑产业再次成为推动葵山镇乡村振兴的一个新亮点。

一、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

葵山镇位于师宗县城西南部20 km处,与泸西县、陆良县的结合部,交通发达、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水利灌溉设施齐备、海拔1 811~2 050 m、年降水量1 000~1 100 mm,5—10月的降雨量占全年的降水总量85%,11月至翌年4月为干旱季,年平均气温13.9 ℃,无霜期250 d,年日照时数1 650~1 700 h,年平均日照率达40%以上,是蚕桑生长的最佳条件。

二、葵山镇蚕桑发展历程和现状

葵山镇马湾村自1981年开始栽桑养蚕,到目前已有4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一直坚持“一村一品”,不断壮大蚕桑产业,采取“龙头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成立了师宗县桑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引进云南百益蚕丝有限公司,并依托养殖户丰富的经验和区位优势,自2008年开始,历时10余年努力,每年巩固和新植桑园53.33 hm2,目前桑园面积466.67 hm2,覆盖农户760户2 649人。

2022年以来,葵山镇马湾村委会蚕桑种植面积达466.67 hm2,平均种茧63元/kg,普通茧55元/kg,据测算,目前在葵山镇还没有哪一项产业的效益胜过蚕桑产业。烤烟每亩产值3 000元左右,扣除化肥、地膜、农药、烤烟煤等生产成本1 200元左右,实际每亩烤烟利润1 800元左右。玉米每亩产量500 kg,产值1 000元左右,扣除种子、化肥等生产成本200元左右,实际玉米每亩利润800元左右。蔬菜等产业市场不稳定。而蚕桑亩均养蚕4张,单张产鲜茧30 kg,中准价45元,实际亩均养蚕产值5 400元,扣除蚕种、化肥、农药、蚕药等养蚕生产成本800元,实际养蚕亩均利润4 600元。2022年鲜茧价高达55元/kg,实际亩均养蚕产值高达6 000元左右,除去生产成本亩均利润5 200元。桑条的产值可与烤烟地、玉米地的小春作物产值相持平。最终蚕桑与烤烟相比较,亩均净增3 600元,与种植玉米比较亩均增4 600元。

三、存在问题

(一)生产布局分散,桑园基础条件差

马湾村委会栽桑养蚕历史悠久,但桑园分散且存在重栽轻管、轻养的现象。一是桑园栽植在坡耕地上,由于资源性缺水,大多无水灌溉是桑园单产低的主要原因。二是桑园老化,“稀、瘦、病、缺”的现象严重,丰产性能下降。三是粮桑混栽易受到农药污染。同时,也有部分农户种植规模过大、管理不到位,导致桑园管理粗放、投产面积少。

(二)养蚕基础设施差,蚕作安全难保证

与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要求相比,蚕农普遍存在小蚕共育室简陋、蚕室条件差、消毒设施缺乏、蚕具不配套等问题,大多数养蚕户存在用住房作蚕室,粮、药、物同置的情况,给养蚕无病高产目标带来直接障碍。

(三)标准化蚕房严重不足

标准化蚕房基本要求:有对流窗(前后要开窗户)、6面有光(水泥地板、石灰墙壁、屋顶要平滑),一般进深7~8 m、宽4~5 m、高2.8~3.3 m。如果是平顶房,需要在屋顶加盖或设计隔热层。同时要建设“地火龙”或“闷炉带抽烟排毒管”等加温设施。前后有对流窗,上有天花板,地面铺地板,四周墙体用双飞粉刮白。但多数蚕房是用旧房改造,对流窗设置不合理,通风排湿能力差,蚕房消毒不达标,致使一部分蚕农生产的蚕茧质量差、产量低、效益不突出。

(四)饲养技术不到位

当前留在农村的人员基本上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接受能力差,对规范栽桑养蚕技术掌握不到位,新技术、新方法普及困难,推广应用进度慢。饲养管理上消毒不严、不彻底,温度、湿度控制不好,蚕病时有发生,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也严重挫伤了蚕农养蚕的积极性。

(五)劳动力匮乏

近年来外出务工的经济效益相对较高,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从事农业特别是蚕桑生产的劳动力匮乏。据统计,蚕农年龄在50~60岁的占65%,40~49岁的占30%,30~39岁的占3%,20~29岁的占2%,劳动力的老龄化与短缺使蚕桑产业成本增加、效益降低,许多桑园因此失管放荒不养蚕,蚕桑产业受到严重冲击。

四、发展对策

(一)加强基层党建引领,扩规提质

镇党委、镇政府充分认识到发展蚕桑产业对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对蚕桑产业的基层党建引领,以乡村振兴为目标,农民增收为目的,协调好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以沪滇项目资金投入新建蚕房、催青室、蚕茧深加工车间等基础设施,新增桑园106.67 hm2,桑叶净收益达20万元/年;硬化基地道路,降低运输成本,实现全村劳动力成本节省72.96万元/年;修整灌溉水源点,大幅度提高桑叶产量,预计每亩新增桑叶200 kg。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模范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该项目实施以来,2020年实现总产值1 770余万元;2021年实现总产值2 300余万元,户均实现蚕桑产业收入3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万元以上,比上年增加了30%左右,村集体经济实现年收入达30余万元。预计2022年可实现总产值2 400余万元。

蚕茧

分拣蚕茧

(二)科学合理布局,实现生态振兴

根据马湾村委会的实际,宜桑则桑、宜菜则菜,充分尊重农户的土地经营自主权。组织协调好农户与农户之间的土地互换,建立有利于土地相对集中的流转机制,鼓励通过有偿转让桑园,集中连片扩大经营规模,让想栽桑的农户有地可栽、有蚕可养,有效杜绝种植业内部的矛盾,认真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逐步兴旺产业、振兴生态。

丰产桑园

(三)企业、专业合作社与农户产销联结

通过党组织领导下的合作社辐射带动,企业提供蚕种、蚕网、消毒剂等物资给农户,并以当年市场价收购蚕茧。专业合作社负责对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蚕种发放、饲养、收茧等关键环节的统一组织,企业按照收购蚕茧的数量每千克支付固定的管理费给专业合作社,形成产销一体的闭环管理(见图1)。

图1 产销联结机制

(四)加强技术培训,实现人才振兴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遵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充分发挥好栽桑养蚕人才作用,坚持桑栽到哪里,技术就培训到哪里,做到每户至少有1个人掌握栽桑养蚕的技术知识。同时技术人员与蚕桑区挂钩,做到技术服务上门下田,进一步加大小蚕共育、大蚕蚕台育、方格簇自动上簇及疫病统防统消等重点实用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促使蚕农素质不断增强,蚕桑生产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五)资产承租

采取“资金变资产、资产变收益”的模式,资产归集体所有,引入种植养殖大户示范带领农户扩大种植养殖规模,强化技术服务,引导蚕桑产业走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发展之路。同时承租收益用于设置公益性岗位吸纳一部分农户按劳取酬。

总之,以农业为主的葵山镇要牢牢抓住乡村振兴这一契机,以“龙头企业+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融合发展模式,建立“沪滇扶贫协作产业发展项目+村集体经济”利益联结机制,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按照“组织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的总体要求,以建设“小康村、文明村、生态村、和谐村”为目标,正确处理好巩固与发展的关系,探索蚕桑专业合作社运作模式,提升产业化生产能力,促进蚕桑产业稳步发展,着力发展蚕桑产业,带动全镇经济增长、农民增收,全面引领葵山镇乡村全面振兴。

猜你喜欢
山镇养蚕桑园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养蚕不易
石门县壶瓶山镇人民政府
养蚕记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养蚕巢脾 一种新的养蚕用具
在养蚕中成长
东莞茶山镇南社村
八乡山镇:一个富有魅力的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