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村(社区)干部档案的调研与思考

2023-06-05 23:13:42王近维
兰台内外 2023年8期
关键词:建立档案干部

摘 要:笔者根据前期调研情况,总结归纳了当前四川省村(社区)干部档案管理现状,深刻分析加强村(社区)干部档案管理的必要性,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建立村(社区)干部档案的对策思考及建议,旨在规范建立村(社区)干部档案,为村(社区)干部的育、选、管、用提供基本凭证和重要依据,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村(社区)干部队伍,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

关键词:村(社区)干部;档案;建立;管理

作为干部经历和社会活动的原始记载,村(社区)干部档案是其个人能力、专业素养的综合反映,在加强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维护其合法权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有积极作用。但由于受体制、政策、基础条件等制约和影响,村(社区)干部档案一直是档案建设的空白和短板,对此,笔者对建立村(社区)干部档案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分析研判。

一、村(社区)干部档案管理现状

前期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询问、座谈了解、问卷调查等方式,全覆盖走访了广安市6个县(市、区)、随机走访18个乡镇(街道),电话了解四川省其他20个市州177个县(市、区)有关情况,听取了广安市、县(市、区)相关职能部门、乡镇(街道)班子成员、村(社区)干部368人次的意见建议,收到有效问卷1050份,具体情况如下。

1.关于村(社区)干部档案建立情况

从市内看,截至2021年9月底,全市6个县(市、区),仅华蓥市建立了村(社区)干部档案,由华蓥市干部人事档案服务中心(系华蓥市委组织部下属参公事业单位)集中统一管理。从省内看,经电话询问和实地走访,市级层面,达州、遂宁、广元3个市州已出台关于建立村(社区)干部档案的规范性文件,占比14%;县级层面,绵阳市三台县、广元市苍溪县等32个县(市、区)建立了规范的村(社区)干部档案,占比17%。全省暂未实现全覆盖建立村(社区)干部档案。

2.关于村(社区)干部档案管理模式

在已建立村(社区)干部人事档案的32个县(市、区)中,主要有三种管理模式:16个县(市、区)采取由组织部集中管理村(社区)书记档案,乡镇(街道)集中管理村(社区)其他常职干部档案的分级负责、集中管理模式,占比50%;15个县(市、区)采取由乡镇(街道)集中管理全部村(社区)干部档案的管理模式,占比47%;1个县(市、区)采取由组织部门集中管理村(社区)常职干部的管理模式,占比3%。

3.关于建立村(社区)干部档案的反响

调研中,100%的受访市、县(市、区)职能部门有关人员认为建立村(社区)干部档案非常有必要,相关人员表示,当前重视基层、关心基层导向非常明确,村(社区)干部在考录选拔、待遇享受、评先选优、培训提能等方面,对档案凭证的需求日益增加。96%的受访乡镇(街道)班子成员认为建立村(社区)干部档案非常有必要,相关人员表示,社区作为基层治理的主阵地,急需一大批懂基层、敢担当、善作为的社区干部,建立档案能够客观精准“画像”,实现跟踪考察、梯次培养,把真正优秀的社区干部识别出来、使用起来。89%的受访村(社区)干部认为建立村(社区)干部档案非常有必要,相关人员表示,建立个人档案是社会认同、价值认同的体现,既增强个人荣誉感又增强工作责任感。

二、加强村(社区)干部档案管理必要性分析

1.落实村(社区)干部从严管理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突出强调全面从严治党,党要发展,首先要管好干部,对党政干部、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要从严管理,对深耕基层一线的村(社区)干部更要纳入从严管理范围。村(社区)干部肩负使命重任,是推动党和国家各项政策方针落地落实的骨干力量,“官职”不大,但直面群众,权力虽小,却关系民生。但村(社区)干部来源渠道多样,尤其是村干部的入口把关、选任程序相对宽松,对干部学习经历、工作经历等成长历程审核不严,没有干部档案作为选任基础,无法准确、客观、真实地评价干部,可能导致政治品质不高、专业素养不强、底线思维不牢的干部混进村(社区)干部队伍,影响和动摇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

2.加强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

及时建立村(社区)干部档案,全面收集掌握其思想政治、成长经历、业务能力、工作实绩和待遇保障等相关材料,在村(社区)干部管理过程中确保有资料可参考、有数据可分析,通过德、能、勤、纪、廉等多方评估,针对性培养历练,选优、配强、用好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让干部服气的村(社区)干部,夯实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

3.保障村(社区)干部合法权益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城乡基层治理、新冠疫情防控等工作纵深推进,基层一线承担的工作任务相对繁重,工作体量与日俱增,村(社区)干部的作用发挥愈发明显,提升村(社区)干部的政治前途、经济待遇、能力素养已是大势所趋。比如,选拔“五类人员”进班子、推选“两代表一委员”、培养职业化、專业化村(社区)干部等。建立健全村(社区)干部档案,可以将政治激励、经济待遇、选拔任用、教育培训等与村(社区)干部档案内容直接关联,为以后村(社区)干部享受有关政策、经济待遇保障等关系切身利益的事宜,提供真实有效的参考凭证,切实维护村(社区)干部合法权益。

4.从严监管村(社区)干部权力的需要

建立健全村(社区)干部档案,收录其职务变化、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工作考核、奖惩记录、家庭成员情况等信息,把档案监督“触角”延伸至村(社区),有利于提升村(社区)干部自我管理、自我监督意识,有利于实现对村级权力行使的从严监管,有利于遏制“微腐败”,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持续净化基层政治生态。

5.激励村(社区)干部担当作为的需要

建立健全村(社区)干部档案,如实记载他们的履职经历、工作业绩、考核结果、考察情况等,有助于准确、客观评价村(社区)干部履职情况、人岗匹配度、经历相关度、能力契合度和工作实绩成效等,有助于健全、完善、优化更加科学、规范、严格的“育、选、管、用”全链条村(社区)干部管理体系,激励和鞭策村(社区)干部明责于心、担责于肩、履责于行,踔厉奋发、担当作为,营造基层良好干事创业氛围。

三、建立村(社区)干部档案的对策思考及建议

1.厘清职能职责,解决“由谁建”的问题

经前期调研,建档模式归纳为“绝对集中”“分级负责”“相对集中”三种模式。

模式一:绝对集中模式,即由县级党委组织部门集中统一管理所有村(社区)干部档案。优点:一是,组织部门一般具有专门管档阵地、专业管档人员、专项管档经费,有助于保证和提升村(社区)干部档案质量;二是,一般具备成熟的软硬件设备设施,有利于降低档案建设、管理和维护成本。缺点:一是,村(社区)建制数较多的县级党委组织部门管档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如广安市华蓥市委组织部集中管理村(社区)干部档案400余册,而广安市邻水县、武胜县村(社区)干部数量是华蓥市的3~4倍,管档体量和难度骤增;二是,乡镇(街道)作为村(社区)干部管理主体,不能随时随地查阅、利用村(社区)干部档案,须履行相关手续后才能查阅、复印干部档案,不便于第一时间合理运用干部档案。

模式二:分级负责模式,即由县级党委组织部门管理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干部档案,乡镇(街道)管理村(社区)其他常职干部档案。优点:一是,符合关于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相关要求,有利于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二是,有利于压紧压实乡镇(街道)主体责任,全方位深入了解剖析干部,进一步督促其育好、管好、用好村(社区)干部队伍。缺点:对县级党委组织部门和乡镇(街道)有效衔接提出考验,如涉及村(社区)干部进退留转档案的转递交接、新增档案材料的移交鉴别、档案疑难问题核实处理等,需要双方密切协调配合。

模式三:相对集中模式,即由乡镇(街道)集中统一管理所有村(社区)干部档案。优点:有利于乡镇(街道)管理利用村(社区)干部档案。缺点:乡镇(街道)对档案工作重视程度不一,管档条件不充分,管档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无法保证村(社区)干部档案质量和使用成效。

综合分析以上三种模式的优缺点,结合各级关于村(社区)干部档案管理的有关要求,建议村(社区)建制数较少且具备管档条件的县(市、区)可以采取第一种绝对集中管理模式,其他县(市、区)可以采取第二种分级负责管理模式。

2.统一标准规范,解决“怎么建”的问题

第一,“一张清单”框定归档范围。组织部门应会同民政、农业农村、档案等行业主管部门,参照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人事档案内容,结合村(社区)干部档案实际需求,制定《村(社区)干部档案归档内容及分类清单》,包括村(社区)干部履历表、年度考核、学历档案、培训情况、党团材料、奖惩材料、工资待遇、任免文件、当选各级各类代表情况、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内容。

第二,“三个结合”充实档案内容。采取“组织帮查+个人自查”方式查找,对入伍、选举、考核、任免等属于组织形成的档案材料由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安排专人查找收集,对自传、履历、学历、户籍等个人成长过程中形成的材料,由个人据实提供。采取“原始书证+多方取证”方式收集,原则上应存入原始材料,对个别事实清晰但缺乏原始或直接档案材料的,应建立调查取证制度,调查笔录和相关证明可作为佐证材料存入个人档案。采取“定期收集+日常管理”方式补充,将档案材料的收集补充贯穿村(社区)干部选拔、教育、管理、培养全过程,针对其职务变动、学历培训、奖励处分等情况变化,及时收集归档,确保档案内容鲜活及时。

第三,“三个关口”确保真实准确。(1)把好基层党组织初审关,由村(社区)党组织按照《村(社区)干部档案归档内容及分类清单》,收集村(社区)干部档案资料,查核印证存疑内容。(2)把好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复审关,由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严格按照建档归档要求,对村(社区)干部档案材料进行内容复审鉴别,重点审核“三龄两历”是否真实准确、档案材料手续是否齐全完备等,督促查缺补漏、整改完善,对矛盾存疑材料或问题牵头开展调查核实,从源头上防止假材料、假信息归档入库。(3)把好群众监督关,充分利用村(社区)党务公示公开平台,在任前公示、评先评优公示期间,对群众反映的“三龄两历”有异议的,及时调查核实,形成组织认定。

3.构筑防范体系,解决“如何管”的问题

一要筑牢思想“总开关”。(1)提高档案意识。利用“6.9”国际档案日、“12.4”法制宣传日等重要节点,村(社区)干部大会、农民夜校、“三会一课”等多重载体,采取主题宣讲、播放教育警示片、发放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档案重要意义和相关规章制度,引导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村(社区)干部及管档人员树牢建档、管档、用档意识。(2)加强安全保密教育。把政治标准作为管档人员配备第一要求,把安全保密教育纳入岗前培训必修课,讲清讲透档案安全保密的政治性、重要性、必要性,与管档相关人员层层签订《保密承诺书》,不定期开展业务测试,严肃档案工作纪律,提高安全保密意识,做到态度端正、工作严谨、防微杜渐。(3)明晰责任要求。按照不同管档模式,分别明确县(市、区)委组织部、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三级主体工作职责,严格划岗定责。组织部门要履行业务指导职能,每年定期举办专题培训班,围绕档案日常管理、材料补充、审核认定、调查核实、政策解读等开展专题培训,提升管档人员业务素养。同时,要及时收集研究村(社区)干部档案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结合工作实际,编印符合村(社区)干部档案特色的工作问答或操作指南,指导基层一线把关政策。

二要建好管档“主阵地”。(1)建好管档场所。设置专门的村(社区)干部档案库房,购置必要的办公设备设施以及专用保管设备等,建立安全事故预防应对机制,完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24小时动态实时排查消除安全隐患,重点在防火、防水、防盗上做到万无一失,确保干部档案、档案数据及库房安全。(2)配足管档人员。采取村(社区)明确1名档案信息员,乡镇明确1名档案管理员的“1+1”干部档案管理模式,针对干部职务变动、调整后一个月内,必须建立和完善个人档案,确保档案的及时性、连续性、完整性。(3)健全管档制度。建立健全档案查借阅、收集鉴别、整理归档、档案转递、档案审核、保密安全、设备设施维护、奖惩措施、人员管理等制度体系,绘制工作流程图,严格制度执行,強化工作落实,确保村(社区)干部档案的权威性、规范性和保密性,全面提升管理效能。

三要亮明用档“指挥棒”。(1)指导充实“两委”干部队伍。通过建立村(社区)后备干部档案,及时将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致富能人、本土专家人才等纳入组织视野,通过分析研判后备干部的年龄、学历、工作经历、现实表现、政治素质等,适时将其中的优秀分子充实到村(社区)“两委”干部队伍。(2)指导规范村(社区)干部管理。通过查阅档案、研究档案、对照档案,全面掌握干部基本情况,客观准确“画像”,精准评价村(社区)干部个人特长与不足,增强干部监督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3)指导推荐村(社区)干部选用。在选拔优秀村(社区)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定向考聘乡镇事业人员、推荐“两代表一委员”、评先树优、年度考核时,坚持“凡提必审”“凡进必审”“凡转必审”。

参考文献:

[1]蒋云兰.村干部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党建研究,2020(05):58-60.

[2]陶喜艳.关于对农村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经济管理文摘,2019(13):193-194.

[3]曹俊杰.浅议村(社区)实职干部档案管理工作[J].内江科技,2022,43(06):8.

[4]周建明.大力推进村干部人事档案规范化[J].四川党的建设,2019(01):43.

作者简介:王近维(1991—),女,汉族,重庆垫江人,硕士研究生,馆员,研究方向:干部人事档案。

猜你喜欢
建立档案干部
建立良好的公证质量保证体系措施研究
如何做好乡镇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谈森林管理管理体制的创新
浅谈北京卫视《档案》的叙述方式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31:45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9:06:22
企业核心能力理论在三星电子中的应用
企业导报(2016年14期)2016-07-18 20:06:35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