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推动经济运行总体回升的关键之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今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特色农业强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1.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逐级下达粮食面积、产量目标任务。确保面积稳定在419.14万hm2(6 287.1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 930.3万t以上。完成4.67万hm2(70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确保大豆播种面积达到16.81万hm2(252.2万亩)。
2.巩固提升油料产能。逐级下达油料生产目标任务,扩种油菜3万hm2(45万亩),确保油料播种面积达到33.31万hm2(499.6万亩)。
3.做好农业防灾减灾。
4.稳定生猪等畜禽生产。加强生猪产能调控,保持能繁母猪存栏300万头和规模养殖场数量6 000家的合理水平,持续保障猪肉供应安全。加快牛羊产业发展,持续推进奶业振兴,保持家禽业稳定发展。出台云南省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稳定水产养殖面积,深入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水产品总产量达68万t 左右。
5.统筹蔬菜糖料水果生产。严格开展“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推进全国中高端水果一流产区建设,确保全省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26.67万hm2(1 900万亩)左右。
6.落实农民增收政策。分解压实农民收入增长目标任务,确保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以上。
7.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8.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9.拓展农民就业空间。
10.强化统计调度分析。
11.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编制到2035年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总体方案。
12.全面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
13.推进耕地种植用途管控。
14.加强耕地质量建设。
15.推进现代设施农业建设。
16.推进种植业设施建设。引进市场主体,以花卉、蔬菜、小浆果为重点,新建和提质改造一批全年生产、立体种植、智能调控的高端生产设施。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建设一批水稻集中育秧中心和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
17.推进畜牧业渔业设施建设。以奶牛、肉牛和生猪为重点,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提升养殖集约化、设施化、智能化、自动化水平,提高产出效率。加快高标准养殖池塘建设和尾水达标治理。
18.推进冷链物流设施体系建设。出台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建设三年行动方案,聚焦蔬菜、水果等重点产业,积极争取支持,推进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19.推进产业集聚发展。聚焦奶牛、外供蔬菜等特色产业,积极争取支持建设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
20.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实施高原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链、加工园区建设工程,支持龙头企业在县域布局原料基地和加工产能,建设和改造提升一批农产品加工园区。
21.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分品类分梯次开展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完善绿色云品品牌目录管理,开展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遴选推荐。
22.积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
23.大抓农业龙头企业培育。
24.加大农业招商力度。
25.推进农业对外交流合作。
26.持续推进种业振兴行动。
27.抓好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试点。
28.提升农机装备水平。
29.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30.建设绿色产业基地。制定绿色产业发展支持性政策措施,建设和提升200个省级产业基地,大力推广“企业+基地+农户”“市场+基地+农户”“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等多种运作模式,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
31.集成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32.坚持不懈抓好长江十年禁渔。
33.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
34.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推动改厕与生活污水治理有机衔接,促进粪污资源化利用。
35.加快建设绿美乡村。深入实施村庄清洁行动,统筹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36.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协调推动加强农村基层党建、自治、法治、德治等工作,持续深化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工作,协调推进农村地区疫情防控。
37.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38.稳步推进土地延包试点。
39.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
40.持续深化农垦改革。
41.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42.创新农业农村投入机制。
43.抓好乡村人才队伍建设。
44.抓好农业农村法治建设。
45.抓好行业安全生产。
46.抓好能力作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