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运用

2023-06-05 12:05张旖琳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3年3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美术儿童

张旖琳

现代化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它能够有效辅助教师开展更加高效的知识传授活动。由此可见,幼儿教师若想提高艺术教育的有效性,需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特点与优势;同时,能够使多样化技术手段与艺术教育活动实现完美融合,进而真正提高幼儿自主探知艺术的兴趣,提升他们美术与音乐知识认知的质量。本文结合信息技术优势,从美术教育和音乐教育两方面出发,阐述幼儿教师通过创建动态情境、鉴赏教学、感知体验、意境感悟等教学活动,提高幼儿美术审美和音乐感知能力、提升他们艺术综合素养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信息技术应用于幼儿艺术教育的优势

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直观性、生动性特点,幼儿教师可以利用此项技术把抽象的音乐知识和美术知识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以此来降低儿童认知的难度。同时,还可借用其丰富的画面内容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他们自主探索、自主研究、自主思考的兴趣,从而达到提升其艺术认知的效果。

另外,幼儿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形象生动的特点,增强艺术教育的体验感,提高儿童在情境体验和画面感知活动中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和对情感的感悟能力,并使其不断提升艺术综合素养。

二、信息技术与美术教育巧妙融合,提高幼儿美术素养

(一)设计动态情境,激发幼儿探知兴趣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具象思维正处于较为活跃的阶段,对所看到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兴趣。幼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开展动态情境认知活动,把美术元素用直观生动的动态画面展示出来,以此来调动儿童自主探究美术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艺术认知的效率。

例如,幼儿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给儿童展示现实生活中的各类真实场景或实际物体视频,让他们直观地看到丰富多彩的世界景象,激起他们深入分析具象事物的兴趣。然后,幼师再引导儿童思考视频中各种场景或事物的特点,启发他们的抽象思维,鼓励他们用美术元素对视频内容进行描述,提升儿童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转化的能力。例如,幼儿教师可以播放介绍“海底世界”的纪录片片段,让幼儿观察画面中出现了哪几种海洋生物,总结它們各自的特点,并使用艺术词汇对其进行描述。比如,有的儿童看到了一只水母,他形容水母是圆形带流苏的伞;还有的儿童看到灯笼鱼,认为它是自带钓鱼竿的球状物体。

幼儿教师创建动态情境认知活动,能够利用生动有趣的画面信息快速吸引儿童注意力,借助具象事物激起他们自主思考的兴趣,通过有效引导启发他们的抽象思维,使其能够运用想象力对具象事物进行艺术化描述,进而提升其美术抽象思维能力。

(二)开展鉴赏活动,提升幼儿审美素养

幼儿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美术鉴赏活动,以此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在鉴赏活动中,幼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把多幅优秀的美术作品投影到班级大屏幕上,借此对儿童形成视觉刺激,激发他们对画面内容细致观察的兴趣,使其能够真正感知到不同画作的不同意境,并挖掘出其中富有特色的美术知识,在提升其艺术审美能力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艺术综合素养。

例如,幼儿教师可以“传统文化艺术”为主题,开展美术鉴赏活动,把剪纸、国画、泥塑、皮影、雕刻等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作品投影到大屏幕上,让儿童对作品形式和作品内容进行对比、观察,引导他们思考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分别具有哪些独特的特点,而这些美术作品又带给他们怎样的体验。比如,有的儿童把花鸟剪纸画和花鸟国画作品进行了对比,发现剪纸画中的花鸟只有外形轮廓,很少展现出动物或植物的细节,而中国画中的花鸟则更为细致,不仅可以看到鸟的眼睛,还能看清它们身上的绒毛。

幼儿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美术鉴赏活动,不仅可以拓宽儿童的艺术视野,让他们了解到更加多样化的艺术表现手法,还可以增强他们的美术综合素养。

三、信息技术与音乐教育科学整合,提升幼儿音乐素养

(一)开展体验活动,提升音乐感知能力

音乐是艺术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幼儿教师开展音乐艺术培养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听觉能力,还能借此增强他们对音调、音高、节奏、力度等音乐元素的辨别能力,在提高其音乐感知水平的同时,提升幼儿的音乐综合素养。幼儿教师为了使音乐教育达到更好的效果,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建艺术体验感知活动,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不同的音乐作品,并引导儿童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音色、力度等关键性要素,使其真正认识到音乐的形式美,并借此提升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

以《小星星》这首歌曲为例,幼儿教师先给每名儿童发一个小星星玩具,把他们分成两个大组,然后用多媒体播放《小星星》这首歌曲,并引导儿童用手中的小星星玩具做出相应的手势动作,以此来激发他们探索音乐知识的兴趣。之后,幼师再指导两个小组合作进行歌曲节拍练习,借此帮助儿童了解音乐节拍和乐曲旋律方面的知识,同时,引导他们用肢体动作表示每个乐句中的强弱变化,从而有效提高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比如,在合作节拍练习活动中,幼儿教师除了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音乐之外,还要把歌词和音符投影到大屏幕上,并在图片中标注出每个乐句的节拍和强弱点,让儿童能够根据画面信息做出正确的动作。当第一组儿童用拍手方式表示2/4拍节奏时,第二组儿童需要在强音符处拍一下桌子,如“亮晶晶”中的第二个“晶”字、“小星星”中的第二个“星”字等。两组儿童运用肢体动作将这首歌曲直观地展现出来,这不仅可以增强他们音乐体验感,还能提升他们对音乐节奏、韵律、力度、节拍等元素的感知能力,从而提升其音乐认知的效果。

(二)构建音乐情境,培养感悟能力

音乐是人们内心情感的一种外在表达方式,幼儿教师将音乐与画面进行有机融合,能够使儿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不同乐曲中所蕴含的不同思想情感,进而有效提升他们对艺术情感的感悟能力。在艺术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生动的音乐视频,将直观画面与乐曲旋律完美融合,让儿童在视觉与听觉的共同刺激下提高对音乐内涵美的感知能力,使其在情境活动中真正感悟到音乐背后的深刻情感。

例如,《金蛇狂舞》这首乐曲是根据我国民间传统音乐《倒八板》改编而成的,其中运用了大量的民族乐器,如锣、鼓、木鱼等,具有较强的民族特点,而上述打击乐器的使用也使乐曲的节奏变得更加鲜明。幼儿教师为了让儿童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此首乐曲中的思想情感,可以利用动态视频创设“金蛇狂舞”情境,让他们直观地看到民间的舞龙舞狮活动,并尝试做出相似的动作,使其在真实体验的情境活动中感悟到歌曲里欢快喜悦的情绪,从而提升自身对乐曲情感的感知和感悟能力。比如,当歌曲视频播放到舞龙画面时,儿童可以按照蛇形顺序做出波浪动作,用手臂摆动或不断起立、坐下的方式展现出龙舞动的样子,这能使他们产生欢乐的情绪,并与歌曲视频产生情感共鸣,进而真正感受到《金蛇狂舞》欢腾激越的特点,加深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幼儿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建音乐情境教学活动,不仅可以调动儿童主动参与认知活动的积极性,还能借此培养他们的音乐情感感悟能力,更能提升他们的音乐综合素养。

幼儿教师为了提高艺术教育的有效性,使儿童形成较强的艺术综合素养,需要合理创新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要坚持与时俱进原则,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艺术教育活动完美融合,使儿童在新颖生动、灵活多样的信息化艺术活动中形成较强的美术审美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并借此提升他们的艺术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美术儿童
创意美术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