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框架下欧亚地区的人文合作

2023-06-05 09:55王宪举
开放导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政策建议一带一路

[摘要] 实施“一带一路”倡议近十年来,中国和欧亚国家之间的人文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主要成果体现在中国与欧亚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明显增加、教育和旅游合作得到加强等。存在的问题是国家间合作程度不平衡、官方和民间合作不平衡、一些国家仍不同程度地流行“中国威胁论”、我国的“软实力”和国际传播作用较弱等。其中,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大国竞争和自身等原因。为此,要强化与欧亚各国的人文联系和交流互动,尤其是改善与印度的人文关系,同时,加强国际媒体传播和教育“走出去”的工作,使欧亚国家人民听到更多的“中国声音”,让更多青年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成为“知华派”和“友华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人文合作   进展和问题   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G1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23)01-0043-09

[作者简介] 王宪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欧亚问题等。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十年来,中国和欧亚①国家之间的人文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其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民心相通的重要内容,需要始终推动其行稳致远。

一、近十年来中国和欧亚国家

人文合作取得的进展及主要经验

(一)取得的进展

1. 文化合作亮点纷呈

在内容极其广泛而丰富的人文领域,文化合作的发展,显然是近十年来中国与欧亚国家人文关系中最耀眼的亮点。

2014年9月7日—21日,首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西安举行。艺术节的形式和内容丰富多彩,包括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演出和绘画展览。此后每年举办一届,即使在新冠疫情蔓延的2020—2022年,艺术节也没有停办,而是采取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2022年的艺术节由文艺演出、美术展览、线上展播三大板块构成,共有29个国家参与,举办文化艺术活动58场次,观众近400万人次。

2016年8月底—9月初,中国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旅游局、中国贸促会和甘肃省政府在敦煌联合举办了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此后,该文化博览会成为中国与包括欧亚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文合作的又一个重要窗口和平台。2021年9月24日—26日,第五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和第十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在敦煌举行,300多名国内外代表现场出席,400多万人线上参加。“一会一节”全方位展示了丝路文化魅力,为推进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提供了重要载体。欧亚国家的艺术家们通过演出,与中国同行切磋技艺、交流经验,增进了解。

由欧亚国家轮流举办的欧亚国家艺术节是展现欧亚国家多样性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合作的最重要举措之一。艺术节在北京、上海、塔什干、杜尚别、比什凯克、阿斯塔纳等城市举行,受到所在国家民众的热情欢迎。2020年12月—2021年1月,在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俄罗斯文化部以网络和电视音乐会形式主办欧亚国际艺术节。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组织中国交响乐团录制作品《我的中国心》参加演出,好评如潮。

更可喜的是,欧亚国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积极参加到文化交流与合作中。2015年6月,“丝绸之路欧亚国际艺术节”在圣彼得堡举行。艺术节由圣彼得堡政府青年、文化、教育等若干委员会,圣彼得堡音乐家协会和作曲家协会以及俄罗斯国立赫尔岑师范大学联合举办,中国、蒙古、塔吉克斯坦以及部分伊斯兰国家的青年艺术家参加。艺术节通过音乐会表演、国际音乐比赛、汉语交流活动、美术展览等形式,弘扬丝路文化、促进欧亚藝术的共同繁荣。八年来,该艺术节每年举行一届,每届持续数月,对促进欧亚国家文化艺术合作以及培养青年艺术家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欧亚国家的图书出版交流也有了发展。白俄罗斯第22届图书展销会于2022年2月在明斯克举行,俄罗斯、摩尔多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欧亚国家参展。2022年4月20日—24日,第五届欧亚国际书展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这是欧亚地区最大的文化和教育活动之一,汇集了欧洲、亚洲国家众多出版、科学教育和印刷公司,向世界展示了欧亚国家在文化、文学和图书出版领域的成就及合作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作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版合作体成员单位前往参展,以“阅读中国”为主题,精选了600余种中文、俄文、哈萨克文和英文版中国图书展出。书展受到哈萨克斯坦政府官员、学者和读者的欢迎。

中亚国家还举办了第十四届欧亚电影节、国际戏剧节和第十届欧亚媒体论坛,是欧亚国家中仅次于俄罗斯的中国第二大人文合作伙伴,为推进“一带一路”国家的人文合作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2. 教育合作成绩斐然

近十年来,欧亚国家和我国在教育领域的合作取得长足发展。

欧亚国家与中国之间留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是人文合作的一大亮点。以2016年来华的外国留学生为例,共有来自205个国家和地区的442773名学生在中国学习,比2015年增加45138人。其中,来自亚洲国家的留学生264976名,约占60%;来自欧洲国家的留学生71319人,占16%。而在亚欧国家中,巴基斯坦学生18626人,印度学生18717人,俄罗斯学生17971人,哈萨克斯坦13996人,蒙古学生8508人。

中国青少年赴欧亚国家留学的人数也呈上升趋势。俄罗斯成为中国青年留学的热门选项之一。2019年中国留俄学生比2018年增长23.6%,一跃成为俄罗斯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之一。2021年,有3.26万名中国学生就读于俄罗斯高校,仅次于哈萨克斯坦(6.1万名)和乌兹别克斯坦(4.87万名)。最受中国学生欢迎的专业是经济学、管理学和语言学。在白俄罗斯的中国留学生每年都保持在5000人左右,在吉尔吉斯斯坦学习的中国留学生有1400多人。与此同时,来华学习的欧亚国家青年也逐年增加。目前,有1.4万名哈萨克斯坦大学生、6500名乌兹别克斯坦大学生、4250名塔吉克斯坦大学生、2000多名吉尔吉斯斯坦大学生、1000多名土库曼斯坦大学生在中国学习。

由于传统的留学模式不敷需要,欧亚国家双边或多边联合办学的形式应运而生。2017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北京理工大学和莫斯科大学在深圳创办了联合大学。这是中国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公办中外合作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旨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全球视野、人文素养的工程师和科技人才。该校教职工主要由莫斯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选派,学校于2017年开始招生,现有学生一千多名。

根据这一联合办学经验,2020年6月7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联合大学的新校园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奠基。2022年9月,两校合办的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化学3个专业迎来了首批新生。

多边教育合作方面,“上海合作组织大学”是一个有益的尝试。2010年,哈萨克斯坦、中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签署了《关于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大学的合作备忘录》。五国的53所高等院校参加上合大学,其中哈萨克斯坦10所、吉尔吉斯斯坦7所、中国10所、俄罗斯16所、塔吉克斯坦10所,联合培养区域学、生态学、能源学、IT技术、纳米技术、经济学和教育学7个专业的研究生。由于教学需要,后来增加到82所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2010—2016年,上合国家有1066名学员通过上合大学项目赴俄罗斯高校就读研究生课程。2017—2018年,通过上合大学项目赴俄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的350个学生中,有109个来自中国。此外,由青岛大学、山东大学和复旦大学共同建设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学院,正在位于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国—上海合作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加紧筹建。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中,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也是一个亮点。2019年,我国在127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476所孔子学院和851个中小学孔子课堂。欧亚国家几乎都建立了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其中俄罗斯18所,白俄罗斯6所,哈萨克斯坦5所,吉尔吉斯斯坦和巴基斯坦各4所,蒙古3所,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塔吉克斯坦各2所,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各1所。孔子学院和课堂为外国青少年学习汉语提供了极大方便,在传播中华文化、促进各国民心相通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满足“一带一路”建设对人文交流和语言翻译的需要,中国不少外国语学院开设了欧亚国家的语言专业:北京外国语大学自2016年以来开设了哈萨克语、乌兹别克语、吉尔吉斯语、塔吉克语和土库曼语专业;天津外国语大学开设了白俄罗斯语和乌克兰语专业;上海外国语大学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开设了哈萨克语、乌兹别克语和乌克兰语专业;西安外国语大学也创办了哈萨克语和白俄罗斯语专业。欧亚国家之间教育合作和民族语言人才培养工作的发展,必将促进中国与有关国家以及欧亚国家之间的人文合作,有利于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理解,从而把“一带一路”建设得更好更快。

3. 旅游合作获得较快发展

“一带一路”欧亚人文合作发展的另一番活跃景象就是旅游业。以中国和俄罗斯为例,2012年中国举办了“俄罗斯旅游年”,2013年俄罗斯又举办了“中国旅游年”,有力促进了两国的旅游合作。两国互访的游客人数逐年增加,2017年,俄罗斯公民访华234.4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7%;中国公民访俄人数147.8万人次,同比增长14%。2018年,俄罗斯举办足球世界杯期间,约10万名中国游客赴俄罗斯观赛和旅游。

白俄罗斯是苏联国家中率先对中国公民实行免签的国家。根据2018年8月10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白俄罗斯共和国政府关于互免持普通护照人员签证的协定》,中国公民持普通护照可免签入境白俄罗斯并停留不超过30天,累计停留每年不超过90天。2018年1—8月,1.7万多名中国公民到访白俄罗斯,比上年同期增加4.6%。据有关部门估计,免签证制度将使赴白的中国游客每年增加12%—15%。

“古丝绸之路”经过的中亚国家是中国游客颇感兴趣的一个地区。2016年8月,中国公民赴中亚国家旅游团首次从乌鲁木齐出发,中亚国家成为中国旅行团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间旅游服务贸易进入新的阶段。2017年,哈萨克斯坦开展的“中国旅游年”活动加深了两国旅游合作。中国每年赴哈旅游人次从2015年的5000人次增加到2017年的20多万人次。自2022年7月8日起,哈对中国公民实行14天免签制度,此举必将促使更多中国旅游者前往。

乌兹别克斯坦也十分重视发展与中国的旅游合作。2019年1—8月,赴乌旅游的中国游客达3.3万人次,全年达5万人次。根据乌兹别克斯坦总统令,自2020年1月1日起对中国公民实行7日免签入境政策。2021年2月初,米尔济约耶夫总统又签署法令,自3月1日起,对中国公民实行为期10天的免签制度。中国公民只需出示返程或前往第三国机票,即可免签入乌境内。

在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考古合作也得到发展。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由中国、哈萨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联合申遗成功为“丝绸之路”旅游合作奠定了新的基础,也为欧亚国家在考古、旅游、文化领域的多边合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联合考古小组经过多年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工作,在2018年取得阶段性成果,认为乌兹别克斯坦南部拜松市拉巴特墓地应该是大月氏①的遗存。中乌合作在拉巴特墓地挖掘出78座墓葬,“其中36号墓出土的随葬金带饰、玻璃、玉石、玛瑙等饰品与历史文献记载的西迁中亚后的大月氏较为吻合”。古代“丝绸之路”中,中国汉代张骞、唐代玄奘、明代陈诚都到访过乌兹别克斯坦,在塔什干、撒马尔罕、纳沃伊等名城留下了足迹。中乌联合考古小组将继续进行与此有关的考古工作,为游客们提供游览“古丝绸之路”重镇的新路线和新项目。

除文化艺术、教育、旅游外,近十年来我国与欧亚国家在新闻媒体、体育、环境保护、共同抗击新冠疫情等方面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和成绩。它们都从不同方面推进了欧亚国家和人民之间的人文合作,从而使“一带一路”建设不仅在经济、金融、交通运输等物质领域,而且在文化、历史、思想、哲学等精神领域得到了发展和深化。

(二)主要经验

1. 各国政府高层高度重视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得到了绝大多数欧亚国家的积极响应。这些国家的领导人对这一倡议的意义、原则、内容、形式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都很重视人文合作。近十年来,上海合作组织每届峰会和总理会晤都涉及成员国的人文合作。如2015年7月10日在喀山举行的上合组织峰会通过的《上海合作组织至2025年发展战略》指出,该组织成员国“就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形成共识,将其作为创造有利条件推动上合组织地区经济合作的手段之一”,将“扩大人文联系,包括科技、卫生、环保、教育领域,开展人员交流”。2017年6月9日阿斯塔纳峰会通过的宣言指出,“成员国将继续在卫生、科技、文化、旅游、教育及环保领域开展富有成效的合作。应积极开展居民保健、医药学、居民卫生防疫保障、预防和应对传染病、培训专业人员及提高医务工作者职业水平等领域双、多边合作……将继续在上合组织框架内推动文化交流,加深人民相互理解,尊重各成员国的传统文化习俗,保护和鼓励文化多样性,举办国际博览会及艺术节、艺术比赛,推动创作团体和个人参与本组织各项活动,发掘历史文献资料和利用图书馆藏,促进各国文化交流与合作,研究和保护本地区包括丝绸之路沿线的文化和自然遗产”。

2019年11月初,上合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会议在塔什干举行。联合公报强调,“各代表团团长支持拓展文化交流,共同举办各项活动,促进上合组织成员国民心相通,保护本地区特别是丝绸之路沿线文化和自然遗产,继续切实落实2007年8月16日在比什凯克签署的《上合組织成员国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 。公报还强调,“应进一步加强设施、贸易、资金、人文、数字、能源等领域互联互通,在欧亚地区构建广泛、开放、互利、共赢、平等的合作空间,保障可靠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政府首脑会议为上合组织成员国进一步加强人文合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

习近平主席反复强调发展人文合作的重要性。2013年9月7日,他在阿斯塔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时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搞好上述各领域合作,必须得到各国人民支持,必须加强人民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为开展区域合作奠定坚实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2019年4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强调,“我们要积极架设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桥梁,深入开展教育、科学、文化、体育、旅游、卫生、考古等各领域人文合作,加强议会、政党、民间组织往来,密切妇女、青年、残疾人等群体交流,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格局”。在2020年11月10日上合组织峰会上,习近平主席进一步提出在上合框架下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和人文共同体的建议。

2022年9月18日,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在《中国画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数百年间,撒马尔罕曾将欧洲和中国连接起来,成为贯通北方和南方、东方和西方的枢纽,这里也是思想和知识的交汇地,充满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正因为我们懂得‘百万买宅,千万买邻的道理,所以这里的合作、贸易、创作、科学、艺术和优秀的思想促进了交流互鉴,创造了幸福生活” 。土库曼斯坦总统谢尔达尔也强调,“人文领域合作是土中加强两国友谊和相互了解的关键因素之一。两国人民对彼此的艺术和文化有着共同的兴趣,双方为杰出人才的广泛接触创造了有利条件”。他高度赞赏中国欢迎土青年在华留学,支持土青年在中国高校学习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他还表示两国将大力发展体育合作。

正是由于欧亚各国领导人的重视,提高了各级政府和民众的认识,为人文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欧亚国家开展了一系列旨在促进人文合作的活动,人文联系与民心相通工程取得不小的进展。

2. 合作机制卓有成效

近十年来欧亚国家人文合作不断发展的另一重要经验,就是建立保障合作开展的双边国家间和国际组织内多边的合作机制。如果没有这些机制,任凭自流,就难以取得较快发展。

中俄设立了由副总理牵头的两国政府人文合作委员会,下设媒体、科技、教育等分委会。每年举行一次例行会议,检查和总结工作,制订新的合作计划。中俄举行的各个国家年(文化年、语言年、媒体合作年、青年交流年、旅游年、科技合作年、体育年等),都是由该委员会确定的。每个国家年都包括数百项活动,由具体单位负责执行。这就从体制、政策、组织、经费等方面保障了人文合作计划的执行和落实,避免了形式主义和低效率。

白俄罗斯和中国之间也有类似的合作机制。2019年,白俄罗斯在中国举办了“白俄罗斯教育年”活动。2021年11月9日,中白政府间合作委员会文化合作分委会第四次会议以视频方式举行。双方回顾了上年中白两国文化及旅游领域交流与合作情况,就办好2022年两国建交30周年庆祝活动,深化社会科学、图书出版和电影等合作交换了意见。

上合组织建立了文化部长、教育部长、科技部长等会晤机制,不断制订合作计划,如举办文化活动国家年、文化艺术节、传统医学论坛和智库学者论坛,增加公派留学生名额,发展孔子学院,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斗争中相互支持和帮助等。2019年5月15日,上合组织成员国第十六届文化部长会晤在比什凯克举行。成员国表示,“将共同努力实现上合组织文化联系的进一步发展、加强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各民族和谐共存,积极传播上合组织成员国人民的悠久传统和民俗。进一步完善与观察员国和对话合作伙伴国的双边、以及多边合作……与会国同意在上合组织框架内积极加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会议东道国吉尔吉斯斯坦表示,自2021年起举办“国际丝绸之路嘉年华”。同年5月17日,上合组织文化企业论坛在比什凯克举行。各国艺术家们聚集一堂,相互交流学习,切磋艺术创作技法,分享艺术创作理念。文化企业家们则讨论了加强文化产业合作的问题。一些与会者认为,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下,上合组织成员国的人文合作需要用“两条腿”走,一是政府主导下的相互合作,二是文化产业的商业性合作,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推动人文合作行稳致远。

欧亚国家的民间交往也逐渐增多。2018年4月,首届上合组织人民论坛在西安举行。与会者表示,民间交流是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的重要动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良好的民意基础和社会条件。2019年初,乌兹别克斯坦上合组织民间外交中心成立,当年就举办了30多项活动,包括博览会、保护文化遗产活动和非政府组织会议等,以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信任和睦邻友好。2021年6月3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湖北省政府、上合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在武汉举办上合组织民间友好论坛。2022年5月11日,乌兹别克斯坦又在塔什干举行了这一友好论坛,作为对撒马尔罕峰会的配合。

由于这些卓有成效的合作机制,欧亚国家的人文合作得以持之以恒,不断深化。

3. 重点突出,合作全面

人文合作的领域广泛而丰富,开展人文合作就要抓住重点,兼顾其他。从上述可见,中国与欧亚国家主要以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的合作为抓手,初见成效。与此同时,在新闻媒体、图书出版、科技、学术交流、环保、体育等方面也采取了不少举措,增进了很多部门和单位以及个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中国和欧亚国家人文合作存在的问题

中国和欧亚国家加强人文合作是一项长期任务,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这项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

1. 国家间合作程度不平衡

在欧亚国家中,中国与俄罗斯、白俄罗斯、中亚国家、巴基斯坦、柬埔寨等国家的人文关系发展较好,而与印度、菲律宾等国的合作则较弱。中俄通过互相举办文化年、旅游年、媒体合作年、青年交流年等活动,不断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与友谊。而自2018年印度参加上合组织峰会以来,在每次成员国峰会的宣言中,其他六国都表示支持“一带一路”的倡议,只有印度不予支持。印度还积极参加美国主导的旨在遏制中国的“印太战略”机制。2017年以来,中印之间发生了几次边界冲突,对两国人民的感情造成很大伤害,使2018年前有所改善的两国关系再度遇冷。

此外,在成员国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之间,以及对话伙伴国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之间,边界冲突时有发生,不仅造成人员伤亡,而且严重影响国家间的人文合作。

2. 官方和民间的活动不平衡

中国和欧亚国家人文合作中,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国家的“这条腿”比较长,而民间的“这条腿”比较短;官方的联络比较多,而民间的联系比较少;官方组织的活動比较多,而民间组织的活动比较少。有意见指出,我们的人文工作“不大接地气”。美国和欧盟国家在欧亚国家建立了数以百计的非政府组织,其中一些是在搞“颜色革命”的活动,也有不少是在进行学术研究的田野考察、与当地专家学者开展联合研究,或者从事慈善活动。而我国却没有这样的常驻机构和人员,缺乏与社会各界人员比较广泛的联系与交流。

3. 一些欧亚国家中仍存在“中国威胁论”

在美西方“中国威胁论”的影响下,有的欧亚国家的部分民众受西方操纵的非政府组织和媒体煽动,对中国快速发展和崛起持有怀疑和担忧,对中国不信任不友好的情绪比较严重。如在吉尔吉斯斯坦曾多次发生集会示威,抗议中国向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扩张”“转移落后产能”“使他国陷入债务陷阱”。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受到蛊惑或煽动,对中资企业及其项目造成损坏:2018年4月,吉南部约1000名居民抢劫一家中国公司所属的金矿石加工厂,烧毁了工厂的一些建筑和设备,造成直接损失900万美元。2020年2月,由于当地居民反对,吉当局取消了与中国企业投资2.8亿美元兴建工业贸易物流中心的项目。2015年11月,哈萨克斯坦通过《土地法典》修正案,决定自2016年7月1日起,允许外资参股的哈企业购买农用土地,允许外国人租赁农用土地,租期最长25年。然而这一法案引发哈国内多地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有的集会把矛头指向中国公民,称反对“中国人租地扩张”①。为了缓和局势,时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宣布将法律修正案冻结至2021年底。哈萨克斯坦教育部长顾问叶尔兰·马迪耶夫认为,“理性主义理论无法解释哈萨克斯坦人对中国的恐惧,这主要来源于精神心灵深处”。此外,孔子学院也常常被当地媒体污名化为中国的“意识形态宣传机构”,从而更难获得当地人的信任,也很难开展工作②。而在印度,关于“中国威胁”的言论就更是见怪不怪。

4. 我国的“软实力”和国际传播作用较弱

在西方媒体在世界媒体空间占据主要地位、发挥主要作用的情况下,我国媒体在国际媒体界的作用还比较小。当前,“全球50家媒体公司占据了95%的世界传媒市场,90%以上的新闻由西方媒体垄断,其中70%由时代华纳、迪斯尼、贝塔斯曼、维亚康姆、新闻集团、索尼等巨型跨国传媒集团控制,仅美国就占据全球75%的电视节目生产和制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市场调研表明:在全世界跨国流通的每100本书中,就有85本是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在跨国流通的每100小时的音像制品中,就有74小时的制品是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①。

面对强势的西方传媒集团,我们在国际上的声音较弱,西方传媒对“一带一路”的破坏和捣乱作用不容忽视。

在欧亚国家,当地民众所看、听、读的基本上是英语、俄语或本民族语言的电视、广播、报刊和手机信息,因中国传媒的传播能力有限,当地民众不仅对中国的了解很少,而且经常受到其他国家传媒关于中国的不客观、歪曲报道的影响。

5. 我国与欧亚国家间的大学合作与西方国家相比仍有差距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因此美西方国家非常重视对于欧亚国家青年的联合培养工作。土耳其和美国在欧亚国家独资或合资开办了很多大学。“吉尔吉斯斯坦—美国大学”创办于1993年。1997年,根据吉尔吉斯斯坦总统的一项法令,吉美大学成立了一个独立的国际董事会作为管理机构。该大学采纳美国课程,依照美国模式运作,以民主、言论自由的价值观教育学生。2002年12月更名为美国—中亚大学,强调它是为整个中亚服务的大学。如今,“吉尔吉斯斯坦—美国大学”在哈萨克斯坦等国开设了分校。

“哈萨克斯坦—美国大学”成立于1997年,是一所私立高等教育机构,位于阿拉木图。哈萨克斯坦—美国大学是哈萨克斯坦教育和科学部正式承认的男女同校高等教育机构,提供获得官方认可的高等教育学位的课程和项目,以及若干研究领域的学士学位。截至2025年,至少有5所外国高校将在哈萨克斯坦开设分校。課程将以哈语、俄语和英语教授,主要面向教育、IT、工程和农科等专业②。

土耳其在中亚各国开设了很多国际学校,其中官方开设的主要为大学,包括1991年在哈萨克斯坦开办的亚萨维哈萨克—土耳其国际大学,1994年在土库曼斯坦开设的土库曼—土耳其国际大学,1996年在哈萨克斯坦开办的苏莱曼·德米雷尔大学,1997年开始招生的吉尔吉斯—土耳其“玛纳斯”大学。

与美土相比,迄今我国在欧亚地区还没有一所大学。中国语言文化的传播还停留在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有限的水平上,亟须深入和提高。

三、中国和欧亚国家

人文合作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 对国家关系历史问题认识的差异

中国和欧亚一些国家的历史关系曾经有过多年复杂和困难的阶段,甚至有过冲突和对抗。这些负面的历史至今仍给部分人留下不友善的、怀疑的记忆和印象,成为所谓“中国威胁论”的论据。经过复杂的谈判,中国与俄罗斯以及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解决了边界问题,这是最近30年中国与这些国家关系迅速发展的重要条件。然而,某些国家的部分居民对一些历史问题仍存有疑虑和不解,欧亚国家一部分学者对于一些历史问题的评价和看法也不尽相同。有关国家人民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理解还不够深,相互包容性还不够强。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存在“异质文化的影响”,包括三个“基本的差异性因素”,即互不兼容的生活方式、形态悬殊的社会结构、自成体系的精神文化。

2. 我对提高“软实力”重视不够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中,民心相通是最不容易做、最不好检查落实的一个领域。设施、贸易、资金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民心是不易看见的。贸易和资金可以以美元计算,公路和铁路可以以里程计算,但是民心相通很难用数字来反映。了解民心的方法之一是进行民意调查,而民意调查又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因为调查的对象(地区、人员)年龄、职业不同,结果就大不相同。由于考察民心相通很不容易得出准确的结论,有的部门不太重视这个“软实力”,没有下大力气做这方面的工作。在外宣工作中存在主观主义、简单化、千篇一律、工作不细致等问题。“当今中国缺乏主动营造有利人文环境的主动意识和有效经验”。与西方媒体掌握话语权和主动权不同,中国的对外宣传和报道工作力度不够、效果不佳、影响不大。我们的宣传与报道经常是生硬、简单的,不太注意报道和评论的方式方法,不大讲究语言的使用。中国的新闻媒体,特别是视频媒体关于中亚国家的报道很少。央视中国国际新闻电视台俄语频道无论是质量还是时效都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是在欧亚国家落地方面仍然进展不大,有待继续开拓。

3. 大国竞争的因素

欧亚地区存在大国竞争,各个大国都在利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种手段,施加自己的影响。美国一直把民主改造作为其欧亚政策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目的之一。对于中国在欧亚的作用和影响,一些大国自然要贬低、破坏、挑拨离间,而我们在媒体和信息竞争中显得很弱。美国在中亚地区竭力“推广民主的价值观”,并遏制中俄的影响力。仅1992—2014年,美国国际开发署就向中亚国家投入22亿美元,实施102个文化项目。仅在哈萨克斯坦,哈和土耳其联合成立的“卡特夫”基金会就创办了28所土耳其中学、1所大学、2所学院、1所小学和1所国际学校,培养了四分之一的哈萨克斯坦精英。

四、加强中国和欧亚国家

人文合作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多边人文合作交流

为了解决欧亚国家间人文合作不平衡问题,需要在发展双边关系的同时,大力增加多边人文活动。如可以举行欧亚国家运动会、妇女联欢节、学者论坛、青年夏令营和冬令营等。多边活动将有助于欧亚国家人文共同体的建设。

存在领土争端和边界冲突的欧亚国家可从加强人文交流着手,不断增加相互理解和相互谅解,逐步解决分歧和争端。

对于中国来说,有必要着重改善与印度的人文关系。因为欧亚国家人文共同体的建设,需要作为文明古国和文化大国的印度的积极参与。有的中国学者呼吁中印“增进文明互鉴,将推进现代化和开辟现代化新模式作为中印人文交流的重要主题,多形式开展智库论坛、中青年研讨、青年和学生交流等活动”①。这个建议值得重视和实施。

(二)加强传媒合作,提高传播影响力

为了尽快克服我国在国际新闻媒体传播方面存在的问题,消除欧亚国家存在的“中国威胁论”和一些民众对中国的“恐惧感”,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综合发挥“软实力”作用。

第一,与欧亚国家广播电视台签署合作协议,增加关于对方的新闻和专题报道。为此应适当增加央视和新华社常驻欧亚国家,特别是驻中亚国家的记者人数。记者和编辑们要改进新闻报道质量,提高俄文和英文等外文翻译水平。央视俄语频道还应进一步开展落地工作,让欧亚国家群众更多看到我们的俄语节目。

第二,充分利用我国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技术和设备优势,与欧亚国家合作建立互联网、手机信息中心和平台,通过视频、TikTok、快手等各种信息手段,扩大我国在欧亚国家的传播影响力。

第三,在对外宣传领域,语言文字和翻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目前,我们面临两大难题:一是我们的俄语和英语报道远远不及美国、欧盟国家、俄罗斯的水平;二是懂得中亚五国民族语言的人才较少,远远不能满足外宣需要。因此,既要增加中译英、中译俄人才的培养和训练,又要大力增加哈萨克、乌兹别克、塔吉克、吉尔吉斯、土库曼等语言人才的培养。应扩大招生,安排其中一部分毕业生在国际传播工作单位工作。

(三)加强社会和民间组织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人文工作应官民并举,“更接地气”。不仅智库和学术交流需要加强,而且文化、艺术、体育等其他领域的民间交流与合作也应加强。在政府主导的同时,要重视发挥民间团体、群众组织、公民社会、非政府组织的作用。除了外交部下属的上合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會,还应建立由民营大企业大公司参加的民间文化交流组织。现在我国在欧亚国家开设的“中国文化中心”,都由使馆文化处兼任,缺乏民间交流与合作的特点。建议使馆文化处加强与民间组织、民间机构、著名社会文化人士、企业家合作,大力增加文化中心民间交流的内容,以更好解决“不接地气”的问题。

(四)中国大学要“走出去”办校

为更好加强与欧亚国家间的教育合作,我国可以尝试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白俄罗斯等国创办一两所大学,或办分校,或与对方国家知名大学合作办校。如果能在海外创办中国大学,就可以使当地的很多年轻人不用来华就能掌握汉语和中国文化,获得大学毕业文凭并找到工作。这对那些有兴趣学习汉语、但由于经济原因而不能来华学习的学生来说,将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从目前情况看,可以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为试点开办大学,其原因是2019年乌人口为3372万,几乎相当于中亚其他四国的人口总数(3939万),且30岁以下人口占64%;在中亚各国中,乌兹别克斯坦特别是塔什干的安全系数较高;乌领导人多次表示,欢迎中国在乌设立大学,乌国人民对中国也非常友好;塔什干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也具有重要位置。虽然创办的大学设在塔什干,但可以将其招生范围定位为不仅招收乌兹别克斯坦的青年学生,而且也同时招收中亚其他国家的学生。这对扩大中国教育和文化的影响、培养知华友华的欧亚青年知识精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在塔什干创办大学,也将有助于中国学者和专家对中亚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问题进行全面研究。鉴于在海外办学难度大,仅靠中方努力还不足以克服所有困难,应与乌兹别克斯坦的某所大学合办为宜。乌兹别克斯坦国立大学、乌兹别克斯坦世界经济和外交大学、乌兹别克斯坦东方学院是乌国最著名的三所大学,我们可以选择与其中一所进行合作。创办大学的困难很大,不仅涉及财务资金、师资力量、教师待遇、教学语言(中文、俄语和英语),而且涉及教材编写、校园管理、师生安全等问题。鉴于在欧亚国家办校的困难巨大,国内一所大学单独承担创办大学的任务几乎不可能。建议由教育部牵头,集中几所大学的师资力量,合力创办大学。

[参考文献]

[1] 李凤林.欧亚发展研究[M]//李勇慧.中俄人文合作:回顾与展望.中国发展出版社,2021.

[2] 孙壮志.上海合作组织民间友好20年:历史、经验与展望[M]//李琪.上海合作组织:构建人文共同体,凝聚发展新动力.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

[3] 孙壮志.“一带一路”蓝皮书:“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报告(2021)[M]//马拉特·阿尔梅罗夫.哈萨克斯坦在“一带一路”建设与发展中的角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4] 徐步.上海合作组织20年成就和经验[M]//李自国.中国与上合组织国家的人文合作.世界知识出版社,2021.

[5]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上海合作组织回眸与前瞻[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8.

[6] 亚·列克秀金娜.“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俄中合作的成就与问题[J].王志远 译,俄罗斯学刊,2019,9(1):74-86.

[7]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孙力主编.中亚国家发展报告(202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8]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孙壮志主编.俄罗斯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① 这里所说的欧亚主要是指小欧亚,即苏联解体后获得独立的12个国家,包括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三国和摩尔多瓦,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南高加索三国,以及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中亚五国。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脱离苏联后就完全倒向欧盟和北约,因此不在我们谈论的欧亚框架内。小欧亚地区的12个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曾经都是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成员国,而且大部分国家都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或对话伙伴国。更重要的是,这些国家都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包括我国最大的邻国俄罗斯以及毗邻新疆的中亚国家。

① 大月氏游牧部族公元前二世纪以前居住在我国西北部,后迁徙到中亚地区。两千多年前,西汉为了联合远在中亚的大月氏共同阻击匈奴,派张骞从长安出使西域,从而开启了古“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篇章。

① 《哈萨克斯坦土地法修正案引民众抗议 部分人抗议“中国租地扩张”》,观察者,2016年5月18日。

② 杨金:《古米廖夫欧亚大学与阿布赉汗国际关系与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田野调查报告》,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2022年12月2日。

①  默多克的影响力:世界传媒市场,90%以上的新闻由西方媒体垄断,影尚派文化网,2021年11月18日。

②  截至2025年,5所外国高校计划在哈萨克斯坦开设分校,哈萨克斯坦驻华大使馆网,2022年8月1日。

① 傅小强:《现代化新模式可为中印合作提供新动力》,国合中心网,2022年11月25日。

People-to-People Cooperation in Eurasia under the Framework of the Belt and Road

Wang Xianju

(Eurasian Institute of Social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the State Council, Beijing 100083)

Abstract: In the past ten years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cultural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Eurasian countries. The main achievements are reflected in the marked increase in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Eurasian countries,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cooperation in education and tourism. The existing problems are the imbalance of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imbalance of official and non-governmental cooperation, the prevalence of "China Threat Theory" in some countries to varying degrees, and the weak role of China's "soft power" and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mong them, there are not only historical reasons, but also the competition among big powers and their own reasons. To this end,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cultural ties and exchanges with Eurasian countries, especially with India. At the same time, we need to strengthen international media communication and education to "go global", so that the people of Eurasian countries can hear more "China's voice", so that more young people can learn Chinese language and Chinese culture, and become "China-aware" and "China-friendly" groups. We will promote high-quality "Belt and Road" development.

Key words: The Belt and Road; People-to-People Cooperation; Progress and Issues; Policy Recommendations

(收稿日期:2022-12-11    責任编辑:赖芳颖)

猜你喜欢
政策建议一带一路
关于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研究与思考
江苏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调查与思考
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改革研究
城市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